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寫書法,是應該遵循法度守規矩,還是應該自由揮灑,不拘一格?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中國書法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是講求法度的藝術。當世界上其他藝術都在訴諸於感覺、理念的時候,中國書法仍然是講究法度精神的,講究傳統的規律和藝術的,這也是這門存在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藝術可貴之處。

所以,在日韓等國,他們的“書法”並不稱之為“書法”,而是說成“書藝”,或者說“書道”。

書藝,明顯偏向於藝術,偏向於將這門藝術進行現代藝術化;而書道,更加提倡“道”之所在,講究“道”這些虛無縹緲的古老哲學理念,因此有陷入虛無論的危險。

中國書法,著眼點在“法”,因此更加具體可感,更顯規矩和莊嚴。因而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古老的東西是不是要適應新時代?我們應不應該在追求新東西,表達新內容的同時,適當的修改“法度”,以適應我們表現的內容?

我想這是確定無疑的,是需要進步的,也需要與時俱進。書法界有這樣一句話,筆墨當隨時代。隨著時代發展,筆墨之事自然要有新的變化。只有不斷保持書法的新變,適應社會發展,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才不至於成為“歷史前進的包袱”。

但是,與時俱進不是說只要是舊的東西,就要全部捨棄,只要是傳統的東西,就完全是壞的,是不合時宜的。中國書法之所以能綿延數千年,正因為有一個傳統的支柱在起作用。

所以,“法”的作用就是一個“圈”,它框住了書法家所能表現、書寫的對象。

一旦書法家發現,以前存在的“圈”並不能滿足當下表現社會,表現自我訴求的東西的時候,就必須要適當的拓展這個“圈”,以此來讓書法進步。

但是拓展這個法度“圈”,並不是意味著廢棄、拋棄這個圈。而是保有它,但是擴展它。之所以要拓展,就是因為要容納一些新質內容,增添其他內容。所以,它既不是“書藝”,也不是“書道”,而是書法。

因此,無論我們書法怎麼樣創新,怎麼樣發展,其實都離不開一個字,法。法是永恆的,是很少變化的。這個永恆是說它永遠存在,而不是一成不變。真正稱得上是永恆不變的,是書法的根本大法,筆法是永遠不變的。不過,現在看來,隨著毛筆等書寫工具的進步、演變,用筆的法則其實也會有所調整。但基本上不會變化太多。

因此,對於書法家來說,書法創新、書法發展、進步的動力,不應該通過拋棄法度,放棄約束來實現。有些書法家故意“一鳴驚人”,用各種千奇百怪的形式進行所謂的“書法創作”,實際上並不能稱之為書法,而只能限定於“行為藝術”之列罷了。

真正的書法,是承認法度,掌握法度,學會法度,在法度這個圈子內,進行情感的發揮,創作不一樣的審美範式、風格,表達不一般的理想信念。這才應該成為書法家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人的思想、觀點、信仰包括其他的一切,也都應該不同於其他人。當我們能夠掌握書法的表現技巧,學會使用書法的工具,用毛筆寫真心,傳遞真情,這個時候,我們還愁什麼呢?書法自然而然就會不同了,就會自成一家了。

有人覺得,之所以書法創新不了,還是因為傳統的束縛,但是有些人認為,傳統的東西沒學好,才是導致書法不能創新的原因。

我認為這兩種說法並沒有觸及到本質。所謂藝術創新,就一定要實現藝術自由才可以。也就是說你要有足夠的書法技巧,足夠的書法學養,儲備足夠的造型字例,才能說懂得書法了。才能說我在創作書法的時候,可以儘可能順合我的心思,而不用考慮我到底這裡掌握的行不行,那裡寫的好不好。


而這樣創作自由的實現,只能由學習傳統書法才能獲得。但是學習傳統書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說我傳統學的越多、越好就能寫好書法,而是要看你掌握了多少書法技巧、總結了多少書法規律。所以,即便傳統學習很少,如果可以做到通達規律,不也是很好的事情麼?


