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專家談丨張鴻:疫情下加快數字陝西建設的幾點建議

專家談丨張鴻:疫情下加快數字陝西建設的幾點建議

專家談丨張鴻:疫情下加快數字陝西建設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引發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數字經濟這一全新經濟形態已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重點。自疫情爆發以來,作為社會治理的物質保障,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保證社會有序運轉起到了關鍵作用。面對疫情,就“數字陝西”建設提出以下觀點。

加快數字陝西建設刻不容緩

數字技術正成為疫情防控的新型支撐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科技企業積極開發大數據應用平臺,分析運用其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政府精準決策、科學防治疫情提供了數據支撐,發揮了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的作用。

面對疫情,浙江省聯合釘釘和阿里雲平臺開發的“浙江省新冠肺炎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浙裡辦”APP,包括居家觀察、智能問診、在線申報等功能,分流線下實體醫院流量。同時搭建出浙江省新冠肺炎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並輸出一套完整的“數字防疫系統”,免費提供給全國各地政府和社區,助力疫情防控。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與平安集團聯合開展“疫情防控交通一體化系統”應用試點,實現無感、無接觸、高精度體溫檢測,快速篩選識別高溫人員。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聯合高德地圖、阿里雲開發的檢疫站交通監控和輔助決策系統上線,涵蓋成都市31個高速、國道、省道路口檢疫站,實現對檢疫站的交通監控與預警。

廣東省開發了“粵省事”疫情防控專區、省政務大數據中心管理平臺等,可以及時發佈防控信息,加強數據分析,優化在線政務服務。

北京金山安全的Orion Star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目前已部署在北京市海淀醫院,可實現“遠程雙向視頻問診”。

湖南省能源規劃研究中心作為省內能源智庫機構,依託大數據為能源需求“畫像”,助力防疫期間能源供應保障。

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陝西亟需加快數字技術防疫步伐。

數字陝西建設中的不足

一是思想觀念亟待轉變。此次疫情倒逼數字產業迭代升級提速,各類數字化應用逐步產業化並走向大眾,逐步成為大眾全新的生活方式。數字陝西不能僅是基礎電信建設、網絡安全、信息化等傳統範疇,還應是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的系統工程。

二是頂層設計不足。陝西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廳、省發改委都承擔了部分數字陝西的建設職責,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對數字陝西沒有成立統一的領導協調機構。

三是數字政務水平有待提高。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9)》顯示,我省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綜合得分79.73分,在全國排名第23位,與第一名廣東(94.63分)相差14.9分,在西北區域內低於寧夏。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部分省市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全面啟動政府服務事項“線上辦”服務,暢通“不見面”辦事數據通道,降低了疫情防控的風險。與此相比,陝西亟需提升數字政務水平。

數字陝西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儘快成立數字陝西建設發展領導小組,建議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廳局負責人為成員,制定頂層規劃。應對疫情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手段,科學防控疫情。明確提出“建設數字陝西,發展數字經濟”的口號,指導加快數字陝西建設。

二是重點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產業數字化為手段,推動我省石化、裝備製造、農業、電子信息製造業等應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數字技術,實現深度融合。加速我省中小企業產業數字化步伐,鼓勵將管理、運營、渠道、產品由線下轉為線上,減輕疫情對我省中小企業的衝擊。以數字產業化為措施,首要是政務數據產業化,其次是工業或行業數據產業化,以省屬國有企業為重點,培育省級龍頭企業,形成工業大數據產業鏈。除此以外,疫情使各類數字化應用逐步產業化並走向大眾,應儘快普及數字產業化發展趨勢。

三是推動社會治理數字化。組建省數字政務數據管理部門,統一負責全省政務信息化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採用“政企合作、管運分離”模式,如成立“數字陝西”網絡建設有限公司,並引入華為、中興等通訊骨幹企業力量,充分發揮省內信息技術企業的專業技術優勢,承接全省政務信息化系統建設、運營、維護等工作。同時,應對疫情要提升線上政務服務效率,推動更多事項實現“全程網辦”“一次不用跑”,積極防控假期後、上班後、復工後、開學後疫情蔓延,為企業和群眾帶來越來越多的高效、便利和安全。

(作者系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委員,西安郵電大學數字化融合與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 張鴻)

专家谈丨张鸿:疫情下加快数字陕西建设的几点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