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年刘封不出兵救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故飘风


刘封不救关羽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兵力不足,二是胆识不足。

一、兵力不足

建安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后,派孟达攻打上庸,后又派刘封增援,当年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一般普遍认为上庸可用兵力大约5000人左右。

对比东吴军队,自吕蒙白衣渡江,陆逊陆续增兵多达2万人,这还不算吕蒙的1万人,加上荆州由于后方空虚,吴军一路势如破竹,获得财米无数,待关羽到达麦城后,仅剩300人,又有朱然5000人、潘璋5000人,紧紧包围麦城,刘封拿什么去救?倾巢而出带领上庸5000人去麦城火拼吗?就不算吴军以逸待劳,就是刘封5000对朱然5000能不能打过还是一个未知数,何况还有吕蒙潘璋等东吴大将。

对于刘封,救援麦城可以说是爱莫能助,如果上庸有个5万人,再配一个先锋大将,估计还没等关羽求救,刘封主动就去支援了,这样的大功谁不愿意要?

二、胆识不足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封:思防不足以自卫。

再结合刘封的经历来看,刘备安排刘封去上庸是用于制衡孟达的,但刘封反而被孟达所制,后来关羽战败后,曹丕攻打上庸,刘封反被孟达和申耽兄弟出卖战败,可以看出刘封的资质能力比较平庸,仅是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诸葛亮说刘封: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最后刘封在被赐死前也说道““悔不听子度之言”。子度就是孟达,孟达曾劝说刘封降魏,也说明刘封这个人性格有问题,不仅看不清形式,并且对于忠孝也存在认知偏差。

上庸兵力不足,是兵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刘封是关羽的侄儿,显然刘封的态度出现了问题,按照古代“忠义”观念来看,刘封是必须要去增援的,打不打是一回事,打不过又是一回事。


刘封的悲剧其实也是命中注定的,作为刘备的义子,地位尴尬,刘备安排刘封去上庸,也相当于是疏远刘封,最终刘封的死,实际上并不是死于军事过失,而是储君之争。


曹老师xixi


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一败曹仁,接着水淹七军,可谓是正意气风发准备大显神威的时候,不料后院失火,被东吴吕蒙偷袭,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失去后方的关羽一路败走,最后在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被东吴马忠埋伏被擒,最终被杀。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在上庸的刘封肯定得到了消息,为什么刘封不派兵救援关羽呢?刘封不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刘封是当年刘备客居荆州的时候收的养子。在后主刘禅出生前,刘封一直被刘备带在身边虚心培养,准备作为接班人。刘禅出生后才逐渐疏远刘封。刘封在蜀汉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武将,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也颇有战功。后来才和孟达一起驻守上庸。同为蜀汉阵营的刘封得到关羽兵败的消息后为什么不去救援关羽?

上庸离麦城距离远,时间上援救来不及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麦城距离上庸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果你去查地图的话,两地相聚差不多300公里的距离。以现在交通发达的情况,高速,省道都有,可能开车不到三四个小时就可以来往于两地。可是在三国时期,那就是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了。不仅如此,这一代可不是平原地区,而是山地。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三国时期要来往两地之间要多困难?

这么长的距离,从关羽派人向刘封传达救援的命令,到刘封领军到达麦城救援关羽,走陆路的话近300公里的路程要多久?以一天50公里算的话,山路一天50公里够快的了,要6天。就算不算关羽派人传递消息的时间,6天后到麦城,恐怕黄花菜也凉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会派骑兵去吗?问题是刘封手下能有多少骑兵呢?一百?二百?要知道南方不产马,少马这是公认的事实。当时刘备正在关中和曹操大战,这个方向上肯定不会有多少骑兵。更何况上庸是鸟不拉屎的山地地形,更不可能派驻多少骑兵,能有一些将领骑得马和用于通信的马就不错了。因此不可能派骑兵增援。

还有人说不会走水路吗?可是水路襄樊那边关羽失败后被曹军控制着,徐晃率军在那等着呢,根本不用想要通过。

最后只剩下陆路,前面已经说了,走陆路等到达的时候恐怕关羽都已经尸首分离了,时间上来不及。所以,从距离和时间上,刘封没有时间去救援关羽。


上庸兵力不足,兵少肉包子打狗,兵多上庸恐生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是公元219年,上庸地区被蜀汉占领也是公元219年。可以说上庸地区被蜀汉占领连半年时间都不到。上庸地区原来是属于谁的?是上庸、西城一带的世家豪族申耽的。

