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一些老外無法理解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湘詠春


老外不懂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不懂中國歷史。水土不同,文化差異較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99文剛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過:“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深深的烙印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雖然平時未必能看出來,但是一到關鍵時候,這種情懷就能體現出來。比如08年北京奧運會,外媒充斥著偏見和阻撓,但是一件事情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就是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全世界看到中國人自發組織起來抗震救災。那一天通往汶川的路上到處都是自發趕去的車輛,就像基辛格說的“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種“家國情懷”的信仰力量的確不是西方國家能夠理解的。

那麼這種信仰的源泉來自哪裡呢?來自於兩千多年前的《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文三曉


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文化本就不同,很多東西只能瞭解,無法理解。人家從小可以直呼父親之名,我們從小可敢如此?一個耳光直接過來,還會被他人質疑教養問題?

中國有本書叫“大學”,孔子的弟子曾子寫的,意為大人之學,可以說是中國思想體系裡較高的高度了。大學說: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對中國讀書人的一種標準。

這裡講的修身之道為儒家的君子之道,想要知曉,先要貫通《論語》。身修則家齊,就是以君子之道管理家庭,使家庭和睦。家齊後國治,有道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國治後方能天下太平。這裡又有了一個邏輯,“次第”!

所以老外要理解真的比較難,單一本《論語》就足以令其止步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等國人尚不能盡知,豈是語言文字完全不同的老外所能窺視的。



老夫詫異


家國情懷,實際上源於中國特有的文化——傳宗接代。

這一文化是如何產生的?男人的天性都是熱愛自由、不樂意被家庭牽絆,所以西方從古至今都不乏單親媽媽。但是中國太大,男人的這種特性既不利於社會治安,也不利於增加人口、以滿足生產與國防的需求。所以,聰明的中國古人發明了傳宗接代思想,核心是要男人相信延續家譜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從此,男人對娶妻生子的態度才由牴觸變為熱衷。

傳宗接代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除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外,還有“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國女人可以把生孩子說成為了男人、並認為花男人的錢天經地義的原因。其他還有:

一、衍生出了孝文化,兒子不聽父親的話稱為忤逆,是要治罪的。

二、而孝文化又衍生出了忠文化,構成了中國社會秩序的基礎。在任何一個組織裡,下級對上級必須向兒子對父親那樣。

三、落葉歸根文化,年輕時大可以去外鄉漂泊,年老時都要回歸家鄉。

四、家國情懷。家是小國,國是大家。每當中國曆經劫難、百廢待興,總有海外赤子放棄優渥的生活、報效祖國。

西方沒有這樣的傳統,他們當然理解不了中國文化,正如理解不了中國父親會給兒子買房一樣。


用心愛你40


這個問題說來可就話長了,或者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因為題主問的是,為什麼?這得站在老外角度上分析啊,咱對外國不熟悉,也沒有老外朋友,所以只能道聽途說,說說別人說過的話……

根本原因是,文化不同,文化不同思維習慣就不同,思維習慣不同所以就不能理解。這個不能理解,是相互的,老外不理解我們,其實我們也不理解老外。

那,文化怎麼就不同了呢?

1、中國文化重家庭、家族,是修齊治平,國和家從來都是一體的,但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家,第二位就是國。

2、西方文化重個人,不重集體,因為宗教文化,講究的是“救贖”,是個人通過懺悔,求得上帝諒解,進而進入天堂。個人是直接面對上帝的,是與上帝可以直接聯繫的,不通過家庭,更不通過國家。

3、中國文化是倫理文化,儒家、佛家、道家思想莫不如此。任何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家和國,成敗得失都要對家庭進而對國家負責;如果你不負責,就會造“天譴”。所以,沒有一個父母不對子女用盡全力;也沒有一個子女不孝敬父母。如果誰這樣做了,那在社會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4、家國情懷是中國根深蒂固的思想,外國人不理解,也學不來。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君不見,汶川地震,全國揪心,全國捐款?君不見,新冠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是我們重要的文化優勢,一定要不斷髮揚光大!


