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卢绾为何要背叛汉高祖刘邦?

用户61404424


【文藏来答】一则,卢绾没啥能耐、头脑,被人一怂恿,就头脑发热,走上了叛汉之路;二则,卢绾认为刘邦病重,执政的是吕后,吕后蓄意铲除异姓诸侯王。

卢绾是刘邦最要好的发小了。刘邦的父亲和卢绾的父亲是邻居也是好友,后来刘邦和卢绾又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刘、卢两家不仅关系好,生孩子还是同一天,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乡亲们纷纷抬着酒肉去刘、卢两家祝贺。刘邦与卢绾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淘气,一起读书,感情比亲兄弟还铁。铁到什么程度呢,刘邦私自放走去骊山服劳役的徒役们,被官府捉拿,卢绾依然跟随刘邦左右,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丝毫不怕受到牵连。刘邦起义反秦,卢绾又跟着他出生入死。

在刘邦心中,卢绾与其他一起打天下的同乡是不一样的,像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非常有能力,刘邦跟他们的关系也很好,也很器重他们,但要说到亲近信任,这些人却一点也比不上能力一般的卢绾。卢绾可以随意出入刘邦的寝宫,衣食住行方面得到的赏赐也比其他人丰厚。不仅如此,卢绾还被刘邦封为长安侯,而长安就是原来秦朝的都城咸阳(当时汉朝还没定都长安),以前朝都城为卢绾的封号,可见卢绾在刘邦心中的分量了。

可是,在刘邦看来,封卢绾为长安侯还不够,他还要给这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兄弟更好的待遇——封王。而萧何、曹参等功劳数一数二的刘邦同乡,爵位却止步与列侯。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卢绾跟随刘邦率军征讨臧荼,不久臧荼战败投降。臧荼的燕王之位被空置,刘邦想把它赐给好兄弟卢绾。但卢绾才能一般,功劳有限,骤然获封王位师出无名。刘邦为防止引发群臣怨恨不满,就在俘虏臧荼之后论功行赏,有功之人都被封为列侯,接着要在群臣中挑选功劳最大的封为燕王。大臣们也都是猴精,既然皇上也没亏待咱们,干脆顺水推舟送皇上一个人情,于是大家都上奏说:“太尉长安侯卢绾经常跟随陛下平定天下,功劳最多,可封为燕王。”刘邦如愿以偿下诏封卢绾为燕王。

可是,曾经一心追随刘邦的卢绾,可共患难却不可共享乐。刘邦、吕后一个一个收拾韩王信、韩信、臧荼、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卢绾深感自己的燕王之位也长不了。卢绾的部下张胜在此前提下被人蛊惑,私自行动,劝匈奴帮助反汉的叛臣陈豨攻打燕地,想借此提高燕国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和在汉朝的重要性。当然了,这种念头是十分愚蠢的,可是张胜却认为很有道理,还成功说服了卢绾。

本来卢绾得知张胜勾结匈奴,已经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可是当张胜从匈奴返回燕国之后,三言两语又劝服了卢绾,说只有让陈豨(汉朝叛臣)、匈奴、燕国之间“连兵不决”,才能使使汉朝不敢轻易对燕国采取行动,当然,燕国并不是真的要反叛汉朝。于是,卢绾听从张胜的计策,重新给刘邦上书,假称谋反的另有其人,为张胜的家人开脱罪责,使张胜能够继续做燕国和匈奴之间的线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刘邦打败叛臣陈豨,意外得知卢绾勾结陈豨和匈奴,立刻派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调查卢绾和他的部下。卢绾很害怕,闭门谢客,并且称病不前往京师长安配合调查。卢绾还跟臣下吐槽大汉接连消灭异姓诸侯王都是吕后的阴谋,而现在刘邦病重,政事皆决于吕后。卢绾装病、吐槽吕后、不满消灭异姓诸侯王等言行,都被刘邦得知,刘邦开始怀疑他的忠心了。很快,卢绾秘密派遣部下张胜勾结匈奴的事也被揭露,刘邦震怒,派兵攻打卢绾。

卢绾因为刘邦生病,不敢贸然进京求情,怕执政的吕后趁机收拾他,干脆带着家人、亲信数千人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可不久传来了刘邦驾崩的噩耗,卢绾毫不犹豫地带着这些人逃入匈奴,最终还是辜负了刘邦对他的信赖。


文藏


他叫卢绾,姓卢氏,单名一个绾字。

如今「绾」算是个生僻字,但在他生活的秦末汉初,却一点都不生僻,就跟现在的00后10后一般叫「梓涵」、「紫萱」什么的,「绾」是秦末汉初的人名常用字,秦始皇的一个丞相,也是单名一个绾字。