根据历史记载,申耽一家是上庸当地名望势力都独一无二的世家豪族,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可以说申耽就是当地百姓的天。申耽一家可以说就是上庸地区的土霸王,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小诸侯。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国鼎力之一二十年间,上庸地区一直都是在申耽家族的掌控下。

上庸为什么会成为蜀汉的一部分,那是因为被逼无奈,219年刘封和孟达先是攻占了房陵,接着兵峰直指上庸,申耽这样的土霸王,小诸侯肯定胳膊拧不过蜀汉的大腿,只能投降了。要不然申耽在上庸逍遥快活何必要投降蜀汉呢?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刘封和孟达占领上庸地区半年时间还不到,可以说是立足未稳,所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要刘封孟达出兵相助的时候,考虑到当地的形式刘封就拒绝了。这次,关羽败走麦城,刘封要救助关羽,肯定要派兵离开上庸。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那么问题就来了,派兵少了,即使能按时到达,也是肉包子打狗,纯粹是送死,在东吴又是兵力下,肯定不够看的,不仅救不了关羽,派去的兵力也会被东吴吞掉。派的兵多了,上庸就失去了兵力震慑当地的世家豪族,有可能会因此失去上庸地区。所以在孟达的劝说下,眼看救援无望的刘封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先保住上庸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果当时刘封真的派兵去救援关羽,上庸极有可能会失去。后来申仪胁迫其兄申耽降魏,刘封兵败逃回成都就是明显的例子。


老王春秋观史


在《三国演义》里,刘封是刘备的螟蛉义子,按辈分是关羽的侄儿。照此说来两人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那么为什么当关羽面临绝境,走投无路之时,刘封会坐壁上观呢?大约有如下几个原因吧!


一、时机不利——关羽北伐曹操之时,正值刘备刚刚夺取了西川、汉中两地之时。此刻正是需要內抚民众,巩固地盘的时候。这个时候宜守不宜攻!上庸之地属于战略要地,因此刘备才会派遣义子刘封去亲自镇守。上庸也面临着曹军的巨大压力,因此没法抽兵救援关羽。

二、有人捣鬼——同刘封一道镇守上庸的还有孟达!而孟达却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极力阻止刘封抽兵救援关羽。刘封误信其言,铸成大错。

三、私人恩怨——刘备当初议立继承人时,曾就此问题寻求过关羽的意见。关羽称:兄既有亲子,何用义子?这句话为刘封所知,因此他便对关羽产生了怨恨之心。这也是刘封坐观关羽失败,而无动于衷的原因之一。

四、料事不周——刘封坐镇上庸,本也是刘备安排的应对荆州闪失的一步棋。但是却因为关羽北伐的步子迈得太大、太急,投入的兵力过多,几乎抽空了荆州守军,而且东吴又突然反目偷袭!这不仅令关羽腹背受敌,同时也让正在面临着曹军压力的上庸军队措手不及,也因此难以施加援手!

五、不计后果——在明知关羽己经走投无路,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刘封等人仍企图以上庸军面临曹军的威胁为借囗,拒绝救援关羽。然而他却忘了,关羽与刘备的关系,绝非他所能相比的!关羽若因为没有得到刘封的救援而丧命,刘备能放过他吗?最后刘备也真是以此为借口,杀掉了刘封。

上述浅析便是我就此问题而做出的回答!各位有何不同见解?欢迎互相交流!


北疆同心侃历史


答:刘封不是救关羽,而是出兵支援关羽。

这么说大家就明白了,关羽攻打襄阳,吕常顽强抵抗,关羽包围了襄阳,打不下来;接着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一场大水不仅把庞德、于禁两支军队给淹没了,还把樊城给灌了,于是,樊城城防危机,关羽乘水势,又把樊城给包围了。

包围了襄阳就用了一大半兵力,再来一个樊城又得扯去一半兵力?捉襟见肘!要求刘封出兵支援。数次要求,刘封无动于衷……

但我必须说,刘封无疑是对得!我们看:1、《三国志·夏侯尚传》: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这是外部环境不允许刘封、孟达轻易动兵。2、内部,刘封、孟达二人有隙“又封与达忿争不和”;“申仪叛封”。3、孟达、夏侯尚、徐晃、申仪,“封破走还成都”,刘封哪里还有力量对付他们呢???

