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年如果刘封出兵救了关羽,会对三国局势有什么影响?

细说轻语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而因为刘封、孟达没有帮助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身死,蜀国也失去了一员猛将。而刘备又与关羽是结义兄弟,关羽一死,刘备心中也难免对二人有所不满。刘封又素来与孟达不和,使得孟达无奈之下不得不投靠魏国。而如果刘封出面救关羽,会对三国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呢?以下即是个人的观点。


首先,若刘封前去救援,关羽就不会兵败走麦城,张飞也不会死于非命,蜀汉的实力就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保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关羽要求刘封前来相助,并不是在其兵败之时,而是在其围攻襄、樊之地,恐兵力太少导致失败之时,才让刘封前来帮忙。刘封此时若去,或许关羽就不会身死,更可能的是会攻克襄、樊之地,从而扩张蜀国的地盘,增强蜀国的实力,避免日后的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上文也提到了,若刘封前去救关羽,关羽就不会兵败走麦城,更不会落得身死的下场。若关羽不死,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极痛极,整日饮酒,鞭笞士卒,最终被日益怨恨的手下所杀,落得死于非命的惨痛结局。而关羽、张飞若是不死,以二人位列五虎上将的强大实力,可以说蜀汉的实力将会被大大的保存下来,而不是一直处于三国之中较弱的状态。由此可见,若刘封前去助关羽一臂之力,蜀汉面临局面就会大不相同。


其次,若刘封前去救援,刘封就不会被刘备追责斩杀,孟达也不会反,而上庸更不会丢。随后刘备更是因为考虑刘封性格刚猛,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据《三国志·蜀书》记载:

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如果刘封从上庸发兵救关羽,或许关羽就可能攻打下襄、樊之地,关羽和张飞就都不会死。而若关羽不死,刘封自然不会犯有大错,也不会被刘备追责斩杀。


而又如《三国志》所言: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而关羽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又失了荆州,此时身为刘备义子的刘封还十分的惶恐,什么都不是的孟达又怎么会表现的出风轻云淡呢?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孟达都有投靠魏国的充分的动机。但若关羽未死,刘封甚至会因及时帮助关羽有功。而孟达只是与刘封不和,也不会闹到在蜀国无容身之处,以至于率众降魏地步。上庸自然也会继续为蜀国所有。


再次,若刘封前去救援,刘备即使伐吴也不会有夷陵之败,即便攻打曹魏也有胜利的可能。据历史记载,公元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与蜀对战,大败蜀汉。而若是之前刘封前去救援关羽,自然不存在刘备为关羽报仇之事,也不会有夷陵之败的存在。可以说蜀汉的实力会被大大保存,而刘备也不会出现因夷陵之败逃往白帝城,甚至因恼羞于夷陵惨败而亡故的情况。


假设刘封前去救援关羽,那么孟达就不会因害怕刘备惩罚而投魏,后来的申仪、申耽自然也不会投降魏国。而此时东三郡未失,兵马未亡,蜀汉的军事实力也会被大大的保存。而面对魏、吴这两大劲敌,蜀汉有一试之力也未可知。并且此时的刘备又占据着荆州,诸葛亮所说的《隆中对》中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地理优势能够充分的显现。攻打曹魏或许也会有几分胜利的可能。


由上文提到的这些,我们不难知道,如果刘封出面救了关羽,那么对三国的局势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的。一旦假设成立,那么关羽、张飞不会死,孟达也不会率众投靠曹操,东三郡和荆州皆不会失。显而易见,刘备会在三国争霸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假设终归只是假设,蜀汉最终还是脱离不了灭亡的结局。

你是如何看待关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关羽被害后,刘封因为孟达叛变逃回到了蜀汉。当时刘备正在为关羽的死生气,诸葛亮也劝说刘备杀死刘封。刘备最终忍痛杀死了刘封,理由是刘封没有救援关羽,导致了荆州的丧失。

