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得糖尿病病程越久,病情肯定越糟糕嗎?

徐徐講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糖尿病是一種漸進性疾病,也就是說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細胞受損會逐漸受損增大而不斷髮生凋亡,但這種結果的直接後果是胰素分泌越來越少,血糖的利用率逐漸下降,但這並不等於糖尿病病情越來越糟糕,為什麼這樣說呢?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但其最大的危害或者說最終的結果並非只是單純的血糖升高,而是長期高血糖對血管損害後,所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引起的心、腦、眼、覺等重要器官的病變。而在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形成中,血糖只是其中的一個致病因素,從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過程中即可知道:

血管內皮在高血糖的侵蝕下受損,產生小的傷口;血液中的脂肪趁機沉積於傷口處,引起血管發生炎性反應,就像皮膚化膿一樣,形成粥狀脂質物,取代血管的正常組織而破壞了血管的正常結構,血管變厚變硬,無論是收縮性、彈性和柔韌性都會受到影響,既可造成血管堵塞造成器官缺血,也可導致血管破裂引發出血,這就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所在。

因此,雖然隨患病年限的增長,自身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不斷下降,但完全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做彌補,比如注射胰島素即可直接滿足機體的需要;與此同時,嚴格控制血脂,減少脂肪的沉積的機會,就可避免血管壁發生脂質化而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等病變的發生,從達到防止多器官病變發生的目的。

由此可見,對糖尿病病程的發展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自身胰島細胞衰退的情況,它與血糖的高低直接相關,決定著糖尿病人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隨患病年限的增長有所加重是可能的;二是從糖尿病治療的最終目標是阻止與延緩併發症發生來看,只要能根據自身胰島功能狀態採取相應的措施穩定控制血糖,同時對血脂、血壓等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完全可以做到各種併發症不發生或是延緩發生,實際上糖尿病病情並不會有明顯的加重,很多糖尿病的壽命反而比一些普通人還要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沒有必要對得上了糖尿病而灰心喪氣,只要科學規範地治療,糖尿病就能得到良好控制,也無需擔心身體會越來越糟糕,完全可以做到和正常人一樣生活。這裡將需要生點控制的指標列出如下,檢點一下自己是否控制達標了:

  • 空腹血糖至少小於7.0mmol/L,控制在6.1mmol/L以下最為理想
  • 餐後2小進血糖至少小於10.0mmol/L,控制在7.8mmol/L以下最為理想

  • 糖化血紅蛋白至少控制在7.5%以下,控制在6.5%以下最為理想

  • 血壓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最為理想

  • 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控制在1.8mmol/L以下最為理想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1,可以這麼說,在今年兩會的答記者問時,李克強總理說:現在我國糖尿病人數量已達到四億人,足已為此題做出了最精確的答案,由此證明糖尿病是當今世界最難攻克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噬著無辜而又無奈的人們生命。

2,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身體狀況越不好,主要患病的原因至今也查不出來,只有用自己的身體天天去面對三種無奈的方式,一是吃降糖藥,二是打胰島素,三是少吃飯,糖尿病魔將善良的人們折磨的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時每刻毫不留情地蠶食著你的有限生命。

3,現在有一位知名的糖尿病專家講:有8O%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於心髒病。還有合併於腎病,眼病等等而使病情越來越糟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治,束手無策的糖尿患者被折磨的有氣無力,疲憊不堪而心灰意冷。

4,他們多麼希望能有一種神藥,吃進一丸立即驅逐心裡的陰霾將糖尿病魔一掃而光,還他們一個光明,一片藍天,還他們一個健康的身體,我相信這一天肯定會到來!


