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人說要遠離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

糊塗畘悳


先生此言差也!能有時間出門遊玩的大部分都是退了休的老人。每一個出門旅遊者首先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選擇不同的國內、國際旅遊的景點。

現在二線城市退休工資平均在2500元左右祘是偏低的。二線城市夫婦退休工資合起來超過7000元,他們足夠一年二次國內遊和東南亞自助旅遊了。現在多數老人喜歡自己二口子獨居,兒女週末回來吃飯住上一二天。那種整天牽掛柴米油鹽的家庭要麼屬於低收入家庭。要麼要照看和接送孫兒而脫不開身。或者子女收入低,老人與子女住在一起互相照應。我的幾個同學,他們二口子收入在8000元左右,也與兒子媳婦住在一起。他們也每年出境遊和國內旅遊二~三次。每次出門,兒媳婦都會給足二老的旅遊費用。真是其樂融融!我國部分人就見不得別人比他過得好,忌人富、恨人窮的不健康心裡。

喜歡出門旅遊的只要你手裡來的錢是乾淨的,不必才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和說三道四。必竟旅遊帶來的身心愉悅才是最最重要的。能通過旅遊,增長見識,開擴胸懷,取悅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老年人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自已的另一半。善待自己家裡的人和朋友!老年人學會平常心看待一切問題,不為點小事小雞肚腸。寬容待人,不計得失,堅守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線就好!











SY43625156


旅遊熱其實在中國只是一股子風,真正在旅遊者享受其美好體驗的旅行者極少。很多人將旅遊作為一種時髦,如果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不僅會跟在後面花錢買罪受;而且還會因為旅遊次數太少,被一些旅遊達人譏笑和指責。

跟那些旅行達人混在一起,你必須不顧家庭的實際情況;花費一大筆錢“周遊列國”。然而,拍照發到微信朋友圈裡,表明你已經到過五湖四海或“亞非拉”。但是,旅遊文化方面,基本上只能夠說出一個大概。在經濟核算上得不償失,收穫甚微。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遊”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現在旅遊,已經成為諸多行業賺錢的無本生意,所以全力推廣,各種方法洗腦。

本人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江蘇。曾經在北京、深圳兩個一線城市有過工作經歷;在上海、陝西西安、浙江紹興、江蘇南通和常州,都有工作和生活經歷。可能因為見多識廣,所以一直認為沒有必要投入太多資金用於外出旅行。

本人的旅行審美要求很高,當年曾經工作過的城市,都因為業務繁忙沒有全部領略過當地的名勝古蹟。而且,本人喜歡欣賞“名勝 ”,不太喜歡“古蹟”;喜歡大自然,不太喜歡那些寺廟和古代豪宅。

在內地旅行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的背景下,本人的旅行訴求一再受到負面影響;對於“買買買”,以及走馬觀花形式的旅行,更是比較排斥。因為本人的旅行,著重當地的風土人情,所到之處除了領略風景之外,還要充分感受旅遊地的人文習俗;從而開闊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

非常遺憾的是,朋友圈的一些旅遊達人,在“周遊列國”之後,胸懷並未看漲,還是一副小市民的格局。所以題主問得好、說得好;三觀不合,還是“ 各自為政”。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世界那麼大,你也看不過來!

退休人員,收入不及上班一族,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沒有必要都花費旅行上面。適當選擇自己鍾情 的名勝古蹟,到過幾處就好了,現在同質化的旅遊景點太多了。

讀完本人的問答,希望旅遊達人別先罵人;你先回家數數錢袋子,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旅行收穫,保不定還要感謝本人及時為你“止損”!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順祝本週生活快樂!


陸燕青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旅行是一種生活調劑方式,而不能算主食。以旅遊為生活意義,就是把零食當主食了。

經濟條件

旅遊是行走在路上。中國有句老話,叫“窮家富路”。意思就是在家過日子需要打算著過,一旦出遠門,就要多預備點錢財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在路上的旅遊是會有很多突發情況的。

所以旅遊需要更多的經濟條件來支撐。

但生活不只是遠方和詩,生活裡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人認為這些是苟且,但個人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本質。

旅遊需要的花費真的是很大。吃住行玩,沒有一樣不需要金錢來支撐。這也成就了每次黃金週動輒多少億的經濟數據。

但除了冒險家和旅行家,絕大多數人還是在既定的軌道里運行生活。之前有個段子,說九月的工資貢獻給了十一,所以月光。



旅行的意義

上車睡覺,下車打卡。拍照購物,到此一遊。

我見過太多的這樣去旅行的人。到了目的地,住星級酒店,拍照打卡,自駕或者打車,購物,到此一遊......其實一個地方真正的人文卻是沒有感受到的。

當然還有親子游。

我是個有孩子的人,也一直遵循著“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自從孩子1歲開始,有空就帶著她到處走走看看。後來我發現,其實對於小小孩來說,三亞的沙灘和門前的小沙堆其實沒有區別。

