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手如何選一把真紫砂泥料的壺,從哪些方面判斷是不是真正紫砂?

東子8338


紫砂壺第一講究紫砂材質,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後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製作茗壺,這種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壺的透氣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優良的材質顆粒效果使壺的音質深、沉、沙、啞。

砂料最佳的顆粒為32目-60目。

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壺產生圓滑、舒適的感覺。 紫砂壺的表面不論偏紫、偏紅、粉紅、豆紫等,養壺不久都應有像上油的感覺,不能枯、乏,顯得沒有活力,像老人的皮膚。

紫泥應紫裡泛青、泛紅,紅泥應紅而不豔,本山綠泥應黃裡發青

純正的紫砂材質,是紫砂壺造型設計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質的特點、顏色,表達紫砂的材質美、造型藝術美、日用功能美。

壺友們常提起:怎麼辨別紫砂泥料真假優劣?在這介紹三種比較實用的方法:“水試”、“反色”、“顯色”

  • 水試

水試將水澆在壺身上仔細觀察,優質泥料製成的紫砂壺,壺身上的水會慢慢揮發;而偽劣泥料製品—經澆水,水會以珠狀滾下,迅速蕩然無存。乾透的優質紫砂壺,一經注入開水,還會發出“淅淅”的響聲。

  • 反光

優質泥料加上恰好的火候,壺表會在自然光照下出現反射色光,俗稱“反光”。反光越豐富泥質越好。

  • 顯色

注入沸水後,壺表泥色會變深,俗稱“顯色”。顯色變化越大泥質越好。

紫砂色彩豐富,除了基本泥色外,還有紅紫、褐紫、黛紫等不同色類,不是單一無變的豔色。真正的紫砂壺,不管何色,也不論深淺,都可以看見壺泥中有異色小顆粒,俗稱“金砂顯現”。這種顆粒即是“砂”。純粹的“底槽青”原礦中共生有青色的“硅砂”,俗稱“雞眼”。青色的硅砂在燒成以後呈白色或金黃色。


真正的紫砂泥燒成的紫砂壺猶如豆沙一樣,再精細的紫砂看起來仍有半懸浮態的顆粒感,摸上去也不會太光滑,但也不會剌手


類紫砂的陶土摸起來有澀感,而摻了化學原料的則過於光滑。未調砂的泥料砂粒分佈是不均勻的,比較自然和諧;調砂泥的砂粒生硬地“浮”在壺表,分佈均勻有人為操縱感。


本答案來東家匠人程輝紫砂藝術館,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

東家APP


最近也有很多朋友問我說:關於紫砂壺在眾多泥料之中,我們應該怎麼去選擇。關於泥料選擇的過程當中,我一直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堅持原礦。壺可能價值不菲,有可能是朋友贈送,還有可能是我們聽了很多的介紹、傳聞、傳說之後,買回來的壺。這些壺我們可能花了很多錢,以及很多的附加值和心理期望在裡面,那麼我們可能就忽略了一些問題,比如:市面上很多百元壺、有添加的壺和調砂壺,儘管外觀上惹人喜愛,但是這些壺已經不能真正的稱之為原礦紫砂壺,毫無紫砂的特質,更沒有利茶性可言,這種壺長期使用,添加的化學元素會隨著茶湯不斷的析出,會給我們以及家人的身體帶來持續傷害和不適。大家切記:紫砂壺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所以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悅、安全、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如果區分真假紫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都有詳細講解,這裡不做細述了。

堅持原礦,專注手工;喜歡原礦全手工紫砂作品的朋友,可以加一下關注,更多紫砂資訊,持續更新中,感謝您的支持。



紫砂壺韻


新手如何選一把真紫砂泥料的壺,從哪些方面判斷是不是真正紫砂?

其實,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可以理解為,如何判斷一把壺的泥料是否是原礦紫砂泥料?這才是新手壺友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的紫砂壺的真假,說到底也就是是不是原礦的問題。到底如何去鑑別泥料是否是原礦呢?抓住以下幾個方面是關鍵!

