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淞沪会战中拼了老本的广西狼兵,是如何跟日军血战的?

竹海飘雪


看了一大圈为吸引流量的小编加所谓作者的回答,顿觉心生仰慕之情。问题是却无一敢说熟读历史。各位小编我问一句:你们研究过战史么?各位读过国民革命战史抗日御侮,还是中国抗战史?国共双方各自提供的资料为何不去读?你们到底读过哪个经得起推敲和史料印证出处的文献?仅仅只是看了一篇网上流传的神文就奉为经典加以引用而罔顾事实,胡编乱造。如下所述如有疑问,欢迎质疑!

1936年6月李宗仁白崇禧用抗日的旗号联合广东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之前证据确凿的勾结日本,购买军械包括飞机,任用日本教官训练军队,不敢偏居一隅起兵反蒋争夺地盘。其中甚至发生了陈济棠用日本空军教官训练引发广东空军飞行员不满,集体哗变投入国民政府空军的事件。因不得人心被蒋介石用各种手段迅速平定,桂系退回广西准备死守以待时变。

淞沪会战之前白崇禧飞赴国府就职,电报李宗仁大意是如若再不出兵,来日我等抗日主张何以见谅于国人?劝说李宗仁出兵抗战。经过李白二人和蒋谈判达成如下条件:中央军不在广西征兵,新给六个师编制并21集团军番号。一生“官迷”的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方始决定带兵出桂。

出兵之前桂系部队番号只有七个,从170到176七个师。其中175留守广西,北上参加抗战的只有六个师的全部人马。八月下旬出兵,到十月上旬集结徐州分别开赴山东日照和连云港一线接税警总团和国军嫡系留下的阵地防务。随着淞沪会战的进行,蒋嫡系部队伤亡惨重,因此桂系各师开始从山东和徐州一线陆续奉调入沪参战,主力部队为桂系48军三个师加第七军171师,总计四个师番号。

但是开战之前发生了一个意外,第七军171师513旅旅长高仰如临阵脱逃所部溃散,加上桂系为了把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得以保留而临时进行了混编,将第七军170师的两个旅划入参战部队,将48军两个旅划入了170师,再加上48军176师只有一个旅的兵力(十九路军余部),因此桂系实际参加淞沪会战的部队是:508.511.510.517.520.526六个旅,513旅溃散后整理成一个团的余部参加了部分战斗。按照桂系每军三师两旅的编制,这兵力实际是三个整师,何来六个师?各位小编的历史欠缺就在这里。

大场反击战一共三路反击大军,桂系的六个旅近两万人和胡宗南19师余部作为其中的一路发起了正面反击,开始蒋介石对桂系的战斗力是持肯定态度并寄予厚望,奈何只一天被击溃。另外两路也分别溃败。各路大军伤亡惨重,其中桂系部队战死四千,伤亡溃散和失踪达到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仅仅坚持了三天便陆续撤离战场修整。五个半师瞬间垮掉了三个半。桂系剩余的两个师没有参加淞沪战斗,而是后来参加了吴兴长兴阻击战。因白崇禧拒不参加南京保卫战,阻击战之后伤亡近半撤离,因此桂系在整个淞沪战场和之后的阻击战中伤亡两万左右。而作为同时期参加战斗的各个派系包括嫡系部队全军阵亡者大有人在,比如东北军67军全军覆没,牺牲军长,旅长,军参谋长,师参谋长等少将以上将领五人,重伤师长旅长各一名,八个团长全部阵亡。三个德械师均伤亡大半,川军26师仅剩三百多人。整个淞沪会战国军伤亡三十万,南京保卫战又伤亡近十万,而桂系两个军伤亡两万人,而且成建制撤离算是非常不错的结果。

