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能讓人起死回生的好東西

能讓人起死回生的好東西

話說唐朝白面書生崔護,不僅書讀得好,品行也好,清高雅緻,長得更是眉清目秀,齒白唇紅,顏如粉玉,貌賽潘安,是一個超級大帥哥。他飽讀詩書後雄心勃勃去長安應試,不料名字雖然在張山之前卻是在孫山之後,沒考中。三年寒窗付之東流,功名與富貴對他搖手,他傷感著心中難受。“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於是他喝起了二鍋頭排遣失意落寞之傷憂。

清明節那一天,獨在異鄉的他,獨自一個人怏怏然東逛西盪出去散心,不知不覺來到了京都城南,他想著心事,盲目亂走,忽然發現一座莊園,按現在的說法叫別墅,這別墅佔地約有一畝,院子裡裡桃花灼灼,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但又寂靜得好像沒有人。他上前敲門敲了很久,有個女子從門縫裡看著他問:“誰呀?”崔護把姓名告訴了她,說:“小生獨自來遊賞春景,走得累了,口也渴了,求杯水喝。”那女子打量了他一番,見是個讀書人,便打開了別墅大門,在院子裡放了把椅子請崔護坐下,進屋又端出一杯水來。便獨自靠著院中小桃樹的斜枝站著,透過桃花悄悄地打量著這位送上門來的大帥哥。

崔護喝著水,眼光也在掃瞄著那姑娘,只見她粉白透紅的臉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顯得嫵媚清新素淨,更加襯托出少女的純真和靈秀,含羞的粉臉宛如一朵春風中的桃花,一時間,你看我瞅,電光四射,秋波如潮,此時無聲勝有聲,任何語言都是多餘的。就這樣,彼此用目光注視了很久。就這樣在少兒不宜的此情脈脈暗中訴的三級片氣氛中崔護告辭離去,她送到大門口,好像有不盡的情意,然後才進門。崔護也依依不捨地回去了。

等到第二年清明節那一天,崔護忽然想念起那個女子,感情不能控制,就又舊地重遊去找尋她。別墅大門院落還像原來的一樣,他隔著竹籬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他重複著去年的語言,期盼著重複去年的故事。 但桃花依舊,不見當初的美人。大門緊鎖,空寂無人,站了良久沒人迴音。崔護懷著難言的惆悵、失落乃至悲涼心情,在大門上題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完詩怏怏而去。原來那一天少女和她的老父親出門去了,當他們回到家門,那少女一見門上的題詩,思念心切,為錯失良機而懊悔,便一病不起。

而崔護也由於心中惦念不安這了幾天又來尋訪,聽見院裡有哭聲,就敲門詢問。有個老漢出來說:“您不是崔護嗎?您害了我的女兒!”崔護又吃驚又悲傷,不知道回答什麼。老漢說:“我女兒從去年以來,經常恍恍惚惚,好像有什麼東西丟了。前幾天和她出門,等到回來,她看見左門上有字,讀完它,進門就病了,於是絕食幾天後死了。”老漢抱住崔護大哭。崔護也傷感悲痛,請求進屋內哭她

一回,女子還整齊地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著她的大腿,大哭著禱告說:“我在這裡,我來看你了,我的心上人。”滴滴淚水落在姑娘的胸膛上,愛情之淚的按摩激活了她的心跳,不久女子睜開了眼,活過來了,倆人相擁而泣。老漢十分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崔護。 從此,夜來紅袖添香,美女為夫伴讀,崔護心無旁思,專意於功課,學業日益精進,終於名列孫山之前,進士及第,做了處級公務員。

這首千古絕唱桃花詩背後的美麗動人傳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感知的是故事中透出的一種理想,一個樸素的信念:人世間,有美好的愛情,它的力量是偉大的,愛情象甘露,可以讓枯木發芽,愛情象靈丹妙藥,可以讓人起死回生。

問世間,情為何物,這是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