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線教育2.0:流量大戰勝負已分,線下出擊OMO

在線教育2.0:流量大戰勝負已分,線下出擊OMO

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教育興邦。

撰文 | Bugle X

在精銳教育大舉轉型OMO平臺之後,隨著抗“疫”之戰演化為一場持久戰,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區域教培龍頭的集體衝動。正如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2020年的抗“疫”之戰,正在成為國內教培行業進擊OMO、走向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之元年。

始作俑者,精銳教育。繼而跟進者,昂立教育、四季教育.....浩浩蕩蕩一大堆教培業“地頭蛇”正在路上。OMO必將成為2020年國內K12教培行業的主題詞。

- 01-

逆勢增持,Yiheng Capital豪賭精銳OMO

精銳的OMO戰略成效如何?精銳創始人兼CEO張熙明言,5年投資6億元之後,精銳的“學習力”系統不僅升級到11.0,成為一個強大的數據中臺,線上的精銳在線早已在2019年實現2億元收入,2020年精銳的在線業務有望實現10億元收入,達到400%的增長。

2月底,精銳發行2500萬美元可轉債,IPO買入的老股東Yiheng Capital大手筆接盤,豪賭精銳OMO。

在線教育的1.0版本為B2C模式的在線大班課、在線小班課、在線一對一。在線大班課的代表企業為在線三強——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後起之秀的跟誰學則以400%+的超常規增長,引發業內外的紛紛質疑。在線小班課,尚非主流,由新東方旗下的東方優播“孤獨探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新東方在線的股價一路猛漲,可視為資本對於在線小班模式的認可。

在線一對一,則是掌門一對一、精銳在線兩強的爭霸戰。儘管兩者的定位不同,掌門一對一定位中低端,面向三級以下市場擴張,精銳在線定位高端、超高端,聚焦在一二線城市,但張熙早已放眼:精銳在線,聯手精銳戰略投資的溢米教育,擴張的目標正是劍指在線一對一龍頭老大。

- 02-

“明兮”倒閉,中小在線項目慌不擇路

一位教培業人士透露,在線教育模式的根本在於流量的獲取,由於B2C時代的在線三強早已發展壯大,2019年暑期大戰之後基本“壟斷”大流量平臺,腰部以下的在線項目,若無強大的線下流量支撐,必然“失血”而死。

作為從業12年的教培業老兵,精銳CEO張熙早已一針見血地指出,2020年戰“疫”之年,上有在線B2C巨頭、下有線下強勢品牌OMO轉型,60%的中小在線項目必將以倒閉、“跑路”收場。

戰“疫”期間,接二連三的中小在線項目倒閉,似乎正在應驗張熙的預言。實際上,戰“疫”期間第一個倒閉的教培企業,不是被迫全線停課的線下機構,而是一度登錄新三板的在線IT培訓機構兄弟連。進入2月,深處“大語文”風口、一度獲得李開復創新工場資本加持的明兮大語文一夜垮臺,留下四千失學的在校生,淪為20多家在線機構爭相“瓜分”的禁臠,其中不乏迭獲融資的知名機構。

在線教育2.0:流量大戰勝負已分,線下出擊OMO

黑貓投訴明兮大語文相關數據

明兮大語文只有四千在讀生,卻有大批中小在線機構跨界爭搶,從一個側面暴露了戰“疫”期間中小在線機構缺流量、缺模式,慌不擇路的飢渴狀態。

- 03-

“3+1”格局,在線教育流量大戰勝負已分

抗“疫”之際,B2C在線三強以“免費”“公益”招徠,爭相卡位大流量平臺,切走了大部分的線上流量。據說,大舉投放的學而思網校一個月內便完成全年“拉新”任務,短時期內的在線用戶增長甚至達到2000%之高。猿輔導、作業幫大致也是一飛沖天的走勢。B2C在線教育板塊的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對於大部分資本而言,繼續投資B2C在線項目實際已失去戰略價值——正如電商大戰,京東、天貓、拼多多三強並起,無死角“壟斷”流量,再無風投敢投B2C電商。

因而,B2C在線教育3+1的格局——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 + 跟誰學——已經固化,接下來便會向中小在線項目佔據的細分市場擴散,戰“疫”之後,

大量的中小在線項目不是死於流量的“失血”,便是死於資本的“冷漠”。大規模的B2C在線教育正在接近尾聲。

在線教育的B2C大戰勝負已判,一方面終結了一大串中小在線項目的“逆襲”之路,另一方面又成功開啟規模更加宏大、在線滲透更加深入的OMO時代。

同樣以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作為參照系——在B2C電商大戰之後,電商巨頭集體轉向線下謀求“便宜”流量,轉向線上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線下巨頭蘇寧、國美則或是通過併購,或是通過內部孵化,補足在線部分,從另一個方向轉型為新零售巨頭。

