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早安·蕪瑚」蕪湖軌道交通“11·15”事故軌道樑折斷墜落原因查明

軌道交通建設進展和安全情況一直備受廣大市民關注

。近日,市軌道交通工程1號線弋江站—白馬山站區間段發生一起事故。記者昨日獲悉,經第三方圖審機構複核及原設計單位再次驗算,建成後的軌道梁安全性、可靠性完全可以得到保障。該起事故主要由作業人員操作不當導致,目前墜落受傷的作業人員情況平穩。

據蕪湖市軌道(隧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站長、高級工程師周剛介紹,11月15日16時20分左右,蕪湖市軌道交通工程1號線弋江站—白馬山站區間進行軌道梁線形調整施工時,右幅軌道梁突發失穩側翻墜落,一名作業人員隨同軌道梁及作業平臺同時墜落受傷,傷者當即送至醫院救治,目前情況平穩。

事故發生後,蕪湖市住建局快速處置,及時發佈事故信息,成立蕪湖軌道交通“11·15”事故調查組,並於11月16日邀請包括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四名專家一道及時開展調查工作。通過踏勘事故現場、調閱現場視頻、查閱設計及施工有關工程資料、詢問相關單位及現場施工人員等方式,全面開展事故調查分析。周站長介紹,經核查,折斷墜落軌道梁設計為立式承重梁,跨度30米,自重88噸,梁高1.6—2.2米,寬0.69米。按照設計要求,軌道梁應立式架設於橋墩之上,軌道建成後,軌道梁與橋墩形成牢固的整體結構。經第三方圖審機構複核及原設計單位再次驗算,建成後的軌道梁安全性、可靠性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對軌道梁質量情況,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江蘇省建築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對梁場同批、近期生產的軌道梁混凝土強度和鋼筋隨機抽檢,共抽檢軌道梁20榀、鋼筋7組,均符合設計要求。

那麼為何會發生事故,周剛站長表示,調查組專家分析認為,在該軌道梁線形調整作業時,作業人員操作不當,造成軌道梁側翻近90度,由承載力極強的立式梁翻轉為承載力

極弱的臥式平板。側翻平臥後的軌道梁在自重和衝擊力雙重作用下,其受力遠遠超出變化後的承載能力,從而造成梁體從中間折斷、墜落。

目前,市住建局已責令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停工,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直至隱患整治完成。同時要求施工單位對軌道梁安裝工藝及精調措施進行改進和專項論證,在專項論證決定前不得進行軌道樑架設,確保蕪湖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可靠。

大江晚報 記者 芮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