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151-230)三國魏書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或作許昌人。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魏初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即位,改廷尉,進封崇高鄉侯,轉平陽鄉侯。明帝時封定陵侯,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卒諡成侯。工書法,書學曹喜、劉德昇、蔡邕。其正楷書法獨步當時,自言精思學書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無際。

他所處的正是隸楷錯變的時代,正如元袁裒《總論書家》所謂:“漢魏以降,書雖不同,大抵皆有分隸餘風,故其體質高古。”因此在他的真書中也帶有濃厚的隸意。他的小楷體勢微扁,行間茂密,點畫厚重,筆法清勁,醇古簡靜,富有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味。唐朝張懷瓘《書斷》評曰:“真書古雅,道合神明,則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鍾繇在書法上是下過苦功的,嘗自稱:“吾精思書學三十年,坐與入語,以指就座邊數步之地書之,臥則書於寢具,具為之穿。”可見其矢志專一的學習態度。有一次,他在當時一個著名書家韋誕家中看見一篇蔡邕論筆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於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靈丹救之。及誕死後,繇陰發其冢,始得之,書遂大進,可見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後人將其與王羲之並稱“鐘王”。

鍾繇作品欣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薦季直表》墨跡照片

這件直傳到清宮廷,又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至今下落不明。另一件為《唐褚遂良書倪寬贊》,至今還是故宮博物院的法書珍藏。兩件墨跡,十四世紀以後,一直流傳在民間,又多次為匯帖所摹刻,流傳頗廣,特別是《薦季直表》。

後,王壯弘先生購得一部《壯陶閣法帖》初拓本,乃裴氏舊物。他逐一檢閱,發現某冊中夾有照片一幀,初不經意,及仔細審閱,不覺大喜過望。原來這張照片,所攝的竟是鍾繇《薦季直表》墨跡!

這幅照片的拍得清晰,標準,質量非常好,字跡工準,曝光正確,為我們留下了《薦季直表》真跡的原貌。直至今天,世間所知《薦季直表》的照片唯此一幀。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宋拓還示表 傳為王羲之臨鍾繇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宣示表》 故宮博物院藏

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相傳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

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 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賀捷表 鬱岡齋帖本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係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墓田丙舍帖

《墓田丙舍帖》單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貼》,鍾繇書。宋米芾《書史》謂右軍(王羲之)暮年所書。今刻入匯帖者,均稱王羲之臨、鍾繇書,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其用筆嫻熟。兼含行意。

《墓田丙舍帖》歷代視為鍾書法帖。其用筆嫻雅,字體風流,不乏古意,點畫生動流轉,饒有天趣,乃善書之絕妙。王之學鍾,實為善學,失其拙厚朴質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質今妍,馳驚沿革,成千古之書聖。細讀此帖,用筆溫潤,結體勁健,正是王羲之創造性地臨摹鍾書所造成的新作,成為歷代書愛者取法貴上的正書法帖。

鍾繇楷書,高古純樸,超妙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