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2020年,繪就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更美畫卷

“滄桑變化兩千年的桂林是一本厚厚的書,山水只是它的封面。可以說,歷史長河,大浪淘沙,唯有文化永存。”市委書記趙樂秦曾用頗具詩意的一番話,詮釋了桂林山水與文化的關係。“把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串起來”、“對歷史文化進行研究、論證、提煉、包裝,凸顯其價值”、“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三部曲”一次次奏出時代的“音符”。

2020年,绘就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更美画卷

我市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以來,對靖江王城進行了“拆圍透牆”等系列保護行動,再現靖江王城的歷史風韻。記者何平江 攝

過去一年,我市湘江戰役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圓滿完成,68個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烈士紀念設施全部竣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紮實推進,第八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公佈數量居全區之首,第九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文化亮點“耀眼”,民族歌劇《劉三姐》赴澳大利亞巡演反響巨大,《破陣曲》、《桂林有戲》進京演出,文化旅遊融合邁上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新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桂林文化界積極行動起來,迅速創作了一批反映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優秀作品,傳播正能量、謳歌真英雄,凝聚精神、鼓舞鬥志,堅決打贏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3月3日,桂林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召開,吹響了新一年全面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的衝鋒號。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桂林文化工作蓄勢待發、迎難而上,向著“一城文化滿城綠”目標奮進。

2020年,绘就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更美画卷

桂海碑林內,一隊來自東盟、巴西的遊客正在感受桂林石刻文化的魅力。記者李凱 攝

文化戰“疫”桂林文化的力量全面迸發

今年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人們急需一種正能量,驅散恐慌迷茫的陰霾,鎮定人心,提振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這特殊時期裡,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站了出來,他們迅速響應號召,積極行動,努力構思並創作出一批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傳播正能量、謳歌真英雄的好作品,利用手中的筆、鏡頭等,宣傳防護知識,發揮文藝的引領作用,定人心、暖人心,彰顯“文藝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為鼓舞抗疫鬥志,堅定抗疫信心,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積極投入文化戰“疫”,發起了以“文化戰‘疫’,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徵集公益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踴躍響應號召,積極進行創作,取材於抗疫真實故事,熱情謳歌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部隊官兵、公安幹警等感人事蹟,以及桂林本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生動故事。這些文藝作品都將成為桂林人民抗疫的精神食糧。”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

“都說這裡是前線,卻不見槍林彈雨和硝煙;晝夜忙碌的白衣天使,寒冷中送來溫暖的春天。呵護大自然和人類的友愛,不讓危害生命的疫情蔓延。眾志成城,化險為夷,一聲號令,築起牢不可破的防線……”著名詞作家曾憲瑞作詞的歌曲《是前線,也是防線》很快面世,優美的旋律鼓舞著大家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疫情發生以後,我們音樂家協會收到了幾十首抗疫主題歌曲歌詞。大家從桂林市抗疫感人事蹟中汲取靈感,創作了一首又一首高質量的歌曲、歌詞,給予人們溫暖、堅定的力量。”市音樂家協會負責人李明才說。

“也許有人會問,祖國是什麼?我會說,祖國是中華兒女挺直了的脊樑,是億萬個小家共同擁有的強大而又溫暖的懷抱,是萬家燈火和嬰兒甜蜜的微笑,是億萬兒女共赴國難時的一腔熱血,是‘可愛的中國’深情旋律裡的淚花飛濺……祖國啊,寒冷的冬天就要過去,更加繁榮春天就要來到!”——— 這是刊登在《桂林日報》上的武華民創作的《可愛的中國》的摘錄。市作家協會組織我市作家以近段時間我市抗疫事蹟為題材,創作了數十篇抗疫主題散文、詩歌,其中優秀作品已經在《桂林日報》上陸續刊登。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讓春節在家休假的桂林坤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羽瀟揪心不已。王羽瀟在心裡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我的團隊能為社會做些什麼?“我們的可可小愛《兒童健康系列》裡,恰恰就有很多宣傳疾病防控知識的,內容包括健康習慣、衛生常識、食品安全、常見病防控知識等。”於是她馬上召集同事組建了“可可小愛防疫宣傳工作組”,開始遠程協作,整理近年來製作的疾病防控公益宣傳片,集結為《可可小愛》疾病防控公益廣告特輯。《可可小愛》疾病防控公益廣告特輯播出後,為抗疫起到了積極作用。“可可小愛防疫宣傳工作組”共向全國200餘家渠道投放疾病防控公益宣傳節目,播出渠道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PP視頻等40餘家主流視頻網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BesTV、CIBN等30餘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IPTV/OTT,以及100餘家省市電視臺、幼教APP等。節目上線不到一週全網點播量已超過1000萬次,受到播出媒體渠道的一致點贊好評。

在這每一首歌、每一篇散文、每一幅書畫作品、每一個視頻短片中,人們感受到的是桂林文化帶來的澎湃能量,以及桂林文化深厚的底蘊和群眾基礎。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裡,桂林文化的力量全面迸發。

2020年,绘就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更美画卷

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雁山項目總投資約160億元,包含大型室外主題樂園、文化旅遊小鎮、度假酒店群等多項複合功能業態,是廣西最大的文化旅遊城項目。圖為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展示中心與全線通車的桂陽文化旅遊大道交相輝映。雁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文旅融合“一核兩帶”上作錦繡文章

