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疫情防控白银在行动#

首席专家达春和

冲锋一线施良策

姊妹花剃头上阵

演绎战地动人镜头

疫情肆虐,勇者争先;斗战病魔,白银市医务战士在最前线奉献智慧和汗水。也让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同行刮目相看。他们的优异表现,让我们身处后方的采访者为之动容、泪眼朦胧。

武汉始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牵动着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心。为全力支援武汉抗击疫情,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抽调8位医疗队员。经个人踊跃申请、院内选拔筛选出了参加赴武汉救治医疗队,他们分别是院长达春和,同馨医养院院长、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许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二部主任边雨田,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郑太祖,重症医学科男护士李林东,重症医学科护士郝小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护士向敏敏,手术室护士赵彦红。连日来《白银周刊》对其中5位医疗队员及家属进行了采访。

A、达春和:要将人文医疗、人文护理做成标版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作为白银市域内三级甲等医院院长的达春和,身兼该院呼吸中心主任,是白银市响当当的呼吸病学首席专家,也是甘肃省医学会呼吸与结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甘肃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医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医院协会常务委员。作为长期从事各种呼吸疾病的诊治专家,他积极推动本地区控烟、PCCM科规范化建设、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等,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市科研项目多项。2月21日上午9点多,达春和接上级指示,紧急乘坐当天11时30分航班赴武汉执行任务。他匆匆交待了手头工作,匆匆收拾了行囊,来不及与同事和家人告别,就准时赶赴机场飞往武汉。

为了“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武汉疫情总攻使命,汉南沌口方舱医院应运而生,病人救治和工作人员安全是方舱医院两大主线,到达武汉的达春和临危受命担任该院副院长。抗疫救治中,他发现问题的眼光犀利独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细致入微,收到的效果立竿见影。他的推行目标就是把方舱医院的院感管控、人文医疗、人文护理工作都做成标版。

达春和认为,方舱医院的特殊在于对患者需要用人文医疗和人文护理,他为什么把这两块工作看得很重,也是因为他有感而发。“虽然我们的医护人员从专业技术和专业护理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前期基本上在人文方面考虑欠缺。我觉得人文医疗是一条主线,有的病人三次CT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但还是想征求医生的意见,病人的怀疑心理,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寻求心理安慰,也包含对病症的恐惧感。这时就要用上人文医疗,及时安抚。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抛开医疗的专业去医疗,我们需要总是去安慰患者。有些病人告诉我说,一天都不想待在这里了,就只想出去,所以我认为更多是把安抚的工作去细化,对患者的情绪照顾,有 更个性化、针对性的方案。现在,很多病人对我们医生很熟悉,谁进舱以后,虽然穿着防护服,老远病人就能认出来,立马打招呼。我相信即便是将来我们的支援任务结束以后,我们的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友谊、关爱之情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做好建设和管理。”从达春和的话语间更能体现出责任与担当,体现出白银医务工作者的睿智和思考。

达春和的妻子王艳是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护士长,在达春和奔赴前线的日子里,王艳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忙碌着,把对于丈夫的牵挂化成工作的动力,与丈夫安危与共。“担心和难受是难免的,但是我相信他,他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不负使命,平安回家,我等着他。”王艳淡定地与记者交谈,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对丈夫的担忧。

B、边雨田:生来第一次穿着纸尿裤带领病人做呼吸康复训练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今年46岁的边雨田是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二部主任、第五党支部书记、医院亚专业学术带头人,1996年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医院从事呼吸专业,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2月15日,边雨田接到甘肃省卫健委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当时他是上了24小时的发热门诊二线班,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行李,与家人匆匆告别,来不及与朋友及同事告别,就踏上了这条逆行之路。抵达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的第一天,边雨田就参加了抵达武汉后第一次会议,担任医疗小组第四小组组长、第五党小组组长。他顿时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倍增。

“第一天进舱,人生第一次穿纸尿裤,防护服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护目镜里全是雾气,视线严重受阻,心里充满忐忑和一些未知的恐惧。当进入舱内开始工作后我反而冷静下来,因为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收病人、问病史、查体、看血常规、分析病毒核酸检测报告、看CT片,下医嘱、写病例。有些病人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我还需要安抚病人并做心理疏导。虽然感觉辛苦,但病患对我们特别尊敬和感激。”边雨田心里特别充实,也很满足,充满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为了病人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我依托杨汀教授和侯刚教授康复方案,在沌口方舱医院率先开展了呼吸康复训练,利用休息时间进舱带领病人康复训练,受到了病人的欢迎和好评。”

