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太平公主有極高的政治才能,為什麼沒有當上女皇?

黃乃林


這個我來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武則天不想讓他做。史書記載,早期武則天想把天下傳給武家,也就是他的侄子武承嗣。後來太平公主想和她母親一樣,做皇帝,但是武則天一直沒有這個想法。

第二,李治和武則天尚有兒子,雖然兒子都沒有多大的才華和政治天賦,但兒子畢竟是兒子,在那個男權社會,武則天除了想把天下傳給侄子武承嗣就是兒子了。

第三,朝中文臣的干預。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的時代,李家繼承人是名正言順。畢竟天下是李家打下來的,這種封建思想起到了決定作用。即使武則天把天下傳給武承嗣或太平公主,他們的天下也不會穩固,遲早迴歸李家。

第四,接著第三條,為何迴歸李家?雖然李家兒子沒有出類拔萃的,但在孫子輩出了個好聖孫——中興之主——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在繼承皇位錢幹掉了潛在對手——太平公主,當然也沒饒恕武家那一幫外戚。

我想主要的是三四條左右了當時的政治環境!


新說點評


皇帝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女皇更是難上加難!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皇帝的統計數目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于、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既然自己的親媽是眾多皇帝中唯一女皇,皇帝又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太平公主是有當皇帝的想法的。

下面,讓我們從太平公主一生的主要活動,來看看太平公主的主要想法?

初掌權柄:

太平公主公元665年年生於東都洛陽皇宮紫微城,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史書稱: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先廢李顯,後廢李旦,當上大周的皇帝后,武則天認為她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與之商議政事。此時 太平公主就已權傾朝野。

威震朝野:

公元705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注意“鎮國”這兩個字,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哥哥李顯第二次當上皇帝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李顯的尊重,李顯曾特地下詔免她對皇太子李重俊、長寧公主等人行禮。中宗朝,韋后與安樂公主亂權,唯懼太平公主多謀善斷。公元710年六月,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后與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后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也是中國歷史上公主權勢的最高紀錄。

登峰造極: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後,對自己這個一母同胞的小妹妹更是寵愛,信任無比。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她沒去上朝謁見,李旦會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她對某些問題的處理意見。每當宰相們奏事的時候,李旦就要詢問:“這件事曾經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接下來再問:“與三郎(皇太子李隆基)商量過嗎?”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覆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李旦皇帝,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典型的異姓王)。太平公主的經濟條件也非常好:田產園林遍佈於長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買或製造各種珍寶器物時,足跡遠至嶺表及巴蜀地區,為她運送這類物品的人不絕於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也處處模仿宮廷的排場。此時,可謂權勢熏天,儼然是大唐王朝實際的統治者。此時,太平公主已根本不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裡,皇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岌岌可危。

弄巧成拙: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一個懂天文曆法的人向李旦進言說:“彗星的出現標誌著將要除舊佈新,再說位於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變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應當登基即位。”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李旦是知道的。太平公主的本意是讓李旦感覺太子李隆基已嚴重威脅了自己地位,藉機借李旦的手除掉李隆基,最差也要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可是,李旦反而藉機說:“將帝位傳給有德之人,以避免災禍,我的決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夥們都極力諫阻,認為這樣做不行。但這次李旦死活不聽,在八月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被尊為太上皇。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於是,李隆基成為合法的皇帝。

夢破身死:

李隆基登基為皇帝后,太平公主仍然倚仗太上皇的勢力專擅朝政,與李隆基發生尖銳的衝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門下,文臣武將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先和一些依附他的重臣圖謀廢掉李隆基,後又與宮女元氏合謀,準備在進獻給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公元713年7月,太平公主圖謀政變,準備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假傳召見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竇懷貞等人,引五百羽林軍誅之。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

蔡東藩說:“公主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門庭,六軍供其指揮,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陰謀廢立者何哉?婦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則往往藐視一切,一意橫行,況有母后武氏之作為先導,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勝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勞日拙,欲藉口於星變,而反迫成睿宗之內禪,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討逆,身名兩敗,不獲考終,嗟何及哉?”縱觀太平公主的主要經歷,筆者認為:她是有想當女皇帝的想法,但她深知自己的能力是遠遠不如自己的親媽則天大聖皇帝,韋后女皇夢的破滅,她肯定也要反思的。她對待侄子李隆基的態度也是不斷髮生變化的,一開始,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年輕,因而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發現太子英明威武,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因此,她奮不顧身,甚至不惜挺而走險除去李隆基,主要的目的是保住自己擁有的一言九鼎的權力和高高在上的地位。假設太平公主政變成功,她也會先立一個傀儡皇帝,自己照樣發號施令。可惜!她最終死在權力的慾望中。


