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蓝耳会引起猪脾脏肿大吗?

用户2853220995288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本病是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我国90年代发现本病的存在,2000年出现较大面积发生,自2006年初以来,在大部分省区出现暴发性流行,即“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由于过去接触较少,防治经验缺乏,致使一些养殖户惊恐不安,基层兽医束手无策,相关管理部门手忙脚乱。此病的流行特点是近代中国养殖猪业从未有过,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巨大损失。

2 流行特点

本病春、秋季多发、盛夏较严重,全年均可流行,多呈地方性流行,传染快,通过空气、饮水、饲料及各种带毒媒介传播,10公里范围内迅速蔓延,初生仔猪和刚断奶猪最易感染,可死亡80%甚至100%,育成猪、肥猪能发病,但死亡率不高,耐过的猪只生长发育停滞,能长期带毒。营养好,健康状况好的猪群主要是隐性带毒或持续感染。

目前流行的猪高热综合症往往不是蓝耳病单一感染,而是两、三种病混合感染,常与猪瘟、附红细胞体、链球菌病、流行性感冒等混合感染,临床为表现“三高两快一长”(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病快、传染快,而病程长,至少十几天才死亡)蓝耳病单一感染死亡率不高,中大猪很少死亡,母猪约30%以上表现流产、死胎、不孕等繁殖障碍。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免疫程序比较合理,环境条件较好,综合防治搞得好,故而很少发病,而中小型专业户和散养户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3 临床主症

发热(打堆,体温高至40~42.5℃),便秘(后期可腹泻),不吃或减食,眼结膜潮红、眼眶发蓝、流泪、尿黄或褐色、咳喘、精神萎顿,大多数患病猪初期可见皮肤、耳朵、肢端、腹部发红,随着病程延长,皮肤发绀(蓝紫色),之后逐渐变蓝,注射抗菌素药或退烧药无效,仅体温暂时下降但很快反弹;再度上升;个别猪有呕吐、下痢、四肢划水状神经症状,有的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气喘迫促、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中、大猪症状较轻,主要是发热,便秘,最后脱水、消瘦、衰竭死亡;母猪感染后症状相同,并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2~3天便可引起死亡。

4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整个内脏器官呈病毒性败血型病变特征。死胎及刚出生不久的弱小仔猪,眼睑、颌下、颈下水肿。

仔猪及育肥猪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肺部有小点出血或淤血,气管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腹腔有大量淡黄色积液,有的有少量的纤维素渗出,呈现胸膜炎病变。

肝脏肿大,切面灰白色坏死灶,胆汁浓稠,呈土黄色,脾脏肿大,个别有梗死,肾脏出血,个别的心外膜和喉头黏膜有出血点,胃充血、出血或溃疡,有时可见肠道充血或出血,流产母猪两耳肢端或腹部皮肤发蓝。

5 病因分析

本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猪蓝耳病毒感染后,因猪群免疫缺失而继发感染病菌和病毒,如伪狂犬病、猪瘟、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和弓形体等。另外养殖户猪蓝耳病疫苗不到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气温突变、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防暑降温不到位而引起的热应激、长途运输应日夜、饲料营养不全、饲料管理不良等因素的影响。

6 危害

蓝耳病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二:一是母猪流产、产死胎、不孕及小猪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巨大;二是免疫抑制,猪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差或免疫失败,常导致猪伪狂犬、猪瘟、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喘气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炎、流行性感冒和弓形体等混合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7 防控措施

7.1 使用全价饲料,营养好,养管合理,机体抵抗力强是根本。

7.2 消毒是减少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7.3 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打防疫针、种猪用灭活菌,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2~3周,经产母猪产前免疫1~2次(避开围产期),种公猪每半年接种一次。

仔猪及育肥猪可用弱毒活疫苗三周龄初免,双月龄二免。已发病猪群,可用弱毒活苗紧急接种4~8头份,可减少死亡,促进康复。

7.4 建设疫区平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及抗菌药,多维、氟苯尼考粉、黄芪西林、高热混感康、黄芪蓝圆康等,预防继发病和提高抵抗力。

7.5 严格处理病猪、死猪,杜绝疫源扩散十分重要。

7.6 免疫程序杂乱无章可导致免疫失败,乱用抗菌素、退烧药物可造成大量浪费,并延误病程增加死亡。

7.7 切忌诊断错误,措施偏离。

根据蓝耳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治疗蓝耳病必须抓住三个关键,即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保健。

8.1 抗病素

目前无抗病毒特效药,一般是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促进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转移因子。