淞沪会战之后桂系实际上是恢复补充最快的部队,这要拜民团制度所赐。但是各个部队陆续到达南京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而桂系则开始奉行保存实力的政策,尤其武汉会战之后避而不战消极抗日,整个21集团军主力猫在大别山,各大会战基本只有84军跟着第五战区四处转战,武汉会战遭受重创,之后一系列战斗就是重伤员,豫湘桂会战更是作为侧翼干脆直接扔下增援他的汤恩伯部掉头就跑。导致汤恩伯部差点被全歼,若不是西北军第二集团军长途奔袭救援,汤恩伯就没有之后了。李宗仁和汤恩伯的不共戴天由此而来。

再看看21集作为桂系主力在安徽七年时间的布防情况:北线面对华北日军主力布防的是东北军51军,腹地是21集团军,南线则是桂系16集团军。桂系部队牢牢的放在了中间和南线相对安全区。台儿庄战役一线部队更是西北军,东北军和部分川军。桂系远在距离台儿庄七八百公里外名曰牵制。日军以来直接放弃蚌埠凤阳再逃走于宿县。171师师长杨俊昌判了十年,系列大战桂系逃跑将领比比皆是,有疑问者在评论中给你番号和将领名称,武汉失守后日军主攻方向不再是安徽,使得第七军在内的桂系主力在八年抗战中再无压力,悠哉悠哉。立煌县事件日军一个联队四千人追着21集团军屁股跑,避而不战,日军制造了立煌惨案接着轻松击穿了大别山就是例证!

说英勇抗战必要有青天白日勋章作为战功,否则无名将一说。国民政府八年所谓全面抗战,173枚青天白日勋章桂系仅仅三枚安慰奖,无一是因为战功。台儿庄战役11枚青天白日桂系没有一分。四等宝鼎也没有半块可见一斑,“坐看友军牺牲,不动如山”是八年抗战桂系所得荣誉称号,昆仑关战役第五军正面血战还要分兵侧翼阻敌就是例证。欢迎探讨,反对虚无,如有疑问拿史实和数据说话,欢迎探讨!


杜康不负西江月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桂系的白崇禧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协助参谋总长何应钦;桂系的另一首脑李宗仁则率领桂军北上抗日。参加淞沪会战的桂军是第21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下辖第七军和第48军。其中第7军下辖第170、171、172三个师;第48军下辖第173、174、175(该师划归了李品仙的11集团军),替补该师的是第176师。

桂军的编制为乙种师,即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桂军装备的是德国的新式步枪,配备的是英式的托尼钢盔。



第21集团军进入淞沪战场已经是1937年10月中旬,进入一线阵地的是第173、174、176三个师。桂军主动发起了攻势,由于丧失了制空权,桂军第174师的一个团初上战场就伤亡过半。桂军面对日军的优势火炮,浴血奋战。第173师的师长和下面的一个旅长在前线看地图,该师师长贺维珍刚离开旅部,日军的炮弹就炸死了旅长。

白崇禧为了在国际上表现桂军的战斗力,盲目地实行中央突破的战术,即从南翔、真如间出击,将日军压向海边。由于白崇禧在地图上划定的出击面很大,桂军三个师从原阵地出击,一线平推,各级指挥官手中没有预备队,桂军的防线反而遭到日军3个师团的突破。白崇禧在苏州听到散在战场上的桂军被友军收容,大感有伤体面。

广西的狼兵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的,经此一战之后让白崇禧认识到了日军的战斗力。淞沪会战结束后,蒋介石想让桂军参加南京保卫战,白崇禧为了保存桂军的有生力量,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


历史军魂


广西狼兵起源于明朝中叶从广西、广东一带招募而来的军队,主要以壮族、瑶族成员为主,最初只是当做兵员的一种补充,由当地土官节制,据考证,“狼兵”是由“俍兵”误传二来,“俍”是壮族的古称。由于广西狼兵作战英勇,很快打出了名头。

明代广西狼兵与浙江义乌兵,福建藤牌兵,关宁铁骑合称四大精锐,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说法,第一次宁远大战,以广西狼兵为基础的明军就打的异常凶猛,受到袁崇焕的器重,袁崇焕本人就是广东人(一说广西梧州),清代广西狼兵依旧雄风不减,清政府唯一打赢的一场反侵略战争-镇南关大捷用的就是广西兵。