- 04-

轉戰OMO, 線下“地頭蛇”的集體選擇

可以想見,同樣的故事鏈條會發生在B2C在線教育巨頭。初起之際,學而思網校獨立於線下,專注發展。一旦線上流量走向“飽和”,好未來的線上、線下“兩張皮”必將走向融合,為在讀生提供“融合型”的教學服務。作業幫則是崛起於2B進校軟件,本具線下基因。唯有出生於題庫軟件的猿輔導需要一定程度的重新佈局,補足線下拉取“便宜”流量之不足。

當然,在線教育的OMO時代,主力部隊卻是精銳式的線下龍頭。2020年戰“疫”,長達一個季度時間線下培訓無法恢復,強勢的線下教培品牌緊急遷移在讀生線上教學。一個多月過去,在讀生“平移”基本順利,沒有一個區域龍頭因為肺炎疫情而被迫“空轉”。一些IT積累雄厚、提前做好準備的線下龍頭甚至逆勢擴張,趁著中小機構無法服務學生,爭搶寶貴的生源。

舉例而言,精銳2月份實現收入3億元左右,基本全部在線下“交付”教學。春節之後的一個禮拜時間,精銳成功平移了12萬在讀生,趁勢推出區別於線下的在線課程,發展成精銳在線、線下門店網絡並駕齊驅的OMO平臺。

傳習邦瞭解到,除了精銳,大部分的線下教培都已採取了大致相同的戰“疫”策略:第一步先“平移”在讀生,完成寒假班的教學任務,第二步則緊跟“停課不停學”的部署,迅速啟動內部的OMO轉型,力圖跟上開學的節奏,打一個春季招生的翻身仗。OMO轉型,正是線下龍頭、區域龍頭集體的衝動。

- 05-

本土化的K12教培,線下軍團仍為主流

眾所周知,線下為國內K12課外輔導的絕對主流,並非偶然:一方面教學規律使然,就學習效果而言,線下線上不是一個可比度的量級;另一方面,國內的教學體制使然,小升初階段基本以城市、甚至區縣為單位,中考國內分為150多個考區,高考也遠非全國同一張卷子定勝負。

不僅考試區域化,教科書、教學進度同樣呈現本地化的特徵。

可以說,國內K12教育最大的特徵,便是本地化。對於B2C的在線大班課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各自教學進度不同、各自針對的考試不同,甚至各自的教科書不同,一堂多達千人的大課,實際的教學效果只能讓人“嘿嘿”。

K12教育本身的本土化,決定了國內中小學課外輔導必定長期處於高度分散的市場格局。傳習邦預測,一旦國內中小學教學秩序恢復正常,國內教培行業的主流也將逐步恢復“常態”,由紮根本土的“地頭蛇”繼續主導。

另一方面,疫情也讓不少線下“地頭蛇”對於以下兩個“真相”感同身受——

一是,線上,並無想象中的巨大壁壘,搭載一個雲平臺,引入一套直播系統,認真培訓線上師資,適配線上教研,線下機構也能飛速“上網”,轉型為OMO企業。

一是,在連續十年,上百億投入之後,市場已被在線項目充分教育,至少對一部分人群,在線教育已是深入人心。

- 06-

OMO在線教育,價值重估正在到來

於是,不光精銳,昂立教育、卓越教育、四季教育......林林總總一大批都已走上OMO征程。具體的路徑一般是:傳統的線下部分之外另組在線事業部,最後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同一本地化教研、同一師資、同一教學效果,線上線下由家長、在讀生按需選擇。

相比模型單一的B2C機構,OMO轉型之後的線下巨頭一方面成功保留“看家本領”——本地化教研、本地化師資,另一方面也重新發現線下店面、師資、員工的線上流量價值。腦補一下,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本質上都是一個“媒體”,精銳、昂立、卓越、四季這些線下龍頭,不僅可以通過遍佈街角、社區的店面線上線下導流,上萬、數千員工、老師組合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人傳人”流量平臺.....

眾所周知,國內的線上流量為少數幾個平臺事實上“壟斷”。流量平臺的“壟斷”,實際造成B2C在線平臺趨向壟斷。與“壟斷”流量相比,來自線下店面、線下“人傳人”的流量更為“便宜”,正是國內在線教育的又一大增長極。

戰“疫”之後,國內在線教育B2C、OMO兩大模式並存。對於上市的線下機構而言,線上一翼飛速增長,大規模“便宜”流量加持,勢必經歷一場大規模的價值重估。這也是凱雷集團堅定持有、Yiheng Capital逆勢增持精銳教育的根本原因。對於國內教培業的OMO大轉型,傳習邦繼續跟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