卢绾的生日很特别。

他跟汉高帝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在讲究生辰八字的年月,摊上这样一个好生日,着实是件令人开心的事。

更令人开心的是,他父亲和刘邦父亲是好朋友,他和刘邦也是好朋友,小时候一起念书,长大了一起闹革命,在革命的路上,他是刘邦最信任的亲密战友,他经常和刘邦四弟刘交出入刘邦卧室,和刘邦、刘交共同商议那些不可告人的隐秘之事。

卢绾受到的这种器重,就连萧何、曹参这样极受刘邦尊重的重臣都比不了。

与刘交不同的是,卢绾可不仅仅是文官,他还能带兵。

他曾在楚汉相争是末期,独自带领一支人马,杀入项羽的后方,和梁王彭越一起抗击项羽的楚军,时拿下了粱地十余座城池。

如果你熟悉楚汉人物,便会知道,能在楚汉战争中独立掌兵,是能力的体现,项羽军中能独立掌兵的,也就龙且、项伯、项声等少数人,汉军和汉军盟友中,能独立掌兵的,也就淮阴侯韩信、荆王刘贾、相国曹参、太尉卢绾、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少数几人罢了。

由此可知,卢绾是汉营中少见的文武全才类人物。

正因为卢绾才能特别突出,又是刘邦的心腹,所以在刘邦即皇帝位燕王臧荼叛变后,原是长安侯的太尉卢绾才被封为燕王,开始了南面称孤之路。

而卢绾,也是极少突破项羽咸阳分封后政治格局,进入诸侯王行列的人,这样的人,统共也就梁王彭越、齐王田荣、代王陈馀、韩(代)王韩信、楚(齐)王韩信、荆王刘贾、齐王刘肥。

其中,彭越、田荣、陈馀三人虽未得到项羽的分封,但三人的实力,已经够称王的了,只是未被项羽承认罢了,而刘贾是刘邦的堂兄,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可见卢绾这个燕王的分量,多重,可见被封为燕王的卢绾,实力有多强。

不过很可惜,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却不得善终,晚年被迫亡命匈奴,虽然依旧身居王位,但他却过得很不开心,常思复归,这样过了一年多,便在浓重的思乡之情中去世了。

为什么卢绾的结局如此凄惨呢?主要是因为卢绾对刘邦的发妻吕雉产生的怀疑。

他认为,刘邦病了,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吕雉,而吕雉的办事思路就是专门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他卢绾既是大功臣,又是异姓王,终是难逃吕雉的魔掌,为求自保,他改变了原本要在灭陈豨的战役中效忠的思路,反而暗中帮着陈豨,最后事情泄露,担心被诛杀,就一股烟儿似的跑到匈奴去了。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黥布列传》、《史记·荆燕世家》、《汉书·楚元王传》


遥望燕园


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在同一个巷子里出生,他们两家是世交。除了小时候一起玩耍、读书之外,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卢绾还经常给他帮忙,后来一起参加了秦末的大起义。尽管他并没有立下太多的功劳,但是因为与刘邦的关系太亲密了,汉朝开国之后,卢绾被封长安厚,平定燕王臧荼叛乱之后,卢绾被任命为燕王。

但是,与刘邦关系这么铁的卢绾,后来竟然联络匈奴叛变了!说起其中的原因,其实刘邦也脱不了干系。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在代地称王,发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靠近代地的燕王卢绾也在陈豨的东北方向向他进攻。情急之下,陈豨派人联络匈奴,请求帮助,而卢绾得知之后,也派他的臣下张胜出使匈奴,并在匈奴地盘上散布消息说陈豨其实已经被大汉皇帝打败了,匈奴出兵帮他们也无济于事,所以还是别掺和大汉的内政了。

不巧的是,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此时也逃亡匈奴,他求见张胜,并对他说:“你是因为精通匈奴事务而被卢绾所重用;卢绾又因为身处抗击匈奴前线,并且目前汉朝内部叛乱不断,导致刘邦还没有时间收拾他!如果陈豨叛乱被刘邦顺利平定了,下一个被灭的就是燕王卢绾!所以,目前的上策乃是放过陈豨,让他始终是大汉的隐患,这正是养寇自重!同时,燕国也应该与匈奴保持友好,以防止将来刘邦反目之时,仍有后援。”

这番论述着实打动了张胜,所以他话锋一转,开始改变舆论导向——此时匈奴应该帮助陈豨攻打燕国!尽管陈胜是暗中行动,但终究是被卢绾发现了。他随即上书刘邦,说张胜叛变,请求灭其族。情况刚刚汇报上去之后,张胜却突然回来了,并且把臧衍的计谋告诉卢绾,卢绾反而又向刘邦汇报,说之前举报张胜谋反是误判,因为他也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他也开始联络陈豨和匈奴了!