北伐时期,李宗仁桂军第七军被称为“钢军”,自南向北一直打到山海关,为北伐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爆发后,广西先后有近300万人投入抗战,仅次于四川,排名全国第二,将近30万广西战士战死在抗日前线,同期广西没有出过一支伪军,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淞沪会战,广西桂军先后投入淞沪战场6个师,每师约1万人。在投入作战之前,白崇禧专门训话:“这次抗战是国际战争,我们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军人,守土有责。过去打的都是内战,现在是对外抗战,一定要拼老命,要好好地打。打给大家看看,打给外国人看看。”仅仅三天时间,桂军6万余将士伤亡近4万人,近万敢死队员,几乎无一生还。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为“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的杂牌军”。

除此以外,台儿庄战役,血战昆仑关,枣宜会战,豫湘桂会战都有桂军参与,广西将领血洒疆场,可歌可泣!日慕君整理了抗战时期牺牲的部分广西籍将领:

  • 庞汉桢(1901-1937,广西靖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
  • 夏国璋(1896-1937,广西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2师副师长
  • 秦 霖(1900-1937,广西桂林)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1师511旅旅长
  • 高致嵩(1899-1937,广西岑溪)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少将旅长
  • 马威龙(1906-1938,广西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46师136旅少将旅长
  • 周 元(1894-1938,广西明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8军173师副师长
  • 钟 毅(1901-1940,广西扶南)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4军173师师长
  • 陈济桓(1893-1944,广西岑溪)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集团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 阚维雍(1900-1944,广西柳州)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131师师长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湖南人算一个,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



日慕乡关


如果有人问起抗战时期哪个省的贡献最大?无疑很多人都会最先想到川军!百万川军出川抗日,其参与之人数、牺牲之惨烈都是全国之首。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还有一支浴血奋战的民族武装在抗战期间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广西狼兵!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明朝时被称为"俍人",由土司组建起来的武装也就被称为"俍兵",后来被音译为狼兵。明代海防军事专家郑若曾在所著的《筹海图编》中写道:“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足可见当时他们骁勇的战斗力。

而且,广西狼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明代,狼兵就经常肩负起抗倭斗争的民族使命。

淞沪会战爆发后,桂系先后投入兵力六万余人,三天的疯狂交战后,已有四万余桂军或伤或牺牲!临时组建起的近万人敢死队也最终全军覆灭!当时的桂系将领白崇禧闻讯后更是长泣不止。

除此之外,当年的桂林保卫战估计是广西狼兵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不足两万人的桂军在日本十五万兵力的疯狂攻势下,硬生生支撑了十二天,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不过,这场战役因为桂军的英勇表现,被称为是"最让日军胆寒的战役"。以至于在后期,日军听到广西口音的部队都会退避三舍……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进行到10月下旬,日军在蕴藻浜南岸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阵地,大有尽占苏州河以北之势。为了扭转不利战局,白崇禧、顾祝同、陈诚等人决定发动一次集中几个师兵力的大规模反击战,目的就是要把侵入蕴藻浜南岸的日军驱逐回浜北,并相机夺回刘行和罗店。



(白崇禧时任副参谋总长)

反击战的任务落到了广西桂军头上。当时的桂军系统第21集团军陆续抵达上海,总司令廖磊指挥第171、第174、第176师的6个团作为第一线攻击军,分为左、右两翼同时展开行动。10月21日晚上,战斗开始。广西健儿十分勇敢,前仆后继冲向敌阵。不过非常遗憾,现代战争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桂军3个师6个团一线平推,各级指挥官手中没有控制预备队,面对日军优势火力,注定牺牲惨烈。


(淞沪会战中的桂军)

10月22日,日军全线反攻,第176师一个营自营长刘玉池以下官兵全部阵亡。173师一个营坚守陈家行,结果陈家行几乎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根据第21集团军兵站分监蓝香山的说法,桂军因为头戴英式钢盔,身穿草黄色军服,目标比较显著,所以造成重大伤亡。特别是白天,受敌机扫射和敌炮轰炸,别说进攻,防守都抬不起头。