1.觀察色澤

原礦的紫砂泥料不論是紫、紅、黃、青、綠、黑,它們的色澤和氣質都有相似性。當看得多了,對泥料會有一種感覺,或許說不清楚,但當你看到一把壺,其顏色紅亮得如瓷器―般,你馬上就會有一種判斷,感覺到這種泥料是不對的。

而且,原礦紫砂的泥色不是單一不變的,而是不論色澤深淺,都可以看見壺泥中有異色小顆粒,俗稱“金砂顯現”。這種顆粒即是“砂”。



2.手摸看質感

純正的紫砂料子燒成之後,即使有顆粒摸起來還是猶如豆沙一樣,摸上去不會太光滑,但也不會剌手。但是一般的化工料摸起來就太光滑,而冒充紫砂料的陶土摸起來則是澀澀的。總的來說人工調配的紫砂泥料是那種浮在表面的質感,原礦的紫砂泥料摸起來就比較和諧自然。


3.耳朵聽聲音

紫砂泥燒結後表面就會自然形成有附著感的“泥門”漿體表皮,不漏水但透氣,聲音傳導沒有瓷器那麼清脆,但也不悶,而類紫砂陶土聲音發悶。所以,我們可以將沸水注入壺中,看看能不能隱約聽見沙沙沙的吸水聲。能聽見的話,那麼泥料也不需要擔心了。


4.用鼻子聞

一般來說,有異味或者刺鼻的味道的紫砂壺必然不是什麼好料子。原礦的紫砂壺在出窯之後也只有窯火的氣味,所以,拿到一把壺後可以用你的鼻子仔細去聞一聞。

5.養成效果

純正的紫砂料,只要稍稍泡養幾周便會包漿。而人工調配的亦或者化工料無論怎麼泡養都沒有什麼效果,表面還是澀澀的。

關注【茶桌行者】,與我們一起行走於茶桌,用紫砂壺泡出一壺好茶,點擊頭像,帶你入門紫砂壺


茶桌行者


新手如何選一把真紫砂泥料的壺,從哪些方面判斷是不是真正紫砂?

1.老闆,你的壺是真紫砂嗎?

大聖從事紫砂行業到現在十多年的時間,從來沒遇到任何一個賣家

會說:不好意思,我賣的是假紫砂,我不做真紫砂。

這樣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囤,我是這個囤裡只做假貨的人~

作為一個商家,是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凡是問這個問題的壺友都很可愛。

正確的問法是:

您好請問你的這款壺是本山礦料嗎?是哪一個礦區的?

這樣去問一般的賣家會認為你是一個幾分懂行的人,不至於拿血淋淋的砍刀直接上手。

2.老闆你的這把壺有證書嗎?

問這個問題的人同樣很可愛。

其實不難發現,市面上幾十塊、百來塊錢的所謂的紫砂壺也配有相當精美的證書,反而是一些高端的名家大師的紫砂作品,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東西只有一張單薄的手寫證書。

所以是否有證書完全不是作為紫砂壺品質的標準和保證。雖然說人看衣裝,馬靠鞍裝,壺靠包裝。但如果你這樣去問,賣家會認為你是一個新手無疑。

3.老闆,為什麼這壺沒有職稱反而比工藝師的壺更貴

凡是這樣問的人也基本可以斷定為紫砂入門新手。

為什麼,因為職稱只是作為所有紫砂價格因素當中的一環,實際上我們真正考慮一把壺,更應該考慮它作品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看職稱的高低

這也是為什麼在宜興本地有很多民間的實力派,他一把壺的價格甚至過萬,而有一些所謂的名家,高工作品的價格卻往往非常低。這其中有一些人的東西甚至有些乏善可陳,完全靠一個職稱來做遮羞布。

正確的問法是:

你好請問這把壺的作者是誰?

當得知了這款壺的作者是誰之後,我們首先可以到職稱查詢網站查詢一下職稱是否屬實。然後呢我們可以到

購物網站,比如說像淘寶這一類的平臺去查詢一下他的作品的銷量和保有量如果說這個作者的銷量和保有量非常大那麼這個人的東西是否值得購買,你自己用腳趾頭算一算也應該心裡有數。

另外真正實力派的作者,他的作品風格應該是呈現單一化的。如果一個人的東西在網上花器也有,方器也有,光素器也有,雜七雜八什麼東西都做那麼這個人的作品是否值得收藏你自己也應該心中有數了。

4.老闆,這把壺是全手工的嗎?有沒有內壁章?

