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张作霖为何能在东北搞出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Camilld


民国时期东北的工业产值一度占到全国的80%多,当时的东北不仅拥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而东北能够有这么强大的工业能力,主要都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功劳。在清朝前期和中期,受到禁关令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非常落后。一直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伴随着闯关东浪潮的开始,东北地区的经济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由于清朝晚期洋务运动的重心在南方地区,清王朝灭亡的时候,东北的工业水平并不突出。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建立东北的工业体系。民国时期的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张作霖的主要支持者是日本。张作霖的外交手段非常高超,他从日本人手中买到了不少的机器,并且获得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日本人却始终无法从张作霖手中占到一点便宜。沈阳兵工厂建立后,张作霖购进了大量先进生产机器,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将沈阳兵工厂一口气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张作霖能够将沈阳兵工厂建设的如此强大,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张作霖有足够的实力购买机器,张作霖是民国时期最富裕的军阀之一,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粮食资源非常的充足,富裕的资源让张作霖能够获得很大的一笔额外收入。民国时期曾经有媒体公布了军阀的财富榜单,张作霖的名字位列榜单的第一位。实际上奉军里面不仅张作霖有钱,张作霖手下的几个老兄弟也都非常富裕,其余的军阀想要建设大的兵工厂,也没有张作霖的财力物力。

第二个原因是东北的工业基础雄厚,沈阳兵工厂开办的时候,张作霖已经在东北开办了很多工厂,这些工厂包括一些小型的兵工厂。因为东北的工业基础雄厚,沈阳兵工厂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生产原料,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张作霖花费重金购买先进的机器,聘请优秀的国外技术人员,沈阳兵工厂的产量和质量很快就在全国凸现出来。

第三个原因是东北地区相对稳定,民国时期大部分地区都在打军阀混战,而东北地区一直都比较稳定。虽然张作霖也参加了几场军阀混战,但是这几次战争的战场都不在东北。除了第一次郭松龄叛变之外,民国初年没有一个军阀打入山海关和张作霖大规模交战。虽然曹锟、吴佩孚、段祺瑞也都控制过很多省份,但是他们的地盘一直都不稳定,经常频繁的易手,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肯定发展不起来。

除了这三点原因之外,张作霖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手下有一大批能干的人才辅佐。虽然沈阳兵工厂建设的非常先进,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沈阳兵工厂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生产的武器也都被日本人使用。抗日战争结束后,苏联从沈阳兵工厂运走了两千四百多部机器,沈阳兵工厂从此衰落。


历史总探长


好张作霖是北洋军阀时期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身草根却坐到了张大帅的位置,他没有学问却满怀志向。他在中国的危难时期保住了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建造了一个中国甚至是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看似平平无奇的张作霖为何能做出这番伟业呢,跟着漫谈君一起来探秘吧。

张作霖出身于辽宁省的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参加过甲午战争也投身过绿林,在东三省土匪横行的时候,张作霖靠自保的武装组织发家。他领导下的“大团”有组织力,威慑性强,尽职尽责,在百姓中评价很高。就这样,张作霖的队伍越来越大,他在东三省也声名鹊起。



张作霖是一个具有爱国意识的人,他痛恨趁火打劫割走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苏联,他也警惕着对东三省有觊觎之心的日本。他在一次参加日本酒会的时候,日本人想要侮辱一下这个不识字的大帅,张作霖提笔便写了一个“虎”字,而且还题名“张作霖手黑”。

手下人提醒应该是手墨而非手黑,日本人也在下面捂着嘴偷偷笑,张作霖目不斜视的大声说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墨字怎么写,但是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我这叫寸土不让!”在场的中国人纷纷喝彩,独留日本人目瞪口呆。

张作霖在强势的日本人面前也从不低头,日本人在他的眼下杀人,他便丝毫不顾及的杀死惹事的日本人。他为了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日本人耍的团团转。



在张作霖的身上,漫谈君看到了当时的中国尊严。 张作霖之所以能在东三省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和他身上的品质也是息息相关。在张作霖这儿只有规矩没有情面,理才是天王老子。