因此,初下上墉,刘封就危机四伏,对外,夏侯尚虎视眈眈,不得不防;内部更是凶险无比,与孟达不和,申仪又是降将,更要提防!他就是有心去支援关羽,条件也不允许!我们设想一下,刘封发兵支援关羽,第一☝️得到消息的一定就是夏侯尚!他一直伺机而动,夏侯尚一动,申仪必然相应,刘封、孟达都在支援关羽的路上,上墉不出数日必失。刘封、孟达回军救上墉,结果必定全军覆没……

还有一点,孟达做事非常讲究!他先给刘备写信✉️,通知他,自己要投曹丕了。在攻取上墉之前,他又是给刘封写信,要求刘封弃暗投明。孟达虽然与刘封不和,但是,仍然对危难之中的刘封伸出了兄弟👬之手!刘封临死之前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中行偃1


先说明下,刘封和关羽的关系。

刘封是刘备收的义子,就是干儿子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情同手足

很明显刘封该叫关羽一声叔叔,虽说没有血缘关系,到马马虎虎也算一家人。

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肯定知道,他也知道如果关羽战死,刘备肯定要迁怒于他,那他为什么不去救关羽呢?

第一,战场的偶然性,使刘封没有想到,关羽会败的这么快这么直接。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击败曹仁,然后水淹七军,战事节节胜利,哪知道后院突然起火,被东吴吕蒙偷袭,博士仁、糜芳接着投降,没有后方的关羽一路败走,最后被杀!

当刘封得到关羽败走消息后,时间上已经来不及支援了,所以刘封放弃了支援。

第二,上庸的根基不稳。

蜀国拿下上庸时间距离关羽败走时间太短,这个时候的上庸极为不稳,上庸三郡,刘封真正能控制的只有一个郡而已,其他两个郡县被上庸的贵族们控制着,所以刘封必须亲自坐镇上庸。

第三,刘封自己压根不想救关羽。

大家都知道,关羽是个非常傲慢的人,当然他也有傲慢的本钱。他对于不如自己的人,那是相当的看不起,而且还经常的嘲讽、鄙视他们。当然刘封肯定不如关羽,所以他也经常被关羽看不起。当知道关羽败走时,可能想出兵,但被孟达说两句后,就放弃了,看见经常鄙视自己的人深陷绝境时,不帮忙也很正常,谁都不是圣人。

最后刘封被刘备赐死,也许是因为他没有救关羽,也许是为了帮刘婵扫平障碍,你觉得呢?


第五篇formerly


刘备汉中大捷后,派刘封孟达率一万五千人马夺取房陵,上庸,金城三郡,当地世家太守申耽来降。上庸是现在襄阳市竹山县,为三郡中心。。。219年7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久攻樊城不下,9月令刘封率上庸之兵前去支援,孟达以三郡新定,兵力不足为由,与刘封商议不须支援关羽。11月曹操派徐晃为主将以解樊城之危,同去的还有曹彰,关羽手臂有箭伤不敌曹军,被迫南退,途中传来荆州已失消息,兵士疑惑。随后吴军大肆宣扬,荆州兵纷分离析,关羽仅带几百兵士向荆州靠拢。曹操下令部下不要追杀关羽,一报华容道之恩,二不要激怒刘备,只把关羽赶进吴军势力范围。关羽不知情况严重,只想夺回荆州,到荆州城也见已被吴军占领,只得转向临沮,派廖化到上庸搬兵。刘封想带兵前去相助关羽,孟达说汉中王立世子时关羽说,你是外人,把你放在这偏远地方,他不认你这个侄儿,你还认他这个二叔。孟达对廖化说三郡需要防守,无兵可用,不能相助关公,廖化再次哭拜,刘封也没有办法,廖化一路哭向成都向汉中王求救。。。。。其实不救关羽也不怪刘封,他奉刘备之命统领三郡,兵力少了又镇不住三郡,尚偌申耽等土著世家反水,丢失三郡责任重大。关羽自做主张兵败,刘封去也杯水车薪,白白损失兵力。关羽被东吴斩杀,孟达怕追查责任降魏,与曹丕狐臭相投,得到重用。刘封被曹军夺去三郡,兵败回成都,刘备以失去三郡,不发兵救关羽之罪令其自尽。。。。终其刘封一生,不该处在权力顶封,皇权之争,亲疏有别。刘封强有武力,性格刚强,怕刘备逝后难以驾御,诸葛亮建议趁机除掉,以绝后患。


刘坤忠120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一举成名,有能力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关羽看人是那种眼皮往下瞧的主,意思很明确,你不入我的法眼!那么关羽在襄樊之战屡屡战胜,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关羽骄傲的性格,难何后方着火,在进退维谷之时,刘备养子刘封距离关羽不远,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出手相助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救关羽的成功概率。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就这几句就可以看出刘封能力还是有的,虽然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可是从亲属关系上说关羽是他二叔,于亲情而言,做侄子的帮助自己的叔叔很是应该,可是刘封有什么能力去救?来看看当时刘封的兵力,可用的绝对不会超过5千人,当时东吴的吕蒙就有一万人,还不算陆逊增援的两万,加一起已经三万人,还有投降敌方的糜芳等人手上的兵力,你让5000人去对抗30000+的兵力,不要说救不出关羽,刘封前去都有大概率被围的危险,一旦刘封再被围,那么蜀国就不是损失关羽和刘封那么简单了。

其次,为什么要救?