关羽在败亡之前确实求助过刘封,刘封因为个人恩怨等原因拒绝了关羽。这件事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刘封的死既冤枉也不冤枉。刘封确实有错误,不过并不是因为关羽,刘封威胁了刘禅的皇位才是他被杀的真正原因。

如果刘封发兵救援关羽,对于荆州战争的局势起不到多少作用,也不会影响到三国的格局变化。

在刘备攻占汉中之后,关羽就发动了对曹魏的大规模战役。这次战争前期打得曹操措手不及,在于禁和庞德被关羽消灭后,曹操对关羽的强势非常害怕,一度想要迁都把襄阳一带让给关羽。

但是曹操的决定遭到了谋士们的反对,谋士们认为关羽现在强势,孙权肯定不舒服,因此谋士们向曹操提出了联合孙权夹击关羽的计划。没想到孙权也刚好想要夺回荆州,曹魏和东吴在战略上达成了一致。消灭关羽,曹魏保住襄阳,东吴夺取荆州,大家都有好处。

这时候的关羽是孤军深入,刘备主力在蜀汉地区,蜀汉到荆州需要很长的路程,唯一能够支援关羽的就是刚刚攻占上庸的孟达和刘封。上庸三郡刚刚被蜀汉占领,而且上庸处在曹魏势力的边缘,曹魏在进攻关羽的同时,肯定准备了防备上庸的部队。曹操和孙权已经在荆州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发动战争的那一刻消灭关羽。

关羽在面对徐晃的时候带主力5000人迎敌,从这个细节看关羽的实际军力最多不到2万,加上荆州地区的预备队总兵力也不超过3万。

我们来看曹魏和孙吴方面,孙吴方面仅仅吕蒙的船队就有3万军队。在加上其他的将领后面陆续来的部队,最起码不少于五万人。对于荆州东吴是志在必得,曹魏方面徐晃带领的军队数量也要高于关羽,后面的援兵也在不断地赶来支援。就连防备孙权的张辽都被调来支援,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曹操和孙权一定是确定了某些默契。曹魏在襄阳的驻军和关羽相持了很久,军队也不会太少。况且曹操亲自带领了部队在后面掠阵,这一战曹操和孙权对关羽是志在必得。

从这一战的规模来看即使蜀汉国内的主力出动,想要打翻身仗也不容易。刘备在讨伐东吴的时候带了4万军队,这些军队加上关羽的全部军队,也不如曹魏和东吴的势力强。关羽求助刘封的时候是在荆州失守之后,当时的关羽刚刚被徐晃击败,手里面的军队估计不到一万人。不然他也不会一直选择突围,而不去攻击已经被东吴攻占的江陵等地。

东吴在占领荆州后还进行了心理战术,对于关羽的部下的家属优待处理,让关羽的军队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当刘封接到关羽的信件的时候,关羽已经是到了穷途末路,刘封即使去救助关羽,也肯定无力回天。

从上庸地区的人口和土地面积来看,刘封和孟达的军队大约在一万人左右。这些军队需要驻防三个郡,还要防备曹魏的袭击,自保刚刚足够,想要救援关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假如刘封真的带领军队去救援关羽的话,那么最多能够分出来7000人左右的军队。这些军队刘封带出去就可能带不回来,上庸的地理位置像一个犄角。荆州丢失后上庸就是一个孤城,三面都会受敌。

刘封假如带领着这支部队支援关羽,曹操立刻会带领军队去攻击上庸。孟达本身就和刘封关系不好,后来还主动投降了曹魏,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反水真说不定。

刘封的部队在半路上极可能被曹魏狙击,全军覆没的可能非常大。曹魏和东吴的目的很明确,绝对不会放虎归山,关羽是一定要杀死的。哪怕是曹魏故意坑东吴,刘封的军队成功和关羽会和,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几倍于自己的东吴军队。最可怕的是关羽已经没有根据地,这些部队无城可守,再去攻打防备严密的荆州,明显是不现实的。