尽管卢绾是暗中行动,但终究是被刘邦发现了。在经过一系列折腾之后,卢绾慨叹:““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并且,他断定,诛杀功臣的馊主意全是吕后出的,现在刘邦生病了,吕后专权,自己一定没什么活路了。

经多次侦查之后,刘邦断定“卢绾果反矣!”遂命樊哙(后改为周勃)出征。卢绾觉得自己还有一线希望,毕竟自己真的只想保命,不想与大汉为敌,他带着所有家人和亲信在长城脚下待命,想等着刘邦病好之后亲自入宫负荆请罪,但他没有等到那一天——一个半月之后,汉高祖刘邦驾崩。卢绾随即逃亡匈奴,再也没有回来。


国史通论


卢绾这个人是汉王朝的众多异姓开国元勋中地位最为特殊的一位,或者说他和汉高祖刘邦的关系是最铁的,没有之一!比刘邦的连襟樊哙跟刘邦的关系还要铁!那么,到底铁到什么程度呢?刘邦成为汉中王、皇帝之后,任何人去见他都必须提前通报,获得允许后才能见到刘邦。但是,有两个人例外,而且可以未经通报直接进入刘邦的寝室。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个就是卢绾。可见,在刘邦心中,早已把卢绾置于了与亲兄弟同等的位置。



卢绾,沛丰邑中阳里人。这个地名儿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卢绾和刘邦是同乡,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邻居。更奇的是,两个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因为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刘煓(刘太公)是好朋友,卢绾打小儿就跟刘邦在一起玩、一起鬼混,长大了又在一起读书。可以这么说,刘邦发迹之前,但凡惹祸的时候,身边总少不了卢绾的身影。用现在的话讲,两个人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沛县起兵,而卢绾就是刘邦最初的班底之一。之后,卢绾跟随刘邦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即便是刘邦兵败、最为落魄的时候,卢绾也不离不弃、毫无怨言。虽然卢绾在汉王朝一众开国元勋之中军功并不是十分突出的,但是凭借着对刘邦的死心塌地和前面说到的这层“死党”的关系,早在“楚汉之争”时就已经官居太尉,被刘邦封为长安侯。长安,后来汉王朝的京畿重地、关中平原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硬是被刘邦分封给了卢绾作为封地,足见卢绾在刘邦心中是何等地位。



汉高祖五年,汉初的异姓诸侯王之一、燕王臧荼反水,刘邦亲自率军弹压,很快便平定了燕地。这个时候,刘邦实际上已经开始着手剿灭异姓诸侯王了。但是,转手却把刚刚平定的燕地扔给了卢绾,正式封卢绾为燕王,刘邦的嫡系班底中获得裂土封王待遇的只有卢绾一个(韩信是外来户,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嫡”)!彼时的刘邦或许忘了卢绾也是异姓,又或许在刘邦心中早已将卢绾当成了和楚元王刘交一样的亲兄弟。总之,就在刘邦开始剿灭异姓诸侯王的这个当口,卢绾却被刘邦封为了新的异姓诸侯王。刘邦可以拿卢绾不当异姓、当亲兄弟,但是卢绾却不能倚老卖老。而正是这一点,最终成为了卢绾叛逃匈奴的导火索。平心而论,所谓卢绾背叛刘邦,有些言过其实了,从卢绾内心而言,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刘邦,更加没有想过要另立门户、甚至取而代之。卢绾的叛逃多少有那么点儿阴差阳错,也有那么点儿无可奈何。



