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讀懂這些汽車數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滿滿的

無論是否汽車愛好者,或者天天開著車在路上跑的普通汽車用戶,相信都會對汽車上的各種數字非常敏感。就好像幾個車友聚集在一塊的時候,經常會談論到車子的馬力、速度等等。沒錯其實關於一臺車還有很多數字是需要特別瞭解,同時又被絕大多數人所忽略的。本文,下面就來談談關於汽車的單位與數字。

一、車身尺寸與軸距

1、長、寬、高

這三組數字很好理解,就是衡量一臺車大小長短高低的一組數字,一般媒體都會直接寫出長X寬X高的數據而不會單獨列明,但不難從數字上分辨出哪個數據分別代表哪個尺寸;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值得注意的是,寬度包含了後視鏡,而高度包含了離地間隙和原廠行李架。

2、軸距、前懸、後懸

所謂軸距就是前軸中心到後軸中心的距離,前懸是指前軸中心到車前端的水平距離,而後懸是指後軸中心到車後端的水平距離;前懸+軸距+後懸=車長。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3、離地間隙

離地間隙一般以最小離地間隙的說法呈現,是指車輛在靜止狀態時,底盤最低點離地面的距離。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二、關於速度單位的那些數字

大家最常見對速度表示用:邁、碼,其實是錯誤的。中國的計量單位是公制,不是美國的英制。

很多車友會經常聽到,或者甚至是自己也會經常說到的,對於車輛速度的形容?例如從朋友間聊天或者在電視上、甚至汽車媒體小編的口中聽到過,“你猜測事故車輛當時的速度是多少?”很多人會回答“大概100碼”…所以有了杭州“70碼事件”,也正是這個事件!

而每次聽到這樣回答或者說辭後,筆者都吃了個驚,兄弟,你知道碼是什麼嗎?

事實上,出現這種錯誤形容的一般會有三種情況:

1、受到當年歐美汽車文化的影響,因為美規儀表的速度表是用英里(Mile)為單位,說著說著就說成“碼”了;

2、相當部分的人是出於裝逼,在某些不太懂車的人面前,用“碼”這個單位來形容某臺車的速度,給人一種自己很懂車的假象;

3、人云亦云者不在少數,挺多的傻媒都經常這樣說,就跟著說唄。

然而,在國內用“碼”後者“邁”來形容汽車速度的,都是錯的。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才是正確的速度單位。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首先來說說長度單位:1公里(千米)等於1,000米,時速一公里(1KM/H)就是每小時走1,000米,這個大家都懂。其次,在歐美國家用的英制儀表中,1英里(Mile)約等於1,609.344米,現實中很多人會將之讀作“邁”,時速1英里每小時(1MPH,Mile Per Hour)約等於1.6公里小時(1.6KM/H)。高速公路上每小時120公里不算超速,但如果你跟人家吹牛逼說自己開每小時120“邁”的話,那就是192公里/每小時,估計到收費站你就會被扣下來!這個無知的玩笑可是要賠上12分為代價的哦。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記住我們國內的速度單位是KM/H(公里),而有一些進口車型會同時顯示KM/H和MPH,對比就知道相差甚遠,下圖外圈是MPH,內圈才是國內使用的KM/H。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再給大家科普一下,除了1英里=1邁=1.6公里之外,1海里=1節=1.8公里;1馬赫=1倍音速=340米每秒=1,224公里每小時。

再來就是另外一個經常出現的“碼”,這也是很多人會吳用的速度單位,“我車開到120碼”等等。事實上,確實有“碼”這個單位,1碼(Yard)約等於0.9米,當你跟人家說開車速度拉到190碼,然而你的真實速度是——190米/每小時?碼是長度單位而不是速度單位,記清楚了!

三、與自身安全有關的氣囊爆炸時間

筆者提到的氣囊爆炸是由於汽車發生碰撞而導致氣囊爆炸保護乘客,而不是氣囊質量不及格而發生的爆炸。一般當汽車發生碰撞的瞬間,也就是傳感器偵測到碰撞信息到開始引爆氣囊的時間為10-20毫秒(MS),而開始充氣到充到最大的時間為30毫秒。也就是說從開始碰撞到氣囊膨脹到最大的時間約為45毫秒(平均值)左右。而人從碰撞瞬間到接觸氣囊的反應時間約為70毫秒,也就是當氣囊內的空氣從最大值開始慢慢放氣的時候,這樣是最安全的。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很多人以為安全氣囊是在靠爆炸出來的作用力“頂住”撞向前的人體,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人早就死了。正確的理解是:氣囊爆炸充氣最大然後開始放氣時,才是給人撞上去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差,從氣囊引爆到放氣平均為45毫秒,而人體受撞擊後反應時間為70毫秒,這就剛好處於氣囊放氣的時候了。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四、馬力、扭力