假如刘封用这些军队来掩护关羽突围,有可能能够救走关羽,但是对于三国的格局依然造成不了太多影响。即使关羽撤退回了蜀汉,荆州也一样丢失了,上庸也丢失了,蜀汉还是只有益州的地盘,得到的只是一个关羽。

关羽确实是难得的名将,可是蜀汉的硬实力在这里摆着,想要翻身本身就很困难。哪怕关羽没死,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依然还是会东征伐吴。东吴综合国力比蜀汉强的多,伐吴注定还是失败的。

这么来看刘封有没有救援关羽,对于三国的格局影响非常微小。救不救关羽,荆州还是会丢失,救不救关羽,上庸同样也会丢失。


高会民


个人认为,可能会改变局势。

其实刘备杀刘封,是有共因的,不单单是因为刘封不帮助关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刘封逼走孟达。孟达是当年和法正一起迎接刘备入蜀的,算是蜀中最早认同刘备的将领之一。结果,孟达在上庸时,被刘封欺负得受不了,于是给刘备写了封信,然后率部曲投奔魏国去了。后来,孟达再次想归蜀,只是被司马懿所打败。而刘封方面,也收到孟达的信,里面挑拨刘备和刘封的关系,“自立阿斗为太子,有识之士寒心”等等,并让刘封“自求多福”。不久,申耽也背叛了,刘封出逃,上庸失守。我想,为了刘禅日后不受刘封“夺位”,这才是刘备要杀刘封的根本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刘封不知进退,不识大局,埋下隐患。



那么,如果刘封变得“识大体”,率领军队援救关羽,会不会改变局势呢?会的。要注意一点的是,当时关羽要求刘封帮忙时,不是关羽败退之时。正好相反,是关羽围攻襄,樊之地,害怕兵力太少,所以才让刘封帮忙。这其实对刘封是有利的,因为无论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败退前,任何一个时期,刘封如果介入了,可能会立下大功。比如,战役前期,关羽水淹七军。此时襄,樊守军大量减少,正是刘封率领军队帮助关羽拿下襄樊之地的最好时机,可惜浪费了。然后,南乡太守,荆州刺史投降,陆浑民孙狼叛乱,响应关羽,也也是刘封帮助关羽的大好时机,可惜再次被刘封浪费了。刘封不但浪费了蜀汉的大好局面,也浪费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

(从上庸,房陵到江陵附近临沮一带是有一定距离的)

就在这个时间差,局势开始急转直下,关羽被徐晃打败,江陵反叛,导致关羽身边只有几十骑,被孙权军包围。如果,关羽刚开始败逃,刘封来帮忙,此时还有援助之功。至少不会让关羽身边只有那么点人,还有上庸军队的资本,也不会军败就身死,可以退到上庸城。到了,关羽退到江陵附近,就神仙也救不了了,毕竟从上庸到江陵附近,也要时间的,即使刘封赶到,关羽早就被孙所擒了。

(孟达)

所以,刘备在安排荆州和上庸人事,还是有些问题的。荆州的蜀汉阵营,缺乏一个能制衡关羽的人才,而糜芳属于刘备的“小舅子”,也是有一定的身份,所以对关羽的傲气很有怨言。上庸地区,刘封骁勇善战,但是适合为将,不适合为帅,让刘封统管“老鸟”孟达,叛将申耽等,未免有些才不能任。结果就是,在刘封能建功立业的几个时机,都在陷入和孟达的矛盾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丢掉上庸又丢了性命。


大飞熊骑士


先说结果,刘封救了项羽,很有可能蜀汉会统一天下,给汉朝再续命200年!