汉高祖十一年,陈豨在代地反水。没错!就是和韩信勾勾搭搭、不清不楚,最终导致韩信被杀的那个陈豨。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同时命卢绾率燕师从背后攻击陈豨。陈豨兵败,被逼无奈派人向匈奴求救。得到消息的卢绾,凭借地缘优势,也派出了使者出使匈奴,企图抢在陈豨的使者之前在匈奴散布陈豨已经兵败的消息,以阻止匈奴出兵援救陈豨。这时候,阴差阳错发生了。卢绾的使者张胜在匈奴遇到了前任燕王臧荼流亡匈奴的儿子。这位前王子做起了张胜的思想工作:“老张啊,你之所以能够得到你老板卢绾的重用,是因为你了解匈奴。而你们燕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周边战事不断,燕国有存在的必要。一旦陈豨被灭,下一个被拿下的恐怕就是你老板卢绾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要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虑呀!”张胜一听:“对啊,有道理!”于是,自作主张,反而做起了匈奴的工作,劝说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卢绾闻讯后,想都没想,很自然地认为张胜反了,于是上书刘邦,要求族灭张胜。不久之后,张胜居然回到了燕国。这下卢绾有点迷糊了:“小张啊,你这到底啥情况啊?”于是,张胜把小臧的事情给卢绾如是这般说了一遍。卢绾听完心中咯噔了一下,细想想,觉得张胜所言有理。于是,又上书刘邦,说自己搞错了、张胜并没有反,企图保全张胜,以充当自己与匈奴之间的掮客。同时,卢绾又派人暗中联络陈豨,并暗示陈豨继续与燕军保持一个长期的战争状态,以此寻求自保。



在陈豨反水的这个当口,卢绾前后上书的不一致自然引起了刘邦的疑心。但是,刘邦心中并不相信卢绾会反水。于是,宣召卢绾到长安,当面给自己一个解释。得到消息的卢绾做贼心虚,使出了一记昏招——称病不奉召。此举让原本只是有些许疑心的刘邦顿时疑窦丛生。实际上,直到这个时侯,刘邦依然心存侥幸,不愿相信卢绾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刘邦派出了御史大夫赵尧和辟阳侯审食其前往燕地再召卢绾,顺带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就是那个传说送了刘邦一顶绿帽子的审食其。卢绾闻讯,更加乱了方寸、昏招凭出,索性闭门谢客,私下对“自己人”说:“吕后一向看异姓王和开国功臣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先是族灭了楚王韩信,接着又灭了梁王彭越,现在异姓王就剩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了长安吕后还会给我活路?”于是继续称病不奉召。卢绾这话明着是说吕后,可是彼时的吕后并不是后来的吕后,她只是充当了刘邦的打手而已。说白了,卢绾此言实际上就是在指桑骂槐、不放心自己那位发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卢绾的话很快就被他的“自己人”捅给了审食其,随之便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卢绾派使者张胜秘密出使匈奴的事情也被匈奴降将透给了刘邦。自此,刘邦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灭,最终认定卢绾反了。即便如此,刘邦依然没有想对卢绾下黑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邦派去攻伐卢绾的是刘邦与卢绾共同的发小——樊哙!刘邦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安排?原因并不复杂,樊哙知道卢绾与刘邦的关系,其本身和卢绾的关系也很不错,起码不会当场要了卢绾的命,换了其他人就很难说了。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刘邦依然在等着自己的这位“异姓兄弟”当面给自己一个说法。



而这个时候的卢绾内心其实也并不想与刘邦走向对立面,燕军在作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卢绾便率领家人、随从逃到了长城边上。但是,卢绾一行人却一直在长城附近徘徊,始终没有踏入匈奴境内。可见,卢绾内心也是纠结的,他依然想着自己的发小刘邦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只可惜,这一切随着刘邦不久之后的离世彻底宣告终结。直到获悉刘邦去世的消息之后,卢绾才正式叛逃,进入匈奴境内。卢绾抵达匈奴后被冒顿单于封为了东胡卢王,就是那位在白登山围困刘邦、在国书中调戏吕后的冒顿单于。



虽然仍然是王,在自己发小手底下当王和寄人篱下当降王,地位自然是有天壤之别的。身处匈奴的卢氏家族经常受到匈奴强势部落的欺凌,日子并不怎么好过。汉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降汉,被汉景帝刘启封为亚谷侯。刘启此举也算是替祖父刘邦还债,从汉朝官方层面为卢绾变相平反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说起燕王卢绾叛变的事情,估计刘邦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

因为卢绾是最没有资格封王,而被刘邦封了王的。

卢绾也是最不应该叛变,但是最后居然叛变的王!

第一部分 卢绾和刘邦属于发小加世交,关系无人能比。

卢绾和刘邦属于发小加世交,关系无人能比。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带走了一大把家乡兄弟,发小,比如樊哙等等,但是谁的关系也没有卢绾跟刘邦铁。为什么呢?首先,卢绾和刘邦两家属于世交,刘邦的父辈跟卢绾的父辈就是好朋友,最关键的是,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的,两家都把这个事情看做天大的缘分,乡亲们也为这个事儿准备了酒肉到两家去祝贺,在这样的环境下,刘邦和卢绾从小感情就很好。等到刘邦起义之后,卢绾很自然的就跟着兄弟闯天涯。在灭秦战争中,卢绾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完全是凭借着跟刘邦的私交一步一步走上了高管的位置。而且卢绾在军中的地位异常超然,他可以不需要通报,直接走进刘邦的卧室里面找刘邦!

