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是否知道山西應縣,聽過應縣木塔嗎?

生活小浪花


《天下奇觀,探訪朔州遼代應縣木塔》

不但聽說過,而且老豬還實地探訪了這裡,應縣木塔早就聞名遐邇,因為它在中國古建中的地位極為顯赫,它不但是中國境內現存的最高,也是中國現存最古的一座純木構塔式建築,並且此塔還在2016年被吉尼斯列入了世界三大奇塔陣列,一起與意大利比薩塔和埃菲爾鐵塔聞名於世。

ok,老樣子咱們邊看我親自實拍的照片邊講述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那是在午後時分,伴著斜陽終於來到了這座古塔前,有一座寫有“浮圖寶剎”匾額的木牌樓立於古塔之前,極為應景,粗粗算來應縣這座木塔是建於遼清寧二年的古物,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了。而且如今依然巍峨挺立,實屬奇蹟。

話說回來,其實木塔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佛宮寺的一座釋迦牟尼佛牙舍利塔,應縣木塔只是俗稱,它的本名是佛宮寺釋迦塔。是由大遼皇室的遼興宗的蕭皇后在遼道宗清寧二年興建的皇家寺廟中的佛塔。之所以質量上乘,和不惜成本的皇室“不差錢”的習慣有直接關係的。

進得寺內,門票是五十元,只見木塔前有鐵獅子一對,造型極為古樸,經過端詳在鐵獅子的基座之上看到了其鑄造年月為明萬曆年間。

接著說木塔,這個木塔的厲害之處在於全塔沒用一根釘一個鉚,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而打造的,並且在寶塔上使用了幾十種之多的斗拱結構,設計之精良,結構之繁複精妙,在中國古建幾千年的歷史上都屬於罕見,可以說木塔就是古建築的一個活化石。


注意看木塔上面的牌匾,這個可謂是寫滿了歷史,咱們從上到下說,最上面的牌匾《峻極神工》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寫的,下面的《天下奇觀》是明武宗朱厚照登宴賞時題寫的,在下面的《釋迦塔》是由金代七品官王獻所書,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天宮高聳》為清代光緒年間應州知州李恕所寫。

說完匾額咱們進入底層,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十幾米高的釋迦摩尼坐像,壁面還繪有如來的畫像,幾百年了色彩還非常鮮豔,人物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目前的木塔從第二層起已經不開放了,據稱是為了保護文物,故而只能在一層處觀摩這座國寶鉅製了,為了能更明白的給大家展示木塔的結構,老豬特意找了一張詳細測繪的結構圖,各位上眼。

結語。有些東西真的要各位實地感知才能體會它的美,十分推薦各位前往,實拍作圖不易,給老豬點贊支持一下吧。


老豬的碎碎念


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室內,始建於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0年的歷史。

1961年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成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身高度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塔基高五米,平面呈八角形,全塔只用紅松木,沒有一根鐵釘,重達2600多噸,共應用54種斗拱,它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老一座純木結構塔式建築,堪稱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也是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釋迦塔所在的應縣,位於華北地震帶。近千年的歲月中,釋迦塔除經受晝夜溫差大,季節交替,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過七次強烈地震襲擊,依舊巍然屹立。這座凝聚了古代匠師聰明才智和精湛工藝的木塔歷經了千年風雨、多次地震的考驗,仍屹立至今,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

在應縣的民間傳說中,此塔還有水火不侵的功能,洪水來了,自行繞道,閃電擊不中,大火燒不燃,看到這裡不由使人感嘆,這是打的現代建築技術的臉啊,一座木塔屹立千年不倒,要是用現代科技蓋的房子,或許幾十年後就成危房了!


聽泉烹茶


你是否知道山西應縣?聽過應縣木塔嗎?

山西應縣



應縣位於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東部,面積1667平方公里,轄3鎮9鄉,人口30萬。縣政府駐金城鎮。應縣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西漢置劇陽縣,唐末置金城縣,五代後唐置應州,民國元年改州為縣,始稱應縣。本縣地處桑乾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恆山山脈,是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山勢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間。著名山峰有臥羊場、跑馬梁、關帝廟梁、鷹家梁等,其中以臥羊場最高,海拔2333米。東北、西北為黃土丘陵區。其餘均為平川區,是大同盆地的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縱橫,灌溉方便,但低窪處有小片鹽鹼荒灘。主要河流有桑乾河、渾河、黃水河、木瓜河等。境內氣候寒冷,年均氣溫7℃左右,一月零下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100至140天。


山西應縣木塔



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塔內現存明、清及民國匾、聯54塊。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

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應縣木塔高67.31米。據考證,在近千年的歲月中,應縣木塔除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據史書記載,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發生6.5級強烈地震,有聲如雷,波及木塔。元順帝時,應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動。近代,邢臺、唐山、大同、陽高一帶的幾次大地震,均波及應縣,木塔大幅度擺動,風鈴全部震響,持續一分多鐘,過後木塔仍巍然屹立。無情的雷擊、陳年累月的塞外狂風,都曾給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馬亂,戰火硝煙,也曾使木塔傷筋動骨。1926年軍閥混戰時,木塔曾中彈200餘發,至今彈痕可見。然而木塔堅強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雲天。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於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斗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應縣木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供奉著兩顆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聖物佛牙舍利,它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夏天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這些已經成為視木塔為神聖的應縣人最喜歡講給外地瞻仰者的真實“神話”。



11米高的釋迦牟尼 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莊,神態怡然,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

聽木塔風鈴叮咚悅耳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製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宏偉壯觀。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

門洞兩側的壁畫 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色澤鮮豔,人物栩栩如生。

不用釘不用鉚 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以50多種斗拱的墊託接聯砌建而成。古人解決建築問題的技術之高,連現代人也覺得不可思議。


tlliqi


知道啊,緊鄰應縣住這,每個人
去應縣,主要是為了參觀那裡的一座木塔!一座中國僅有、世界無雙的純木結構的高塔!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

遊客可以登塔參觀,但只限第一層。

應縣木塔歷經滄桑,遭受過無數次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元代以後,應縣曾發生過十餘次較強的地震,其中六級以上就有三次,房毀人亡,木塔卻安然無恙。1926年軍閥混戰時,木塔中彈200餘發,至今彈痕可見而她仍巍然屹立。

全塔共使用54種不同形式的斗拱,種類之多,國內罕見,被世人稱為“斗拱博物館”。

木塔現在稍有傾斜,這些黃色布條其實是拴在一根很細的鋼絲上的。如果木塔稍有異常,鋼絲就能斷開。







就是喜歡你咋滴


釋迦塔就是人們常說的應縣木塔。釋迦塔的全稱為佛宮寺釋迦塔,它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也被人們俗稱為應縣木塔。

行縣木塔有很悠久的歷史,歷史以及文化價值極高。應縣木塔建成於遼清寧二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應縣木塔的建築佈局很是講究。應縣木塔坐落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和大殿之間,屬於名副其實的“前塔後殿”的佈局,整體很工整,具有對稱美。同時,它也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它還和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由此可以知道它的價值之高。在去年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後,它現在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來應縣木塔旅遊,重點就是要了解它的建築特色和文化。有很多關於應縣木塔的傳說習俗,比如:魯班建塔、佛塔護人、夜間放光、水火不侵、靈芝草、塔鄉習俗等等都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