“他去前线半个多月了,休息时间会和家里视频30分钟左右,聊聊他的工作状况,聊聊家里的情况,因为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他的工作状态,这次就当他是出去学习了。以他的工作经验,我相信他能做好自我防护。唯一担心的是怕他睡眠不足,高血压病犯了,近期从视频中看他精神状态不错,我也就放心了,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我和家人等他平安归来。”妻子赵瑞娟的支持给了边雨田很大的动力。“我爸爸是呼吸科大夫,武汉的病人需要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我支持爸爸的决定,也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自豪。”上高一的儿子边湛钧为边雨田加油鼓劲儿。

C、剃发上战场的最美姊妹花郝小琴、向敏敏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图为剃发后的向敏敏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图为理短发后的郝小琴


把一头秀发剃了后投入战斗,这需要勇气。但姊妹花护士却这样做了。

2月4日,郝小琴、向敏敏2名“巾帼战将”踏上了援鄂征程。郝小琴在重症医学科当护士12年了,有着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想去一线救治更多的患者。向敏敏也是有着7年呼吸专业护理经验的护士。出征前,向敏敏剪掉了留了十余年的长发,清爽上战场。她说,把头发剪短,不仅戴防护帽方便,也能降低感染风险,对自己对他人都安全。同时她还专门配了两副隐形眼镜,这样戴护目镜更方便。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疫情中,选择成为逆行者,守住生与死的防线。

2月9日,她们要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上班,8日晚,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方便工作,两人商量决定,将头发再次剪短,不行就剃秃,照片传到后方白银,大家都夸她们美丽又可爱。

2月9日,这是她们来武汉以后第一次进舱,系统、环境以及病人的状况都是现场熟悉。一半是男病患,一半是女病患。患者的基本状况还好,就是情绪有一些激动。她们是一组的,一片区域24个病患。仔细做完个人防护,保证自身安全进舱。出舱的时候,只有两个换衣间,所以出来要用两个多小时,专门有人监督脱防护服。回到酒店,彻底做了消杀工作才能回到房间。中午饭直接省略,她们两个状况良好,在防护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每班的工作,她们的友情姐妹情越来越深,她们相互帮助,抗击疫情。

“第一次进舱有紧张、有害怕、有担心,总怕自己防护不到位,当我们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 ,听出了她们言语中透露出的恐惧,我深切感受到病患需要我们照护。有好多患者真得特别让我们感动,他们不断提醒我们要做好防护,当得知我们是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时,非常感谢我们的支援。让我们感动的还有所有后勤保障人员,他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万众一心。”向敏敏诉说着在战场中的感受。

“我会尽自己所能,让患者能够快点好起来,这是我们一身白衣赋予我们的责任,特殊时期必须冲在前面。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去战胜疫情,然后跟我的同伴们安全回家。”郝小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情感。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姊妹花送康复患者出院(左一为郝小琴,右一为向敏敏)


郝小琴的丈夫梁居钱通过视频嘱咐妻子:“好好工作的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向敏敏互相照顾,互相监督,好好吃饭,家里都好,父母身体健康,儿子每天认真学习,我们都等你平安回家。”儿子梁钦华看着视频里的妈妈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还是很懂事地说:“妈妈,我想你了,你在武汉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疫情结束之时,你可以平安回来,你不要操心家里的事情,照顾好自己就行。”

向敏敏的公公钟洪涛语重心长地说:“国家有难,有召必回,职责所在,我们都理解和支持敏敏,我们就是担心她想4岁的儿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照看好孩子,让敏敏无后顾之忧的救治前线的病患,等疫情结束,平安回家。”

D、白银星级护士赵彦红奋战疫情最前线

【疫情防控 白银在行动】泪眼中连线奋战武汉的白银市一院勇士们。姊妹花护士剃发上前线......

赵彦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1989年出生的她在2012年7月来到医院手术室工作。赵彦红担任过科室腔镜专业组组长、设备管理员,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2019年星级护士。疫情防控初期,赵彦红就主动请缨在白银东服务区高速路口疫情监测点监测体温,自愿前往医院的防控一线发热门诊工作。2月19日下午2点半,从白银区启程,乘飞机奔赴湖北。出发前,赵彦红还主动申请让前来医院志愿服务的雅荣板寸理发店为她修整头发,便于在一线开展工作。

“面对严重的疫情,作为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秉承南丁格尔精神,从一名白银天使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直达疫情最前线,我一定带着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厚德、敬业、创新、图强’的院训精神,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3岁的儿子,感谢父母支持我,帮忙照顾孩子,让我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赵彦红坚定地说。

因时间仓促,记者还没有完全采访到其他白银援鄂医疗队员,但被采访的队员传递回来的消息显示,大家都在奋战,而且相互关心,相互勉励。

记者手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这是一场场分秒必争的战斗;勇敢逆行的他们,奔向疫情最前线;他们远离家人,逆风前行。再次向白银市援鄂的医疗队员致敬。愿你们平安归来,白银的家乡父老为您们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