这种特权,大家只要看看刘邦给卢绾的封号就能明白了:长安侯!

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出来刘邦是多么的宠爱这个兄弟了吧。长安可就是秦朝的首都咸阳啊。这就像英国人准备授予丘吉尔伦敦公爵一样的重视,当然了,丘吉尔后来拒绝了这个荣誉。

第二部分 卢绾是刘邦唯一一个强行提拔的王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按道理说,必须按照军功排列座位。可是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更何况这个人就是皇帝。本来按照卢绾的军功,根本不够资格封王,也该是他走狗屎运,俘虏了藏荼,立下一功。刘邦就下诏询问大家:谁的功劳多,可以封燕王呢?

下面人的眼睛多毒啊,刘邦一开口大家就猜出他的意思了,众口一词:

卢绾卢绾卢绾!

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第三部分 刘邦千算万算,没算到卢绾这个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兄弟,能背叛他。

公元196年,陈豨谋反,并向匈奴求援;卢绾一开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也派张胜去匈奴为大汉说话。没想到张胜这个人耳朵软,被躲在匈奴的藏荼之子臧衍说服,反身建议卢绾放过陈豨,和匈奴合作,这样可以左右逢源!

最后卢绾居然真的跟匈奴勾勾搭搭眉来眼去,最后樊哙灭陈豨之后把卢绾的事给问了出来,卢绾做贼心虚,不敢亲自进京向刘邦说明情况。刘邦派遣审食其来调查,想不到卢绾吓得跟手下抱怨,说刘邦杀了这么多异姓王,我肯定在劫难逃。刘邦已经重病在身,这肯定是吕后这个狠毒女人的主意。更想不到的是,这些话全部被审食其打听到,原封不动传回到刘邦耳朵里,当然,肯定也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因为审食其很多人都说他跟吕后的关系非同寻常。

于是刘邦派遣连襟樊哙攻打卢绾,卢绾先逃到长城,打算等刘邦病好了再去请罪,没想到刘邦很快就病死,卢绾再也没有机会回头了,只能逃亡匈奴,最后死在他乡。

简单说来,卢绾这个人,既没有才华,又没有品德,完全依靠和刘邦的私交才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连最基本的政治觉悟都没有:刘邦既然能力排众议给他王位,证明看他看得很重,他自己就凭一番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就背弃了刘邦的信任,前往没有任何政治交情的匈奴,可见这个人糊涂透顶。


铁锤文史


卢绾主观上并没有背叛刘邦,卢绾的行为更像是自保。

卢绾是刘邦的发小,同窗,以及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乡,在被封王之前,卢绾在汉朝官至太尉。

卢绾不像曹参、周勃、樊哙等人,是因为战功而一路升迁的,户绾并没有什么战功,他唯一的长处就是与刘邦关系好,不仅关系好,还能随意出入刘邦的寝宫,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卢绾也是所有异姓王中唯一一个不是靠战功而封王的,哪怕是萧何与张良,在受信任及受宠信上,都不及卢绾,卢绾的封王开启刘邦封王由以战功为条件向以关系亲密为条件转化的开端。

因燕王藏茶谋反被刘邦平定后,刘邦封他最亲密、最信任的同窗卢绾为燕王。在刘邦先后解决韩信、彭越、英布的造反后,代相陈豨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定,并且燕王卢绾也率军参与平定陈豨的叛乱。

代地和燕地都靠近匈奴,陈豨因而向匈奴求援,卢绾知道后也派使者张胜出使匈奴,要求匈奴不要援助陈豨。

卢绾的做法一点毛病都没有,可问题出在卢绾派去匈奴的使者张胜身上,当时前任燕王藏荼的儿子藏洐用辱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张胜,因此张胜暗中就帮助陈豨。



卢绾就怀疑张胜私通匈奴,就向刘邦上报,请求诛灭张胜,到这个时侯,卢绾的做法仍然没毛病,可接下来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张胜居然说服了卢绾,而且卢绾还认同了张胜,居然为张胜开脱,这样卢绾就走上了不归路。张胜的说法就是唇亡齿寒的那一套。

后来卢绾又派了使者联系陈豨,结果被陈豨的降将告诉刘邦,刘邦就派人调查卢绾,刘邦经多方了解,得知卢绾与匈奴及陈豨暗中都有来往,而且招卢绾前来,卢绾也称病不来,让刘邦相当生气,认为卢绾有谋反之意,令樊哙起兵平定。

刘邦是平定了一个又一个异姓王,可那是对刘邦及大汉王朝有威胁的异姓王,卢绾呢?又没战功,又没能力,卢绾只要低调行事,不勾结叛逆,刘邦为什么要对卢绾下手?



