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荆州主力发动了对曹魏的襄樊之战。这一仗,成为蜀汉政权事业的转折点。在这次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顶点。同时,蜀汉政权也达到了势力的顶点。

但是,不久之后,东吴败盟。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夺取了关羽的后方。关羽进退失据,在撤军途中,军队离散。关羽只得退保麦城,不久后在去西川的路上被东吴擒获,不久被杀。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由于荆州丢失,关羽被杀,接下来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先是上庸的孟达由于怕追究不增援关羽的责任,叛逃曹魏。随后曹魏派兵和孟达一起占领了上庸,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所杀。再加上后来的夷陵之战,蜀汉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事业陷入了低谷。这一切,都发轫于襄樊之战。

在襄樊之战的这场战役中,战役的重心在襄樊的争夺上。如果关羽拿下了襄樊,即便是东吴拿下荆州,关羽也可以通过汉水和上庸联系。这样,就不会陷入绝境。但是,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却长时间没有能够拿下襄樊。随着战争的延续,这使得东吴有了偷袭荆州的可乘之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关羽长时间的没能拿下襄樊呢?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一、关羽对占领襄樊的准备不足。

在关羽出兵襄樊之前,曹魏遭受了连续的挫败。首先是刘备率领主力在汉中打败了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曹操不但损失了亲信的大将夏侯渊,还被迫从汉中撤军。但是,曹操的撤军十分缓慢,这是因为曹操的身体欠佳造成的。

接着刘备又派孟达和刘封出兵占领了上庸。在曹操的主力将归未归,上庸又在刘备之手的情况下,关羽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机,出兵襄樊。

但是,关于关羽出兵这件事一直是一件众说纷纭的事情。在史书中没有刘备下命令的记载,可是这样大的一件事,关羽也不能自作主张。那么,关羽出兵襄樊究竟是不是奉了刘备的指令呢?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从蜀汉的整体军事行动来看,在拿下上庸后,下一步攻略襄樊是势在必行。但是,在整个战役期间,关羽没有得到包括上庸方面的任何支援。因此,关羽是按照和刘备预先商议的行动计划发起的战役。虽然刘备没有明确的命令,可是关羽拥有假节钺的权力。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抓住有利的战机,按照事先和刘备商定的战略,发起了襄樊之战。

这样一来,关羽出兵襄樊就成为了一次顺应机遇的突袭行动。这次战役,如果拿下襄樊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拿不下襄樊,给曹魏一次打击也可以。因此,关羽并没有把襄樊作为一定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没有做好拿下襄樊的必要准备。这样一来,虽然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形势有利,可也没有能够拿下襄樊。

二、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头脑发热,张口太大。

由于关羽的战役不是出于刘备的命令。那么,他只有靠自己的兵力来对付襄樊的曹军。关羽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备东吴,能够带上前线的水陆军不过三四万人马。而曹魏方面则有名将曹仁的数千人马和于禁、庞德的三万多人马。关羽和曹魏军的兵力相当,难以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但是,由于曹魏军的扎营位置错误,关羽利用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有利条件。关羽动用自己的优势水军,在汉水淹没于禁率领的七军营地的时候,一举歼灭了于禁的主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一仗,立刻就改变了当时战场的兵力对比。关羽也因为此战威震华夏。当时在曹魏的控制区里,很多不满曹操统治的百姓纷纷起义,甚至威胁到了曹魏的腹心地区。

可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关羽头脑发热,竟然忘记了自己的主要目标是襄樊。他把他的兵力平铺出去,前锋到了郾城一带。这使得他原本不雄厚的兵力更加单薄。

关羽可能认为,在大败之下,曹仁可能会弃城逃走。在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但是,曹仁在满宠的劝说下,激励将士士气,下定守城的决心。这样,关羽没有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全力夺取襄樊,使得战争进入了僵持状态。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当然,俘获于禁的三万多人马,关羽没有杀掉他们,为了看管和喂养他们,也消耗了关羽一部分力量。再加上本身没有拿下襄樊的决心,攻城机械准备不足,也影响了夺取襄樊的进程。

三、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不足,没能及时支援关羽。

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就急不可耐的进位汉中王。这样,刘备把重心转到了政权建设上。刘备设置百官,分封功臣,并且征发大批民夫,修建道路、桥梁、驿站、馆所,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而这个时候,关羽的前线是最需要支援的时候。在关羽进行襄樊战役的时候,长达几个月,竟然没有从刘备那里得到一兵一卒,一分一毫的援助。这在战略上是不可原谅的。

尤其是关羽的战役,是上庸之战后的延续。关羽在兵力不足的时候,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刘封竟然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如果刘备对刘封稍加指示,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见,刘备根本就没有把关羽前线的事情放在心上。

由于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对关羽给予实质性的支援,使得关羽没有能够迅速拿下襄樊。最终,关羽在从关中撤回的曹操主力,襄樊的曹仁以及东吴的吕蒙这些势力的夹击下,遭到了败亡的命运。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襄樊以致兵败

这是与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敏锐的战略眼光有着直接关系的。他们只是认为关羽对襄樊战事足以胜任,却忘记了背后的孙权有败盟的可能。因此,对关羽不闻不问。这种态度也使得后世有人提出,关羽之死是刘备、诸葛亮的借刀杀人之计。

结语:

关羽的襄樊之战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在这一仗中,关羽以相等的兵力歼灭了大部分敌军,取得了威震华夏的胜利。在当时,曹操迫于关羽的压力,竟然产生了迁都的念头。

但是,由于兵力不足,指挥失误,以及没有后援等原因,关羽最终还是失败了。他的成功和失败都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所以也成为后人传世的教材。

你是如何看待襄樊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