8.2 防继发感染和逐渐退烧(不要陡然降温)

⑴混感急诊+衰竭急救混合肌肉注射,呼肠克星饮水或拌料。

⑵天安真好+菌毒特号分点肌肉注射,混感金方饮水。

⑶天安太奇+天安太极混合肌肉注射,黄芪西林饮水。

⑷天安金针+衰竭急救分点肌肉注射,大壮观霉素饮水。

⑸喘呼特佳+增免败毒针混合肌肉注射,泰妙通饮水。

喘气严重配合气喘米先肌肉注射,呼肠克星饮水。

⑹天安真好+金毒II号分点肌肉注射,(选)天安混感金方饮水。

高热病一旦发生,不要恐慌,更不要以为灾难来临,不要病急乱投医,只要采取科学治疗方案,让猪耐过10~15天,大多可自然康复。蓝耳病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地塞米松类糖皮质激素及退烧药要谨慎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治疗要有信心,用药疗程需要保证,不能频换药物;保持环境安静。


四川张五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损伤及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发紫并继发其他感染病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未断奶仔猪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传染率高,死亡率也高。常给猪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专家建议一旦发现,及早治疗。为了更好的解决猪蓝耳病的相关的知识,广大的养殖户需要及时了解这种疾病的相关的防护。

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通过空气传播和病猪接触传染,高湿低温环境可促进疾病传播,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初次爆发本病的猪群最易感染,而且传播快,发病率高,一般持续8-10周。急性发病过后转为地方性流行,随着猪群更新,猪群扩大,该病又会重新爆发。

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猪益肽每袋1公斤、拌料2000斤、每月用3-5天

治疗:猪益肽每袋1公斤、拌料800斤、连用5-7天

口服:50斤以下10-20g

50-100斤20-30g

100斤以上30-50g

>>>点击免费获取猪蓝耳病毒的更多治疗方案<<<


爱在当下5886


你好,蓝耳会引起猪的脾脏肿大,但是现阶段遇到脾脏肿大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蓝耳,而是非洲猪瘟吧。

蓝耳具体病理分析如下:

1、肺:肺脏红褐色花斑状,手感发硬,“橡 皮肺”,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不分明;肺黄色,有淡红色瘀斑,间质增宽;肺尖叶延长(像大象鼻子)。

2、心:心包积液、心肌柔软。

3、脾脏:脾多肿大,有小点出血。

4、肾:肾上有针尖状出血点或有白色坏死小点。

5、淋巴结肿大,外观褐色(仅表面),内白色。

另外脾脏肿大不仅仅是蓝耳的表现,还有以下疾病也会有脾脏肿大的现象。

1,猪瘟:有30%-40%的猪瘟病例发生脾脏出血性梗死,以多发性梗死为常见,脾脏一般不肿大,通常多发生于脾脏边缘,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呈暗红色,稍隆突,不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分明,触摸质地坚实。

2,猪丹毒:发生急性猪丹毒时脾脏因淤血而显著肿大,呈樱桃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隆突,鲜红色,牌白髓和小梁结构模糊,用刀背轻刮有多量血粥样物。猪丹毒常伴随典型皮肤病变,有助于与猪瘟进行鉴别。

3,猪沙门杆菌病:本病的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慢性型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及大肠发生固膜性肠炎为特征。急性型猪沙门杆菌病脾脏肿大,被膜偶见散在的小点出血;切面见脾白髓周围有红晕环绕。

4,炭疽:败血型病例脾脏的病变为肿胀,常达正常的3~5倍,甚至更大,外观呈紫褐色,质地柔软,触摸有波动感,有时可自行破裂。切面边缘外翻,断面隆突呈黑红色,脾髓软化呈软泥状,甚至为半液状自动向外流淌。可结合血液凝固情形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5,猪链球菌病:以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特征。脾脏肿大或显著肿大,常达正常的1-3倍,质地柔软而呈紫红色或黑紫色。偶尔于边缘可见黑红色的出血性梗死灶。被膜多覆有纤维素,且常与相邻器官发生粘连,切面黑红色、隆突,结构模糊,也可进行细菌分离试验予以鉴别。

6,非洲猪瘟:发生急性非洲猪瘟时,脾脏常见充血性脾脏肿大,可达正常的6倍,易碎,呈黑紫色。


猪小呆


猪瘟脾脏也可以变大 主要看其他判定标准 脾脏实质变大说明猪在最后一段时间免疫系统代偿性工作的结果 也就是说血液中红白细胞大量受损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