从卢绾来说,看到刘邦及吕后对异姓诸侯王一个一个下手除去,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已,卢绾非常害怕,勾结匈奴也好,暗通陈豨也好,只不过是卢绾的保命方法,要说造反,卢绾绝无此心,最多也是被逼自立。

卢绾的最大错误在于高估自已的能力,而误叛形势,刘邦会不清楚卢绾的水平吗?肯定清楚。只要卢绾不动,刘邦也不会动他,长沙王昊芮这个异姓王不也是活的好好的吗?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卢绾是刘邦臣子当中地位最超然的一个。

作为一个可以自由出入高祖卧室的一个,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发小,死党,高祖对卢绾的感情那是当真的好

高祖已定天下,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刘邦如此厚待卢绾,最终卢绾却背叛了刘邦,跟匈奴勾肩搭背,为什么?为什么卢绾要以德报怨? 因为权力使人忽视感情丧失理智。 汉十一年,陈豨劫掠赵代,自立为代王,汉高帝刘邦亲征陈豨。而作为诸侯王的卢绾,因战事发生地聚其封国燕国极近,主动带兵帮刘邦绞杀陈豨。 此时卢绾的表现棒棒的,跟后来成为西汉第二任相国的曹参不分伯仲。

不止是击杀陈豨,卢绾得知陈豨求救于匈奴,也派使者去匈奴游说匈奴,意图让匈奴不要帮陈豨。 坏事就坏在卢绾派去匈奴的使者身上。 使者叫张胜。 张胜在匈奴见到了被卢绾灭国的上一个燕王臧荼的儿子藏衍。 藏衍跟张胜说,你张胜之所以能够受到燕王卢绾的重用,是因为你张胜通晓匈奴的风俗人情。倘使燕王卢绾助皇帝刘邦平定了陈豨,你张胜还能受到重用吗? 听了藏衍的这番话,张胜的脑海中一瞬间想到了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等一系列相关成语。 接着,藏衍又用同样的逻辑跟张胜讲,现在燕王卢绾之所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乃是因为反叛的诸侯王太多,刘邦还需要卢绾来平叛,一旦所有反叛的诸侯王都被消灭,卢绾就会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张胜认为言之有理,所以就跟匈奴人讲,让匈奴人帮张胜。



此时,正在给刘邦打辅助的卢绾因为匈奴的出兵,而怀疑张胜叛国,给刘邦上书,请求夷张胜的三族。 这时候,卢绾的表现还是一个忠臣所应有的模样。 然而,张胜回来,把臧荼讲的歪理给卢绾讲了一遍之后,卢绾就好像明白过来了,认为只有让陈豨一直不败,他卢绾才能有用武之地,他卢绾才能一直做他的燕王。 于是,卢绾不但把原本应该被夷三族的张胜家人掉包,还让张胜继续代表他卢绾出使匈奴。与此同时,卢绾充分发挥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联络匈奴的同时还联络陈豨,说要帮助陈豨逃亡。 又过了一年,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征英布,刘邦的长子刘肥也跟曹参一起从齐国出发,带着十二万人马给刘邦打辅助,平定陈豨余党的事情就交给了樊哙,樊哙抓捕到陈豨的部将,得知了卢绾曾派范齐联络陈豨的事,刘邦便召见卢绾,卢绾知道大事不妙,便称病。 卢绾的表现,刘邦已经知道个大概了,但刘邦依旧不死心,依旧不相信卢绾会背叛自己。于是又派御史大夫赵尧和辟阳侯审食其去查验,结果查验到卢绾背叛刘邦的铁证,刘邦甚是愤怒,派樊哙击杀卢绾。 卢绾未与樊哙起刀兵,而是带领几千人马守在长城下,希望等到刘邦病愈,凭借他与刘邦几十年的交情,向刘邦请罪,以换得一线生机。 最终,刘邦没能从死门关前回来,卢绾也就逃到匈奴去了。 可怜的刘邦,年轻时不受父亲、长嫂等家人的厚待,晚年又接二连三地遭遇各种背叛。


在小编看来,高祖起兵于乱世,身边聚一批文臣武将,能人异士,逼项羽自刎,自身对于权利的欲望和不自信,导致了汉初异性王的悲剧。欢迎大家讨论,指教!


