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梅花 / 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蒙學園:《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書湖陰先生壁》

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蒙學園:

這首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淨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

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蒙學園: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結尾“總把新桃換舊符”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棋》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蒙學園:這是一首格調清新、興味盎然的七絕小詩,詩雖短,卻在中國圍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維方式,進而透視通過圍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蒙學園: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詩詞,不怕浮雲遮住我的眼睛,因為我站在最高一層。時至今日,這句名言依然被不斷引用。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蒙學園: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蒙學園:此詩上片寫野外居所,少有人來。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誰“愛閒”;下片從內而外,縱目山野。該詞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寫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詞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邊的杏樹來比喻自己,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隱居山林後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姿行遊,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蒙學園:

這首詞是王安石晚年罷居金陵時所作。政治上受到壓抑,從而似乎把情懷寄寓於世外的江河湖海,實際上閒淡之情中有一股難以排遣的鬱悶孤憤之情。情調與《桂枝香·登臨送目》相近,很可能寫於同一時期。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蒙學園:這首詞是王安石的名作,此詞上闋描繪金陵壯麗景色,下闋轉入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竟逐”的腐朽生活,對六朝興亡發出意味深長的感嘆。弔古諷今,詩人懷古表達對現實的不滿,體現詩人居安思危的意識。

精選王安石詩詞10首,首首經典,流傳千古!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杆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蒙學園:《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被稱為是詠王昭君最好的詩。第一首詩描繪王昭君的美貌,著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之美,以及這種美的感染力,並從中宣洩她內心悲苦之情,同時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摯愛之情。第二首詩描寫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並委曲深入地刻畫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義,塑造了一個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詩語言矜煉深雅,纏綿婉麗,藝術手法多樣,風格鮮明獨特。作品命題新穎,遭致紛紛議論,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廣泛影響。

注: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