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朝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之中,對於文人最為優待的一個時期,在此基礎上,終宋一朝,名臣賢相層出不窮,可謂是集中國儒家文化之精髓。

從歷史的縱軸上看,宋朝能夠名傳青史的文人士大夫,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其一自然是以王安石,蘇軾等為代表的,在宋朝強盛時期的文人,他們以雍容大度,文質彬彬著稱於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文質彬彬的蘇軾形象

另一階段,就是南宋時期,以文天祥,辛棄疾等為代表的救國圖存的士大夫們,而這些人物之中,要數文天祥在後人眼中的地位最高。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文天祥狀元出身,又官至宰相,特殊身份使得天下臣民對他寄託了更多的目光和哀思,這為文天祥形象在以後被神化提供了條件

文天祥之所以能夠在南宋眾多有節氣的大臣中間脫穎而出,首先當然跟他在當時的地位有關。終宋一朝,由於"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祖訓,文人的地位,幾乎等同於半個皇族,本身就是國家一半的主人。

而在所有的士大夫之中,有兩個身份,可以說負天下之望。其一就是狀元,作為一個極度重視文官的朝代,完善的科舉制度下,選出來的狀元,不僅是天下臣民之中的偶像,就算是在士大夫群體之中,也是非常具有象徵意義。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科舉狀元郎

如果說把所有的文人士大夫階級當成一個家庭的話,那麼狀元可以說是這個家庭的長子。不僅是家庭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更是全家人的指望。而文天祥,就是狀元出身。

另一個相似的職業,則是丞相,宋朝叫做中書門下平章事,或者是參知政事。狀元是長子,那麼丞相可以說就是這個家庭的大家長。

根據《宋史·文天祥》傳記載:

"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由此可見,文天祥不僅是丞相,而且還代表著南宋去跟元朝的丞相談判,是真的具有丞相威權的。

所謂愛之深,所以責之切。既然狀元和丞相在古代士人眼中的地位如此,那麼天下臣民自然希望自己的長兄,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光輝偉岸,名傳千古的人物。可偏偏歷史上的丞相們,賢明的固然有,可是如文天祥這樣國破家亡,最後被囚禁致死的,卻絕無僅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文天祥藝術形象

另一方面,文天祥之所以能在眾多的南宋名臣之中得到後人更多的關注,也跟他自己的遭遇有關。正如前文所說,文天祥被元朝俘虜以後,關押在暗無天日的地牢中多年,最後被殺。

英勇就義固然艱難,但被俘虜以後百般折磨,依然不改其志的活著,卻更是難上加難。如同漢朝時的張騫一樣,人們懷念他,不僅是因為其至死不渝的節操,更是對於其多年坎坷遭遇的同情。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因其艱難,更顯其光耀千古。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文天祥形象被神化的過程,是在包括皇帝在內的明朝官方推動下,士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文天祥傳奇故事為素材的基礎之上,由民間自發的形成的

當然,再怎麼偉大,文天祥也是史書上清楚的寫著的,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過的人。可以說他是賢臣,也可以說他是偉大的詩人,在畢竟跟人跟神是區分開的。

在走向神壇的過程之中,文丞相本身的故事從來都沒有發生變化,但繼續往前發展的歷史,卻早已經滄海桑田。

宋朝以後經歷過短暫的元朝,朱元璋從淮右布衣起家,終得天下。大明朝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國家,自然對曾經反抗過元朝的文丞相百般推崇。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況且文天祥本身就是華夏兒女之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嘉靖《海豐縣志》載:

"文信公最先被執,視死如歸……無愧聖賢之訓者,古今一人而已。謂其收三百年養士之功,信不誣也。高皇帝驅除胡元,為宋雪恥,嘉公之忠……與歷代帝王之廟制相埒。"

由此可見,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本身以"為宋雪恥"者的身份自立,那麼作為宋朝"收三百年養士之功"的文天祥,自然就是其極為推崇的對象。