舒先森说港片


唇亡齿寒这是卢绾背叛刘邦最大的原因

前燕王臧荼儿子臧衍在匈奴对张胜所说的话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公所以重於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

这是战国纵横家思想的体现:让陈豨对西汉对抗,燕国可以得以长治久安;如果陈豨被灭,燕国就会成为下一个被灭的对象。

张胜回来和卢绾,卢绾立刻认同。这才有卢绾暗中帮助陈豨的发生。

卢绾和刘邦信任关系的破裂

卢绾和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同乡同里生。卢绾自小和刘邦感情非常,二人从小一起读书,关系非常好,属于打虎亲兄弟的类型。如果不是刘邦封卢绾为燕王,二人的关系不会发生变化,会一直好下去,比起萧何、曹参二人更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和信任。

在刘邦所封的8个异姓王中:

臧荼是归顺,不存在信任基础;

韩王信和卢绾都是长期在刘邦身边的人,对刘邦也十分熟悉,因此二人都能提前嗅出异味,提前反叛刘邦,先下手为强;

韩信和彭越,看似功绩很好,刘邦很信任,让他们独任一方,但因为和刘邦相处时间很少,对刘邦了解很少,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英布,和韩信、彭越一样对刘邦了解不多,但英布比他们二人更追求进步——称帝;英布的反叛更多是英布本人的追求,而非刘邦、吕后的打击。

张耳、吴芮二人都是在刘邦称帝前后死去,自然就不能成为刘邦打击的对象。

总的来说,越了解刘邦的人,越早反叛刘邦,如韩王信、卢绾、陈豨;貌似得到刘邦信任但并不了解刘邦的人,最终下场很惨,如彭越、韩信。

刘邦在得知卢绾曾经暗中帮助陈豨后,不见得就相信是真的,即便是真的,刘邦还是可以原谅卢绾。对于这一点,卢绾应该知道刘邦不会杀他,但不能确定刘邦能不杀他——因为吕后已经毒手处死了韩信、彭越二人。

尤其是已经被刘邦从楚王废为淮阴侯而被困在长安的韩信,根本就没有造反能力,反而最早被杀。这让卢绾难以确信:他卢绾一旦到了长安,哪怕是得到刘邦的原谅,能逃过吕后和丞相萧何的联合打击吗?

这就是卢绾两次拒绝跟随刘邦使者去长安的原因。

偏安自治是燕国自西周以来的传统心态

燕国自从周成王击败东夷后而被封建国开始,一直到燕国被秦国所灭,除了燕昭王和太子丹之外,基本上燕国的君王没有南下称霸的野心。就算是燕昭王,也只有报仇齐国的心愿,从来没有南下称霸的意向。太子丹不但没有称霸的志向,还梦想着恢复其他诸侯国的边境。

800年的燕国,就是偏安自治的心态,也因此造就了燕国与世无争、偏安自治的传统。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因为太子丹因为仇视秦王嬴政而抗秦,秦国未必有兴趣去灭燕国——只要燕国归顺即可。

在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后,陈胜的部下纷纷自立为王。韩广就是一个例子。

韩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燕王,原因很简单——燕地人偏安自治的心态。韩广、臧荼时的燕国,是秦末汉初刘邦项羽争霸战中没有被波及的地方之一。巴蜀、百越、陇西、燕国四地没有被战争波及。

臧荼归顺刘邦非常简单,韩信派遣一个使者即可,一兵不发,一仗不打。要不是刘邦在击败项羽后搜捕项羽旧部,引发臧荼唇亡齿寒之心,臧荼也不会反。

如果不是吕后处杀韩信、彭越,卢绾不至于和刘邦关系破裂,导致不敢面见刘邦。

总的来说,不管是秦朝前的燕国,还是韩广、臧荼、卢绾时的燕国,燕国都是偏安自治的心态。比起争霸的魏、楚、齐、秦、赵四国相差甚远,甚至都没有宋康王时期的宋国积极。

综述

卢绾反叛刘邦的原因:

1、唇亡齿寒,让陈豨的代国成为燕国和西汉的缓冲地;

2、因为吕后杀韩信、彭越,导致卢绾和刘邦的信任关系破裂;

3、燕国800多年偏安自治心态,无意保持和西汉实质一统。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就是典型的打草惊蛇。

刘邦对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异姓王是百分之百的不信任,尤其在燕王臧荼造反之后。但是对卢绾则另当别论。

卢绾是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当年行军打仗时能随意进入刘邦大帐的只有卢绾和刘邦的弟弟刘交,可以说刘邦是把卢绾当亲人了。