白崇禧本来想要展示一下广西军队战力,没想到抗日战争不比以前军阀大战,日军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硬碰硬根本不是对手。就说打坦克,桂军缺乏反坦克炮,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对付,炸毁一辆坦克的代价往往需要几个乃至十几个官兵拼上性命。前线告急的电报传来,白崇禧饭也咽不下口,心痛万分。


(桂军开赴抗日前线)

10月23日,战斗更为激烈。桂军的战斗报告指出,日军陆空步炮、战车、毒瓦斯等多种武器,如狂风暴雨急剧袭来。陈家行、孟家宅之线,阵地工事全毁,旅长庞汉祯阵亡,团长黄法睿负伤。第176师组织敢死队逆袭谈家头,团长谢鼎新阵亡,营长江晶熙、陈立卿负伤,所部一片混乱。张家楼、湾宅之线,桂军与日军反复搏杀,旅长秦霖阵亡,团长黎式谷负伤,幸亏这个旅老兵占多数,还能各自为战,保持阵地不失。

(桂军普遍佩戴英国式钢盔)

桂军发起的蕴藻浜反击战最终失败收场,三天下来,合计战死旅长2人,伤亡团长6人,连排长数十人,士兵约2千多人长眠于东海之滨。这场反击战虽然有些冒失,但广西健儿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还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借此回答问题的机会,我要向桂军抗日英烈说一声:你们都是中华好男儿!


冯杰


参加淞沪会战的广西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21 集团军,下属第7军、第48军。于10月份赶赴淞沪地区,作为反攻主力投入了战斗。


战役前期桂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一度夺取部分日军阵地,随后日军发起反击,双方血战7日。桂军伤亡达60%,战死旅长2名,团长5名,阵亡6000人,受伤15000人,不得不暂时撤出战场进行修整。

11月,日军于杭州湾登陆,意图切断我中国军队之后路,彻底围歼淞沪地区的守军。形势极其危机,整个中国军队开始全面撤退,桂军第21集团军奉命开赴常福一线,阻滞日军进攻,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此时第21集团军虽然名义上在后方修整,可是并没有来得及补充兵员、装备,部队战斗力远不如开战之初。尽管如此,该军依旧坚守阵地7天,保证了数十万中国军队的安全撤离。而桂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牺牲师长1名、团长4名,共计5000人。



桂军同当时大部分的中国军队一样,作战思维仍旧停在国内战争层面上,不适应拥有大量火炮等自动化武器的现代战争,尤其国内战场盛行的集团冲锋在日军优势火力下伤亡极重,部队也不懂得空军的巨大威胁,没有防空意识,经常在集结时遭到日军的飞机的猛烈打击。尽管他们在装备和战法上都与日军有很大差距,可是英勇作战,不惧牺牲,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国家已到此等地步,军人唯有为之死,别无他法!

致敬第21集团军!

致敬桂军!


战略论


自古以来,就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之称。自全面抗战以来,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号召,一致抗日。来自广西的桂军是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最为出色的部队之一,他们打出了狼兵的狼性,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

(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是中日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中国的一场灾难。此次会战,国军动用78个师、10个旅、7个炮兵团、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及保安团等,总计约75万人,死伤约30万人;日军共动用陆军9个师团、2个支队,总计约25万人,伤亡约4万人。

(淞沪会战前线)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爆发2个月后,国军精锐以及经营多年的德械师快要打光,蒋介石急调桂军加入淞沪会战。桂军第7军和第48军组成第21集团军,桂军猛将廖磊任司令员,经过7天的日夜兼程,于10月15号到达上海。而此时的日军已突破蕰藻浜南岸,大场形势危急。中国军队准备进行大规模反击,桂军第21集团军主动请求担当本次大规模反攻的主攻任务。


(谢志恒团长)