为什么要救关羽?他不是刘封的二叔吗?是,但是不是嫡亲的,平时关系就不好,关羽平时傲气惯了,对于不如自己的想来没有什么好脸色,要知道关羽对孙权前来联姻的使者都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连东吴关羽都不买账,何况是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封呢,加上孟达在一旁给刘封分析情势,刘封觉得帮是情谊,不帮也说的过去,毕竟现在自己还在守备上庸三郡。

最后,刘封的身份。

救不救关羽和身份有什么关系?还真有!刘备收养刘封时刘禅还到来,刘备的初衷可能是想有人将来记得他,清明时节记得祭奠一番,可是他的身份是养子,和义子和亲儿子都是有差别的,关羽不排斥收养刘封,但是对于刘封为养子关羽还是有点想法的,义子一定程度上像是干儿子,而养子就不一样了,在没有亲儿子在前面的话,他是有将来继承刘备基业的权力的,关羽自然反对,后刘禅出生,刘封的地位就尴尬了,比一般臣子似乎近一点,但是却有比亲儿子远多了,既然之前关羽对自己颇有微词,不救关羽自己有很多理由应对,但是救回来关羽也不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在前面两个原因的存在下,刘封选择了静观,没有出手帮助关羽。


农夫说历史


刘封不救关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能力支援关羽,但是诸葛亮蛊惑刘备杀刘封的原因就很耐人寻味了。

刘封镇守的上庸郡,就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一带,属于鄂西山区,人烟稀少,总计只有五六万人口,地理环境恶劣,虽有上庸,房陵,新城三郡,但是在经济上没有什么价值,当时主攻上庸的是孟达所部的四千部队,加上刘封从汉中带来的约二千部队,上庸和新城的土著武装申耽,申仪投降了蜀汉,三股势力加起来也不过万把人,申耽申仪是土著武装,不愿意离开上庸,孟达在攻打房陵的时候,杀了曹魏政权的房陵郡太守蒯祺,而这个蒯祺偏偏又是诸葛亮的大姐夫,以前有法正给孟达撑腰,他还不至于怕诸葛亮报复,而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正好法正亡故了,孟达失去了朝廷内的靠山,他开始担心诸葛亮报复了,而头脑简单的刘封,倚仗自己是汉中王养子的身份,经常欺凌孟达,造成了孟达内心深处的恐惧,实际上在关羽“呼刘封来援”的时候,孟达已经在私下里偷偷的跟曹魏方面接触了,所以他对于援助关羽也不热心,加上他麾下的四千军队原本就是他自己的部曲私兵,刘封也指挥不动,如此,上庸地区能够动用的兵力就只有刘封自己的一二千人马,事实上关羽并不是向刘封求救,而是在攻打襄樊的时候因为兵力不够,“呼刘封来援”,并不是紧急到了救兵如救火的地步,所以,他就以“山郡初附”为由推脱了出兵的要求,但是刘封并不是不识大体的人,在关羽兵败汉水后,他还是尽自己所能派出了约二千人的援兵,结果在路上就遭到了陆逊的截杀而败亡。很快,孟达就公开投靠了曹魏,导致上庸三郡彻底丧失。

刘备杀刘封的罪名,一是因为他不救关羽,二是欺凌孟达,导致上庸三郡的丢失,而实际上真实的原因是受了诸葛亮的蛊惑,认为刘封刚猛,恐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诸葛亮此言看似是为了日后刘禅的帝位安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包藏了诸葛亮自己的私心,刘封虽有养子之名,但是刘备从来没有打算过让他继承蜀汉政权,这一点刘封是心知肚明的,而且刘备收刘封为养子之时,正是他寄寓荆州,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当时连刘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团队还能坚持多久,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考虑到今后谁来继承自己的地位,刘备此举一是因为自己没有子嗣,怕一旦死后连个祭祀的人都没有,二是收部曲私兵,当时的世家大族,大小军阀都是如此,曹操手下的大将几乎人入都有私兵部曲,孙权手下也是一样,刘备虽然是团队的大哥也不能免俗,他们除了集团拥有的武装力量,刘关张三人都有自己的部曲,关羽经常挂在嘴上的“本部五百校刀手”就是他自己的私兵,蜀汉最精锐的“白眊兵”就是刘备自己的私兵部曲,魏延,陈到,刘封都是出自这支部队。司马懿赖以发动兵变的“三千死士”,也实际上就是司马家族的私兵部曲,如果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前就死了,别说关羽张飞不会让刘封继承刘备的地位,就是刘禅他们也不会认同,最多是能够善待刘备的儿子,而集团大哥的身份绝对是由关羽继任,但是失去了“帝室之胄”的招牌,这个军阀集团能够坚持多久,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了。