旅行的真正意義是沉澱下來去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在小巷、茶館裡去品味它的前世今生,在一個個傳說中尋找它的歷史。

而我在人潮擁擠的景點見過為與標誌物拍照打架的,見過太多走馬觀花看一眼的旅行者。他們旅行的意義僅僅只是“到此一遊”,只是朋友圈裡的一個某地定位。



真正成熟的人是不會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

生活的真正意思是發現和創造。每個人都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直在路上,那是旅行家和冒險家的意義。

真正成熟的人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工作上的責任和家庭裡的責任,而不是永遠都在的遠方。


芝麻辰小七


為什麼有人說完遠離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

我是荒野冒險家,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個提問,我認為原因就是這些人對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存在偏見,認為這些人不務正業,沒有把重點放在工作和家庭上,這個認知是錯誤的,我來分享一下個人的真實經歷。

從2006年開始,我便開啟了環球之旅,那個時候會把旅行中的照片分享到空間裡,後來相識了比較喜歡的異性朋友,當她看過我的空間以後,就告訴我:“我們不合適”,我問她為什麼?她說:“你還沒玩夠,還不適合戀愛和結婚,而我想找一個穩定的人”。這就是她給出的原因,我不想解釋什麼,因為通過她的想法,我也知道了我和她不是一路人。





事實上,能把旅遊作為生活意義的人,那一定是有事業基礎做支撐,不然真的實現不了這種人生,選擇和追求任何意義的生活,都沒有錯,因為這是我們喜歡的生活方式。




工作是實現理想生活的一種方式,我們努力工作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提升生活品質,旅遊的生活,也是生活方式和品質生活的一種,這是我追求的。對於我來說,如果每天都在工作,回家就是茶米油鹽,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是荒野冒險家,曾去過91個國家旅行和探險,我熱愛大自然,敬畏大自然,逃出喧鬧的城市,迴歸幽靜的自然;以綠色為伍,與自然為伴,讓我們一起走向戶外、綠色、沙灘、陽光......我熱愛小飛機自駕飛行,熱愛海島自由潛水和漁獵,我會為大家持續分享我飛行、潛水、旅行的視頻和照片,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哦~

荒野發現


為什麼要遠離呢?

我有一個30歲朋友,因為長達7年的婚姻不幸福。她得了抑鬱症。每天呢都要按時按量的吃抗抑鬱的藥。她又捨不得孩子,所以一直沒有離婚,但是她每天確實是不開心的。

後來她有一個小姨是做旅行社的。常常帶她出去一日遊或者兩日遊。沒想到她的心慢慢的開心起來了。並且學會了開通抖音,抖音粉絲量,現在已經過20萬了。

什麼是旅行的意義?能讓一個人打開心結,去看更廣闊的天地。能讓一個人重新拾起對生活的勇氣,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往簡單點說,旅行能讓人轉移注意力。去分散不開心的情緒。

頭條上有一個我特別欣賞的旅遊創作者。他的這點文章是一篇關於她兒子的。他孩子得了一種很嚴重的病。連上學都很吃力。試了很多種辦法,看過很多個大醫院,都沒有好轉。最後這位媽媽試著帶她孩子去看世界。沒想到她孩子的病症,竟然在漸漸的好轉。

所以很多人也許非常不看好那些把旅遊當做全部生活意義的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有些人在享受著旅遊帶來的好處。





漪貴妃0033


我是旅遊達人,平均每年都要旅遊數次,上個月我才去了江浙十日遊,這個月應該要去重慶貴州七日遊。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我不贊同不顧一切去旅遊,更不贊同窮遊和啃老遊。

旅遊,歸根結底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和吃飯,睡覺,工作,帶孩子,閱讀等等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完全被旅遊佔據(職業旅行家攝影師除外),我個人認為也是不健康的,TA有可能是在逃避生活。是用旅遊的成就感去掩蓋其它方面的無能。這就好像啃老族靠整天上網來麻醉自己是一個道理,旅遊不過是TA麻醉自己的工具。這樣一個逃避現實,沉浸在自我世界裡的人,是沒有多少結交價值的。