刘备想要复制刘邦的成功模式

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一开始在这些英雄中并不出色,与那些先天拥有根据地的军阀们相比,刘备在事业的前半期只能寄人篱下,甚至东躲西藏狼狈不堪。但刘备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收买人心,在年轻的时候,当时刘备还在和卖草鞋为生,家乡的人就已经争相来附,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能够崛起的资本。

所以,渐渐的刘备身边就聚集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豪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夺取了蜀地,又在建安24年,成功夺取汉中,并进位为汉中王。可以看出,此时的刘备就是想复制当年刘邦夺取天下的路子。

所以,建安24年,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以荆州为根据地北上攻打曹仁,水淹于禁,斩杀庞德,兵锋直指许昌,搞得曹操想要迁离许昌躲避关羽。

建安24年可能是刘备最风光得意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团队类似当年的刘邦团队。

此时,刘备和刘邦一样率领主力军团对外作战,而诸葛亮就是萧何,坐镇大后方提供军队和粮食。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关羽就是刘备的韩信,仅率领荆州兵,就能够威胁许昌,打的曹操不敢应战。

所以,只要刘备和项羽相互配合,在关羽威胁到许昌的时候,刘备从汉中出发,夺取关中地区,然后东出函谷关占领洛阳,那么曹操真的只能跑路了。

(这是刘邦进军路线,如果刘备复制这一路线,再有关羽从荆州北上配合,曹操只能往东撤)


就在这危机关头,关羽背后的东吴发难了。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抄了后路,自己也成了敌人的战利品。

可见,如果刘封能够救援关羽,阻挡住东吴的偷袭,就会给刘备重新审视天下局势的机会。

只要刘备将张飞调往荆州镇守,就万无一失了。

历史上的张飞不仅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善于笼络上层士大夫和地方豪强。

关羽北伐的时候,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公安,同时两人也有供应关羽军粮的责任,由于关羽怠慢两人,导致两人对关羽怨恨,于是投降了孙权。假如刘备调整人事,将张飞派往荆州全力支援项羽北伐,那么大后方将会固若金汤。

张飞这时在哪?

就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张飞正待在阆中。这个地方在今天南充市境内,和汉中遥遥相望。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前,阆中属于对抗曹军的前线。从建安24年开始,由于汉中已经为刘备所有,这里就变成大后方了。而张飞这个时候屯兵1万,随时准备听候调令。

(两个多边形填充区分别为张飞的位置和关羽的后方基地)

所以,假如刘封成功救援关羽,保住荆州。随后刘备将张飞调往荆州镇守,关羽只管北伐;同时刘备出汉中北上进攻关中,诸葛亮坐镇成都。那么,曹操必被击败。当曹操被击败后,孙权也就不足为虑了。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刘备没有一个靠谱的战略规划!

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军团需要一段时间修养,关羽贸然北上得不到刘备的策应对北伐很不利,如果曹操集中兵力在平原地带和关羽大战,关羽是很危险的。而荆州紧邻东吴,孙权不可能坐视不理一定会攻打荆州,以便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最关键的是,不是刘备手下无人可用,大将张飞竟然在后方待命,在荆州需要一员猛将的时候,他竟然帮不上忙!可见,刘备当时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性规划,这是他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我认为刘备团队只是刘邦团队的阉割版或者是山寨版,比大汉NO.1要差不少,需要一次试错机会,可惜这个机会被刘封浪费了!


历史风暴


刘封如果出兵救了关羽,会对三国局势有啥影响?



这个提问有两答案。一是按照三国志记载,早在关羽围攻樊城最紧张的时刻,就多次催督刘封孟达出兵,那时应该不是施救,而是支援。因为当时樊城已经被大水侵泡围困多日,曹仁多次打算放弃,只因满宠劝阻,才勉强留守。如果刘封孟达再加一把力,没准樊城就拿下来了。这将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因为:第一,当时襄阳已经拿下,襄阳是刘表时荆州治所,这样,原荆州版图基本大部收复。而襄阳樊城是唇齿相依,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当初是因为刘琮投降,一次献给了曹操,而如果刘琮当时抵抗,则襄阳樊城是不容易攻破的。



