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手下五子良將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沉默的沈沈


眾所周知,中國人都喜歡給名將排個名號,在將星雲集的三國季漢時代,所謂蜀漢擁有五虎上將、曹魏擁有五子良將,這其中五虎上將大家都非常熟悉,無非是關張趙馬黃。而曹魏的五子良將似乎就不那麼熟悉了。

曹魏的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和一個人密不可分,他就是陳壽,就是那個寫《三國志》的陳壽,在陳壽筆下,曹魏手底下恰好擁有五個“古之良將”——張遼、徐晃、于禁、張郃和樂進,這五個人因此合稱為“五子良將”。

曹魏當中張遼,他是一員猛將,一生最光輝的便是合肥之戰,逍遙津打得東吳仲謀落花流水,為人勇武且極為擅長率領突騎,逍遙津八百破十萬的美名從此響徹江東大地,江東父母恐嚇小孩都變成了“你如果不聽話,就會被張文遠抓回去下酒。”小孩一聽馬上就嚇得瑟瑟發抖,不敢造次了、還有當年出征北方遊牧民族的時候,也是張遼率領突騎打垮了敵軍中軍,甚至親手斬殺敵酋,這樣的一代猛將,結局倒算好的。

由於長年累月南征北戰,留下了許多傷病,到了年紀稍微大了一點,就不復當年之勇了,最後屬於綿延病榻,被病魔擊敗,活了五十多歲,在漢末那個平民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歲、就算是皇親國戚乃至高官貴族平均年齡也不超過四十的時代,真的算得上是高壽了,走得也很安詳——不是斧兵加身,並且還十分體面和得體——諡剛侯,生前威儀死後哀榮的代表之一。

曹魏當中的徐晃,他也是一員猛將,與張遼類似,一生勇猛無敵,但極為擅長防禦,竟然還曾經正面協助曹仁擊敗過武聖關羽,在曹魏陣營當中其實還是有點不得志的,因為曹操僅僅是對他評價是個合格的軍隊訓練大師,認為他治軍有一套“周亞夫之風”。

但是徐晃特別能活,資歷深厚,慢慢的熬死了不少人後,也就成了曹魏的頂樑柱之一,但在這裡有兩種不同的退場方式——一種是三國演義裡面安排的被人當場射殺“被孟達一箭射入額頭,當晚斃命”還有另外一種退場方式是三國志記載的——後來與張遼類似也是綿延病榻,撒手人寰,走得也很安詳,享年五十多歲,死後也是極盡哀榮。

曹魏當中的于禁本來是曹操最看重的人,出身最清白,跟曹操最久的就是他了,也曾立下過很多功勞、尤其擅長治軍,把軍隊秩序管理的井井有條,不料晚節不保,投降關羽,以至於曹操聽說後半天都沒有緩過來,後來于禁被送還曹魏,被曹魏繼承者曹丕極盡羞辱之能事進行羞辱——在曹操的陵墓上刻下了于禁受降圖這種壁畫,于禁就活生生的慚愧而亡了,死了之後曹丕還不放過,特地給於禁搞了個“厲侯”的惡毒諡號。

曹魏名將張郃,這個人很了不得,出場極為早,謝幕極為晚。立功無數多,死法極其慘。早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那會兒他就閃亮登場,曹操評價他“說他像韓信”,韓信是什麼人,這個評價可以說非常高了,之後張郃幾乎參與了大部分的曹魏戰爭,雖然都是打副手,但是日積月累也攢下了了不得的功勳數量,之後張郃在曹魏當中的牛人們相繼死去後,終於開始獨當一面,街亭之戰大敗蜀軍,之後就在打算進一步發揮軍事才能的時候,一時疏忽,忘記了兵書上的教導“歸兵莫追”在木門道中伏被當場射死,極為慘烈。

至於曹魏大將樂進,其實更多的時候樂進屬於“打醬油”,按說他也是作戰勇猛,但經常去毆打一些草寇與盜賊,按說他的確立過大功“征伐江淮、攻伐荊襄”,可基本上都是先登之功,一軍主將都是別人,不過跟隨曹操的時間倒是真的挺久的,之後也是因為年少的時候多次先登殺敵,落下了一身病,後來因病而亡,也算善終。