张作霖的小舅子在张作霖的身边当警卫,自己的姐夫是大帅,小舅子也难免心高气傲一些,他把路灯当靶子练习,打碎了路上的很多灯泡。几个灯泡,原本是小事情,但张作霖得知以后勃然大怒,居然要把自己的小舅子枪毙掉。

小舅子的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个小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张作霖治下的态度,也就能窥见为什么看似平平无奇的他可以成为东北王。


张作霖生在乱世,只有硬实力才能立住脚,虽然张作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但是他深谙技术武器大炮飞机对于他对于东北甚至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于是他砸重金修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有“东方克虏伯”之称。

沈阳兵工厂当时军火产量最高,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工厂。沈阳兵工厂职工最多的时候高达36000人,绝对是中国和世界规模超前的军工企业。兵工厂还设有无烟药、制枪、制炮、炮弹等各种制造厂,并有热电厂、炼钢厂、机器厂等各类附属厂矿企业。



兵工厂内的各种机械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一应俱全,其中有些精密设备甚至连技术先进的日本人都眼红。 沈阳兵工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奉天迫击炮厂,奉天迫击炮厂是专门用来生产不同口径的迫击炮的,最初是一直在仿制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但工厂里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满足现状止步于此,而是在英国迫击炮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进行了多次的改良。

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迫击炮升级出从82毫米到150毫米等各个款式,还开发出了威力更强的“瞬发炮弹”,适用于各类大小火炮。升级以后的迫击炮远超过原版迫击炮的战斗力,由此也可见创新的魅力。

张作霖是一个有瞻前意识的人,他在军营里的日子也让他清楚的知道排兵布局的重要性。他将东北军装备了29个步兵旅、8个骑兵旅、3个炮兵旅,另有独立的空军、海军与屯垦军。此时东北军的总兵力已高达约为46万人,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军还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陆、海、空军装备齐全的军队。



同时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装甲部队,花重金进口了来自法德美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等。 沈阳兵工厂是张作霖斥五亿多巨资建造的,从小弹药到大的迫击炮应有尽有。

从兵工厂的管理和完善也可以看出张作霖的大帅风姿,虽然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但身为一个领导,他能够做到支持就足够了。

沈阳兵工厂虽然先进虽然完备,但终究因为张学良的问题给日本人做了嫁衣,将数以万计的炮弹飞机坦克等白白送给了日本人,也让兵工厂的炮火对准了自己人。


历史漫谈君


在20年前的经典连续剧大宅门当中,有过这么一个段落:

百草厅掌门白景琦作为北平药行主席,刚刚在1925年年初奉命组织药行筹措一笔军饷提供给当地军方,结果刚过了一个月军需官又来了,开口就让北平药行出资50万两,白景琦疑惑的问年初不是刚派过嘛,而军需官的答复也相当干脆:

“这打起仗来,谁还管他年初还是年后”?

白景琦也无奈的发牢骚:“就这几个大帅成天打来打去,你让我们药行怎么弄”?

而描述同一时代的另一部作品骆驼祥子,开头就提到主人公祥子为了多赚几个钱,一天夜里明知道城外打仗,还是冒险出城拉车,结果被一支经过的、正在打仗的军队抓去当了壮丁,差点栽在外面。可以说在1931年918事变之前,东北以外的关内地区,就从来没平淡过,真就如白景琦的话:成天打来打去!

小的军阀战争不说了,就说历史教科书上我们熟悉的大型战争:

宋教仁遇刺引发的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战争(1915-1916年)、护法战争(1917-1918年)、直皖战争(1920年)、两次直奉大战(1922-1924年)、两次北伐战争(1926-1928年)。可以说从清朝灭亡以后,内地的军阀混战就没有消停,而在北伐战争后所进行的中原大战(1930年),更是将军阀混战推向了最高潮,这场民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混战,仅反蒋联盟的兵力就高达80万,双方参战规模高达百万,战役以双方死伤30万人而结束。


而这一时期东北在干什么?可以说除了雷声大雨点小的1925年郭松龄反奉战役,以及不大不小的土匪作乱外,整个东北几乎就处于和平之中,这样的客观环境,虽然军阀混战中张作霖父子也没少参与,但战线几乎都在关内,这种状态也让东北成为了最适合发展建设的区域。铺设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也有了十足的稳定条件。

而张作霖建立的沈阳兵工厂(奉天军械厂)是什么规模呢?

