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知青故事:草甸子裡的大魚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作者李晶,1951年生,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五師五十六團一營四連,後來先後調入營部、團部磚廠、團部宣傳隊工作,在北大荒生活了十一年。1979年病返回到家鄉哈爾濱,曾在園林管理處、兒童公園工作。1989年加入民革組織,曾任民革道里區聯合支部主委,道里區政協常委,哈爾濱市市政協委員,南崗區僑聯副主席等社會職務。

知青故事:草甸子裡的大魚

阿倫河上游有一個大水庫,據說那裡有很多魚,由於離我們團太遠,一直沒有去過。有一年發大水,水庫開閘門往下游放水,為了防止跑魚,閘口用網子攔了起來,由於洩洪水太大太急,衝破了攔魚網,許多大魚紛紛跑了出來。下游的阿倫河盛不下這麼多的水,早已滿槽了,洪水便越出河床向無邊無際的草甸子洩去,一時間草甸子全被洪水淹沒了。日後洪水退了回去,可這些溜出來的魚卻紛紛留在了草甸子裡,由於水位不斷地下降,經常能看到大魚在水裡翻花的撲騰,這種魚大約能有二十多斤重,多數是多年的草根魚。傳說有一家爺倆趕著馬車在草甸子邊的小路上往家跑,突然一條大魚從草甸子的水裡躍到了路面上,這爺倆高興壞了,急忙圍過去抓,這大魚是真有勁,人靠近它時,它用尾巴一掃,便能把人打出老遠,經過一番搏鬥,終於制服了大魚,這爺倆歡喜地滿載而歸。消息傳出,連隊的那些老職工按捺不住了,紛紛請假帶著魚叉奔向草甸子。

有一天連隊派出一個排去草甸子割草,我也參加了,有幸觀看了水裡捕獲大魚的好戲。草甸子上長的草絕大多數叫小葉章,這種草非常好,它能編織草簾子,又能苫房頂,最主要的是用它來當燒柴,這種草燒火做飯、暖炕,火力強,十分地耐燒,連隊的職工夏天休息時都要到草甸子上打草。打草是用特長杆的刀來打草,一掃一大片,割草速度相當快,割完草再把小葉章草捆起來,然後一捆一捆地碼成堆,就這樣放在草甸子上,一直等到冬天來了,草甸子被凍得嘎嘎硬,這時連隊便每天派出一掛馬車,挨家給職工拉小葉章草,拉回一大車的草,就夠全家燒一年的了。連隊還劃分了草甸子區域,讓每家職工都能割到足夠的草,各家碼好的草垛也絕不會拉錯。

我們在甸子上割了一會草,由於沒有定額,打多打少也無所謂,休息時我們便往草甸子深處跑去。這時草甸子裡的水撤了不少,有的地方只有不到兩尺深的水,大魚在這裡很難能藏住,而且又遊不回水庫和阿倫河。我們手握刀站在腿肚子深的水裡四處望著,只要哪裡發現飛濺的水花,這些捕魚的人便蜂擁般地湧去,二齒漁叉、三刃鋼叉紛紛拋了過去,有的人還左右揮舞著刀,全然不顧能否傷著別人,我們看到這個場景,便不敢靠前了,這要是讓漁叉給串上,那可要了命。收工回連隊時看見有的職工倆人抬著捕獲的大魚,那真叫帶勁啊。

一望無際的草甸子是個寶地,不僅盛產肥厚的小葉章草,還有許多常見的中草藥材,如紅花、黃芩什麼的,連隊裡許多職工都有一把專門挖藥材的鋼叉,休息時便去草甸子裡挖藥材,晾乾後賣給十三村或甘南縣的藥材收購站,換一些零花錢來貼補家用。

到了秋天,草甸子裡開滿了黃花菜,這裡黃花的花瓣又長又大又厚,十分的出數,是黃花菜中的極品,而且絕對是純天然野生的,知青們與職工也常去採黃花菜。有一天休息我與幾個夥伴便去草甸子採黃花菜,用一條麻袋做了一個大兜子,套在脖子上,兩手就去採黃花,把開著花的黃花掐下來放入兜子裡,採了大半天,累得夠嗆,完事還得走回連隊,這段路相當地遠,不然大家就天天去了。回到宿舍把採來的黃花菜用熱水焯一下,便晾在房蓋上,晾乾後用紗布袋子裝起來,帶回哈爾濱送給父母食用。

寫於哈爾濱

2012年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