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又稱“大明”或者大明帝國,該朝代不僅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後期的一個大統一王朝,而且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政權。該政權由南京遷到北京後實行的是南北“兩京”制,而且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建都於今天北京和南京這兩個城市的唯一朝代(近代中華民國也曾都於南京和北京,但並非以兩個城市為都城的“兩京制”)。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明代南京城

一般來說,“京”字意味國之首都。今天中國帶“京”的城市已經鳳毛麟角,碩果僅存的大約只有大家熟知的北京和南京兩座大城市了。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但它們的名字在六朝時期要麼叫建業,要麼叫建康,名字中並未出現“京”這個字。帶“京”字的南京這個名字如何而來的呢?

元朝末年的1356年,一位叫花子出身的窮和尚朱元璋依靠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郭子興的勢力,打敗元軍攻佔元朝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為南京,以南京為京師,建立“大明”王朝,這是南京地名之始。

從此,南京成為當時大明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初作為京師的南京,修建了舉世矚目的明城牆,不僅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這是南京這座城市歷史地位最高的時期。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明朝北京城

遺憾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制”為大明王朝埋下極大的隱患。1402年,朱元璋之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佔南京,奪取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成為歷史上的明成祖。

然而,朱棣篡位“名不正言不順”,遭時人世人詬病(大儒方孝儒僅僅不肯為朱棣效勞就被朱棣“株連十族”,其專制殘暴令人髮指)。而朱棣的老巢在北平(北平原為元朝都城“大都”,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徐達自南向北進行北伐,最終攻佔“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取平定北方之意,因而取名為“北平”),加之為防範退出中原地區的元朝蒙古殘餘勢力,“身在曹營心在漢”朱棣遂決定遷都北方。

為了順利完成遷都,住在南京明皇宮裡心神不寧的明成祖朱棣,早已未雨綢繆“明修棧道”,提前仿照當時的京師南京皇宮(即今天南京的明故宮)的宮殿建築格局,營造修建了他的新皇宮——紫禁城(即今天的北京故宮),這個新都城就是由北平改名為北京的京師。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定位為大明王朝的“京師”。

朱棣雖然遷都北京,但其父朱元璋建立大明的都城南京並未因此廢除(不像清朝遷都北京後,把南京改名為江寧府),相反,朱棣將南京設置為“留都”並繼續保留了六部等中央國家機構。自此,明朝名義上有兩個首都即北京和南京。

由此觀之,自明成祖朱棣開始,明朝實際實行的是名副其實的“兩京制”,從此南京的“應天府”和北京的“順天府”也就順理成章的合稱為“兩京府”了。

儘管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明朝實行“兩京”制,但是明代南京城仍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而且終明一朝,南京也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著名的《南都繁會圖》就見證了留都南京曾經的繁華和地位。

南京不僅在明朝地位獨特,即便到清朝時期,在北京仍然為“京師”的情況之下,南京在南方乃至全國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覷,不同的是由東北遷都到北京的清朝此時將南京的名字改名為江寧了,南京不再是與明朝北京城等量齊觀的“南京”了。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南都繁會圖》

本文由“頭條號@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作者原創(地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創作時間是2019年1月15日,後經過較大的修改重新發表於新浪博客推薦博主博客——“兩寧兩京的博客”,現進行再修改後重新編輯再發表於本人“頭條號@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