第二,襄阳樊城距原荆州辖区南阳郡不远,多半年以前,这里发生大规模民变,曹仁奉命镇压并屠城,这在当地民众心中留下阴影。而于禁增援曹仁的七军,有不少就是南阳,襄阳樊城一带人,这对改造,争取,分化,重组三万俘虏兵具有很大作用。



第三,关羽之所以催促,调集荆州后方兵力,就是因前线兵力不足,樊城眼看可攻克,如按提问,则不需要再抽调后方兵力,这对增强荆州防卫能力有积极作用。第四,由于三万俘虏兵的加盟,可使关羽兵力掣肘问题,得到大幅缓解。按百分之七十的转化率计,那就是两万一,关羽在拿下樊城后,可以根据情况,统筹襄阳樊城,南郡公安以及江南四郡防务,协调兵力配备,做好预防安排。

第五,当然,最关键的是后面关羽,刘备诸葛亮,都需要加倍提高警惕,加大防范孙权力度,因为吕蒙偷袭就在几年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二是按三国演义中描述,那就是廖化从麦城突围,向刘封孟达求救时。这种情况下,刘封孟达施救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吕蒙部署的兵力,围堵部位都很周密,刘封孟达是新到地域,地形不熟,能力也一般般,加上当时关羽已经失败,荆州实际上已经丢掉了,反攻恢复不太可能,因此,这对三国局势的影响,和实际历史进程差不多。(2:03)


流誉后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

但真要如果的话,丝语认为最可能的结果有三种:第一种是救出关羽,对关羽,对刘封,对蜀汉都是利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第二种是刘封被“坑”,成为垫背的,与关羽一道被消灭;第三种是刘封出兵援救了,但是,关羽还是被东吴捉杀了。

以上三种情形,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会对蜀汉,对当时三国的局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顺利救出关羽,这是刘封出兵的最好结果,对关羽,对刘封,对蜀汉都是利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这样的话,关羽不死,刘封不亡,张飞也就性命无忧,就不会有接下来刘备为雪弟恨贸然出兵被陆逊烧营七百里兵败托孤,进而导致蜀汉损兵折将,“国势”迅速衰弱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如果被救出的关羽能够从自己大意失荆州的事件中吸取教训,改变过去那种孤傲自居的不良脾性,那么,“失荆州”事件就会变成在一定程度上给蜀汉带来连锁反应和良性影响好事,甚至成为改变和左右整个三国时局以及未来走向的大事件。

1),促成蜀汉上下的大团结和人心的大凝聚,重新形成曹魏与东吴都不敢小觑的力量,摒弃浮躁冒进的想法及氛围,回到诸葛亮在他的《隆中对策》就已经确定好“伺机而动”的道路。

2),一旦蜀汉上下大团结、大凝聚空气和曹魏与东吴都不敢小觑力量的形成,东吴孙权等鼠辈们的胆儿就会有被吓破的可能,到那时孙权一定会乖乖地把荆州还给蜀汉,孙(吴)刘(蜀)就会形成比任何时候都稳固可靠的联盟,关羽再据荆襄取樊城,然后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曹魏就不是从许都迁都避避锋芒就能解决问题,等待曹操的结局就是曹魏亡,蜀汉统了。

二,刘封被“坑”,成为垫背的,与关羽一道被消灭。

这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关羽死了,刘封也亡了,与刘封没有出兵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两者之间实际上的区别很大,没有出兵刘封被杀让人看到了刘封和孟达的心没有往一处想,力没有往一处使,是没有凝聚力、没有把蜀汉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刘封的被杀不仅让蜀汉人心浮动,甚至会使一些人感到心寒;因出兵而亡,则可以让人感到蜀汉是有凝聚力,相互之间是关联和相互救应的,同时,也可以让刘备和张飞看懂更多的事,甚至“报仇”缓图,从而不至于导致蜀汉的迅速衰弱,让曹魏和东吴那么快就有可趁之机。