当年臧荼造反,燕王位子空悬,刘邦放着那么多同姓宗室不封,还是封了卢绾做燕王,这就是信任呀。

刘邦除异姓王并不是一定要除干净为止,他只消灭对自己有威胁的,像长沙王吴芮传了五代,最后因绝嗣才除的国。

既然刘邦对卢绾是非常信任的,那么就绝对不会搞卢绾。

卢绾的造反完全是刘邦打草惊蛇把卢绾给惊了。归根结底还是卢绾对刘邦不信任。他不认为刘邦除了韩信、彭越、英布、张敖、共尉后能放过自己。为了保命他才决定造反。


守仁读仁


刘邦在没有发迹之前,有很多哥们儿兄弟。包括周勃、曹参、樊哙、灌婴、萧何等人,都是与刘邦耍得比较好的兄弟。不过这些人只能说与刘邦耍得比较好,但若是评价与刘邦关系最铁,最能说得来的,那就只有卢绾一个。

比如萧何,之前在沛县县令的酒宴上,还根据给县令送礼的大小安排座次,因此把一文不名的刘邦安排在末席。而且等刘邦起事以后,无论萧何还是周勃,都已经居于刘邦部下的位置,不再敢和刘邦“兄弟”相称。

(卢绾剧照)

可是卢绾不一样,卢绾一直和刘邦以兄弟相称,他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他基本上没做过什么事儿,立过什么功。但是他的官却越做越大,从宾客到侍中再到太尉,成了掌管军权的最高人物。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刘邦还允许他随便出入自己的寝宫,促膝长谈。有时候还和刘邦在一个被窝里滚到天明。他给卢绾的奖赏,超过了萧何,周勃等所有立过大功劳的人。

刘邦在争夺天下期间,封了七个诸侯王。但是这些王,严格地说,都不是刘邦愿意封的,是形势逼迫所然。比如韩信,是自己想当齐王,逼迫刘邦封他。彭越、英布,也是刘邦拉拢他们,让他们背叛项羽,而封他们为王的。韩王信、臧荼、张耳,那是需要用他们来对付匈奴。长沙王吴芮,则是需要用他来对付南边的赵佗大军。总之没有一个异姓王是刘邦心甘情愿封的。

但卢绾的燕王,却是刘邦自觉自愿封的。刘邦在平定了臧荼的叛乱以后,他完全可以不封。把燕地变成一个郡,收归中央。毕竟这时候,刘邦本来就在削夺异姓王。他要不封,谁也不会说他不对。

(刘邦剧照)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卢绾封为新的燕王。

有人可能会说,燕地不太适合变成一个郡,因为这里位于匈奴的边境,需要有人防范匈奴。但就算这样,也不用派卢绾去啊。因为卢绾武不能带兵,文不能划策,让他去干什么呢?这样的人,能守住边关吗?唯一的目的,就是刘邦对卢绾特别好,给他恩惠。

但是卢绾最后竟然叛变了刘邦。

卢绾究竟为什么会叛变刘邦呢?史书上说,是因为他中了陈豨的挑拨离间之计。陈豨找张胜给卢绾说,你别灭我,你要灭了我,刘邦就会灭你。只有我存在,你才会存在,这个道理叫做“唇亡齿寒”。

卢绾觉得这个道理说的对,所以才不主动打陈豨,而把陈豨保护了起来。这也造成了刘邦对他的怀疑,派人调查他,又召他来询问。

这一系列的动作,把卢绾给吓住了,最后真的就被逼投奔了匈奴。

(张良剧照)

那么,陈豨给卢绾讲的“唇亡齿寒”,有没有道理呢?

我认为,这个话,站在陈豨的角度来考虑,甚至站在张胜的角度来考虑,都很有道理。但是,站在卢绾的角度来考虑,其实毫无道理。

要知道,刘邦对卢绾,有多么宠爱。前面我们所列举的那些,就是刘邦宠爱卢绾的表现。既然刘邦宠爱卢绾,他当然就不会像对待韩信、陈豨等人那样,对待卢绾。他犯得着主动封卢绾为王,又猜忌卢绾而除掉卢绾吗?所以,卢绾完全没有明白刘邦的一片苦心。可以说,他白和刘邦当了一阵朋友。他对刘邦的理解,还不如张良和陈平。

当然了,卢绾和刘邦从相知相爱,到最后两人互相猜忌,有卢绾这个人不够聪明,不明白刘邦一片苦心的原因;也有刘邦因为当了皇帝以后,两人等级的距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造成心的距离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这也可以算是古代皇权社会的一种悲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