1921年开始动工改造,先后聘请丹麦、日本工程师进行建设指导,外籍员工最高时曾达到千人以上,而在1931年918之前,沈阳兵工厂及其他配属工厂大小设备机器8000余部,员工最高时达到30000人。别说民国时期,即便现如今,能保持如此规模的企业但单一城市里也并不多见。而兵工厂的理论产量也相当惊人。


年产量:6万支步枪、1.8亿发子弹、小口径炮1000门、大口径炮150门、炮弹20万发。

新项目开发:可组装汽车、坦克装甲车甚至飞机。

仅918事变当晚日军在兵工厂的缴获,数量就相当令人痛心。

日军侵占东北后,在兵工厂内缴获了大量武器成品,计有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轻重机枪2500挺、迫击炮2300门、大炮250门、子弹300万发、炮弹10万发。

说张学良是第一败家子,一点也不为过!


但在规模宏大的同时,有一个事实我们也得承认,沈阳兵工厂虽然号称亚洲最大,但成色不足,简单地说,该兵工厂不缺乏产能,但却缺乏技术,即便是生产也缺乏诸多的限制。首先该工厂虽然聘请诸多外籍工程师参与建设指导,甚至大量采购海外设备,但相关技术和装备并非是国际一流水准,甚至还有是国外淘汰的技术和设备。而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沈阳兵工厂更像是一个“国际组装厂”。很多枪械和火炮的生产我们无法实现零起点制作,而是停留在购买散件再回国组装,成本和档次算不上一流。因此沈阳军工厂的军火,很难获得销售路径只能用于自身装备。甚至918事变被日军缴获的武器装备,大多也都提供给了伪满洲国的伪军而非鬼子自己装备。

更重要的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和东北军距离现代化军队尚有代差,在无法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兵工厂所生产的150毫米以上的火炮等重武器,根本没有足够的机动设备用于转移,因此这些重武器在兵工厂属于鸡肋产品,有生产组装的能力,但缺乏生产价值。以至于号称40万的东北军现役军队,也没装备多少这样的武器。


辽宁资深球迷


张作霖主政东北时,在东北建设了东三省兵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多个军工厂。其中东三省兵工厂更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鼎盛时每月可生产步枪4000支,机枪100多挺,各类子弹1500万发,火炮10多门,大小炮弹15000发,炸药100多吨。正是靠着旗下各兵工厂所生产的武器,张作霖的奉军才成为当时军阀中火炮最多的一支部队。

而张作霖能在军阀混战时期建设出这么一个大型军工厂,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张作霖有野心

1919年张作霖就开始筹建东三省兵工厂,到1922年初步建成。此后张作霖又在德国、日本购买了大批机械设备,对东三省兵工厂进行扩建。到1928年,扩建工作基本完成,此时的东三省兵工厂拥有枪厂、枪弹厂、炮厂、炮弹厂、炼钢厂、火药厂等十几个分厂,规模庞大,种类齐全。张作霖能花大量的资金和9年时间去建设兵工厂,和他的野心有很大的关系。

军阀混战时期,有些军阀只知道搜刮地皮,吃喝玩乐。像湖北督军王占元就只知道敛财,结果克扣部下军饷太厉害,引发了兵变,最后不得不黯然下野。而张作霖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军阀,他从一个师长慢慢爬到了东三省的最高统治者。

不过张作霖对此并不满足,他一直有意入主中原,控制北洋政权。为此张作霖一直在积极加强自己的实力。而要加强实力就需要武器,当然各家军阀获得武器的方法并不一样。有些人是靠买武器,有些人则想到了买之外还需要自己造,张作霖就属于后者。所以他才会投入这么大的代价去做这件事。