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有這種說法,自古太平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這自然是諷刺古代封建統治者鳥盡弓藏的刻薄態度,但也確實是古代名將最後的結局大都不算很好,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些名將殺戮過重,導致福壽不足。

但這種說法過於封建迷信了,就比如五子良將,他們當中有些人完全是因為常年在外打仗導致上了年紀之後,容易一病不起,還有的淒涼結局就和當時統治者的刻薄密切相關,若統治者稍微寬仁一點,他們明顯能活得更久一點。


無筆


三國風雲,將星如許。目前人們大都對劉備麾下的“五虎將”耳熟能詳,對五子良將瞭解的恐怕不是太多。“五子良將”分別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人可以說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三國志》作者陳壽也曾說到:“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張遼

張遼最初在何進,董卓手下做事,後來董卓被殺,就又到了呂布的麾下,再後來曹操殺了呂布後,就又來到了曹操門下,從此跟隨曹操討伐天下。

張遼有勇有謀,縱使在擁有眾多良兵強將的曹操手下做事也是數一數二。在北征烏丸一戰中,張遼指揮曹軍,奮勇出軍,打破敵軍。而張遼真正出名的一戰,個人認為應該是張遼率領八百勇士在合肥抵抗孫權的十萬大軍這一場戰役,愣是把孫權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還差點生擒了孫權本人,從此,張遼也是名聲大振,成為了曹操身邊的心腹大將。

後來曹丕稱帝后,更是將他封為晉陽侯,食邑有兩千六百戶之多,死後被追為“剛侯”。

■樂進

樂進從一開始就追隨曹操,雖然身材矮小,但武藝卻十分了得。討張繡,滅呂布,破劉備,樂進屢立戰功。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帶上樂進偷襲烏巢,樂進力戰 親手斬殺烏巢守將淳于瓊。在之後對戰袁譚,袁尚的追擊戰中,又親斬對方大將嚴敬。

雖說樂進沒有立過什麼赫赫有名的戰功,但是確是曹操身邊的得力干將。後來由於患病不治而去世,被追封為“威候”。



■于禁

于禁可以說是一位晚節不保的人。起初于禁南征北戰,每次打仗都是先鋒。關鍵是,于禁治軍是最嚴整的,每次繳獲敵軍的財物從不私分,因此尤其得到曹操的讚賞,每次得到的賞賜也是十分的厚重。

但是,就在晚年的時候,發生了“水淹七軍”的故事,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于禁本來是帶兵前去支援曹仁,但是由於正值雨季,自己和自己的軍隊被困在水中,無奈之下,最後投降。

後來,于禁被遣還回國,那時候已是曹丕,但曹丕面對這位昔日變節的舊臣並沒有憐憫之心,後來于禁憂鬱而死,追加封號為“厲侯”。

■張郃

張郃原本是跟隨袁紹,但是官渡一戰失敗之後,就投靠了曹操。曹操當時也是說到“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還封他為偏將軍。

後來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也是屢立戰功,滅袁氏,徵叛賊,破馬超,討張魯,曹操大軍所至,都能見到張郃驍勇的身影。

曹丕即位以後,封張郃為左將軍。後來,張郃在街亭一戰打敗馬謖,扭轉了戰爭局勢,而諸葛亮的兵出祁山也是因此失敗而歸。張郃死後被追封為“壯侯”。



■徐晃

徐晃為人忠誠正直,同樣也是戰功累累,滅呂布,破劉備,官渡之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幾乎都可以看到徐晃的身影。

當時發生“水淹七軍”的事情後,曹操又派徐晃前去增援,只見徐晃臨危不亂,穩佔穩打,竟然擊退了關羽,一舉挽救了敗局。後來曹操更是親自出城迎接大勝而歸的徐晃。

徐晃病逝之後,更是被封為“壯侯”。


大咖秀歷史


所謂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朝廷的五名戰功卓越的大將,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五子良將的說法來源於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陳壽曾在《三國志》的魏書裡提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從此,歷史上便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這五位大將都是曹魏的開國元勳,為曹魏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是曹魏勢力集團武將的代表人物,類似於蜀漢集團的五虎上將。下面我對這五位將軍的結局做分別介紹:

張遼(公元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也是曹魏集團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曾經跟隨過丁原、董卓、呂布參與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下邳之戰後,呂布兵敗被殺,曹操徹底消滅了呂布勢力,中原地區,而張遼也就於此時歸順曹操。曾在曹偉軍中擔任先鋒,於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張遼一生最為出彩的一段軍事經歷,是在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逍遙津一戰,殺得東吳軍丟盔棄甲,吳主孫權差點在此戰中被張遼軍斬殺,由此,張遼威震江東,羅貫中曾經評論說:"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公元222年,張遼因病去世,諡“剛侯”。

樂進,出生年份不詳,字文謙,陽平衛國人,是曹魏軍中的老將,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其戰功主要是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和大將嚴敬,在之後與黃巾、雍奴、管承等的戰鬥中,都取得了勝利,而且,樂進曾經在東漢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09年留守襄陽期間,擊退了關羽的進攻,在與張遼鎮守合肥的過程中,積極協助張遼,擊退東吳軍隊,立下戰功。218年因病去世,諡“威侯”。

于禁,出生年份不詳,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因為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並且以維護軍法的名義而殺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于禁在曹偉軍中一直表現很好,但後來在與關羽的對戰失敗後,因為投降關羽而留下不忠的罵名。後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呂蒙擊敗,于禁也由此流落至東吳,孫權向魏國稱藩後,在公元221年將於禁送還魏國。當時,曹操已經去世,當權的是魏文帝曹丕,曹丕表面上並沒有責罵于禁,而是好言安慰他,但其實魏文帝內心對於禁投降關羽一事很是不屑,鄙視於禁的人品,暗裡讓人作壁畫羞辱于禁,于禁因此慚恚而死,死於公元221年,被惡諡為厲候。

張郃,出生年份不詳,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跟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軍先鋒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諡曰壯侯。

徐晃,出生年份不詳,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後,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並奪取上庸。於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爾靜橋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集團曹操手下的五員大將,他們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將上述五人的列傳合為一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後人因此稱五人為“五子良將”或者“魏五子”。這個題目問五人最後的結局,由於三國演義的存在,下面我將會分別講述《三國演義》中的結局,和正史的結局,希望各位看官大大多多支持,覺得說的還行的幫忙點個贊,我在這裡先行謝過了!!

前將軍張遼:字文遠,本姓聶。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公元215年逍遙津之戰(現合肥城東側),以800步卒硬悍東吳十萬大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差點活捉孫權,威震天下,“張遼止啼”的典故由此而來,是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憑此戰被後世評為古今64名將之一。《三國演義》中,張遼追隨曹丕伐吳,被吳國大將丁奉射中腰部,後回到許昌發病而亡。正史中張遼鎮守合肥,公元221年染病,張遼病重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公元222年張遼抱病依然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左將軍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原屬鮑信,後歸曹操,為將堅毅莊重,被曹操稱讚可以比喻古代名將,襄樊之戰時被關羽擊敗後被俘投降,歸國後被羞辱至死,諡“厲侯”。《三國演義》之中和正史之中的結局是一樣的,沒有多大的出入。

右將軍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多年隨曹操南征北戰,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逍遙津之戰協助張遼擊破吳軍,《三國演義》中隨張遼與來犯孫權軍作戰,並與吳將淩統大戰,不分勝負,卻因為中了甘寧冷箭而受傷退場,後來再沒出現過,因此斷定也是中了破傷風不治身亡。正史中樂進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病逝。

後將軍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屬楊奉,後投曹操,在漢中之戰、襄樊之戰都有突出表現,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三國演義》中,隨司馬懿征討意圖迴歸蜀漢的孟達,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亡。正史中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諡壯侯。 車騎將軍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先後歷仕韓馥、袁紹,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其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曾一舉擊破諸葛亮的北伐。公元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三國演義》之中和正史之中的結局是一樣的,沒有多大的出入。

由此可見,在《三國演義》之中,曹魏的五子良將死的比較慘,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作者羅貫中的“揚劉抑曹”的主流思想導致,事實上,五子良將大多是病逝而亡,在三國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