当时刘备已经是62岁垂暮之年了,虽然是壮心不已,但是明显的时日无多了,蜀汉政权的主要力量中,关羽,马超,黄忠,法正,刘巴已死,张飞也已经54岁了,眼看着时日无多,而诸葛亮此时才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放眼整个蜀汉集团,赵云年老无能,魏延资历尚浅,李严是属于要制衡的益州士族,吴懿,吴班虽然是国舅,但是能力,资历都不如诸葛亮,很显然,在不久的将来蜀汉肯定是诸葛亮的天下了。诸葛亮要专权,唯一的障碍就是刘封这个有着“宗室”身份,又身经百战的养子,如果刘备死了,诸葛亮李严担任辅政大臣,那么刘封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他肯定会握有一部分兵权,跟魏延,李严三足鼎立,共同执掌蜀汉的军队,诸葛亮能耍手段夺取李严,魏延的兵权,但是他绝不敢去惹刘封,而且刘封会带头反对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带兵,只要刘封提出反对意见,李严,魏延也会理直气壮的反对交出兵权,他们会毫不客气的让诸葛亮管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插手军队的事情,而因为李严的总统内外军事的身份和刘备的部曲魏延也执掌一部分兵权,刘封的力量就不足以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完全可以达到比较完美的平衡,保证刘禅顺利的接手蜀汉政权,所以,刘备后来对于杀了刘封的事儿是非常后悔的,他也明白是中了诸葛亮的圈套,但是诸葛亮说的冠冕堂皇,刘备也不好挑明,而且自己也是时日无多,易世之后能够挑起辅政大任的人选,也只有这个诸葛亮了。


狼的影子716


关羽遭到东吴军队围困时,刘封就驻守在附近的上庸三郡,项羽曾令刘封出兵援救,但刘封却按兵不动,据《三国志》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从此可见项羽曾一再要求刘封出兵援救,可是刘封却不以为然,依旧是在观望。刘封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作为刘备的养子,按理来说与关羽关系相当亲近,可是他这时候却作壁上观,难免让人困惑不已。

刘封这样做很有可能是自保。当时曹魏与东吴对关羽都是虎视眈眈,全力攻击关羽,刘封可能是觉得自身实力不强,冒然支援关羽,可能会卷入其中,导致自己实力大减。当然刘封也找好了后路,他让孟达作了替罪羊。他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逼得孟达投降了曹魏,“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除了这个原因,也有可能是刘封害怕关羽威胁自己,因为关羽是站在刘禅一边,日后刘禅必定是接班人,到时候就没有他刘封什么好果子吃了,刘封难免对关羽心中有所怨恨。


但是刘封逃不了一死,诸葛亮早已经洞察一切,认为刘封是个难以控制的人。“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刘封即使从樊城保了一命,但最终也逃不过一死。


历史百家争鸣


刘封是十分勇武的,这个没得说。我们不讨论刘封多勇武。

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刘备彻底占领了汉中,刘备派孟达先攻占房龄郡又攻打上庸郡,刘备担心孟达独力难支就派刘封去帮助孟达,二人合兵成功占领了上庸郡。

同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节节胜利,多次要求刘封与孟达发兵相助,二人都说房龄与上庸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刘备也迁怒二人,后来二人发生矛盾,孟达一面害怕刘备一面担心刘封就投降魏国了。

然后魏国派徐晃夏侯尚与孟达攻打刘封,孟达劝刘封投降,刘封破口大骂拒不投降。不久刘封遭到申耽、申仪兄弟背叛,申耽是原来上庸的郡守,刘封逃回成都。

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也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听说刘封拒绝魏国的招降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诸葛亮: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可以从二人的话看出来,刘封的处境不好,因为这时候刘备有了亲儿子了,刘封一路跟随刘备打进汉中,刘备称王后却把刘封外派出去了,其中理由耐人寻味。

为了亲儿子只能放弃干儿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