二、张作霖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

当然,和张作霖有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少。像吴佩孚得到巩县兵工厂以后,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其扩建。还是阎锡山在山西也建设了一个规模颇大的太原兵工厂。而张作霖能做的比他们更好,是因为其自身的条件比较好。

张作霖占据的东北地处一隅,这就避免了被卷入战乱,也没有更换领导人,所以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而一些原本规模不错的兵工厂则因为战火被削弱不少。像巩县兵工厂地处河南,而河南境内屡次发生军阀混战。因为统治者几次易主,巩县兵工厂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一些军阀在占据巩县兵工厂以后,就开始拆除设备将其运回自己根据地,更加阻碍了兵工厂的建设。

此外张作霖和日本人关系密切,在建设兵工厂时日本给予了很大的助力。比如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大炮,很多就是仿造日本的。没有日本的支持,张作霖的军工业发展的不会如此之快。

因此综合看,张作霖能把东三省兵工厂建设成当时国内最大的一个,和他自己有野心分不开,和其有利条件也有密切关系,缺一不可。


不沉的经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有钱。

兵工厂是非常烧钱的。

尤其想要大规模生产武器,必须购买的大量的加工机器和相关材料。

这玩意,绝对是一掷千金,普通军阀承受不了。

但张作霖是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阀,控制东北三省多年,又占据华北几省,没有一个军阀能够比他强。

所以,张作霖很有钱。

这里不说建厂的惊人投入,仅仅请外国技师就花费巨大。

据统计,张作霖兵工厂雇佣的1516名技师中,大部分技术人才都来自英国、瑞典、丹麦、德国、俄国这些军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很高的薪水。

张作霖从不节省这笔钱,因为他们掌握着生产技术。

整个工程是用钱堆出来的:沈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军火产量全国第一,兵工厂职工最多时达到了36000人。沈阳兵工厂设有无烟药、制枪、制炮、炮弹等各种制造厂,并有热电厂、炼钢厂、机器厂等各类附属厂矿企业,此外,兵工厂内的各种机械设备、精密仪器一应俱全,仅机床就达到了近万台,其中有些精密设备连日本人都眼红。

一说,张作霖这10多年建设兵工厂,花费了高达2亿多银元的巨资,也算用尽权利了。

第二,环境好。

东北三省被张作霖经营的很好,境内没有大规模的战乱。

从1921年到1931年时间,除了郭松龄叛军逼近沈阳以外,沈阳兵工厂没有受到过威胁,而且东北的局势稳定。

这样一来,兵工厂才能长足的发展。

而以四川兵工厂为例,由于战乱来说,每个军阀败退之前都会放火烧毁兵工厂,不留给敌人,最终就是一塌糊涂。

在1921年,沈阳兵工厂仅能生产少量子弹,以及修理损坏步枪。

而到了1930年,兵工厂可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机关枪1000挺以上,一个月即可装备一个整编师。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这是稳定发展的好处。

第三,有列强的支持。

也许大家不知道,从1919年到1929年,列强为了停止中国内战,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

在1925年之前,禁运还是很严格的,导致武器价格奇高:在1920年的青岛,一颗步枪子弹卖到了1元,折合海关白银0.63两;在1924年的上海,一支法制左轮手枪及百粒子弹能卖150元,是法国马赛原价的十九倍半。

所以,张作霖发展兵工厂,如果不得到列强支持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认为,张作霖建立兵工厂是依靠日本人。其实,日本人并不愿意张作霖变得很强大,这样就难以控制,所以就军工方面帮助有限。

张作霖以发展工业为名,绕过武器禁运,购买了大量的军工设备。

同张作霖合作的国家很多,包括德国、法国、捷克等。

这些人以工业机器为名,将大量军工机器运到东北,给予张作霖极大帮助:据齐锡生估计,1928年这个厂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一半:步枪80000杆、机关枪70-80挺,而炮的生产能力王铁汉估计有300尊——比关内的总和还要多,还是唯一一个能造出迫击炮的工厂。