說完了最重要的幾項數字之後,再來說說發動機功率,很多人不知道1匹是個什麼概念。1匹馬力(HP,Horse Power),理論上就是735.5瓦特(W),如果形象點的說就是將一個75公斤的物體在1秒內提升1米。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除了馬力,咱們還會經常聽到扭力,而扭力相對馬力更加羞澀難懂,簡單來說就是引擎曲軸轉動的力量,從曲軸延伸一米長的力臂,在另一頭接上一公斤物體勻速旋轉,這就是一公斤米扭力。而根據不同國家地區慣用的單位,分別有磅/尺、牛/米以及公制單位:公斤.米。其實,汽車的動力單位有多種表示方式,國內的很多汽車參數表,馬力數字用公制單位千瓦;到了扭力數字就用物理單位牛米等等。其實,用什麼表示方式沒所謂的,你喜歡就好。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簡單點理解,“牛/米”與“公斤/米”的換算只需將“牛”除以10便可以,因為1公斤=9.8牛。而磅每尺則比較麻煩,一公斤約為2.2磅,而一米約為3.2英尺,當遇到磅/米的扭力單位時,則需要各自換算成公斤和米了。

五、阻力與壓力的數字

除了馬力與扭力等常用的與“力”有關的數字之外,還有一些相對比較縹緲,但卻又與汽車、駕駛息息相關的力,那就是空氣阻力與壓力。

首先來簡單瞭解空氣阻力,咱們經常說的汽車風阻係數,可以簡單將它理解為汽車迎風時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其公式為:風阻係數=正面風阻力x2÷(空氣密度x車頭正面投影面面積x車速⊃2;),單位為Cd,數值介乎於0-1之間。科學上定義風阻係數最小的是雨滴,為0.05Cd,飛機的風阻係數為0.08-0.1Cd,而現代汽車的風阻係數則是0.2-0.5Cd之間,風阻係數越小,對汽車的噪音、油耗等都有著明顯的影響,因此很多車廠都將風阻係數納入汽車設計時的重要一環。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其次來看看壓力相關的數字,對於壓力,面對的最多了除了Turbo輸出的壓力之外,就是輪胎的壓力。而在輪胎壓力當中,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單位了,例如目前常用的Psi和Bar(巴)等。在讀書時候物理上所瞭解的壓力單位為帕斯卡(Pa,帕),1帕有多大,理論上是1牛頓/平方米(N/m⊃2;),抽象理解就是一粒芝麻將它碾碎平均鋪在一平方米的地方上所產生的壓力,這實在是太小了,因此後來衍生出KPa(千帕)和MPa(兆帕),以及後來輪胎壓力單位中常見的Psi和Bar。

在自然界中,一個標準大氣壓(ATM)=0.1MPa=100KPa=1公斤/平方釐米(Kg/cm⊃2;)(注意單位已經與帕不同了),同時也能理解為“1公斤的力”。國內常用的表述輪胎壓力的單位常用Bar,而在歐洲等採用英制單位的國家則常用Psi,那究竟1Bar和1Psi是究竟有多呢?1Bar的單位同樣是公斤/平方釐米(Kg/cm⊃2;),且1Bar=1公斤/平方釐米=一個標準大氣壓。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由於是英制單位,因此單位為磅/平方英寸(lb/in⊃2;),且1Psi=1磅/平方英寸≈1/14個標準大氣壓。因此1Bar≈14Psi,當你為輪胎充氣的時候就需要了解一下輪胎和充氣機用的是什麼單位了。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圖上為汽車輪胎充氣壓力標識,220KPa,也就是2.2個標準大氣壓,也是2.2Bar。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雖然這些數字咱日常不會輕易用到,但作為一名車主、愛車之人在汽車上所用到的數字、單位等都需要準確、用對。在完全不懂的人面前亂用,可能會被認為懂很多、很酷。但如果在懂行的人面前,速度用“碼”、用“邁”,不但鬧笑話,而且還丟人。

读懂这些汽车数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满满的

讀懂這些汽車數字,跟朋友聊天逼格滿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