今年,我市將繼續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升級發展為目標,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文章,統籌推動58個已列入自治區層面的文化旅遊重大項目和2020年全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十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市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羅建章介紹說,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一核兩帶”示範區建設將成為文旅融合的重點。

“一核兩帶”文旅融合示範區建設中,“一核”即中心城區文化旅遊發展核;“兩帶”即以桂陽文化旅遊大道為主軸的旅遊新“航空母艦”帶、桂北紅色旅遊發展帶。

桂林市中心城區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如何讓這些珍珠串聯在一起發出璀璨光芒,成為我市近年來文化發展建設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我市將繼續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全力打造提升文化休閒品位之都。

靖江王府片區歷史文化旅遊休閒街區改造提升項目規劃為王城片區道路合圍形成的50公頃城市空間(含靖江王府城內18公頃)。項目包括:中華路特色街區改造;東華路、王城路(西城裡、西華門至東華門)特色街區改造;鳳北路秀峰段、疊彩段特色街區改造;和平巷、貢後巷及周邊特色街區改造;鳳北路與東華門間臨近城牆第一排建築改造;西巷及其相鄰的解放東路片區改造;濱江路(含逍遙樓可視範圍內)的立面改造。項目總投資約3.8億元。據項目負責人曾亮介紹,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快靖江王城片區周邊立面改造工作,景觀綠化美化、人文小品建設等內容和夜景亮化工程也將加快進度,讓整個王城片區更富文化韻味,成為桂林文化旅遊融合新地標。

桂陽公路是我市名副其實的黃金旅遊通道。今年,我市將加快打造桂陽文化旅遊大道旅遊新“航空母艦”。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愚自樂園二期、雁山民國風情旅遊小鎮、悅桂情歌田園綜合體、玉圭園環球名勝等一批投資50億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項目將加快推進,逐步形成以融創(萬達)文旅城為龍頭,以桂陽文化旅遊大道為主軸的旅遊新“航空母艦”,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紅色文化是桂林文化資源中鮮紅的亮色。在桂林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唐凌看來,桂林近年來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桂林段)建設,將為桂林紅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增添新的亮點。”

2020年,绘就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更美画卷

新的長征路上,桂林將紅色文化作為全市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內容、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圖為市自來水公司黨員幹部在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參觀。記者唐豔蘭 攝

今年,我市將正式啟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範圍以中央紅軍長征經過廣西的地區為主,兼顧紅七軍和紅六軍團經過區域,包括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龍勝等桂北五縣(含靈川)區域。按照《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保護規劃》,公園(廣西段)將結合紅軍長征經過廣西的線路,突出湘江戰役的主線,以及紅色文化旅遊資源的空間分佈等因素,並把2019年完成的68個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修繕項目串連成線,形成“一江、兩帶、三園、四區、多點”的發展格局。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將被打造成為展示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陣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板塊、全國紅色旅遊重要目的地、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重要支撐。”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

此外,抓住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的歷史契機,今年我市還將繼續整合桂北長征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以“桂林—興安—資源—全州—灌陽—龍勝”為主線的“重走長征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與贛州、遵義、延安等地建立長征沿線城市紅色旅遊聯動發展機制,打造桂北紅色旅遊增長極。

2020年,绘就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更美画卷

我市文化精品項目《桂林有戲》演出劇照。記者唐豔蘭 攝

多點開花實現文化產業新突破

2020年,我市繼續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促進文化產業實現新突破,著力打造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產業矩陣。

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文化產業將多點開花,全面發展。

五福手機殼、皇室宗親行李牌、狀元書籤……近日來,獨秀峰·王城景區的王府系列文創產品很受歡迎,網上訂單不斷。這也成為我市文創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縮影。今年,我市傳統文化產業將迎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我市將打造融入桂林石刻、梅瓶、古人類遺址等文化元素的創意型產品,積極傳揚桂林米粉、恭城油茶等豐富的非遺產品,大力營銷“桂林有禮”品牌,推動“桂林有禮”系列產品進景區、酒店等購物場所。同時,重點打造提升桂林東西巷街區、桂林五通農民畫產業園等一批文創產業園區(街區),打造提升陽朔興坪古鎮、靈川大圩古鎮、興安秦漢文化小鎮、雁山草坪休閒旅遊小鎮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小鎮。

作為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縣級博物館,靈渠展示中心建成並已對外開放,成為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基礎性設施。桂林漁鼓傳承展示中心改建項目也已經開工建設。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方面,我市今年將建設一批文化遺產旅遊項目。繼續推進甑皮巖、靖江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推進興安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快推進桂海碑林改擴建工程、桂林漁鼓傳承展示中心和非遺展示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隨著近年我市文藝精品創作的活躍,越來越多的精品演藝得到觀眾青睞。今年,我市還將傾力打造一批文化演藝品牌。做大做強印象·劉三姐品牌,推動將“劉三姐”品牌拓展到服裝、影視、歌曲、遊戲等領域;打造“桂林有戲”、象山演藝、興安湘江戰役實景演出,推動桂林文化旅遊演藝“走出去”,推動《劉三姐》等曲目赴國外演出。

同時,重點抓好歌舞劇《龍脊有個金牛寨》、桂劇《燕歌行》的創排,著力提升《桂林有戲》等地方駐場演出品牌,組織創作一批小型藝術作品。繼續打造“美麗南方·大美桂林”桂林畫院美術書法精品巡迴展等桂林特色展覽品牌,提升“灕江畫派”影響力。

記者 劉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