老劉105751014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增高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分為兩種:

1,一種叫做一型糖尿病,主要和先天發育不良或者遺傳有關係,主要原因是因為胰島素的分泌減少引起的胰島素絕對缺乏或不足,導致的血糖增高的一系列表現。治療上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

2,一種是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和後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引起的,比如肥胖,久坐少動,抽菸喝酒,熬夜等。引起胰島素的抵抗或者分泌不足。治療上主要依靠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服用胰島素增敏劑,乃至使用胰島素。

糖尿病的主要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口渴,肥胖,夜尿增多,疲乏無力等。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7.0豪摩爾每升,餐後2小時血糖>11.0豪摩爾每升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良,長期高血糖狀態除了容易引起急性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之外,還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的病變,因為長期高血糖狀態對於心血管系統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很容易引起心、腦、腎、眼等病變,糖尿病患者後期出現中風的概率非常高。還有神經系統的改變,免疫力的下降等等。

糖尿病是目前醫學上無法根治的疾病,只有通過藥物或者其他手段儘量的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平時注意別感冒受涼,多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



疼痛診療劉醫生


我是小眼睛醫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患糖尿病的就是越久,確實是容易導致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增加,但是,小眼睛醫生認為,相比於糖尿病的時間長短,下面這幾個因素你更加需要注意了。


第一點,糖尿病的分型能夠決定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一般而言,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嚴重,而且1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更加少,如果診斷為1型糖尿病,你不能服用口服藥物治療,只能 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否則會危機生命,出現嚴重併發症。


但是二型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就更加低了,你可以通過飲食調節,加強運動,規律服用藥物等等這些方式讓血糖控制到比較理想的範圍內。



第二點,血糖控制的高低才是決定糖尿病嚴重程度的關鍵。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來,血糖控制的平穩是非常重要的,持續血糖高說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長期糖尿病在過高狀態,能夠導致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等等這些嚴重併發症,可能會加速糖尿病患者的死亡。



除了血糖高,我們還需要避免或者重視糖尿病的大幅度波動,忽高忽低等等這些因素。

因為血糖波動可能會導致機體產生應激,而且很多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與血糖波動都具有密切的關係,波動能夠導致糖尿病患者適應能力降低,導致內皮細胞損傷或者凋亡,出現嚴重併發症


第三點,胰島素治療也是糖尿病危險程度的一種體現。

在臨床上,小眼睛醫生遇到很多患者對於胰島素的抵抗,但是隨著時間的緊張,大部分患者都不可避免的進入胰島素使用階段,說明病情進入後期。



其實,胰島素的使用能夠說明你的胰島素功能明顯損傷,而且如果你在該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仍然拒絕使用胰島素,勢必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這樣又進一步加重了病情,所以,請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最後,我們需要全面評估病情,更要正面看待問題,不要因為簡單的知識就欺騙自己,讓自己至於危險境地。

最後,如果你有什麼關於糖尿病困惑的地方,請評論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糖尿病是我國第一大代謝性疾病。診斷糖尿病以後,應積極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預防病情加重。那麼,糖尿病患者,病程越久,病情肯定就越糟糕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升高,對身體各器官組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主要增加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糖尿病引發的各併發症,其嚴重程度與糖尿病病程的長短有關,同時還與血糖升高的程度、血糖的波動情況有關。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差、血糖波動越大,對各靶器官的損害越大;相反,如果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減少血糖波動,對靶器官的損害會相應減小,可減少或延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因此,在預防糖尿病病情惡化的策略上,病程非並重點,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病程會逐漸延長,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能做的是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減少血糖波動。



  • 診斷糖尿病以後,若病程短、無嚴重心腦血管併發症、無低血糖發作,由於心腦血管損害輕,故這部分患者治療以減少或延緩慢靶器官損害為主,血糖控制較為嚴格,空腹血糖應控制在6.0-6.5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應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6.0-6.5%以下,可減少或延緩靶器官的損害;
  • 若病程長、已經發生心腦血管損害但不嚴重、少有低血糖發作,此時治療應以預防併發症加重為主,由於可能會發生低血糖,故血糖控制不能太嚴格,因為相比於高血糖,低血糖更危險,會危及生命,所以,這部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即可,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即可,糖化血糖蛋白控制在7%以下;
  • 若病程長、已經發生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頻發低血糖、年齡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於已經發生嚴重慢性併發症,因此,以預防慢性併發症為治療目標意義不大,重點預防急性併發症發生,同時預防低血糖發作,血糖控制不能太低,空腹血糖可放寬至8-10.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可放寬至12.0-13.0mmol/L,糖化血糖蛋白可放寬至8%左右。

綜上,糖尿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病程的長短、血糖控制情況、血糖波動情況密切相關。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減少血糖波動,可有效預防病情加重,減少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你只要沾上 糖尿病,它就會“陪伴”你終身。所有患者都會是資深老糖人,你如果找到了正確的不吃藥也能控糖的方法,幾乎與常人無異。也一樣長壽!