松風閣書法日講


兩者需要很好的結合。既守法度,又揮灑自如。自由循法,揮灑有度。書尚自然。








一葉小舟82704


兩者都要,有先有後。有老有少。

理由是:

一,年輕人學書法,必須學成規矩,這沒有討論的餘地。孫過庭《書譜》講:‘’思慮通審,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對這個問題已經回答的明明白白。年輕人的感知能力強,手,眼反映敏捷,動作協調,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只要長期堅持以正確的方法臨帖,大多進步快速。因為記憶力強,手感好,讀帖臨帖都很容易記住。這是優勢。

但年輕人一般沒耐心,一遇到難題容易灰心喪氣打退堂鼓。

學習書法是一輩子的愛好,如果不從年輕時打好基礎,不紮紮實實深入傳統,任筆為體,美其名曰自由揮灑,形成習慣,專業術語所說的形成思維慣性和肌肉記憶,到後來想改變,恐怕是難,難,難。

許多從小喜愛書法的朋友,就是這樣任筆為體,‘’自由揮灑‘’形成習慣和肌肉記憶,到後來無法改變,越寫越感到沒意思,最後收拾攤子不學不寫了;也有的朋友反反覆覆學一段,停一段,最後明白了,從頭開始學老老實實規矩,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先學成規矩,才有後來自由揮灑的本錢。

二,中老年人剛好想反,作為一個愛好來培養,交朋友,悅身心,不必非要規矩矩一筆一畫死臨帖,按自己的理解和平時所學,寫的高興就好,自由揮灑更好。





快樂書法營


書法作品中的法就是規矩,無論寫何種體都必須遵循,比如草書,當今99%的普通人(博士,教授)都不認識草書書寫的內容,只知道是用毛筆寫的。如果再不按草書運筆規則書寫,由自已隨意發揮,哪過一段時間連書寫本人也不認得。

沒有人認識,就不能傳播,難有傳承。還是推薦楷行隸。現在圈內對書法評價,是寫得越醜,寫得讓人不認識,才是高手。有的顧一些水軍在網上狂捧,有的花錢買個獲獎。但是民間有很多髙手不亞於名家。

書法審美各有各的看法,現現一般家庭裝修都在客廳裝有書畫,多數是訪古,行書居多。書法界浮躁心態,功利嚴重,把醜書作為創新實踐,如果這樣走下去,只能自生自滅!





登峰目


毫無疑問的事情,寫書法,是應該遵循法度守規矩,若要自由揮灑,不拘一格,也要在繼承法度的基礎上,然而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是很難真正做到的,很簡單的道理,所謂的“自由揮灑,不拘一格”其實就是想自成一家,很明顯這是“司馬昭之心”嘛,

我們就說“二王”吧,之所以“二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佔要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因為他們趕上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書法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更是因為他們的書法遵循法度守規矩,這“法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估計沒人可以三言兩語說清楚,“法度”是古代書法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在“用筆、結體、章法”中體現,



意思就是說前人怎麼做,後來就照樣字去做就行,這叫守規矩,傳承和複製,比如王羲之的楷書出於鍾繇而能脫去其中隸意,體現晉人書法“尚韻”之風,值得注意了,是出於鍾繇,這就是守規矩的傳承複製,即使王羲之在酒後自由揮灑創作《蘭亭序》,但並沒有不拘一格,因為《蘭亭序》通篇內容流暢富有詩情畫意,


到了唐代書法的法度變的森嚴,唐代是“尚法”這是一種風格,要注意了“尚法”與“法度”不是同一種概念,法度是書法文化,尚法只是書法風格,直到宋代時,書法“尚意”,但書法的文化依然在傳承,也就是法度沒有改變和丟失,各個書家都很遵循法度守規矩,