三种是刘封出兵援救了,但是,关羽还是被东吴捉杀了。

刘封出兵了,即使最后没有能够救出关羽,也不会有接下来孟达降敌、刘封孟达所据守三郡的迅速丢失和刘封因见死不救被杀,这对蜀汉人心的稳定和后面许多策略的实施留下更多的选择及空间,无疑对蜀汉后续的发展乃至三国当时的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再说一次,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刘封出兵了,无论是救出关羽,对关羽,对刘封,对蜀汉都是利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还是刘封被“坑”,成为垫背的,与关羽一道被消灭;或者是刘封出兵援救了,但关羽还是被东吴捉杀了,都会对蜀汉,对当时三国的局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你说是么,期待你的阅读点赞和分享!


油茶丝语


那毫无疑问是会改变三国后期形势。

诸葛亮三分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荆州的归属。在三国时期,荆州是全国知识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粮食高产区。如果刘封当时救下关羽,荆州也能保持至少一半仍然在刘备手里。正是因为关羽战败,导致蜀汉集团丢失了荆州这个巨大的人才、人口和粮食供应地,并且使荆州派系失去了根基,从而使荆州派系和益州派系,徐州派系的纠缠不清,内耗徒生。


三箭一雕230


关羽败死,荆州失守,这是关乎蜀汉命运的一大转折点。关羽覆败时,距离他最近的蜀汉占领区就是东三郡,即房陵、西陵和上庸。这三郡是孟达从宜都出兵攻占的,战后刘备派刘封从汉中出发,到达东三郡,成为东三郡的主将。

刘封从汉中到上庸时,并没有带兵,上庸的军队仍然是孟达从宜都带去的四千人,以及当地豪强申仪申耽兄弟的一部分军队。东三郡当时的开发程度并不高,人口数量有限,军队规模也不会太大。更重要的是,当时孟达占领东三郡也没多久,人心不稳,一旦率军离开,还能不能回去,就不一定了。

从隶属关系来说,孟达原来是宜都太守,属于荆州战区,归关羽指挥。但因为宜都是保证荆州和益州的主要水路交通安全的,所以孟达还是由刘备直接指挥。一直到关羽北伐看上去形势比较好,有可能拿下襄樊的时候,孟达才奉命北上进攻上庸、房陵和西陵三郡。但这三郡原本在汉朝时期,在行政上是隶属于汉中的,蜀汉占领后才分别设郡。

但刘封从来不隶属于关羽,而是直接隶属于刘备的。按照汉中之战后刘备调整防线的安排,汉中太守为魏延,东三郡虽然分别设太守,但仍然由刘封和孟达统一指挥,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既不隶属于荆州,也不隶属于汉中。如果关羽能够攻占襄樊,襄阳就可以通过东三郡和汉中连成一线,把江汉平原的大片地区巩固起来。

所以,以当时的客观形势来说,关羽兵败之后,如果刘封救援,这是不太现实的。原因就是前面说过的,上庸是新占领区,需要军队镇守,以防生变。以当时上庸军队的数量来说,可以控制的只有孟达的四千人,既要镇守当地,又要出兵救援关羽,能够派出去的兵力不会太多。就算是能够全军出动,要击退追击的魏军和吴军,也是很困难的,并没有胜算。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办法就是关羽在得到荆州失守的消息之后,直接率军向西撤退,进入东三郡地区。而吴军在偷袭荆州的时候,陆逊就已经率兵沿江西进,占领了三峡以东的秭归、宜都等地,这就意味着,东三郡在荆州失守之后已经了三面被魏吴双方包围的地区,难以坚持,只能撤退。

而要想撤退,向南撤退再撤回益州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只能向西撤回汉中。实际上,关羽在兵败之后的撤退路线,也是在向东三郡方向走,半路上遇到伏击被俘。这说明吴军当时也很清楚,关羽在荆州失守之后唯一的逃亡路线就是向西进入东三郡,既然能够在半路上设伏,也就不可能不提前预防东三郡出兵救援。