吳建彬626


太平公主是大唐公主,她的父母以及三個哥哥都是皇帝,但是她並沒有像她母親一樣成為女皇,主要原因有三點如下:

政治權力

太平公主政治權力不如武則天。在成為皇帝之前,武則天曾是一位皇后,也做了五年太后,致力於培訓官員,因此從軍隊到政府都有她的人。武則天穩步控制著國家,在官員與人民之間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聲譽,人們習慣並贊同她的統治。而太平公主則有所不同,雖然在她母親晚年開始參政,勢力不斷上升。然而,當時唐睿宗執掌了三年大權,所以太平公主可以控制的官員非常有限,並且這些官員都缺乏底層的社會基礎和社會控制。因此,當李隆基發動政變時,太平公主毫無還手之力。

對手強大

太平公主的對手比武則天的對手強大得多。武則天的對手是她的兩個兒子,而太平公主的對手是她的侄子。一個是兒子跟娘打,一個是侄子跟姑姑打,親疏遠近很明顯,肯定侄子比兒子更能下得去手。

李氏天下

如果太平公主做了皇帝,他的兒子要麼是薛家的,要麼是武家的,都屬於外姓,大唐宗室絕對不會允許。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讓我們一起讀有趣的歷史,奉史為師!


奉史為師


答:沒有這個命,天下已經不允許有另外一個女皇了!

1.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也是武則天兒女中最有能力的。

太平公主想不想當皇帝?

她肯定是想當皇帝,她的偶像就是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但她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

2.其實,武則天能登基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早兩年晚兩年,過了窗口期可能也沒有機會了。

雖然武則天當了皇帝,但唐朝終究是男權社會,武則天本身也是把自己當作男性來治理國家,宣揚正統。

武則天在晚期,統治根基開始動搖,這就是唐氏宗族的反噬;武則天在傳位這件事上,曾一度考慮過自己的侄子,但沒有考慮過太平公主,可能武則天晚年自己也感覺女人當皇帝是不對的。

3.太平公主是怎麼死的?

太平公主就是死在追求皇位的道路上。

據史料記載:

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準備以羽林兵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廢掉李隆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先發制人,首先誘殺左、右羽林將軍,然後迅速除掉了參與陰謀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後出,賜死於第。

太平公主有皇帝之夢卻無皇帝之運,武則天就算傳位給她,也會被唐氏宗親除掉。


陸一說歷史


韋皇后在控制了朝政之後不久,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女皇,她的黨羽猜到了她的心思,也紛紛勸她效法她的婆婆武則天。於是韋后手下的馬屁精都忙活了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上演了,他們說韋皇后是老天爺內定的下一任統治者,是當之無愧的女皇。韋皇后大喜,派他的黨羽宗楚客與韋氏侄子韋溫、安樂公主害死了傀儡皇帝李重茂,同時為了斬草除根,曾經做過皇帝的李旦及其妹太平公主也被列入黑名單。然而,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捷足先登,他發現韋皇后黨羽將不利於其父,果斷的採取措施,帶領聽命於他的御林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兵變,立刻處死了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以及韋氏集團的其他所有成員。武氏的集團這幫人多半是群勢利小人,沒有什麼人才,加上不得人心,所以沒有囂張多久就被徹底消滅了。