雖然我非常熱愛旅遊,但旅遊依然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還有家庭,事業,孩子,父母,我也是在協調好之後才去旅遊的,也只有把這些都兼顧的前提下去旅遊,才是完美的人生。


用戶8839943508720


誰在說這話?好像是為我說的吧,我離開了上海這個家回到故鄉買了套公寓房做了空巢老人,就是為了遠離那個把旅遊當生活的人,此人是誰?是我的妻子。對旅遊我自己並不喜歡,但是對家人還是很寬容的,我的退休金全是我妻子領取,先是我自己省出了錢,拿了5千元給我妻叫她去旅遊,也就是說這旅遊開頭是我主動支持她去的,但是旅遊只能偶爾為之,如果迷戀著旅遊,或者整天不在家,經常熱衷於聚會聚餐這就引起了我的反感,為什麼?在經濟上我的退休金是我妻子領的,她旅遊或聚會聚餐就不回家,她有時扔給我十或二十元要我自己買伙食,有時對我說菜冰箱有你自己燒吧,有時給我燒一、二個菜作為我的伙食,一星期她能在家幾天?我在家看小狗 ,自己做飯,到後來幾乎天天不在家,我既看家,做家務,伙食費也常常自己的錢來買,那我的退休金不就是她的淨收入了嗎?所以把我的寬容當自己的“福氣”了,人總是會算的,既然你不在家,那我也可以不在家,你喜歡到處跑,我也可以回家鄉住,這樣我就全面收回我的退休金,她不願意可是她沒道理,國家退休金是給我的,她不願意也沒辦法,所以任何事不要做得過分,如做得過分那最後真正倒黴的還是自己。


秦三鳳璧


旅遊和旅行的意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現在人們似乎熱衷打卡旅行,在人山人海的AAAAA級景區拍一張照片發朋友圈,證明自己看世界了。旅行的樂趣不是讓別人羨慕,你要做的是讓世界記住你的足跡,而不是你的朋友圈。

而真正的旅行,不是“到此一遊”,而是用心感受異國他鄉的風景和文化。去不同的地方,在當地生活幾天,只有接觸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定區域限制,旅遊只是要從你活膩的地方去到別人活膩的地方,所有環境都是全新的,你會看到你生活之外的生活,瞭解到更多風土人情,從而增長見識。不出去看看,你會覺得世界就是這樣,人就是這樣,風景原本也就是這樣,坐井觀天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只有出去多走走,你才會發現,原來不是每個人都以大米為主食,原來男人也可以穿裙子,原來有的地方就是以肥為美,你會發現並承認這是個多元化的世界,並愛上她的各種不同,哪怕你之前不能理解。久而久之,你的心就更為寬容。。。

我們不是學者,更不是專業人士,我們無須要求每一個人有足夠的知識去全方位地,追根溯源地認識和掌握每一個人文歷史景觀背景和意義,以及她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有興趣者,自然會熟知,無意者,聽了也記不住。時間寶貴,不如多花些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上。而匆匆的旅遊,跑馬觀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有一個模糊的瞭解,達到了見證與愉悅的目的,也還不錯。

旅行,是帶著主題的探索發現,不管是步行騎行或是自駕,到祖國的美麗河山考察風土人情,親身體會人文地理的瑰麗奇妙,讀萬卷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萬里路,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化成你的人生養料,在不同的時空裡發現哲理、認知自我。我們這僅有的一生,一定出去走走,昇華自己的思維和觀念,從旅遊進步到旅行的層面,人生的意義就會大不同。

所以無所謂遠離與親近這些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


雨木風2


這只是攀比心理作祟的言論。怎樣對待旅遊,是每個人對於自身生活方式選擇的自由,而我是這樣的……

一隻旅遊35年+從業旅遊15年的旅遊大咖,一個萌寶的媽媽,專業為你剖析旅遊上的問題,喜歡請關注我喔!


要遠離,那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為什麼要遠離,其實那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心理在作祟。

我本身就是一個旅遊從業者,工作之一就要研究旅遊這種消費方式的特點。毫無疑問,和其它生活消費方式相比,旅遊是一種低頻次的消費方式。原因很直接,旅遊需要有錢、有閒!