往往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大多數是把千元以下的東西直接發給大聖,讓大聖看一看到底值多少錢,是不是全手工的。

對於千元以下的作品,即便有全手工,大聖也不建議新入門的朋友去購買。因為在千元以下同等價位來講,半手工的品質一般是遠遠好過於全手工的品質。

更何況大聖個人認為,千元以下根本就沒有值得購買的所謂的全手工的東西。

另外關於內壁章這個問題,實際上大聖在之前的節目當中也有講過。一把壺是否有內壁章不能夠作為判斷是否是全手工的標準。全手工制壺的流程相對比較複雜。我們很多網上購買的百十元的紫砂壺它一樣有內壁章。你認為真的是全手工的嗎?所以說這個問題我們要全方位的去衡量。

對於千元以下的紫砂壺我們應該問:

老闆你好請問這款壺是半手工,還是手拉或者其他的成型方式?

你這樣一問這個賣壺的賣家就認為你有幾分懂行不至於忽悠你。關於成型方式之前大聖也有跟大家講過,成型方式嚴格來講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半手工當中也有值得收藏的精品,全手工當中也有值得拋棄的糟粕。所以說,各種各花入各人眼我們只能夠根據自己的消費實力去判斷應該收藏的品種。


紫砂壺友


紫砂的專業性比較強,大部分茶友很難區分泥料的好壞。而泥料又是評判紫砂壺好壞的重要標準,甚至事關人體健康,所以大家格外關注。

小懂分享一下如何評判紫砂壺泥料的好與壞的五種方法,大家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對照著試一下。

1用開水試壺,同時觀察壺體的顏色變化

不管是哪種泥料的紫砂壺,在自然光下,加開水受熱後(開水是加在壺裡的),還可以在壺身淋一些開水,壺的表面都會泛出一層淡淡的紫色光,我們肉眼是可以看出來的。當紫砂壺裡的水涼下來後,壺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

▲上圖左為加開水前,右為加開水後

2用手抓握,看有無溫潤感

紫砂是一種特殊的陶,但紫砂與陶的本質區別在於有無潤度。

選購紫砂壺時,可以用手去大面積抓握壺體。如果紫砂泥料好,你的手不會排斥壺,能有溫潤感。

手握著壺,時間稍久一點(二三十秒),手印都會留下壺面上。當然,合成紫砂也會有這種效果,但是常常不會很明顯,而且沒有厚度(這個後面會講到);而普通的陶土則基本不會有這種效果。

特別是粗砂,雖然看著壺面有很多不均勻的砂,但摸的時候還是感覺很潤。如果是品質好的粗砂,一定是能看到砂,但摸不到砂。如果粗砂爆在外面,那就不是好泥料。

3能玩出效果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養壺”能養出效果來:每天以三泡茶的標準,大約一個月變一個樣子。有些甚至用不了一個月。如果一個多月了,但壺沒有任何變化,那說明泥料肯定是不行滴。

▲上圖左為使用前,右為使用一個多月後

4泡茶香、醇,且隔夜不餿茶

紫砂壺泡的茶,香氣更高,茶湯更醇。這裡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檢驗泥料:

將你所在城市的自來水燒開,分別倒入公道杯和紫砂壺中,半小時後,開水也涼了,然後試一下水的口感。公道杯中的水沒有任何變化,而泥料好的紫砂壺盛放的水,則會變得甜柔、滑嫩。據說會有“有點甜”的礦泉水的效果哦!

此外,泥料好的紫砂壺,泡一壺茶,放置兩三天或三五天,都不會變餿的,即使炎炎夏日也不會餿茶。極端的情況15天都不會餿。

5壺體表面看著有厚度,有重量感,且幹壺的壺裡無異味。

可以從壺把的方向看過去,看壺的肚子有沒有鼓起來的感覺,有沒有肥肥的、肉肉的感覺。有機會可以找一些紫砂壺體驗一下哦!

以上圖三把壺為例,最左邊的那把,有一點厚的感覺,還不錯,但不是很明顯,中間和右邊的壺,則非常好,非常明顯。

買回來的紫砂壺,我們可以直接去聞壺裡,看是否有異味。泥料正的紫砂壺,除了泥土的味道,是不會有異味的。

以上五種方法是不是很簡單?想選購紫砂壺的同學,不妨對照試一試哦!


