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放WiFi接口,預示商業WiFi的喧囂與暗流

微信开放WiFi接口,预示商业WiFi的喧嚣与暗流

3月份披露的邁外迪獲得大眾點評及騰訊投資的報道,近日以微信開放WiFi接口而第二次落地。

巨頭的佈局,圈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說行業推土機來了,創業者末路的有之;說雖然BAT扎推WIFI,但是看衰行業發展的;也有行業內自說自話,做線上的說線上會與巨頭並存的,做線下的說發展代理有現金流準沒錯,暫且不管代理是否可持續的……

總之喧囂塵上。

我們不妨來數一數,商業WiFi究竟難在哪裡?騰訊佈局的意義何在?這個市場到底有多熱鬧?

雖然因為商業機密的關係,部分事情沒法一一道出實情;但是真相揭開一角,僅供參考吧。

• WiFi與生態

為什麼WiFi首先要講究“生態”這麼精簡兩個字,因為WiFi行業這個行業是一個生態種類組合的行業,是從用戶、市場渠道、硬件產品到嵌入式平臺供應鏈、線上產品多種生態種類和組合,而並非WiFi一個簡單的硬件這麼簡單。

WiFi生態建設的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閉環,貫穿了用戶的整個全過程,由此形成多重生態組合,包括:一是陌生場景如何獲取免費流量入口(地推、流量);二是得到好的體驗(技術平臺);三是通過基於WiFi得到LBS屬性和個人即時需求屬性;四是最後針對性產品開發進行資源整合商業模式。

• WiFi的生態舉重若輕

一個完整的wifi生態,既幹了O2O又重又累的地推、PR的活兒,還要幹通信IT硬件集成、解決方案定製及供應鏈控制、雲平臺開發的活兒;還得幹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商務的活兒。

這遠遠非一般線上基因企業的那麼輕鬆,做一個平臺即可大量吸金。因為WiFi的生態之重,決定了WiFi行業應該是新巨頭的遊樂場——拼資源之重量,拼殺生態建設之廣度,拼殺起點之時間,典型的以時間換空間。

其中佼佼者,不乏線上企業滲透線下進行佈局,比如佈局較早的騰訊+邁外迪組合,擅長於做組合拳。

——動作1,手Q,與北緯通信、運營商的合作,是利用現有運營商AP點位,進行流量包+接口對接的合作。由於LET出來後,三大運營商都停止建設完全自建WIFI點位,騰訊此舉屬於收WIFI用戶存量,圈住一部分用戶。

——動作2,聯合大眾點評投資邁外迪,大眾點評擁有龐大線下數據和人力,一定程度上為邁外迪解決了規模化的問題。而邁外迪做的純粹是增量。微信開放鏈接功能,其實早在去年一些如友福通享、潮WIFI等商業WIFI運營者利用公眾號關注認證免費上網的玩家,為騰訊免費做了很好的培訓工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自身的滅亡。

微信開放鏈接,其實也是倒逼部分不差錢,有IT執行應用能力,希望龐大的微信用戶為自己帶來更多關注的商戶自主建設WIFI,從而從線上倒逼線下做增量。

這也說明——其實線上加線下是一個才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

• 逐鹿WiFi生態的群雄

眾說紛紜的WiFi市場一直是群雄爭霸,但是不知道鹿死誰手、誰會笑到最後。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以線下為主體的線下部隊:

代理鋪貨型:潮WIFI、樹熊、wifisong、為代表。大家紛紛表態此舉對生態有益;不少代理找過我解決生存問題。

如果代理商照過來,一般一般給幾個問題就能很快的識別是否具備WiFi生態的能力。一是你有沒有低成本規模化的能力(供應鏈),而且很穩固(地推PR),能最終實現平臺的規模 可以to vc 建設生態。 二是你有沒有優秀集中的場景資源,可以to廣告主;三是你線上和別人是否不一樣(針對wifi場景的開發),這一點如果你沒有足夠量的AP,其實建議你不要做,因為巨頭抄你容易,你做到顛覆。。太難。大部分代理找過來,不了了之。

培訓教練型:以樹熊為代表的等等玩家,其實是教練體系。給你做文案,幫你宣傳,給你打氣,就是為了讓你進貨。商業模式停留在後工業時代的經銷代理模式。

——以線上為主體的線下部隊:

目前APP做到的就是連接功能,所以用戶遷徙成本理論上是最低的。APP的用戶遷徙成本——有多低?只要微信對接的點位足夠多,而且按照目前的邏輯不斷髮力,擁有附加價值的微信,只要點多而全,流量體驗和技術體驗較好,那麼線上的部分逐漸萎縮很正常——畢竟就裝機量和活躍而言,APP領域微信是老大。

關於線上其實還有一點要說的:真正基於WIFI特點的為個人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其實還是一片空白。

在移動端單線程的今天,html5還遠不如APP成熟,少有公司願意為了html5進行開發,所以移植自APP移動端的廣告和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並如自己手機中的APP大。

以上的部分其實只講了“社會WIFI/商業WIFI”市場層面的資源競爭。

暗流之下,還有——在細分封閉場景的運營、某些特殊行業的應用;應用技術革新、在數據交互、廣告運營進行突破;有一些小清新已經開始暗中發力。

而同樣線上+線下大範圍佈局的,筆者認識的還有至少6個上市公司,還有幾個重點砸大錢的VC(不包含BAT3米)。

這些天發軟文、跟風文的多;說真話的少。

但未來——

究竟鹿死誰手?

以上為一個WiFi創業者的自白,寫在昨天朋友圈的喧囂之後。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