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冒險常常帶來樂趣。

小時候的我們特別快樂,因為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本領去冒險,去探索。

長大後的我們不那麼快樂,都說回不去快樂的時光,因為我們學會了安全理論,懂得為自己規避風險,更多時候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學會了剋制和放棄。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我們已經養成了“做飯式”思維,一切要等到萬事俱備才下鍋,說白了,就是活得越來越膽小了。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活不好這輩子,因為,我們都在報復性對自己冒險。

明知道路邊攤食物不乾淨,但還是“戒不掉”;

明知道熬夜傷害身體,但還是繼續“報復式熬夜”;

明知道喝冰水會感冒,但還是繼續“再來一瓶”;

明明在線溝通可以直接留言說事,非得先問一句“在嗎?”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為了掩蓋自己的膽小,我們開始用“報復式”冒險行為來彰顯自己很快樂。譬如說,相明知道有坑,也不去躲避。

買商家促銷的“福袋”,總覺得會出來一個特別牛逼的物品,結果打開全是一些亂七八糟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有社交障礙,不想交友,卻開啟手機搖一搖,讓自己成了“隨機”。

看了很多手機爆炸新聞,正在給手機充電看這條新聞的時候,手機、充電線是密不可分的小夥伴。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極多犯罪事件都是在晚上發生,偏偏就是不願早回家,總覺得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幾率就像是微博抽獎的幾率一樣小。

82%的人不會在霧霾天戴口罩;58%的人不會在暴曬天氣塗抹防曬霜;50%的人不會在坐飛機和火車的時候購買保險……這些都真正涉及到人生安全的事情,是那麼的不猶豫地去冒險了。

買東西要不要買個退貨險,去找一個不認識的Tony老師剪頭髮要糾結半個月,出門不帶手機能讓你慌得心驚膽跳。

有些人就是那麼奇怪,常在小事上謹小慎微,而在真正要命的大事上隨風搖擺。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我們說一件事情有風險,往往就意味著完成這件事困難比較大,不確定因素比較多,而保險係數比較小。

就是因為有這些主、客觀原因,導致失敗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人們一般不願冒險。但不冒險,帶不來快樂,人們更願意在無關痛癢的小事情上冒險。

大事上的冒險,更有助於人生收穫快樂,例如為自己的夢想冒險,遠大目標的冒險。

基於激情和渴望的夢想,這種夢想可以是任何形式,包括旅遊,從一個新職業到建立一段新關係,一個新目標。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例如放棄穩定的收入去環球旅行。

可能本來駕駛的汽車從奧迪變成了本田,習慣坐飛機商務艙變成了坐經濟艙,從別墅中搬出,住進了公寓,在別人眼中是一種瘋狂的舉動,但對本人來說會是最具挑戰性的身心體驗。

很多人不願在大事和大目標上冒險,因為對改變和未來的結果感到擔憂,導致他們喪失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獲得更大快樂的計劃。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冒險是一把雙刃劍,不僅要面對放棄原有生活的舒適區,同時還要承受新的顧慮,恰恰這就是冒險帶來的心跳變動。

害怕失敗是阻擋人們去為自己爭取人生悅感而冒險。承擔後果的壓力是為冒險後的收穫而付出。

報復性冒險,應該是報復自己的恐懼去冒險,而不是報復自己的身體、焦慮來讓自己變得更不好。

[享・TABS]報復式的冒險,我們居然覺得自己是在尋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