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它能自動“挑”出不戴頭盔的你

■記者 張力 通訊員 吳麗偉

10月18日,一輛103路公交車來到衢州市衢化路與百匯路路口,即將由綠燈變成紅燈的交通信號燈,“恰到好處”地延長了幾秒,等這輛公交車通過後才變成紅燈。這是衢州市建設智慧交通項目的成果之一。

如今,杭州、寧波等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已卓有成效,作為中等城市的衢州則因地制宜,積極推進“性價比”較高的智慧交通項目,為公交優先、預防交通事故等提供支撐。

增強交通參與者的獲得感

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衢州也面臨著“幸福的煩惱”。“相比大城市,衢州道路擁堵問題不算突出,但群眾耐受度有限,等了兩三個紅綠燈還過不去,就開始抱怨了;另外輕微物損事故容易引發擁堵,先堵後處的工作模式相對被動。”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民警姜理暉對記者坦言。

衢州市政府對智慧交通項目高度重視,從2018年3月開始成立了工作專班,與阿里巴巴集團深度合作,彙集了20多個部門的大數據,為交通治理、群眾出行等提供服務。

103路公交車線路全程9.7公里,主要途經道路狹窄的衢州老城區,難以劃出公交專用道路,一趟車下來需要42分鐘。從去年年底開始,103路公交車上安裝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時刻把公交車運行數據傳至後臺。姜理暉告訴記者,當103路公交車即將到達路口時,後臺就會結合公交車運行數據、路口信號燈進行智能判斷,把綠燈延長几秒鐘或者紅燈縮短几秒鐘,確保公交車優先通過。

姜理暉解釋說:“智慧交通中的公交優先並不是絕對優先,而是在保證道路總體通行效率不下降的前提下,對公交車信號燈通行權進行精確調控,給予其一定程度的優先,同時避免造成其他車輛通行擁堵。

衢州公交集團103路公交車司機胡建增表示,現在車子跑完一圈的時間從42分鐘縮短到36分鐘,車輛準點率同比提高10%,延誤時間同比降低10%,乘客對此非常滿意。

提前發現處置各類異常情況

在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大廳裡,工作人員數量並不多,與傳統印象中工作人員扎堆緊盯各自監控屏幕的狀況形成了反差。民警徐俊告訴記者,過去,一個熟練工只能同時關注6路監控,還容易漏過警情,現在在智慧交通的支持下,利用人工智能至少能同時關注600路監控,及時發現道路上的異常事件。

10月17日下午,監控自動向工作人員發出提示,在綠色產業集聚區宣家路段的9名電動車駕駛人中發現有一人未佩戴頭盔,指揮中心馬上指令正在附近路段的執勤民警關注,並將違法行為圖片推送到執勤民警手持終端,對這名駕駛人進行勸導教育。

剛處理完這起警情,監控又提示在書院大橋橋頭髮生一起兩車刮擦事故,於是立即指令民警前往處理。民警趕到現場後,當事人陳某驚訝地說:“我還沒報警,你們怎麼就知道了?”

智慧交通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據徐俊介紹,像維修損壞的交通信號燈,往往具有滯後性,如今智慧交通項目使設備管理從人工轉變為智能,通過設施設備管理系統和高精度地圖,及時主動發現設備故障,並優先進行檢修,從根源上杜絕人工巡檢、人工報警、人工運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記者還了解到,作為智慧交通的應用端,衢州市民可通過支付寶、衢州交警微信公眾號等入口進入到“e衢行”,享受到停車場查詢、公共自行車查詢、電動車移車等便民服務。

衢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長餘水陸對記者表示,衢州智慧交通項目的最大亮點,是在不增加外場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對現有硬件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從而充分挖掘運用數據,打造國內中等城市大腦(城市智慧交通治理工程)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國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