打倒韋氏集團後,李隆基扶他父親唐睿宗李旦復位,李旦跟他的哥哥李顯一樣,梅開二度,再次登上皇位,同時他也與他的哥哥一樣,很快就大權旁落了,或者說他這個皇帝壓根兒就是有名無實,其實唐睿宗李旦並不善於玩弄權術,他沒有實力打倒韋氏集團,他的復位完全靠的是兒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自然,新朝廷的實權也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平分秋色,但是這種權力格局註定是不穩定的,遲早都會發生一場激烈的窩裡鬥。這場姑侄鬥法遊戲的主角,李隆基跟太平公主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唯一的女兒,由於她長期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諳熟權力的運作和權力鬥爭的內幕,加上他在性格上也完全接受了母親的遺傳基因,所以這個女人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唐睿宗李旦天性淡泊,他對政治沒有興趣,而幫助他復位的妹妹太平公主深得母親的真傳,所以朝政大事的決斷李旦多半聽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利用李旦對他的信任,開始大肆抓權,在朝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在重要的崗位上安插自己的人馬,一時權傾朝野。太平公主本人封為萬戶,他的三個兒子分別被封王,其他兒子均掌握著要害部門的實權。

當時朝中的七個宰相,其中就五個是太平公主的黨羽,而御林軍很多軍官也紛紛表示效忠於她,善於見風使舵的地方大員們也紛紛向她獻媚。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不亞於她母親當年的權勢和風光,她有些地方確實很像她母親武則天,但是武則天只有一個,不可能複製。太平公主的逝去標誌著唐朝的紅顏絕唱,大唐王朝也走出了歷史的瓶頸,迎來了錦繡天地,滿目才俊的開元盛世。太平公主的遺憾和犧牲也許能給我們後世留下很多啟示吧。


談古述今


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活極為活躍。

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她就開始參與處理朝政。

唐中宗李顯復位當皇帝后,朝政控制在李顯的老婆韋后與女兒安樂公主手裡。太平公主作為站在李顯身邊的一股重要力量,努力與之抗衡。

(太平公主劇照)

後來,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李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誅殺韋后,清除韋后黨羽,幫助相王唐睿宗李旦登上皇位。

在李旦當皇帝的時候,可以說,太平公主已經積極地為當女皇做準備了。

一是她把持朝政。李旦所有的政令,都要經過她同意才能頒佈;所有的議事,他都要躲在幕後指揮。

二是培植勢力。整個朝堂都是她培植的勢力,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她安插進去的人。

三是排除異己。她在培植自己勢力的同時,還排除異己,對於不聽自己命令的大臣,給予嚴厲處罰。

四是打擊太子。太平公主千方百計打擊太子李隆基,不只是試圖讓李旦廢黜太子,還幾次想直接謀害李隆基。

(李隆基劇照)

然而,太平公主最終沒有成功,反而是事敗被逼自盡。太平公主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沒有當成女王呢?

第一,失去了當女皇的氣候。李唐王朝,在經過了武則天奪兒子位當皇帝,以及韋后亂政毒死丈夫李顯以後,整個朝堂已經對女人亂政這件事非常忌憚,所以,儘管太平公主極力運作,依然得不到大多數朝臣的支持。比如《資治通鑑》記載:“公主又嘗乘輦邀宰相於光範門內,諷以易置東宮,眾皆失色,宋璟抗言曰:‘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忽有此議!’”

意思是,太平公主攔住宰相們,讓他們改立皇太子,宰相都大驚失色,宋璟甚至直接指斥太平公主。前面說過,這些宰相們,七個中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他們仍然大驚失色,可見“女人干政”這件事,有多麼不得人心。

第二,沒有皇家女當女皇的先例。武則天當女皇也好,韋后亂政也好,都屬於後宮站到前臺來處理政事。這個從古至今,其實都有。比如當皇帝還太小的時候,很多時候都需要太后、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這也就是後宮處理前朝政事的表現。雖然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直接稱帝,但是差不多也是皇帝的權力。但是,像太平公主這種皇家女,既不是後宮,又是女人,這種上前干預政事,甚至當皇帝的,還從來都沒有過。

第三,太平公主遇到三股強勁的勢力,這三股勢力像三座大山,她想要翻過去,比登天還難。

第一股勢力:朝中大臣。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朝中大臣對太平公主幹政,是很反感的。他們多次上書李旦,要求李旦限制太平公主。比如大臣宋璟、姚元之就上奏要求李旦“太平公主請與武攸暨皆於東都安置”,也就是把太平公主送到洛陽去。

