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堅持奔跑,做中國最出色的大眾跑團。”

  作為具有典型互聯網氣質的跑團,跑跑團擁有這樣一個遠大的目標。

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跑跑團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跑團,它的源起和國內社交網絡密不可分。在社交網站與跑步運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之初,這個跑團就有了萌芽。2013年12月,微博跑步大V董寶青決定發起“跑跑團”,創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跑團。如今,跑跑團在全國有15個分站,3000餘網友也都是因為有相同的奔跑夢,才聚集在了一起,共同“奔跑中國”。

  作為一個“互聯網+”跑團,跑跑團的成員們都分佈於全國各地,所以在《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中,跑團組織跑友參加是一種常態。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在賽事中 擔任各種角色,比如多位跑友就擔任過《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中的領跑員和“急救跑者”,為跑友們保駕護航,並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不管《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在哪裡舉辦,只要是跑跑團有分站的地方,都有跑跑團志願者的身影,他們作為跑者,不僅熱衷於跑步,更熱衷於為所有的跑友服務。

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跑團初創,從意見領袖到跑團團長

  在微博剛剛興起的時候,以董寶青(《汽車雜誌》總編輯)為首的一小部分意見領袖就開始進入跑步健身狀態,隨著他們水平的不斷提升,挑戰難度也從5km、10km逐漸上升到了半馬、全馬、超馬,然後再到六大滿貫、百馬等目標,這是一種自我挑戰,更是一種追求。

  在那個時候,跑步還遠沒有今天這麼火爆,報名國內馬拉松還不用抽籤。但是以董寶青為代表的“先跑起來的一部分人”,卻帶動數以百萬計的粉絲也跑起來了。在粉絲眼裡,董寶青他們雖然是跑步大V,但和普通人的身體素質也是一樣。他們能跑,那我們自然也能跑了。

  但是意見領袖也不是好當的。那時跑的人少,想跑又不敢跑的人多,於是董寶青沒事就在微博上回復粉絲們的問題,同時也會給予“邁開腿”的粉絲鼓勵。他那時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普及跑步常識,打消畏難情緒,鼓勵任何嘗試。

  隨著跟著董寶青跑步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他在2013年12月發起了“跑跑團”,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運營的方式影響更多的人加入跑步的隊伍,沒有功利的目標,只有“誰跑誰受益”的好處。

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助力奔跑中國

  跑跑團從源起、發展到目前的日常組織等,一切都是通過社交網絡,包括微博、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到目前為止,跑跑團已經在全國設立了15個分站,連接 著3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跑友,全馬240之內的高手也不在少數。此外,跑團群裡和微博裡每天24小時都會有人接力打卡,目前微博超級話題閱讀量近 1000萬,在體育健身排行榜上長期進入Top10。

  為了提升跑團凝聚力、減輕組織負擔,跑跑團也開始展開線下活動,比如在全國各地的分站每個月組織至少兩次約跑;在各地舉辦線上線下結合的講座,利用現場教學、互動直播等方式,由知名馬拉松冠軍講解跑步要點,讓成員們跑得科學、跑得快樂。

  跑跑團還有專業教練為跑團建立訓練營,在2017年的許多場《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中,都曾經舉辦過這類精彩的訓練營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冠軍選手設立的線上訓練營,供不同水平的跑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真誠互動,傳遞奔跑正能量

  因為有著共同的愛好,成員們總能在考驗來臨之際互相隔空鼓勵。他們的真誠不因距離而打折,共同的目標讓所有人越跑越遠。

  很多時候,不管是凌晨的比賽,還是白天的比賽,跑團裡總有那麼一群人,線上線下一起為團友們加油鼓勵。不僅是微信群裡熱度達到制高點,為了給參賽的跑友加油,還有人專門從全國各地趕到賽場,只為當志願者,為跑團服務。這樣美好的畫面曾經多次出現在諸如廣州馬拉松、深圳馬拉松等《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的賽場上。

  在未來,他們還會繼續利用跑團自身的優勢,帶領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跑友們一起奔跑中國,將健康的跑步文化和暖心的跑步氛圍帶去更多地方。

跑跑團,“線上+線下”帶你奔跑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