可惜,再好的兵工厂,也要人来运营。

九一八期间,小六子不战而逃,将沈阳兵工厂整个送给日寇:当时日本占领沈阳后就缴获了10万余支步枪,手枪6万余支,仓库里成堆的炮弹和子弹有数百万发,成堆的大炮连炮衣都没有褪下。

日军还缴获各式机关枪2500余挺,迫击炮厂损失各式迫击炮2300余门,东北航空处损失的300架飞机比国民政府全部飞机的总和都多,张作霖购买的数十辆M-18以及美国版的FT-17坦克几乎全被日军缴获或摧毁。这些损失的装备之后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利器!


萨沙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首先张作霖主观意是否愿想建设兵工厂,第二个问题则是,张作霖是否有能力建设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张作霖自身是有建设属于自己兵工厂的野心的。不同于民国时期大多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视军阀,1917年,驱逐段芝贵,独掌奉天、黑龙江、吉林三省军政事务,成为东三省统治者后,张作霖并不满足,他野心勃勃的意图逐鹿中原,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但是显然,作为逐鹿中原的根本,军队的军火,也就是武器弹药成为张作霖最大的桎梏。此时的张作霖与多数其他军阀一样,麾下军队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军火都来自于外购。

而外购军火,一来价格昂贵,而且补充不及时,二来在战时也有存在被对手切断供应的危险,十分容易受制于人,这显然是张作霖不能容忍的。因此,极具魄力的张作霖决定在奉天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

1919年,在奉天军械厂的基础上,张作霖创办了东北兵工厂。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兵工厂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巅峰时的东北兵工厂建有八个分厂、四个处和17个单位。

它拥有上万台各类机械,25000余名工人,占地3200余亩,能够制造几乎当时中国陆军装备的所有种类枪支弹药。正是依仗东北兵工厂,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军阀部队中装备最先进、设备最完善的军阀部队。

东北军装备的兵工厂制造的大炮

那么,张作霖是怎么从无到有,仅用10年的时间,就将东北兵工厂建设成当时中国最大兵工厂的呢?

第一,重视人才。兵工厂作为现代化工厂,掌握技术的人才才是第一位的。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张作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首先为兵工厂选择了最优秀的领导人:他先后委任陶冶平、韩麟春、杨宇霆主持东北兵工厂工作,而这三个人则用事实表明,他们无愧于张作霖的信任。

而对于兵工厂最重要的技术人员,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专门培养兵工人员的技校,东三省兵工厂专门设立了属于自己的兵工学校,并分为初中、高中、专门三部,采用三三制,一边进行专业教育,一边进行工厂实习。

通过这种最为科学的方式,兵工学校为兵工厂培育了一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同时,兵工厂还设立了科学研究会,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工作。比如枪筒钢最先是由外国进口,但是经过兵工厂科技人员的研究攻关之后,最终攻克了枪筒钢的技术,替代了价格昂贵的进口钢,改由厂内自己提供。

同时,兵工厂也培养了一大批既掌握技术,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最为难得的是,虽然兵工厂也聘请了一大批外籍科技人员,但兵工厂并没有完全依赖他们,而是不停的培育属于自己的人才。也因此,在外籍技师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兵工厂的技术却不断进步。

第二,舍得花钱。现在实业工厂,尤其是重工业的建设,几乎就是在烧钱,兵工厂也不例外。中国大多数军阀并没有设立自己的兵工厂,除了技术门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既不舍得"烧"“,也烧”不起这个。

而张作霖却并非如此,在发展兵工厂方面,张作霖不遗余力的给予了兵工厂百分之百的支持。例如在杨宇霆担任兵工厂督办期间,无论是兵工厂想怎么扩充,需要花多少钱,张作霖都一律支持。