第二股勢力:李隆基。李隆基絕對是個政治高手,他在誅殺韋后及太平公主的過程中,表現了極高的政治智慧。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鬥法”的過程中,太平公主咄咄逼人,鋒芒畢露。但李隆基卻隱忍不發,剛柔相濟。比如當宋璟、姚元之保護李隆基打擊太平公主的時候,李隆基為了避免和太平公主硬碰,甚至給李旦說,請李旦懲罰宋璟、姚元之。但李隆基並不是一味退縮,而是在爭取父親支持的同時,暗中壯大自己力量。最後在坐上皇位後,一舉拿下太平公主。

(李旦畫像)

第三股勢力:李旦。李旦廟號“唐睿宗”,他實在是極為聰明的人,在整個唐宮恩怨中,他三讓皇位,有效地保護了自己。尤其是最後一次,他知道太平公主和太子的鬥爭已經勢若水火的時候,毅然毫不猶豫及時把李隆基扶持起來,讓太平公主徹底沒了希望。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毫無疑問,她給天下的女人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宮廷貴婦們可以說是從武則天的傳奇經歷中看到了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而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愛女,可以說也是深受其影響的。

武則天雖然登基稱帝,但當時是有一系列的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決定的,我相信,她並不是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位在那個高高在上的帝位之上的,她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從一開始,甚至是自始至終她並沒有將自己的女兒也就是太平公主定位在繼承人的位置上。而對於太平公主來說,她最初也應該是希望成為一個普通的女人,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的,這從她的第一段美好而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雖然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她逐漸意識到身為武則天的女兒她是不可能避開朝堂風雲並且積極的投身到政治爭鬥之中,但是,她並沒有與其野心相匹配的能力,她應該也不敢在母親年前顯示出自己想繼承大統的野心的,否則,她哥哥們的下場可能就是她的結局。畢竟,身為皇帝的武則天是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染指屬於她的權柄的。所以她在當時是沒有辦法組建起足以幫其謀朝篡位的班底的。

神龍元年,朝臣聯合太子李顯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還政李唐,當時的太平公主自然是沒有繼位的可能的。





書蟲跳跳糖


其實也不難理解,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而無論是女兒、妹妹還是姑姑,一旦出嫁,對孃家的發言權就有限了。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先天的巨大矛盾之中,她之所以有勢力,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因為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她就沒有對大唐王朝指手畫腳的真正權力。在這一點上,她不僅不如武則天,連韋皇后也不如。\r太平公主的政治實力不如武則天。武則天在當皇帝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和五年的太后。她一生一直致力於培養官員,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從軍隊到政府,到處都是她安插的人手,她把這個帝國控制得很穩。而且因為她長期參政執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所以在官民之中已經樹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們很習慣她的統治,也很認同她的統治。\r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雖然從武則天晚年就開始參政,此後勢力節節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達到巔峰;但是,睿宗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繼續掌權的一年,也不過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雖然勢力強盛,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員其實很有限,僅僅限於最高層,缺乏真正的社會基礎。因此,當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消滅了追隨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將軍後,她也就再無還手之力了。


希爾大大


太平公主為什麼沒有當上女皇

武則天雖然是女強人,可她沒有改變封建思想,所以武則天就遇到了姓氏問題,如果拿到當今,可能就是太平公主繼位,可那是唐朝,沒辦法。

其實,太平公主只需要改姓跟母姓,即可繼位,武則天改朝換代,就代表了武則天心虛,因為武則天也是封建中人啊。皇位傳男不傳女的封建思想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其實,後來太平公主也爭過皇位,只是李隆基太厲害了。把太平公主給殺咯。。就算太平公主繼承了皇位,也未必能成功,畢竟下面有個李隆基嘛。

不過唐朝最終敗在了李隆基手裡


戰鬥大黃蜂


太平公主一生是精彩又悲涼的,一生既傳奇又悲慘。空有其母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志,也有其母之威、謀略智慧雖不及其母,但治國之才還是強於那些昏暴之君。只是造化弄人,蒼天捉弄。太平公主最終還是沒有繼其母之後當上第二位女皇,開創母女兩代女皇的歷史輝煌。歷經其父母、兄長、侄兒共五位君王,一生充滿傳奇,可惜終究敗於唐玄宗李隆基之手,慘死於又一場冷酷無情的皇權鬥爭中。被其侄唐玄宗以謀反叛亂之罪賜死於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