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若無情,萬物不傷”與“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是否自相矛盾?

yl了了






全利53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情即私也即無明,被無明掌控則是情惑即生老病死不停輪轉。如能無無明,就是從情惑裡走出,也就掌控了無明,即真如。則可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即成道。


拜石明貞


這兩句放在一起對比理解的時候,肯定矛盾。當每一典故,成語等的流傳開來的時候,都有產生的具體語言環境。我們再用運的時候,只能在情境相仿相似時用吧。

"人若無情,萬物木傷”難理解處是在前半句,人是有情感的,卻在什麼情況下失去情感,變得無情?那應該是真正的信教修行者吧?如佛教徒,遁入空門,四大皆空,失去性愛、家庭、親人,對一切人人都一樣,“看似有情卻無情”,

那還不是無情嗎?見了小小螻蟻,甚至有害蚊蠅都不願打死,那還能傷什麼呢?

至於“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就好理解了。人們的愛與恨,善與惡,美與丒,是與非,還有七情六慾等等,誰(孰)也會逢景生情,發出感慨或讚美,憤怒與正義,或並伴隨與語言與肢體動作,這是普遍的真理。

如此慢慢想來,兩句也許就不矛盾了吧!


王懷成退休教師身份證


不矛盾的,人若無情,萬物不傷,是說人要是做到無情就是聖人,仙,佛等了,斷滅一切情慾,心中沒有親情,友情,愛情……,心中一點掛礙也沒有,當然不會傷及萬物了。下一句是說人,不能像草木一樣沒有一點情意,是人總是要有情意的,人做不到無情,做到無情也就不是人了。


一夢千年137728258


首先說這兩句話放在一起來論是斷章的。

就如同大人問孩子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一樣。

我們常說偉大的母親,那麼父親就不偉大嗎?

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學習名言或運用名句要知道這句話的現場和背景。要知道在文章中的具體指向。

人若無情萬物不傷。——這裡的情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這個情指性情,指人的暴烈情緒,指人對萬物的慾望索取的貪婪。

整體意思是:人若剋制貪婪,慾望,索取和暴烈,萬物就不會受到傷害。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裡的情是熱情,指人性化的情感。

整體意思是:人不能象草木機械一樣麻木不仁,冰冷無情,人要有大愛情懷。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是針對具體問題的具體運用。

比如霧霾,人若沒有貪婪欲求的彭漲,天空就不會被汙染。這個指人的索取性情。

比如見死不救,人若麻木無心,沒有慈愛就如同草木無動於衷。這個指人的熱情。

所以,學習要完整,理解要全面。

決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偷換概念!

關健是要知道如何運用!


上官恨水


人,只所以是人,就是因為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否則就不是人了!


明45962


我沒有覺得他是自相矛盾的。



其實在我看來,他反而是同等平等存在的兩個方向而已。只是在講述和闡述表達一下他內涵的意思。


人若無情,萬物不傷。

1.其實在我看來,這裡的無情並不代表人真的沒有感情,變得冷血。我更覺得這個無情代表的是一種溫柔,軟弱。人不能太過於軟弱,也不能太過於溫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因為太過於善良的人很容易被欺負。

2.其實人若無情,萬物不傷,更多的是人若不過分的善良過分的溫柔的話,那麼萬物都不可能傷害自己,這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在不影響兩個人的感情的情況下,同樣也能夠保護自己,那麼選擇了一種保守的方式。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1.其實我個人覺得這裡的無情代表的是一種感情,一種人內心突發出來的善良和純真。人之所以不同於草木或者不同於動物,更多的是人具備著感情。人很容易感情用事,也很容易被感情和所左右。


2.一般這句話經常用在家庭之間或者朋友之間,或者戀人之間。意思是奉勸當事人。不能太過於狠心和絕情。凡事留有餘地對人對自己都有好處。畢竟是親人,畢竟是愛人,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絕,那樣以後見面只能是仇人。其實換一種態度對待彼此都是好處的。

一個是不被受到傷害的一種自我保護的,一個是奉勸對方不要太過於狠心,而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我覺得兩者不矛盾,反而覺得兩者是平衡同時存在的。



謝謝,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喜歡小編的、有情問題的,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小編看到會第一時間回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