書法中的五體“篆隸草行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全部產生和成熟了,也就是說書法的文化底蘊都已經有了,板上釘釘了,接下來就是書法風格的取向了,上面所提到的“尚韻、尚法、尚意”就是書法的三種風格,就好比繪畫一樣寫實、寫意都成型了,不會再有其它風格出現了,換句話說,如果自由揮灑、不拘一格,那是沒有意義的創作,你只是把書法當作純粹的藝術了,由自己個人的個性情緒去發揮,那麼這就不叫書法了,因為你完全不顧及書法的法度,沒有了文化底蘊,又哪來的書法價值呢?對吧。



詩夜城主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但是又高於漢字的普通書寫標準,融合了幾千年文人的智慧與思想,以及傳統文化哲學與風俗習慣……

一位書法家的書法藝術是厚積薄發的藝術成就,整個書法藝術也是中國人民厚積薄發的藝術表現……

這就導致了書法藝術的特徵:臨習古典然後加以個性、情感等元素,通過筆墨紙硯表達出來!

為什麼要向古人的書法家學習?

一,高度。技法與文化的發展高度幾乎少有人達到。

二,廣度。已經得到數輩書法家的認可……

三,深度。好多古人的經典,我們後人怎麼挖掘都取之不盡!

所以,學習書法確實要向經典的規矩學習!

學習深入,融入自己的習慣中去!但是,我們也只是學到某一家或者某幾家的50%或者多或者少,已經很了不起了……這個時候,恰恰需要我們自由發揮……







陳天哲


平時有古人,下筆無古人。書法有法度。法度其實不止於枝巧。神彩為上,形質次之,也是法度。書者如其學品志,如其人也,也是法度。書法是藝術,不是技術活。技巧是必須的。但是,最終是自我情懷錶達。寫書法的人,是個別的存在,不是概念。故個書家的品學去,都不相同,都有唯一性的個性。所以,最終的書法境界,應該是也必然千差萬別。古人如此。今人如此。永遠會如此。書法三千餘年,高峰常有,各領風騷,各有不同。人,總要打上時代烙印,就會產生書法藝術的時代性差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古今未來均如此。拙見,供參考



又一村206222705


寫書法,首先要符合法度,即合筆法。如果不合筆法,即不遵循法度來寫,就是書寫,寫的是古代人人會寫的毛筆字。

但是符合筆法後又不能把字寫得規範平均,這樣只能說是書法的初級階段、或是一種寫得較好的實用書寫體。要在遵循筆法的基礎上把字寫活,即出筆鋒,才是較好的書法。

而更高層次的書法就是在合法的基礎上自由揮灑,充分發揮毛筆的物理性能,極盡筆鋒之能事,寫出一曲飄逸狂放的、出神入化的筆鋒之舞,即極筆性。也是書法的最高階段,即陽春白雪藝術高峰,如張芝、二王、旭素、顏楊等古代名家。如得筆後還是不能自由揮灑,不過一書奴而已!






王乃棟說書畫


有古才有今,古人書家高手的審美和研究的毅力,是我們今天很多人都難具備的,所以才有哪種神采和韻味。

今人臨摹就算形似而神是難以相似的,法度即是精華精妙所在,這就是要繼承之處,完全由著我們現代人自己的性子所發揮,漏洞百出,缺點無窮,是經不起理論的!難免會被高手稱為野路子而貽笑大方也。我的筆法就是野路子了,好在已經醒悟,準備繼續法古了。

這是我這個糟老頭子個人所認知的愚見,我只是一個愛寫字的人,書法門外漢,所以難免理解有失水準,請大家多多包涵!一起交流吧!謝謝



書法對聯大會


寫字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法度和規矩。經過長時間的臨習和領悟,不知不覺中會潛移默化出一種自我的字體風格。而這種風格在形成的過程中,已經遵循了寫字的法度和規矩,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條件反應。

因而,在練習的時候遵循法度和規矩才是最為關鍵,會有利於你以後的自由揮灑。寫字應該自由不受拘束,而不是在書寫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思考運用哪家法度、誰家規律,雜念太多,要麼畫字,要麼寫得不順暢。

但是,所謂的“自由揮灑”並非亂寫亂畫。而是“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寫字是寫自己的字,而不是默寫他人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