因为兵工厂花钱太厉害,甚至曾将主持东北财务工作的王永江气走。但张作霖依然不改其志,对于杨宇霆扩展兵工厂的行为继续大力支持,从中也可看出张作霖的魄力和远见。

第三,积极开拓材料来源,用国产代替进口。作为兵工厂,除了资金和技术,最受制约的就是原材料的来源了,同时,这也是最容易受到列强控制和要挟的方面。因此,东三省兵工厂竭尽全力的在国内选取可供替代的供应商。

例如兵工厂使用量极大的生铁,原本来自日本控制的煤铁公司供应,后来就用民办的大冶铁矿代替;兵工厂原来是用的燃料是由日本控制的千金寨煤矿提供,随后则采用西安八大壕煤矿产品来代替。其如硝石、硫磺、铜等诸多原材料,都尽可能的选取国内产品,在这种努力之下,兵工厂不但大规模的降低了原材料价格,也使得东北兵工厂不再受制于人。

正是得益于张作霖会用人,敢用人,重视人才,舍得花钱,同时经营有方。最终,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将东北兵工厂经营建设成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也使得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部队。


用户59694297977


旁边都是强敌,不建怎么行?苏联和日本都是工业强国,老张必须建,所以说他有魄力也有远见,兵工也是其立足的根本!东三省兵工厂始建于1919 年,是在原奉天军械厂基础上扩建而成,后来老张还弄了奉天迫击炮厂,其始建于1922 年10 月,张作霖聘用英国人沙敦利用奉天占地50 多亩的北大营陆军第27 师修械司及医院旧址,设置厂房,从事迫击炮制造。

1926 年6 月,张作霖任命李宜春为厂长,沙敦为总工程师,共同掌管全厂的行政和技术工作。工厂下设工务科、总务科、材料科、会计科、兵器科五个科,炮厂、炮弹厂、装药厂、翻砂厂四个工厂和卫兵一队。除以上机构,厂内还设有木工、油漆和医务所。全厂职工达到1400 多人。在沙敦时期,每年经费预算约为78 万元。1926 年,李宜春接任厂长后,常年经费达到130 万元。新旧两厂合并后,每年经费增至260 万元。1928 年,张学良对军队进行缩编,迫击炮厂的经费削至每年100 万元。

从1922-1928 年该厂所用经费近千万元。 奉天迫击炮厂为制造迫击炮、迫击炮弹及其附属品的军工企业。其产品为:82 毫米迫击炮、82 毫米迫击炮弹、82 毫米迫击炮驮鞍及附属品,150 毫米迫击炮、150 毫米迫击炮弹、150 毫米迫击炮车、150 毫米迫击炮弹药车。在沙敦的主持下,从1922 年开始制造迫击炮,比上海和汉阳兵工厂早一至二年,造出的炮为英国斯托克斯式,后来国内其他厂的炮多属82 毫米口径,该厂出品的炮兼具82 毫米和150 毫米两种口径。此炮为滑膛炮,以炮尾底钣及两足支地,炮弹自炮口装入,因击针击发底火而射出。构造简单,重量较轻,运动方便,适于在各种地形上战斗。

其初速小,射角在45 度以上,弹道变曲,主要用于歼灭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摧毁野战防御工事。迫击炮厂制造的82 迫击炮经过三次改良,1922 年生产的称为11 年式,1924 年生产的称13 年式,1926 年生产的称15 年式;经过改良的82 迫击炮一个比一个性能好,操作灵敏,在第三次改良时,还制出可拆可装的炮车和水陆兼用的驮鞍。150 迫击炮也经过两次改良,老式为11 年式,新式为16 年式;新式性能良好,不仅射程远,威力大,每门炮还随带炮车1 辆,弹药车1 辆,每辆弹药车可载10 发炮弹,炮车和弹药车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炮弹及其他附属品、备份件也都经过改良,更符合兵器原理,适合军用。奉天迫击炮厂初时产量不大,工厂规模扩大后产量增长,正常情况下,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 门,炮弹4 万发。使奉军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威力。1929 年5月,张学良将奉天迫击炮厂更名为辽宁迫击炮厂。 工厂的规模逐渐扩大,厂房增多,设备也不断增进和完善。拥有车床、刨床等各种金属切削机械298 台,锻压设备14 台,翻砂用机械70 多台,制暖气炉片机械四部,风扇机九部,水泵五台,空气压缩机三台,各种检验设备300 余种,地磅、天平等度量衡器50 余种。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样的军国大事,当然不是偶然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东北铁矿众多,煤矿也众多,这是工业时代,是重要的资源。拥有这些资源,才有能力发展工业。而兵工也是工业的一个分类。