只有兩種病人身體會越來越糟,併發症一定抱住他們不放!

一種是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是與非?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能吃多少吃多少?人總歸要死的,不吃反而虧了自己……

一種是查出病便開始背上思想包袱,拼命吃藥、加藥一定要把血糖指數控制的與健康人一個樣。結果是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唯有任何人介紹的偏方都敢吃……


糖囧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

理論上來講,的確是得糖尿病越久,病情越糟糕,排除極少數控制得非常好的患者。因為糖尿病這種慢病,對身體的損傷是日積月累的。很多2型患者查出糖尿病的時候,其實血糖已經高了好幾年,胰島已經受到損傷,隨著病情延後,胰島功能也將漸漸損壞。

臨床調查也發現,有些糖尿病人能在某一段時間內把血糖控制好,但是長期堅持把血糖控制好的卻是少之又少。誰都有想放縱的時候,也都會出現意外情況。再加上對糖尿病知識的匱乏,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去控制血糖。有的人僅看個空腹血糖,就認為自己控制達標了,卻不知道自己的餐後血糖經常高到十幾點。更有甚者,已經渾身是併發症還毫無察覺,繼續我行我素大吃大喝。

有的糖友就想破罐子破摔,想著得了糖尿病肯定要短命,所以就該吃吃該喝喝,啥也不忌嘴,人生就這短短几十年嘛!的確是這樣,但是控制血糖也許你還可以再活20年,不控制血糖也許就只剩不到10年壽命。雖然說,大多數人的病情都是會隨著病程延長慢慢惡化的,但是積極控制血糖能夠預防多種併發症或延緩併發症的到來。

控制血糖終歸是沒有錯的,不控制的八成會後悔。就問在座的諸位,是想幸福的安享晚年,還是想在疾病折磨中度過呢?


糖人健康網


得糖尿病病程越久,病情肯定越糟糕嗎?

大多數病都是這樣,時間越長越麻煩,越唱越嚴重,糖尿病更是如此。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多,給患者本人帶來很大的痛苦,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人們對糖尿病的病理和規律缺乏科學的瞭解,總有人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請問沒有糖尿病,哪來的併發症?實際糖尿病本身就是可怕。

可怕的因素主要是,缺乏科學的瞭解,只是片面的通過控制飲食、運動、吃藥來降糖,導致身體缺糖越來越嚴重,營養越來越缺乏。

缺糖、缺營養的結果是,無力、消瘦,緊接著就是腎病、眼底病變、傷口不癒合、爛足、高血壓,在發展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表面的控糖是危險的,解決的核心是細胞、身體缺糖的問題。


霍體清


是的。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綜合症。自你患糖尿病開始綜合症就開始逐漸接近你。患病20年的時候開始大規模發作。

首先血管島狀斑塊會堵塞你的毛細血管,你會有眼底出血(治療不及時會造成失明)腔梗等先期症狀開始。

再繼之末梢血管也被堵塞,你就會有下肢潰爛的問題,就是糖尿病足。這個時候也是腦梗心梗發作時間。

若你有幸逃過了上述問題,糖尿病造成的各器官衰竭也會讓你再劫難逃。一些常人不易得的疾病在你這裡開始發作,比如說腎臟衰竭,肺結核(有可能是胸膜結核)甚至梅毒......一直到所有器官衰竭而亡。

所以糖尿病的預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當然有些糖尿病初起,年齡尚輕,陽氣尚足,且意志堅定者是可以讓糖尿病逆轉成為正常人的。不過即便是逆轉過來了,已經硬化了的血管及已經形成了的血管島狀斑塊是已經改變不了了的!


喬沐楊


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所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患糖尿病時間越久,併發症也就會隨之而來,病情自然越糟糕。但是如果糖尿病患者努力控制血糖,並且病情逐漸好轉,那麼糖尿病雖然是終身性疾病,但是血糖控制的好,能達到接近正常人範圍,那麼糖尿病也就不可怕了。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就要努力穩定血糖,不讓併發症出現。其次就是儘量健康飲食健康生活遠離這些慢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