如果关羽能够在得到荆州失守的消息之后马上全军向西撤退,进入东三郡,仍然有希望在益州的援助之下在东三郡稳住阵脚,再试图配合益州的军队夺回荆州。但关羽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犹豫不决,一直在不断的派人打听荆州方面的消息,试图夺回荆州。正是他的犹豫,让他手下的军队溃散,就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在向西撤退了。这样,即便他到达东三郡,也对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且,也是因为关羽的军队溃散,荆州又失守,让东三郡的孟达军队成为了孤军,失去了退路,导致孟达率军降魏。这样,就算关羽能够逃到东三郡,也难以改变东三郡面临的形势,即便是最好的方案,也不过是关羽和刘封、孟达一起率军继续向西撤退,进入汉中地区,这样才能彻底安全。

这样做,即便不能改变荆州已经失守的现实,至少还可以为蜀汉保留一部分军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看,失地存人,这是唯一能够争取的最好结果。但关羽的犹豫让他失去了机会,最后人地两失,蜀汉的损失被最大化了。


萧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关羽出生在公元160年前后,虽然在三兄弟中排名老二,但有人考证,他其实比刘备还要大两岁。就算比刘备小,也差不多出生在160到165之间,毕竟老三张飞出生在165年

从185年左右黄巾起义开始,到219年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刮骨疗毒,老关已经纵横战场三十余年,将近六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

六十岁,对于常年征战沙场一身伤病的战将来说,高寿啦。就算没有之后的败走麦城,关羽其实也活不了多久,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能战死沙场,不是终老病榻,讲真,这是对关羽的最高奖励

张飞之死,虽由为关羽报仇引起,但张飞死于小人之手也是必然,史书记载,张飞暴而无恩。这样的人,能活到五六十岁,纯粹运气吧,自己人不射他暗箭,除了说他运气好,还能说什么呢

至于被人家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之战,胜了又如何?曹魏不会束手旁观,会像史书中打东吴那样,去打蜀汉,只不过张辽威震逍遥津变成威震汉中罢了。结果,仍然会保持三国平衡,不会有大的变数

219年关云长战死,实质是拉开从汉末到三国的新老交替序幕

从219年前后开始,几年之内,大将、雄主不断陨落,张飞、黄忠、马超、刘备、乐进,张辽、许褚、徐晃、曹操……连赵云都陨落在229年。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他们的了,而是真正的三国时代

所以,就算当年刘封出兵救下关羽,后来的三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灵石蕴珠宝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刘封当年能从上庸出兵的救关羽的话,很有可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是刘备的夷陵大败不会出现,张飞黄忠不会被杀,蜀汉会重新夺回荆州,蜀国内部会相对稳定,曹魏可能会迁都,蜀汉对东吴的报复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东吴的实力,三国的格局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

在对于关羽失荆州这里历史事件上,很多人都在归咎于关羽的大意,其实关羽当时是在曹魏的攻击之下,后方兵力空虚,去益州调兵又太远。同时东吴方面突然背叛,陆逊和吕蒙一唱一和的搞得烟雾弹,使得关羽无暇顾及东吴。吕蒙白衣渡江给正在樊城鏖战失利的关羽来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来在樊城关羽和徐晃的军队打的难解难分的,已经是疲惫之师,吕蒙又来了一个车轮战,关羽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关羽在麦城之时,如果刘封能够出兵相救,以关羽的能力或许还能夺回荆州,就算关羽和刘封夺不回荆州,和关羽一起回益州,后来的蜀汉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损失。这样的话刘封也不会被刘备杀掉,虽然有可能会丢失上庸,但是毕竟救关羽的功劳我认为还是很大的,刘封可以凭借他的能力在蜀汉还能有一番作为的。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调集了七十万精锐大军,打着为兄弟报仇的名义讨伐东吴,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所在是为了夺回荆州,因为荆州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三方谁占领了荆州,就占有了战略主动权。就算是关羽丢失了荆州,刘备着急着讨回荆州,也是会众人一起商讨,对于关羽张飞的意见,刘备还是很认同的,关羽虽然性格高傲但是深有谋略,但是张飞脾气暴躁但是粗中有细。在作战谋略上关羽是比刘备要高一筹的,之前在徐州时,刘备就常说若是关羽在就好了,凡事还有人商量。