中国内地的矿产资源开发较晚,其他军阀没有得天独厚的“地利”。要从其他地方买资源,钱、时间,都是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军工发展。

直到今天,东北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础。只是又增加了石油资源的开发,是张作霖时代所没有的。


栖鸿看红楼


军阀混淆时期,的确只有张作霖,也就是奉系军阀这么一支拥有能够自给自足的,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军工厂,为何其他军阀没有造出来如此规模的军工厂,其他军阀却不行?



首先原因自然便是因为张作霖地处东北,首先地势上有优势。

东北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张作霖想要建造规模最大的军工厂,自然少不了对资源的大肆利用,东北地区有这样的优势。

其次,奉系军阀背后有日本的支持。

其实不仅仅是奉系军阀,国内大多数军阀背后都有列强的支持,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种支持其实也是列强从中国摄取利益的一种方法,当然,利益是相互的,列强利用军阀控制中国,但军阀也利用列强获取成型的枪支弹药,双方互惠互利。

奉系军阀有不一样的地方吗?当然有,奉系军阀张作霖有足够长远的眼光,知道想要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不被日本人挟持,必然少不了建造自己的军工厂,只有有个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

在日本扶持奉系军阀的基础上,张作霖利用日本的支持大力发展军工,很快,全国最大的军工厂就发展起来了。

眼光在其中作用极为关键。

国内大大小小的军阀,有过建造属于自己的军工厂的想法吗?当然有过,但是建造军工厂是上下嘴唇一碰就有的吗?当然不可能。

想要建造属于自己的军工厂,必须要掌握足够的核心技术,枪炮弹药,一个都不能少,想要拥有一把枪不难,想要拥有弹药不难,难的是可以制作出来一把枪,可以制作出来可以使用的弹药。

大多数军阀,使用的要么是北洋时代建造出来的枪炮,或是从外国进口的枪炮,但奉系军队却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获胜的直接原因。

张作霖在军工,教育等领域花费了大笔的资金,为的就是实现自给自足,脱离列强的钳制。

也幸好张作霖是在东北发家,离日本控制下的朝鲜较近,可以利用日本自保,再加上东北天生的物产丰富,这一切综合起来给了东北发展军工厂的条件。

张作霖除了建造军工厂,还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字面意义上的航母,当然,这里只不过是字面意义的第一艘,毕竟那艘航母只是一艘运兵船改造而成的。

若是张作霖没有被刺杀,或许中国的形式又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魏青衣


张作霖的兵工厂建设始于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父子在统治东北期间,先后创办了大量的军工企业,包括航空工厂和奉天迫击炮厂等一系列的企业。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三省的兵工厂企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各种机械设备一万余台,工人2.5千余人。

总而言之,东北的兵工厂涵盖广泛、规模很大、种类齐全、设备先进、技术过关。

在当时的中国上,奉系兵工厂的武器制造能力是首屈一指,无人能比的。

当时中国那么多军阀,为什么张作霖一枝独秀,能拥有那么先进的兵工厂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的全力支持。

很多人都对张作霖歌功颂德,说他的民族英雄,深明大义,因为维护国家利益跟日本人弄掰了,才让日本人炸死,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张作霖心狠手辣,张作霖“手黑”是军阀中没有人能比的。

其次张作霖出身土匪,没有底线,在中国已经废除皇帝的情况下,张作霖全力支持溥仪复辟,不惜给溥仪下跪。

张作霖还亲手处死了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

总之,张作霖是个有奶就是娘的家伙,什么国家利益,什么民族大义在他眼里都是一文不值,只要能满足他的野心,亲爹也敢杀。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期间,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以镇压人民反日斗争,换得日本对他的支持,积极充当日本侵略“满蒙”的工具,使日本侵略野心逐渐得以实现。