不僅是朱元璋,其後明朝的歷代皇帝,包括明宣宗朱瞻基對文天祥也極為推崇:

"戌,遣順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上曰:'人臣之義,當務盡忠。此人心如鐵石,元君百方誘之降,終不屈,可謂萬世不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數代皇帝如此推崇,讓其配享祖廟。文天祥在民間被神化,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文天祥的藝術形象

另一方面,文天祥的神話過程,當然也跟普通百姓有著很大關係。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而在講究集體主義的古代中國,個人的勇武,並不被看成是英雄的表現。只有那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才能被稱之為英雄,受到百姓們的信仰。

文天祥顯然是符合這一理念的。

當然僅僅有資格,還不能構成民間崇拜信仰的全部條件,不同於官方,任何一位歷史人物在民間被神化,在其功義之外,還要配合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才能迅速的在民間流傳開來。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文天祥畫像

而文天祥一生的傳奇經歷,則為這種流傳擴散提供了素材。

元朝士人所寫的《文文山傳》中,就記錄了關於文天祥的一段傳奇故事。

"數日,歐陽夫人收其屍,面顏如生,觀者無不駭異……適耆山張真人來朝……"文公忠烈之志感通天地,貫徹幽明。及其將死,不勝憤恨,故其忿怒之氣充塞天壤間,蟠鬱不散,以至日色無光,陰霾昏暗。"

將文天祥的死,與傳奇的神話故事聯繫在一起,正是文天祥形象之所以在民間能夠迅速被神話的基礎。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元朝處於政治需要曾經抹黑文天祥,但其後不久,文天祥就迅速被後人推崇神話,充分體現了歷史的公平,曾為民族百姓做出貢獻的英雄人物,歷史終究會給其一個公正的評價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報任安書》中說: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文天祥的死,自然是重於泰山的。從歷史學的角度上講,這至少證明,那些一心把名字刻在石碑上,想讓後人記住的人,不一定能被記住。但那些真心為國為民,捨生取義的人,卻一定會被歷史所銘記。

事實上,為了抹黑文天祥的形象,元朝統治者還曾經編出文天祥已經投降,只送了一件衣服回老家安葬這樣的謊言,以求能夠改變歷史。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圖丨文天祥的藝術形象

然而後人之後,還有後人。元朝之後,還有明朝。他們的謊言註定被戳破,文天祥的英雄形象,也無法被抹黑,反而被百姓們高高的抬到了神壇上。

正如文天祥自己所說: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被神化的過程,其實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尋求自己英雄的過程。他的精神,首先就是鼓舞了在元朝暴政下艱難求生的民族,在傳統的儒家文化被外來文化所奴役的背景下,用自己的一生正氣,為民族精神點亮了一顆高掛在天空的星辰。

至此以後,就算經歷了元朝八十多年的暴政,但天下人只要抬頭,就能看到那顆引路的明星,讓所有人都知道,終有一天,會有人起來反抗。

而對於元朝的統治者來說,文天祥致死不渝的精神,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施政過程之中略微的收斂了一點,知道了中原文化不可能被抹去,因為它已經融入到了人民的骨血裡,反而你壓迫的越狠,反抗就越強烈。

“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間被逐漸神化?

結語

綜上,文天祥之所以在南宋諸多名臣裡,能夠獨領風騷,得到後世包括官方和民間在內的一隻推崇,首先因為他自身特殊的身份決定的,狀元出身,同時又以國家宰相的身份,為了救國救民被俘虜,最後歷經堅信,卻依然不能屈服,壯烈犧牲。

在封建時代的這個大家庭裡,狀元和宰相所承擔的特殊的眾望所歸,與文天祥英勇不屈的形象完美融合,滿足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於英雄,對於"君父""長兄"這兩個概念的希望,也由此博得了人們的不捨和同情,從而能夠流傳千古。

而文天祥被神化的過程,則是封建時代皇帝的推崇,和民間傳奇故事的雙重影響下出現的。其影響深遠,對於塑造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宋史》

《明史》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