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回到某個地方,可我們不一定願意將那個地方稱為“家”。

小時候,“家”的概念很簡單: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地方。

後來,父母在的地方依然可以溫馨,卻未必裝得下你日漸增長的獨立與自我。於是,成年後,家成了一個需要找尋與建構的地方。

你會覺得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挺難的。城市裡冷漠的時刻似乎更多、租住的房子總有幾處細節讓人不滿、獨居時孤獨,同居時卻又少了些個人空間……與此同時,能夠在家度過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可是,“家”的感覺有時也會意外襲來。比如,和戀人一起組裝好新傢俱的時刻,下班看到貓咪從沙發上跳下來迎接自己的時刻,扔掉舊物或找到回憶中的物品的時刻……

你找到理想中的家了嗎?

下面是 6 個和家相關的故事。其實,能夠讓心紮根的地方,就是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山下英子

“家,就是奪回自己主權的地方”


人們知道山下英子與她的“斷舍離”,卻不知道創造出“斷舍離”概念整整 10 年後,山下英子才第一次奪回了對家的“主權”,真正擁有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家。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山下英子都不得不面對她那有囤積癖、又不擅長做家務的母親。她說,家裡的廢物堆積到沒有“立足之地”,忍不住扔掉這些東西,母親便聲嘶力竭地和她吵一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山下英子的衣櫥一角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山下英子的客廳一角



放棄了幫母親整理住處,山下英子卻體會到了自由。她發覺,人難免被長久形成的價值觀所捆綁,重要的是要認清現實,試著和平相處。這也是“斷舍離”最深層的意義:扔東西只是訓練,最終目的是逐漸扔掉自己對價值觀的強求。

60 歲那年,山下英子在東京租了公寓,第一次開啟獨居生活,在無人打擾的環境中踐行著自己的“斷舍離”。她說:“任何人或早或晚都會‘單身’,怎樣接受並享受單身生活,是需要智慧和付出的。”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五十嵐大介

“你見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心滿意足的表情”


一個人耕地種菜,一個人根據時令製作食物,一個人面對夏暑冬雪,一個人在心裡滋養出健壯的世界……很多人通過日劇《小森林》,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小森林 夏秋篇》截圖



這部日劇改編自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作品,其中所描繪的,也正是他本人在日本東北部巖手縣衣川村一段真實的鄉居經歷。

他曾到很多地方旅行,並被交通不方便的小島上的生活深深吸引。“住在城市裡的人可以購買到大多數的生活用品,假如有了麻煩,只要一通電話就會有人來幫你。人類在城市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體系,而小島上的人可以只靠一身本事在自然中生存下去。”

五十嵐想知道,靠自己一個人做農活為生究竟能持續多久,於是,從沒農村生活經驗的他在巖手縣租了間草房,邊種地,邊畫漫畫,就這樣生活了近四年。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在田地裡的五十嵐大介



他不會在作品中美化鄉居生活的辛苦和孤單,不過,鄉居生活的確讓他有機會思考人與更廣闊環境之間的關係。

“在農村,我不是每天為了溫飽而掙扎,而是在享受生活,你見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心滿意足的表情。”五十嵐說,“鄉村生活太豐厚了,這種想法直到今天都沒改變。”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卡斯·斯圖爾特

“家就是心所在的地方,不是嗎”


“有些人很多年都不願意搬家,但對我來說,那就像緩慢地死去。我不想總是待在同一個地方。”

卡斯·斯圖爾特熱愛持久的旅行。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在倫敦工作,攢夠了錢飛到地球另一邊的南美洲,花費 9 個月尋踏那片魔幻的土地。回倫敦不久,她又動身前往泰國和澳大利亞,一走就是半年。再之前,21 歲的她隻身橫穿美國,又從墨西哥一路南下,直抵哥斯達黎加……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卡斯(右)與朋友的合照



她常想起自己曾在墨西哥度過的時光:“我去了雨林深處,遇見了很多人。我還記得,我的住處就是一張床和一頂蚊帳,除此之外再沒別的物品了。但我好開心,我聽著音樂,在床上跳來跳去,那裡也是一個家。”

卡斯不在意“家”的空間位置,她很確定:“家就是心所在的地方,不是嗎?”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卡斯在倫敦居所的花園裡



所以,如今的她將自己倫敦居所的一間小屋子當作民宿出租,並會為陌生的房客準備一小束植物、或者一頓親手做的飯。她說這是一些“小小的、傻傻的事”,可許多人對她說,他們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因為有人想著他們”。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陳冠華

“那些再現童年白日夢的烏托邦”


“城市建築把‘內和外’完全分開,人和環境相互隔絕,這是人痛苦的最根本原因。”24 年來,陳冠華以這種“異質”為警醒。

他在臺灣中部南投的中興新村長大:“那是個乾淨儉樸的環境,大人們好像都瘦,都穿著白色港衫,飄飄著衣服……”