再有就是如果是关羽领兵反攻的话,面对的是老对手陆逊,陆逊的计谋只是比刘备要高,而不一定比关羽高,关羽也深知陆逊的计谋狡诈。如果在夷陵大战的角色,把刘备换成关羽的话,再加上本来可以不用失去的张飞黄忠,这场大战蜀汉定不会输,重新夺下荆州九郡不难,因为关羽已经是治理荆州了多年了,东吴刚刚就接手并不稳定,关羽的形象在荆州之地的名气是很大的。如果关羽收复荆州的行动实现了,蜀汉不仅不会因为夷陵大战而失去了那么多的精锐,反而可能会再次的增强实力。

其结果就是在一方面不仅是削弱了东吴的实力,让东吴不再对荆州有什么觊觎之心。另一方面彻底的压制住了曹魏,可能真的会逼迫曹操迁都邺城。这样的话,说不定蜀汉还真的可以统一三国。有的人会以为在蜀汉反攻荆州的时候,曹魏就会坐视不管,不会趁机进攻吗?其实这一点不必太过担心,第一蜀汉人才仍在,有五虎将在,可以分兵拒之;第二曹操在此期间病逝,曹魏政权更迭,可能无暇顾及。

关羽如果能被刘封救回益州,蜀汉至少可以保住三员五虎将,还有年轻的将领如关平,刘封和跟随刘备在夷陵阵亡的新秀将领,这都是蜀汉的软实力。关平可以在关羽百年之后继承关羽的爵位,毕竟关平是跟随了关羽多年的,耳濡目染也可以成为一员大将。刘封是刘备的继子,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失误导致被杀,坐镇一方或者攻城略地,他都是有这样的能力的。张飞和黄忠虽然都已经年迈了,但是也能上阵杀敌,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接班人。把这些人如果都应用在夺回荆州的战事中的,荆州是可以收复的。但是这些人都在关羽和荆州的这一个事件当中相继殒命。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大战失败,托孤白帝城以后,就没有考虑过收复荆州的事情。不是他不考虑,而是现有的情况他考虑不了。外边有曹魏的虎视眈眈,内部有益州集团内部的矛盾,这些压力全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他之后通过不断的北伐,牵制曹魏的实力,维持着孙刘联盟,分化着内部的矛盾,这也都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如果刘封救了关羽,刘备集团的人才没有缺失的那样严重的话,在光复荆州之后,就可以马上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有关羽,汉中有刘备,蜀汉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诸葛亮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内政的管理上,改善生产,提高国家实力。也能辅佐和培养刘禅成为一个明君,刘禅成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因为诸葛亮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北伐上边,缺失了对刘禅的教育和树立刘禅的人生观。最后导致了刘禅听信宦官黄皓,把内政搞得乌烟瘴气。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果刘封能出兵救关羽,无论在当时是否能夺回荆州,只要关羽能活着回到刘备身旁,三国的局势肯定有大的改变。蜀汉肯定会夺丢失的荆州,有关羽在的话就不会出现夷陵大战的失败,蜀国的实力也不会受到那么大的损失。还有就是也不会损失那么多的人才,没有了接班人导致了蜀汉的人才断层。如果能收复荆州后,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能实现。外有得力的武将开疆拓土,内有贤臣治理内政,蜀汉说不定真的能统一。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