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银行诱导贷款固定利率怎么办?

我就是来找乐子的haihai


继续固定利率还是LPR浮动利率,决定权在你自己:

1.理性对待银行的“诱导”。果真如你所说存在诱导行为,根据经验,做到两点:①保持高度警惕,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做出决定;②不要因为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再“诱导”,感觉不好意思,就草率做出了决定。说直接点,就是您自己得有主见,遇事多和家人商量。

2.多了解下一固定利率和LPR。了解什么是LPR,如果改成LPR利率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对现在的经济形势要有一定的了解,能对未来利率趋势做出简单的判断。一定要知道自己现在的利率是一个什么水平,建议符合以下条件就不用改LPR:①现在房贷利率5以下;②胆小,不敢承担LPR未来上下浮动的风险;③改不改无所谓,嫌麻烦,反正有钱,不在乎。如果现在房贷利率在5以上6以下的话,如果还款剩余期限不多了,比如还有几年就还完了,建议还是可以改的,近几年的LPR应该是下行。不想改成LPR也可以,因为改后每年实际上也省不了不少钱。如果在6以上,建议您还是改成LPR。当然,最终改不改,还是得根据你现在的利率,由您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改不改都是自愿行为,关键还是在自己。祝好运!


保保讲法商


目前所有银行都建议客户自行在线上渠道办理,减少人员聚集和感染风险。

我本人就是银行人员,本人也有房贷,银行人员自己都说不好今后几年LPR的走势,谁也不敢跟你说以后利率是升还是降。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全凭自己主观判断,银行更没有诱导的动机,既没有计价工资,又没有奖励,你选哪种方式对于银行人员来说无关紧要,有时间他还不如拉点存款,卖点保险、基金、理财产品,这些是有绩效奖励的。

自己判断利率走势,如果看跌就浮动,如果看涨就固定。还要根据剩余贷款期限和是否准备提前还款综合考虑。




冰山飞狐1167


哈哈,大多数银行是让你自由选择,有些商行默认让你承担利率浮动风险,也就是你如果不选择?银行就按浮动利率给你处理。

1、如果我们选择浮动利率,则未来三十年,每年都需为银行承担巨大金融风险。过去(1989),我们因金融风暴,存款利率曾高达10%,贷款利率曾上浮达13%。

2、如果选择固定利率,则无需每年担惊受怕,所有风险让银行承担。银行贷款成本,简单计算:

A当前成本:(无风险存款2.0%+理财吸储4.5%)/2 +银行运营成本3%=6.25% 当前你贷款利率如果小于6%,说明你得到国家房贷优惠。

B未来成本:公式同上,你认为未来三十年,象委内瑞拉等国一样,因印钞放水而暴发的金融风险(存贷利率大于20%)永远不会发生吗?

最后,说说M国,2008年因次贷危机暴发导致各银行贷款利率飚升了70%(贷款利率上涨1.7倍!),让许多P民,由于月供大增,而收入又急减,最后自己的房子被银行收走……


绿山青山2025


长期来看,大部分国外的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普遍在2%-3%之间!而我们一直执行的是4.9的固定利率,而且去年下半年买房的人应该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不少,这个就要看自己的具体选择了!反而我觉得贷款时间久的人应该去做调整,而贷款时间短的,而且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可以不用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花朵与俊树


5.88,还剩28年…我还是选固定利率。固定利率,将来银行承担风险…LPR利率,将来你帮银行承担风险。考虑通货膨胀,同样1000元,未来购买力是大概率下降事情。普遍人再精明,也比不过银行的精算师,银行是需要盈利的,你还指望银行大发善心少赚钱?那还不如下调基准利率好了,搞什么LPR?而且LPR有下限,无上限……还贷还剩10年内,可以LPR,毕竟还是可以占下银行便宜的,10年以上还贷的,我啥操什么心啊


无限星火


房贷利率由基准利率替换为LPR,借款人在改变时可以选择根据LPR浮动或是选择固定利率,具体选择哪一样,选择权由借款人决定 。


我不知道你说的银行诱导贷款固定利率是怎么样诱导的,从现在各大银行推出的更改方式来看,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柜台等方式进行变更,如果说是诱导可能是银行发布的一些知识文章吧。

不过这些都不用理,两种方式二选 一,根据自己的贷款情况来选择就可以了。

1,如果你的利率上浮的,比如上浮10%,20%甚至更高,而且剩余还款时间还比较长,选择根据LPR浮动还是相对更合理一些,毕竟未来LPR大概率会下降的,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看看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率就知道了。


2. 如果你的利率是打折的,比如打个8折、9折,或是还款时间剩余没有几年了,可以选择固定 利率,虽然享受不到LPR下调的福利 ,但也同样不用担心LPR上浮的风险。


综上,选择固定 还是浮动,还是要根据自己当前的贷款情况来选择,对于银行的“诱导”,不用理他,选择的权利在借款人自己手上,你说了算。


小崔聊房


这个应当是说存量房贷利率转LPR利率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疫情影响,银行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也开通了网上办理方式,从楼主的表述来看,网上办理是不存在银行诱导客户转换固定利率的。

