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扯歷史—明末清初那場山海關之戰

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在山海關發生了一場改變中國,乃至東亞歷史的爭霸戰,史稱山海關之戰。交戰雙方是當時中國最為強勁的三支軍隊,進攻方為大順王朝,防禦方為故明平西伯吳三桂的關寧錦騎兵,救援方為大清睿親王多爾袞之八旗、三順王、續順公之漢兵。兩日之內,幾十萬大軍糾于山海關尺寸之地,其結果,眾所周知,清吳盟軍大捷,順軍敗績,李自成一潰千里,慌不擇路。大順軍退回京師,草草登基,一把火燒了崇政殿,撤出京師。清吳大軍,弔民伐罪,傳檄燕趙,兵不血刃,克復神京。十月初一,福臨告天,繼承故明大統。

扯歷史—明末清初那場山海關之戰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山海關之戰讓清軍勝利是歷史悲劇,清朝打斷了明末之資本主義萌芽,把中國拉回封建主義落後經濟中了,乃至公元1840年開始,中國進入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

扯歷史—明末清初那場山海關之戰

其實,仔細看看清朝這三百年曆史,和山海關之戰的經過,就知道清朝是積極向上,起碼清初的創業團隊很積極。山海關之戰時,李自成率領六萬孤軍深入,對清軍到來毫不知情,為兵敗埋下了伏筆。吳三桂呢?吳三桂麾下只有五萬官兵,或曰三萬。吳三桂本人又自私自利,帶兵不是強項,玩陰謀是強項。三桂多次臨陣逃跑,是清兵手下敗將。以三桂之軍力,又何嘗是能獨當一面,保護燕趙之金湯呢?

扯歷史—明末清初那場山海關之戰

三方之中,唯有清軍是一個運行良好的高效率團隊,最為團結,最為高效的統治集團。明末的全中國各大勢力中,還沒有一個能做到清朝這般軍民一體的。南明呢,南明更腐朽。鄭成功呢?成功比南明要強很多,但軍事實力不如清朝。看看清朝的統治者,九王南征,兵分兩路,八王攻陝西,十王攻江蘇。八王是主力軍,主滅大順軍,十王是偏師,主牽制南明。這兩路出兵,如果大順軍和南明軍聯合,未必就會失敗。然而,當九王看見李自成基本喪失抵抗力後,就八王十王合兵,拳頭握緊,力主滅南明。結果,南明滅亡。九王山海之戰,如此大捷,能不驕傲乎?然而九王就是沒有驕傲,依然用兵謹慎,發現漏洞後馬上糾正,集中兵力。凱撒大帝能夠征服高盧,用的是分化瓦解,上兵伐謀,九王或者順治帝、多爾袞用的也是分化瓦解南明將領。

扯歷史—明末清初那場山海關之戰

清朝的武器裝備的確是不如西方,數量也不如西方。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雅克薩保衛戰中,俄軍有二百火槍,清軍只有五十。俄軍大炮十二門,清軍十五門。俄軍八百人,清軍三千人。清軍只在火炮和人數上佔優勢。但是,最終還是勝利了。山海關之戰,我認為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山海關之戰具有偶然性,但是李自成這種失敗是孕育在必然之中的,沒有吳三桂獻山海關,李自成在別的戰場也得失敗。這才是歷史,歷史是不相信眼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