桂军大场反击战

大场反击战是淞沪会战中最激烈的战役之一,桂军动用6个师约6万人在大场一带与日军3个师团及1个旅团约10万人进行了血战,战至第4日,桂军各部队已伤亡过半,团、营长几乎全部阵亡,日军也损失很大,但桂军士气依然很盛,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见日军已经不支,急令撤退,并命令发射烟雾弹,以掩护撤退。缺乏经验的桂军误认为是毒气弹,在撤退中出现混乱,日军乘机猛扑,阵地丢失。10月21日,1016团清点人数,全团1689人,仅剩685人。

(800壮士)

尽管如此,剩余战士士气仍然很高,晚上,团长谢志恒给千里之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蜜月生活没多久,我就上了前线,人非草木,离别之情难以言表。但作为一个军人,怎能看到外族入侵,国土沦陷,而我缠绵于儿女私情呢!我想到的只是国家存亡,目睹日寇的猖狂,将士的惨死,我决不悯惜自己的生命。如果亡了国,即使我和你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此情此景,无不使众多中华儿女热泪盈眶,向这样的情怀致敬,向这样的英勇无畏的军人致敬!

(开往淞沪会战战场)

桂军蕴藻浜争夺战

10月27日,桂军由曾鉴时率领的400人的加强营,向上海蕴藻浜日军发起反攻。曾鉴时带领的400壮士,勇敢的扑向了日军阵地,夺回了被敌人占据的蕴藻浜阵地,顽强的坚持了4天4夜。日军愤怒之下,使用三军火力疯狂猛攻。桂军命令曾鉴时必须全力顶住日军的猛攻,以便主力转移。在日军的绝对优势下,曾鉴时表现得大义凛然,誓死与阵地共存亡,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带领400壮士全部牺牲在“蕴藻浜”阵地,悲壮惨烈。蕴藻浜阵地争夺战,不仅掩护了桂军主力,而且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桂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仗,官兵热情高涨,但由于战略指挥混乱、装备比较差,加之人人都有为国战死之决心,不讲究战略战术,冲锋时不剪断铁丝网,而是在用人垒起来,晚上掌灯领路,被日军所杀甚多,战士们都打红了眼,忽略一切向前冲杀,以致淞沪会战,成为我军最惨烈,损失最重一战。淞沪会战中桂军基本上打光了6个师,10名旅长有9名战死,组成的万人敢死队,全军覆没。让我们铭记历史,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人不应该被忘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野史也是史


七七事变后,桂系白崇禧能接受南京军事委员会的邀请赴宁,对蒋介石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盖因作为最具实力的政治对手,一旦桂系能与老蒋携手抗日,其他地方实力派就不好再踌躇观望,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所以蒋介石也是下了血本的,不仅派特使刘斐专飞桂林促驾,还拿掉老资格杨杰副总参谋长的位置给了白健生,甚至于又任命白崇禧为“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尤其这最后一个职务很是够哥们,一般来说,这是黄埔系二号人物的位置。



果然,白崇禧到达南京就任后,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广东张发奎、山西阎锡山乃至山东的韩复榘等诸侯,纷纷前来参加全国高级将领抗战会议,同时来的还有周恩来、叶剑英等我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至此真正形成。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时,顶在前面的是张治中率领的中央军,第二梯队上来的,还是陈诚和胡宗南的黄埔嫡系部队,比如第1军、第18军、第74军等,白副总参谋长作为首席幕僚长(总参谋长程潜代第一战区司令官)经常到前线视察,但基本都是就战术和技术问题提出建议,并未参与实际指挥,期间最大的建树,是劝谏蒋介石调走了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老冯名义上是淞沪前线最高指挥官,却什么也不干,其实也什么干不了,中央军悍将们哪里会听他的招呼。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

在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官、以及承诺桂军可以扩编后,桂军主力开始出动。1937年10月15日,廖磊的第21集团军到达上海前线,下辖桂系最知名的第7军(周祖晃)和第48军(韦云淞)两个军六个师,有了方便指挥的基本部队,白崇禧决心露一手了。