雖然不是說每種旅遊都要花費很多錢、很多時間,但付出錢和時間卻是必須的。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旅遊被定義為一種生活的“奢侈品”,而旅遊消費也就被賦予了可攀比的意味。

你有這樣的潛意識觀念嗎:

經常旅遊的人,必定很有錢。

經常曬旅遊的人,就是在炫耀……

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暗藏著比較的意識,旅遊彷彿和奢侈品、包包、汽車、工作、甚至是孩子一樣,成為常人暗自一拼高下的方式。經常出去旅遊,證明這個人有錢有閒,小日子過得好;不去的,那就沒混得那麼好了。

說到底,認為要“遠離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其實就是想遠離攀比。說得好聽,那是不攀比、自娛自樂。但探索深層心理活動,如果不是有這個攀比意識的人,又怎麼會覺醒到這是一次攀比和較量?

所以,我認為反而是很介意和比較的人,才會有這種說法。

以旅遊為生活意義,錯了嗎?

這是一個生活態度和看法的問題,一千個人可以有一千種不同的生活態度,所以是否“以旅遊為生活意義”,本身並沒有對錯。

像我,就是一個以旅遊為生活意義之一的人。我就是喜歡旅遊,我願意、且沒有傷天害理,能怎麼著?

我喜歡旅遊的程度,可以讓我選擇從事旅遊業,並且一下就堅守十多年;可以讓我把所有的休閒時間和辛苦賺來、且能靈活調用的錢都用在旅遊上;也可以為了喜歡旅遊而奮筆疾書,把旅程中積累的經驗、發生的有趣故事、辛苦蒐集來並通過自身實戰經驗優化的攻略,都與大家分享。這就是我喜歡旅遊的態度。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和我相同的純粹想法。也許真的有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同時也很zuo,把旅遊作為一個顯耀的手段。對於此,我的態度是,容納別人有自己的生活態度,不批判、不贊同、不奉承。

通過旅遊,找到生活的趣味

那麼著迷旅遊,我是經歷了什麼才至於這樣呢?

小時候,旅遊是父母給我的生活;長大以後,旅遊就是我尋找生活趣味的途徑。

喜歡上旅遊的歷程,絕對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恰好我父母也是十分喜歡旅遊的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中國大陸並沒有成型的旅遊概念,旅遊團也是一個小眾而新鮮的事物。就從那時起,作為祖國南大門的廣東,最早出了一些旅行社,通過蓮花山1天遊這類的短平快周邊遊產品,在把旅遊推向廣大市民,並往日常化消費的方向上推廣。

當時還相當年輕的父母,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對新鮮事物有莫名的興趣。於是,就從這些周邊遊開始,帶我走上了旅遊的路。我還記得跟著早期的旅遊團隊,去過蓮花山,到過當時剛開發旅遊的河源萬綠湖……興趣也是這樣從小培養出來的。

長大成人以後,旅遊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平常而緊張的工作過後,總會覺得人是麻木的。但只要休假出發,即使路上是攀山涉水的勞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以後,才能發出對生活不一樣的感悟。

旅遊成為工作以後,歷次的出差經歷,除了讓我開闊眼界、認識更多的人以外,最重要的是給我強大的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現在,當我能從容面對遊客在法國餐廳被偷錢包、在泰國海關處發現護照遺失……種種情況,這都是旅程給人煉造的能力。

最後,我想更正大家的一點錯覺:經常旅遊的人,並非都是有錢有閒。我雖然經常旅遊,但也得每天十多小時地忙碌於本職工作,掙著一份普通的薪金。能不斷出去旅遊,只是我把消費重點和休閒時間都調到旅遊這個興趣上,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免費的旅遊”,去實現自己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當然,還有家人的認同和包容。


旅遊大咖雲吞媽媽


旅遊是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後的精神層次的一種追求,是愛好的一種,是日常生活狀態的一個調劑。

除非是從事旅遊行業的人,工作就是以旅遊為主,還有一些人把旅遊當成生活的全部,或者是全部的時間都花在旅遊上,或者是工作外的時間唯有旅遊,大概這就是所謂“以旅遊為生活意義的人”吧。


說遠離以旅遊為生活的人不是沒有道理。

生活除了旅遊,還有工作,還有責任,還有更多更高的追求。人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就是以玩樂為最高追求。

說遠離以旅遊為意義的人也是言過其實。

旅遊是讓人精神愉悅的方式,愛好旅遊的人都是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只要不沉迷在旅遊中,或者能夠從旅遊中獲得自己人生的意義,也無不可。


遠離旅遊為意義的人,實無必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不去臧否他人生活方式,無權干涉他人;也不受他人影響就好,堅持本心。

我是旅遊愛好者酷妹兒。謝謝隨手點贊!人生即旅行,你我皆為遠行客。 謝謝點讚的朋友們!歡迎留言探討,關注“酷妹兒圈”,與你同行,一路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