懂茶帝


新手如何選一把真紫砂泥的壺?從哪個方面判定是否真紫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手連紫砂入門都沒有,如何去判定真假紫砂?真正能判定真假紫砂必須要有一定的紫砂壺使用經驗,和儲備一定的紫砂知識,無論是視頻教材或文字描述真假紫砂的辨別方式,終究都是紙上談兵,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用,使用過之後才能談得上辨別真假紫砂。當然對於新手朋友,並不是沒有辦法,條條道路通羅馬。

對於新手朋友,郡主覺得這個時候講“泥,型,工,款”似乎為之過早了,所以有一個很實用的建議:1,看價格;2,簡單看料的砂。

如何看價格?市場規律是一分錢一份貨,天下沒有餡餅,撿漏要看眼力。借鑑《資治通鑑》的一個典故:“戰國時期,燕昭王繼位後,急於招攬人才。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三年後得一死馬,買其骨五百金而返,於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 就算是死馬,其骨骼精髓依然存在,意思是正確認識千里馬的骨骼,才能找到千里馬!這個方法可以使用在新手朋友選壺。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去撿工的漏,道理是好料配好工,例如全手工壺當製作過程中有工瑕疵但好料,商家會優惠,這個時候值得下手了。因為做工方面可以通過肉眼檢查出來,新手朋友也可以一看便知,而對料的認識需要豐富的經驗,這時候入一把好料壺,慢欣賞學習,豐富經驗,這就是高起點!

郡主常常強調對於事物的認識,不需要全方面的,其實我們只需要瞭解什麼是好料,那麼假的泥料自然也無處遁形!

“茶壺以砂者為上”,紫砂原礦多種多樣,不管如何都離不開巖化過程,巖化程度越高,顆粒就越明顯。新手朋友沒有經驗看泥料,可以先從小範圍認識紫砂泥料,如可先選紫泥類,紫砂看砂,在壺表面,砂質顆粒均勻不突兀,手觸感潤滑不刺手。

以上的新手實用小竅門,希望能幫助你。





紫砂郡主工作室


新手判斷砂料有些困難,因為新手靠標準,老手看感覺

建議新手不要看全手的壺,先從半手開始入手,雖然對於收藏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但單純喝茶半手就夠了,避免新手缺乏經驗,在不瞭解價格的情況下,買到號稱全手的半手壺

一是砂料最好鎖定在清水料,底料,拼紫,顏色鮮豔的壺不要選,參雜化料的居多,壺身過於鮮亮光滑的壺不要買,太光亮的壺參雜玻璃水的居多,最好選擇砂感,顆粒感明顯的壺,新手不要一來就追求砂料細膩,容易吃藥

二是首選光器,不要痴迷花器的象形和外表,光器更容易判斷砂料,花器融入了更多的象形元素,會使用更多裝飾料,很容易影響新手的判斷

三是不要迷信名家,在沒有踏入紫砂收藏的門檻前,重砂料,重實用是永遠不變的第一要素,不要被作者名頭,內壁章,倒立等等噱頭迷了眼睛,不要看紫砂壺被賦予的其他價值,一把泡茶的壺,器形傳統砂料真實,最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判斷砂料真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顆粒感,砂料透氣性,斷口層次,是否有礦點,有沒有云母等等,但是吃水,吸收什麼的偽指標千萬不要相信,指標不是判斷紫砂真假的絕對方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要衝動購物,多看多上手,學習和比較,累積經驗提高眼界才是不二法門

祝早日找到自己心怡的好壺


玩物亂志


就目前的紫砂壺的總體銷售情況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被一些以前從未接觸過紫砂壺的新壺友購得,這部分新壺友由於還沒有掌握紫砂壺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在選購的時候有些盲從和隨性,買壺基本還是靠碰運氣,運氣好就能買到貨真價實的,運氣不好就會踩雷。要讓這部分壺友在系統的掌握了全面的紫砂知識後,再進行選購,顯然是不大可能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耐心。畢竟要全面的掌握和了解這些知識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一些簡單實用的分辨技巧,從而避開一些無謂的學費壺。今天我們不談什麼高大上的藝術,就是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來幫助你大致的判斷紫砂壺的品質,下面就跟大家逐一分享。

1,從光澤上大致判斷

原礦泥料的紫砂壺經過傳統的手工工藝流程製作和燒成後,效果基本都是若隱若現的暗淡之光,呈現出的是一種自然的啞光效果。而市場上一些在銷售的紫砂壺,泥料及其細膩,壺表呈現出亮光的效果,可以說亮的出奇,有類似鏡面的效果。這類紫砂壺有的是由於在泥料中加入了陶瓷製作原料玻璃水等材料,使得燒成後的紫砂壺玻璃相比較明顯,結晶程度較高,同時失去透氣性。還有的是在紫砂壺燒成後在壺表進行拋光處理,經過拋光處理後紫砂壺光澤度也會非常好,但是氣孔會堵塞,造成這類紫砂壺的透氣性大大的降低。很多不明真相的壺友很容易被這些過於光亮的紫砂壺欺騙,會誤認為這種帶有鏡面效果的紫砂壺是水色好的原因,其實這和原礦泥料的紫砂壺燒成後形成的啞光自然的水色是有明顯區別的。以後看到類似的具有鏡面效果的壺還是儘量選擇避開。