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东北三省,长达十四年之久,这是和张作霖勾结日本,引狼入室分不开的。

日本早在丰臣秀吉时期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东北是日本侵略绕不过的跳板,如果张作霖不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日本根本不容许张作霖在东北的存在。

日俄战争结束是,日本在东北并没有获得多大好处,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日本在满洲的权利,是因讲和条约由俄国让给的,除了辽东半岛租借地和(半条中东)铁路之外,什么都没有”。

可是让伊藤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仅仅20年后,日本在张作霖这位“民族英雄”的帮助下,日本将铁路在东北修建成网,四通八达。

而随着路网的推进,日本侵略者在手黑大帅的配合下将势力渗透到东北全境的各个角落。

到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完成了对东北的全面渗透和基本控制,要不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也不会那么顺利占领东北。

有人说张作霖建造那么多兵工厂,是因为东北有钱,张大帅治理有方,张作霖是个土匪,除了杀人玩女人,什么都不会,搞经济更是一窍不痛。

东北经济在上世纪2、30年代确实很繁荣,但不是大帅搞繁荣的,而是日本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搞繁荣的。

据史料记载,日本对东北的商品输出,1913年为29,775,000 元,到1918年增至69,452,000元,增加了一倍多;投资设厂方面,1903-1913 年日本在中国新设工厂共 154 家,而在 1914-1928 年新设工厂达 322 家。

工厂涵盖的范围从冶炼、机械、火药、窑业、油脂,到面粉、卷烟、造纸、制皂、制酒等无所不包,大量资源被掠夺,大量东北人的钱装到了日本人腰包。

日本人给张作霖办兵工厂的钱,真的微不足道,跟日本在东北掠夺的财富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张作霖卖国最有魄力,袁世凯、段祺瑞敢卖的,他卖了;袁世凯和军阀们不敢卖的,他也卖了;袁世凯等人卖不了的,他也的确卖了。

张作霖入关进京和张作霖搞定郭松龄都是日本人支持下实现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没有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根本就不会取胜。

而张作霖也对日本主子感恩戴德,投桃报李,张作霖送给日本的大礼包就是“满蒙五路协议”、“东三省治安维持协议”、“中日经济合作协议”。

张作霖被暗杀是日本在他从北京被赶出去,没有了政治影响力和利用价值才决定干掉他,日本打算赤膊上阵控制东北的方针指导下才发生的。

所以说,如果没有日本全力支持,依靠东北的经济条件,根本就不能兴办那么大规模的军工制造企业。

日本人也不是傻子,第一日本支持张作霖是张作霖出卖东北利益做条件交换的;第二,张作霖被日本控制,张作霖军队战斗力强大也就是日本的强大,再多的武器装备还不是为了实现日本的战略目标。

总之,张作霖能建造那么多兵工厂,并不是因为他多有本事,也不是因为东北的和平环境;(东北是没有跟内地一样陷入战乱,但那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控制的好,并不是张作霖多有本事。)而是因为张作霖没有底线,卖国彻底。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不会再渺茫:为什么民国那么多军阀,唯独张作霖能建造那么多兵工厂。

题外话:支持张作霖的粉丝会说,张作霖不幸生在东北,为了生存,为了实现自己当皇帝的政治抱负不得不出卖国家利益,跟日本人周旋,大帅在夹缝里生存,多难;心疼死他老人家了。

但是仔细一想,张作霖是个大笨蛋。

真正会卖国的人,绝对不会只卖给一个国家,此谓不能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换句话说张作霖要卖国,应该卖得有艺术一些,让英美俄都来东北捞好处,让列强在东北形成相互制衡的均势,让他们都来巴结他张作霖,这样日本也不敢发动战争强占东北,更不敢把张大帅这个“民族英雄”一脚踹开送上西天,各位说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