那么,银行“诱导”客户转成固定利率,应当是发生在柜台,面对面的办理方式。对此,和尚谈点个人看法:

1、银行不可能“诱导”客户

  • 大家都明白,存量房贷转LPR利率,是央行统一规定的,是全国性操作业务,不是个别银行操作业务。并且央行2019年第30号公告规定的非常明确:转换LPR,可以选择固定利率,也可选择LPR浮动利率,客户与银行自行商定。此其一。
  • 银行“诱导”客户选固定利率,银行能有什么好处?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利率的波动是着眼于经济周期的,没有人准确预期到将来二十年、三十年的利率变化,包括银行本部。不能准确预期就意味承担风险。
  • 就依“房住不炒”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的顶层指导方针而言,楼市发展以稳中波动为主,大涨大跌都不可能出现。那么房贷利率作为楼市调控的一个市场手段,不太可能出现有大的或长时间的下跌。同时,若五年期LPR利率上涨,而银行“诱导”客户选固定利率,意味着银行会承担利率上行的风险!2019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万亿元,若LPR上行5基点,利息数字是个什么概念?


2、和尚认为,楼主去办理转换LPR业务,限于楼主自已不太了解情况,于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帮你分析解释,哪种方式相对较好。

楼主可能“误解”了银行方面的好意;或许是在分析时,银行工作人员讲“固定利率”说得比较多,因为原来给客户的按揭利率就是固定利率,转换时又有个固定利率方式,所以楼主可能感觉银行有“诱导”转固定利率的嫌疑。

不管怎么说,客户转换LPR利率,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客户有权作出合理选择。当然,银行方面也不会去做没必要做的事。

💕谢谢阅读!


野马和尚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总觉得银行会坑害老百姓。银行推荐的东西都是银行处心积虑要谋取私利,不为老百姓着想。单就转换LPR这件事儿来说,银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微弱的。转换LPR是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政策,银行只有执行的份儿。

对于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来说,转换LPR最简单的操作方案就是,以前是浮动利率转换以后还是浮动利率,以前是固定利率,转换后还是固定利率。可是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不能简单粗暴地去执行,必须要尊重每一个拥有房贷的老百姓。

人民银行还非常人性化地给了老百姓一次选择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的机会。要知道,之前一二十年,从有房贷这件事儿以来,房贷就很少有固定利率的。银行也不允许客户进行选择,都是银行默认的浮动利率。

人民银行之所以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有些老百姓的房贷利率非常低,有可能不愿意采用浮动利率。这次基准利率转LPR是国家发起的,确实是国家单方面引发了老百姓需要重新签署合同的工作量,但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至于题主说的商业银行会诱导客户选择固定利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老百姓的贷款利率是高还是低,银行都会希望客户选择浮动利率。对于银行来说,资金成本与资金收益都是要与国家经济一致的。银行利润就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如果选择固定利率,银行还会担心自己的利润连续二三十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率都已经提升了,资金成本也有了大幅地提升,但是房贷利率还是一直比较低,相当于银行利润在大幅缩小。

总结:

银行不会刻意引导,这一次,全凭老百姓自己做决定。银行顶多会告诉你选择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分别有什么样的后果。浮动利率就是国家利率变动了,个人利率跟着变动;固定利率就是贷款结清前,个人利率都不会变动。


银行研究僧


您应该是最近在办理房贷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诱导您选择固定利率的吧。

银行虽然是金融机构,但也摆脱不了其商业属性,商业的本质就是追逐利益。银行之所以想让你选择固定利率,是因为从现在的内外部环境看,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

未来全球将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降息周期,美联储前几天刚刚降息50个基点。中国也应该也不会例外。特别是最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以及未来国外疫情的不确定发展趋势。

降息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回复,刺激消费,提升经济活力。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及相关政策的预期更为强烈。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以现在大部分房贷执行的贷款利率5.39%-5.69%来对比,大部分房奴会选择调整为LPR,虽然降息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到明显差别。但长期看来,会省下不少利息。作为银行更清楚这一点。哪怕只差0.001%,作为商业属性的银行也想多赚一点。

苍蝇腿,也是肉啊。





分析大狮


我选择固定利率,首先我的利率已经很低。

再者不想每个月去考虑还钱多少,主要是嫌麻烦。

其次就是我对银行等垄断企业的不信任,油价已经伤透了我的心,油价总是涨幅大于跌幅,说是和国际接轨,关键是和谁接轨?银行系统也是一样,怎么可能和国际接轨?这个衡量标准也太难了吧,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同行经验?黄金储备?股市行情?GDP?CPI?我是搞不懂,但我觉的汇率这个杠杆可不是随便就能玩的,出现大幅度的涨跌都会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利用杠杆暂时的补救罢了。

最后,无论选择哪一个,我们都是要付出利息的,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想从银行占便宜,难度有点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