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红事请了才去,白事不请自来!农村人才有的默契与规矩,很有道理

小时候一直不是很懂,为何村里大小事情,谁家有酒席都会来请妈妈去做饭。

那时候一直觉得妈妈亏了,白白给别人家做了苦力。

但长大后才发现,农村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不计较的,而且在他们看来,别人能找自己去做饭做菜,也是对自己厨艺的肯定。

我妈妈还觉得,别人家有事情能帮就帮,毕竟以后自己家也会有事情,比如子女结婚生子什么的。

妈妈的顾虑是,别人找自己的时候,自己推脱,等到自家要办事情的时候,别人是不是也会这样对自己?

所以只要别人找,妈妈总是会起早贪黑帮人家把事情吩咐妥当。

而说到农村办酒席,那就是件大事了。

红事请了才去,白事不请自来!农村人才有的默契与规矩,很有道理

里面有很多常人不知道的规矩与习俗,如果坏了规矩,是会被人耻笑和讨厌的。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农村办酒席,红白事请人以及送礼的规矩!

红事请了才去,白事不请自来!农村人才有的默契与规矩,很有道理

红事请白事到

这句话完整来说就是“红事请了才去,白事不请自来”!

这里说的红事和白事,其实就是喜事和丧事的意思。

农村有个习惯,有喜事,比如嫁娶的时候,新人双方都会穿上红衣服,代表喜庆,因为他们觉得,红色就是美满与喜悦的象征。

红事请了才去,白事不请自来!农村人才有的默契与规矩,很有道理

而丧事之所以称为白事,是因为农村但凡有人去世,人们就会披麻戴孝,头上缠着白色孝布,亲人还会穿着白色孝衣为逝者送丧,所以白色称为丧事的主色调,自然也有了白事之说。

而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农村红白事的一个默契和规矩。

当别人家有喜事,都会提前安排做菜的、抬桌子、上菜等事宜的人,反正就是一切事宜都会提前安排好。

比如文章开头我说到的,别人家有喜事,都会提前一天提着礼物(我家那边的习俗是:毛巾和炒米)来登门拜访。

在确定好人员后,前几天就只是这些受到邀请的人前去帮忙,其他人是不需要去的,不然反而坏事,还很尴尬。

等到正酒的时候,各就其位,酒席才能正常进行,不至于乱套。

所以这就是白事请才去的原因,一切都是为了让酒席能稳妥地进行。

而白事的话,就属于突发情况了。

因为人们都会提前计划好哪天结婚、半满月酒等等好事,这些是可以预期的,也能提前安排。

但丧事,却往往是不可预判,来得会很突然。

在农村,尤其是老人去世后,都会有个“报丧”的习惯。

这个仪式就是,老人去世后,要敲锣打鼓(我老家是放鞭炮),村里人听到就会自动前来吊唁,帮忙主人家准备老人的后事。

而且因为丧事的不可预期,主人家往往也是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的,根本来不及提前请人。

所以知道主人家事情的村民都会主动帮忙做事,而且亲人去世,主人家孩子要守灵,心里也不好受,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得街坊邻居帮忙。

村民们愿意帮忙的原因其实也是想为自家积累一些人缘,毕竟,谁家都会有老人去世的一天,说白了,自己也会老,也有去世的一天,现在帮忙送别人,以后才有人愿意来送自己。

所以大家也都没觉得有何好晦气的,都会愿意来帮忙,这也是“白事不请自来”的原因。

丧不后补

这个习俗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各个地方还是有所差异的。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比如人家3月份有老人去世了,你正好没在家,可以拖人送份子钱,或者就不送。

当你4月或者其他时候回来了,却不可以再补上份子钱。

丧不后补,就是一切丧事,事后都是不可以补上份子钱的,你可以找人代送,也可以不送,但就是不可以事后补上,这是对主人家的不尊重。

但相反的是,喜事却可以。

比如人家夫妻两结婚的时候你没能参加,等到人家小孩出生,摆满月酒的时候,却可以将之前人家结婚的份子钱一起补上的。

因为丧事是不幸的,过去了就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起,补份子钱只会让人家重新想到逝去的亲人,无疑会让人家再痛一次,这样做十分不厚道。

但喜事却不一样,好事情延续下去是很多人都期许的,所以事后送上祝福,这倒是可取的。

其实以前的农村遇到大小事还是很齐心的,街坊邻居你家帮忙我家帮忙,和和气气的,热热闹闹的。

但现在的农村,很多人家结婚或者满月都喜欢直接去餐馆订餐,少了以前的仪式和闹腾,村子里的人们也少了很多交集,大家的关系也远远没有了以前那么好。

人与人的关系在不断疏离,其实已经是现在社会的走向,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除了钱和利益,大家似乎不走也没关系。

哪怕是知道,其实也无能为力吧。

好了,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农村习俗与俗语呢?对于文章的这两个习俗还有何看法呢,都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