在这一阶段,由于日军大量增兵,淞沪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易手,中国军队基本是被动防守,哪里漏了哪里堵,白崇禧认为需要主动出击扭转局势,并提议由桂系部队打主力,蒋介石何乐而不为?经过白崇禧和淞沪前线实际负责人顾祝同会商,选定的突破口为南翔(怀念小笼包)和真如一线。

(白崇禧和陈诚在淞沪前线指挥所)

如果说桂系军队在30年代的地方派系中是实力最强的,其实并不夸张,当时的桂军有三大优势,第一是高层团结,李白比较齐心,高级军官忠心;第二是从1932年起广西每年自德国购买1万支新枪、甚至战前加购了1000支自动步枪,戴钢盔配刺刀,装备是仅次于中央军的;第三是广西民风彪悍,“狼兵”争勇斗狠,单兵战斗力很强,一对一的话,日本的九州兵都未必是对手。

可惜这是现代战争,从没有跟日本陆军交过手的桂军完全落伍了,这一点尚不及在长城抗战中摸索出一点经验的中央军,尤其在淞沪战场,日军除去炮兵和空中优势外,更有黄埔江上的大口径舰炮助战,立体火力非常之强,蛮干是肯定吃亏的。桂军的自信仍然停留在内战时期,彼时中国军队互掐的火力强度跟日军差一个时代,炮兵少,飞机轰炸也是象征性的,大多还是轻武器对射以及大刀对砍。

(1937年的白崇禧)

白崇禧选定的反击区域对面是日寇第13和第9师团,都是甲级老牌师团,战斗力之强超乎白崇禧的想像。桂军其实更擅长山地作战,然而淞沪地区只有水田与河流,完全是一马平川的地型,利于日军发扬火力。桂军的反攻并非是传说中的六个师齐头并进,白崇禧的军事能力没有那么糟糕。

根据1937年10月18日晚的军事命令记载,中国军队参加反击的部队共分三个方向:中央作战军以桂军八个团为主、左翼作战军以薛岳第159、160师的四个团为主、右翼以罗卓英第18军第98师两个团为主,桂军前敌总指挥为第48军军长韦云淞,出动的部队是第173、174两个师,10月21日拂晓全线发起攻击。

(桂系大将廖磊)

负责掩护桂军出击的炮兵也出了问题,按计划施放的烟雾弹由于风向判断错误,反而迎面飘向中方阵地,中国军队视线受阻,日本人却把对面展开的兵力规模和战术意图看的清楚,随即炮火压制,野战重炮、坦克炮、步兵炮、迫击炮和舰炮同时开火,其猛烈程度是桂军从未遇到过的,第173师师长贺维珍布置完任务率领几名旅长和团长刚刚走出指挥部,两名旅长就被呼啸而来的炮弹当场炸死,进攻的桂军士兵黄色军装尤为显眼,遭到日军轻重机枪的严重火力杀伤,一日之内,伤亡超过万人。

桂军的伤亡不仅来自于进攻,三个方向上的进攻不能奏效后,日军立刻在坦克掩护下发动反攻,由于前面冲击的桂军溃败,负责防御的第7军也是进退失据伤亡惨重,其170师几乎打残,桂军全线动摇,幸得刚刚完成补充的胡宗南第1军顶上增援,真如一线阵地才得以保持,但三天下来,桂军已然伤亡接近四万人,桂军经此战后一蹶不振,撤下来赴安徽整补。在苏州指挥所里的白崇禧心疼的茶饭不思,又闻溃兵被其他部队收容,深感大失体面。

(蒋介石、宋美龄和白崇禧)

蒋介石也大失所望,22日在日记里写道:“满拟以桂军加入战线,为持久之计,不料反因桂军挫败,战局顿形动摇,殊所失望。”

其实桂军在淞沪战场的严重损失,并非桂军士兵不够勇猛,直接责任人是白崇禧和廖磊两位,从未出国学习军事的白崇禧,对现代化的日本陆军缺乏必要的了解,盲目照搬国内战争的进攻方式,在缺乏火力支援的情况下步兵一线平推;另外,桂军在战前紧急补充的士兵多来自民团,虽勇气可嘉,但战斗技术和经验严重不足,以致遭到重大牺牲却未取得任何战果。

