01.09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在我国古代所有“皇二代”君主当中,蜀后主刘禅的知名度可谓相当高,“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都是这位亡国皇帝的标签。

后世对这位皇帝的评价也是充满了争议。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有人说他是昏庸无能之君,晚年宠幸宦官黄皓,在曹魏大举来攻之际不顾大将军姜维“防守阴平桥头”的示警,反而相信鬼神占卜魏军不会来袭的荒诞之言,导致邓艾长驱700里偷渡阴平。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又举国投降,轻易放弃了刘备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

也有人说他是睿智仁德之主,诸葛亮在世时,他安于做一个“无权”之君,诸葛亮死后,又沿用诸葛亮生前的人事安排,在魏吴都发生权臣作乱的大背景下,蜀汉保持了政权的稳定。在魏将夏侯霸来投时,刘禅轻描淡写的一句“此夏侯氏之甥也”收服了人心。在国亡后,靠着装傻充愣保全了整个家族免遭杀戮。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那么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蜀汉亡国前的2个反常举动,可让人一目了然。

1、给诸葛亮建庙宇

景耀六年(263年)春,距蜀汉灭亡前八个月,刘禅反常的下令在定军山勉县给诸葛亮立庙建祠。之所以说反常,是因为此时距诸葛亮去世已经30年。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群臣百姓感念诸葛亮治蜀之功,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对于这位为父子两代鞠躬尽瘁的丞相、亚父,刘禅不仅下令严禁立庙祭祀,甚至直接废除了丞相一职。

刘禅对于诸葛亮庙的冷处理,可谓是帝王权术的直接体现。按照《礼记·祭法》规定:有功烈于民者的天子才在祀典之列,诸葛亮虽然有崇高地位,但在刘禅眼中他依然是臣子,古往今来臣子的最高荣誉也不过是“配享太庙”,绝无单独立庙之理。

那么刘禅为什么在亡国前夕突然又违反礼制给诸葛亮立庙了呢?我们来看他的第2个举动。

2、起用诸葛瞻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从17岁任骑都尉开始,刘禅加给诸葛瞻的投降分别有羽林中郎将、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虽然地位崇高,但却并无掌兵实权,也从未有过阵前征战的记录。

即便是姜维连年兴兵,大臣百姓颇多怨恨的前提下,刘禅也没有让诸葛瞻取代姜维统兵。可以说,刘禅对诸葛瞻是虚衔雪藏的处理方式,和他废除丞相一职的帝王权术可谓是相辅相成的,那就是不希望诸葛家族再次掌控朝局。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但在邓艾偷渡阴平,逼近绵竹之时,刘禅却反常的启用了诸葛瞻,让这位从未带过兵的人去对付在魏蜀边境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邓艾。

究竟是昏庸还是国中实在无将了呢?恐怕都不是,一个在位41年却有近20年在支持北伐的皇帝,不会不知道将领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在蜀汉灭亡后,把吴军打的大败的杨稷、毛炅、罗宪、霍弋等人,都是蜀汉旧臣,很难说蜀汉派不出1名比诸葛瞻更懂带兵的人。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在社稷存亡之际,刘禅之所以把仅存的全部兵马压在了诸葛瞻身上,和他此前反常的在勉县给诸葛亮立庙的举动可谓异曲同工,即:利用诸葛氏的威望平复危机。

《三国志》曾有这样一段记载:“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直到南宋时期,汉中一带“当春月男女行哭,首戴白楮币,上诸葛公墓,其哭皆甚哀云”,可见诸葛亮在民间的影响力。

在诸葛亮时代,蜀汉仅用于伐魏的兵力就多达10万,而到了后期,地狭民贫的蜀汉全国仅剩10万2千兵力,反观曹魏却可以“征四方之兵十八万”伐蜀。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这种压倒性的差异,让百姓已经对蜀汉丧失了信心,魏军来袭益州百姓皆迸山野,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谯周鼓吹《仇国论》都是明证。

所以,重新凝聚一盘散沙的人心显然对于一个行将灭亡的政权来说更为重要。事实上,诸葛瞻到任后的确带着一帮新兵击败了精锐的魏军前锋,只可惜诸葛瞻的能力终究没能力挽狂澜。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在最后一点兵力消亡殆尽后,刘禅在退守南中负隅顽抗和举国投降之间选择了后者,成了世人眼中的“亡国之君”。

而刘禅的投降举动,也让后世争议了778年。

在以儒家忠孝节义治国的后世朝廷眼中,刘禅的不战而降遭到唾弃。然而,百姓的态度却与朝廷截然相反,成都百姓感念刘禅没有在最后时刻玉石俱焚,带着百姓陪葬,他们在昭烈庙旁建起了刘禅祠,供奉起了这位“亡国之君”。

蜀汉亡国前,刘禅做了2个反常决定,明主还是昏君一目了然

在蜀汉灭亡778年后的北宋庆历年,蒋堂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他因刘禅“不能保有土宇”,下令拆毁刘禅祠,结果引发“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

北宋年间发生的拆祠事件,也再次印证了刘禅在蜀人心中还是颇有口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