大學畢業時,他又在美國遇到了嬉皮士社區:“在週日的假日市集,我看到嬉皮平靜愉悅地彼此分享,串結清晨時才摘的小玫瑰花販售,這樣的生活態度給了我極大衝擊。”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花東海岸的住宅,陳冠華設計



這些都讓陳冠華意識到,所謂“居住”其實是種狀態:你所身處的環境、你的居所加上你本人,會共同創造出一種氛圍。在他看來,“家”絕非封閉的空間,而是將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環境連接起來的重要媒介。

後來,他為自己的老師蔣勳設計居所時,將他們曾經一起做飯、一起談文學藝術、一起喝酒到天亮的這些“額外的維度”也放入建築之中。

再後來的 24 年間,他又在花東海岸為一些與城市價值觀格格不入的中產階級修建住宅。“設計之前,我會讓他們寫兩篇自傳:一篇寫寫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另一篇寫寫對未來這個家的期望。”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花東海岸的住宅,陳冠華設計



這些小住宅沒有成為屋主長久的棲身之地,但它們是“屋主心中理想白日夢再現的烏托邦”。陳冠華說,“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我’在這裡都可以被包容,並自臻完善。若沒有這樣一個烏托邦存在,人反而會很悵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扎克·克萊因

“只要去嘗試,就可以隨時建造心中的家”


扎克·克萊因至今都記得那個週末:

“日落後,大家就著頭戴式照明燈的光線享用了晚餐,之後便擠在木屋唯一的房間裡,躺在羊毛毯下,聽我的朋友高聲朗讀。那一刻,在澡桶裡泡了好一陣子的我周身暖和,環顧四周,看到了木屋裡的每一個人。”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和朋友一起泡澡



晚餐、澡桶、木屋……都是扎克·克萊因與妻子、朋友們一塊親手製作、搭建的。在他花費很多時間才找到的自然空地上,原本散居各地的朋友和家人在這裡歡聚一堂。

這個地方被稱作“比弗溪”。它可以極度富足,卻也異常匱乏。“這裡有大條的鱒魚;夏日,螢火蟲漫天飛舞,冬天,結冰的小溪上,松鼠的腳印夾雜著雪地靴的鞋印,多得數不清。但同時,多半房間仍然不通管道、不通電,又不隔熱,手機更是在服務區以外……”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搭建過程



可是,這裡依然記錄了扎克和朋友們最快樂的記憶。他們建房子、劈柴、一起烹煮食物、搞藝術……他們的“比弗溪”吸引了越來越多人。

扎克說,這個地方鼓勵著很多人:“當一個人知道他既能為自己提供居所,也能在簡陋的居所盛情款待朋友們時,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他說,當一個人只要去嘗試,就可以隨時建造自己心目中的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赤木明登

“回到家,面對的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


從小,赤木明登對“家”的記憶便圍繞著餐桌展開:“在鋪著榻榻米的客廳裡擺上日式餐桌,母親以托盤將碗盤端到客廳,所有人跪坐著,從木桶裡盛飯、從鍋裡舀湯而食。”

他喜歡那些有點兒老舊的器物,從小學時代起,他就會從二手道具店門口撿回一些器皿,那些東西中的幾件直到現在都在他家的餐具櫃中。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赤木明登的食器櫃



大學畢業後,赤木明登常常參觀一些店家或藝廊的展覽。“參展作家無不用盡所有的高超技法,創作用來觀賞或裝飾的器物作品。”他說,這些作品挾帶著泡沫經濟前的狂熱,“然而回到家,面對的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日常使用的器物幾乎都是工業批量生產,標榜產地特色手工製作的工藝品被淹沒在工業產品之中,看起來顯得特別土裡土氣。”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食器的生活質感



他繼續收藏器物。後來,他索性辭去編輯工作,帶著一家人來到輪島生活,並用“心意”創作著可供日常使用的漆器。他和妻子喜歡用食物招待朋友,在炸煮料理之間,各式各樣的食器也越攢越多。而這些不會說話、沒有表情的器物,也構築起了他對“家”的期待與歸屬。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上面的故事,都來自由 LEXUS 雷克薩斯和 Lens 最新出品並策劃的探享家 by LEXUS 系列特集《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曾經,“家”被形容為避風港,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而今天,“家”越來越多地變成了人們實現自我理想和願景的場所,正如那句:“你就是你所居住的地方”。

這 6 個與家相關的故事,或許會給你一些與自己、與家共處的靈感。除此之外,書中還收錄了專欄故事,帶你重識 Uma Wang 和段奕宏;一組關於“租房生活”的漫畫,陪你回味好氣又好笑的現實生活;另有一組孩子們的“建築作品”,帶你一窺孩子們心中純真的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成年人不會輕易地把一個地方稱為“家”


《探享家:家,心所在的地方》現已在京東、噹噹、亞馬遜、天貓等各大網店預售,實體書店也將陸續上市。你還可以戳“閱讀原文”,直達 Lens 店鋪購買!


戳下方標題,回顧上一期“探享家”

《探享家:城市,日常即旅程》


購買本期戳這裡!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643087249&wfr=c&ifr=itemdetail&source=goods_home&sfr=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