2,從顏色上大致判斷

紫砂原礦是經過長時間週而復始的沉積才能夠形成,大多存在於黃石岩層下部的礦層中。開採後的紫砂礦經過自然風化,帥選,練泥,陳腐等一系列的工序後才變成最終可以做壺的成品泥。原礦紫砂泥料的髮色是基於自身含有的各種天然金屬氧化物,由於不同的泥料所含有的天然金屬氧化物的比例高低不等,造就了紫砂壺顏色的絢麗多彩。但是原礦紫砂壺髮色都是比較自然和古樸的,並沒有過於誇張的豔麗效果,而且顏色賦有變化層次。比如像紫泥,應該是紫裡泛青、泛紅,紅泥應該是紅而不豔,本山綠泥應該是黃裡發青。而市場上很多顏色過於豔麗的紫砂壺,其泥料基本都是採用一些劣質泥料或者陶土通過超量的添加各種金屬氧化物著色劑配製而成,顏色呈現出單一的效果,沒有任何變化。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就要儘量避開這些顏色不對的壺。

3,從細節上大致判斷

很多壺友還沒入門就在糾結半手工全手工,卻對一些基本的細節過門視而不見。大家要知道,一把紫砂壺的內在真實價值主要是體現在泥料,造型,做工這三大要素,而不是過分的糾結於全手工還是半手工成型。而一把壺的細節能夠最直接的反應出壺的做工精良程度,泥料這塊很多壺友表示看不懂,造型的審美也是取決於各人的審美情況因人而已。那麼就應該把重點的考量放在壺的做工上,就是把紫砂壺當成簡單的日用工藝品來看待,各部位的細節處理是否清爽整潔。如果這些基本的細節都沒有處理好甚至是相當粗糙,那麼這把壺根本不會是一把高品質的壺。到位的細節處理加上優美的造型和優質的原礦泥料,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方能成就一件好的紫砂作品。

如果我們消費者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能夠做到總結和歸納這些知識點,從總體上綜合來分析判斷一把紫砂壺的價值,那麼要選購到自己心儀的紫砂壺真的不是那麼的難。切記去認死理,也就是說喜歡去抓住某一點不放,通過較為片面甚至比較懵懂的一些知識就去下最終結論,這都是不可取的。





紫砂文化百科


百花吟旗下茶葉/茶具/茶生活美學知識分享專欄;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專業茶知識!

一、觀察外觀

紫砂壺的光澤幾乎都是很柔和不刺眼,會有人說以朱泥原料製成的紫砂壺光澤會比較鮮亮,但是優質的紫砂壺並不是很刺眼的光亮,而是給人一種柔和、自然、沉穩的舒適感覺。

二、看壺的吸水能力

紫砂壺若是採用紅泥、段泥、朱泥、紫泥等不同泥料製成,火候與制壺人的工藝不能怠慢分毫,用沸水淋於壺上,除朱泥和部分段泥外,其他泥料的紫砂壺會把部分水漸漸吸收,這就是紫砂壺的吸水特徵。如果把沸水澆灌在壺上,水流快不會產生吸水的現象,這種就是比較劣質的壺了。

三、感受壺的重量

優質的紫砂壺,由於密度比較大,拿在手上會有一定的厚重感,會有一種實在的感覺,而不怎麼好的壺密度比較小,拿著輕飄飄的感覺。

圖為百花吟-高級評茶員丨青衫


百里遙茶學院


泥料靠說和看文章一點用都沒,就好比喝茶,喝多了就知道了,泥料的途徑就是多看沒別的方法,好的泥料很自然,經常不會很完美,顆粒分部自然均勻,顏色有深度有分量。假的泥料一樣可以養出來只不過是和尚光,好的泥料是由內而外的潤。

這個是人工調砂的色素泥。

這是自然的好的原礦紫砂,都是新壺,對比就知道,前者人工痕跡太重。

下面發幾個好的泥料照片欣賞下,都是很高端的泥料。



大學畢業回來做壺,不是名家,喜歡而已,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