(桂军士兵)

这一战的后果非常严重,白崇禧由狂变缩,再不让桂军主力压上第一线,也直接造成他自保的心态贯穿整个抗日战争进程,南京保卫战坚不参加,徐州会战只肯做机动部队,乃至后来的桂南会战和桂柳会战期间,白崇禧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军事水平,曾经气的蒋介石将其降级处分,而白崇禧所顾忌的,就是担心桂军老本消耗太大。


度度狼gg


这个时期的广西狼兵应该叫桂军,自民国初至抗战前,是中国所有地方部队中战斗力最为凶悍的部队之一。广西实行“寓兵于团”的制度,至抗战爆发前,广西受过军事训练的壮丁就超过100万人,每年还专门从德国进口1万支新式步枪和自动枪,其以死相拼、擅长山地作战的特点闻名全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桂军编为第11、16、21集团军,由李品仙、夏威、廖磊担任总司令,其中第21集团军加入淞沪战场。一上来,随即加入由第三战区制定的大场反击作战行动,其下属的第48军作为尖刀部队担任主力,于1937年10月21日晚向日军第9、101师团和第3师团一部发起攻击,全是日军精锐部队。

然而,身穿黄色军装、头戴碟型钢盔的广西士兵虽然骁勇,只可惜严重缺乏火力支援,完全靠血肉之躯决死相拼。相反,日军凭借地空火力优势横扫潮水般冲击的中国军队。48军174师一个团还未与日军交手就因惨遭火力打击,伤亡过半。然而桂军将士全然不顾重大牺牲,迎着日军炮火,奋勇突击。部分突入日军阵地的桂军士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由于后续部队被日军炮火压制难以跟进,突入敌阵的战士基本上全部壮烈牺牲。次日天明,日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桂军发动反突击,桂军的反击则被全面压制,21集团军被迫转攻为守。激战至25日,21集团军12位旅长阵亡7个,部队伤亡数万人之多,只好交替掩护向后撤退。

这次战斗是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唯一一次大规模反击作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广西子弟兵以勇猛顽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


大将军威武K


在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广西是率先出兵抗日的,桂军在淞沪战场上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后,蒋介石立刻邀请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去庐山商讨抗日大计。虽然双方积怨很深,但最终还是放下成见,共赴国难。7月20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联名通电全国,表达了新桂系不惜任何牺牲、统领全体将士和1300万广西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抗日救国的感召之下,前来踊跃报名的八桂子弟很快就超过了征兵计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迅速编成了3个军,分别为国民革命第七军、国民革命第十五军(后改编为第四十八军)、国民革命第三十一军。后来又增编了第八十四军、第四十六军。

1937年10月,桂军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共六个师65000人驰援上海,编入中央军序列,担任攻击军。10月15日夜,广西桂军在陈家桥、淡家头一线,打响了参加淞沪会战的第一枪。此战之中,八桂子弟兵激战六天六夜,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当然战争也是残酷,两个军在坚守大场镇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士兵。

11月10日,为了保证淞沪会战中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能够安全撤离,广西子弟兵的第170师和172师奉命在吴兴阻止日军第六师团的西进。他们与日军二万余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广西子弟兵仍然能够勇猛的与日军搏杀,先后在升山市、吴兴城、朱家巷等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他们从19日一直浴血奋战到25日。在这期间,日军飞机、火炮、坦克、步兵密切配合,向他们的猛攻。全体将士用血肉之躯抵挡住日军的进攻,一直坚持到最后撤退。在战斗中,第170师副师长夏国璋亲自督战争夺山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团长韦建森在撤退途中负责殿后,中弹身亡。整个170师共四个团只剩下一个半团,第172师只剩下一个团两个营。


八年抗战之中,广西军民是打得非常非常勇敢的,军民的牺牲应该是仅此于四川的。当时,广西人口1300万,八年之中出兵100万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