鋤揚軒


家如國,國如家,老祖說過,他有他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主意,我們不需要別國來理解我們的家國情懷!謹此而已!



QQ空間用戶43872


泱泱大國,延續五千年經久不衰,靠的是中華文化的血脈相傳!而家文化永遠是中華崛起常勝不衰的源泉!

家,是親情友情愛情的滋生地,是生活生存的避風港灣,是理解關愛扶持協同互助共創共辱共享的想往留戀追求心安信任和諧尊重炫耀自豪安全的保障!有了家就有了情繫溫暖幸福未來!有家才有歸宿,正因如此,人人在戀家念家保家護家興家富家!有了家就有了安身立命之處,就有了出外打拼的後援底氣力量!有了家就有了同心協力互敬互讓!有了家就有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無窮力量!家是文化的傳承發揚創新之地!家是合舟共濟捨我其誰的擔當!家是守土有責,保安有份,建設有力,富強有擔的動力發源地!

中國大家源於小家!小家好大家必好!大家興,小家必富!

在家文化中有其內核:

1,自律,有福報的信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多行不義必自斃!

2,孝道,尊老愛幼,善心大愛,同情弱者,共拼共創共辱共榮共享,生死與共。對上負責,敬祖拜祖。對己負責,各盡所能,各施其責,不遺餘力,愛心扶持,盡心盡力,不求所取,大人大度,高風亮節。對下負責,養兒育女,教育培養,不惜血本,學貫東西。

對國愛民奉公大愛無疆天下為公,主持正義懲惡揚惡,大恩大德,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人後己衝鋒在前捨己為人正人君子廉潔奉公尊紀守法愛民如子情繫天下大公無私責任擔當毫不懈怠勤勉向上敢於認錯糾錯敢於挑戰迎戰敢於犧牲敢於興天下為己任!

家產生了和諧平安,更孕育出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更能凝聚人心,同心同德甘腦塗地寧死不屈!

家生了情,情生了緣,緣強化豐富了家!家永遠是人們維繫共生的基礎!

珍惜家,愛戴家,建設家,讓我們每一個家中的人,都能在其中快樂幸福地生活!




實言守真


我華夏上下5000年,雖經歷了項羽的“火燒阿皇宮”,西晉“武庫大火”,秦始皇的“焚燒坑儒”,朱元璋的南京大火,乾隆的“禁書”,還有萬惡的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都不曾摧毀我之文明,除我華夏,宇宙之內,尚無此舉。優秀的文化傳統,口口相傳,代代相承,誰人能比?

老外無法理解“家國情懷”,因為他們尚還年幼,沒有歷史,沒有文明,更無傳承,談何理解?那就送歌一曲《國家》,歌手:成龍,劉媛媛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國的家住在心裡,家的國以和矗立。

國是榮譽的屹立,家是幸福的洋溢。

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國的家住在心裡,家的國以和矗立。

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我愛我,國家。





淺藏塵埃


國外的教育方法相對會讓學生更加獨立自由,獨立自由和自己優先為主主,所以他們的家國情懷相對淡薄。

中國式教育從小就是三從四德,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國人經歷被欺壓摧殘的殘酷歲月,所以在解放戰爭以後,家國情懷的灌輸,讓我們更懂得只有國強才能家安。


專業專注農服


個人覺得一切無法理解和溝通的都是文化的差異!文化的形成與信仰、環境、氣候、種族語言習性……很多因素有關。

西方人更為看重的是種族和宗教,他們在於家國異構,是等同的,家是自由的,國家是機器。而中國人畢生的情感依託都在家,故鄉與國!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多元的甚至可以說是矛盾的,沒有一箇中國人到老了不在惦念故土(雖然有時候帶著極端的情緒,但是反過來去想何嘗不是因愛而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陋室與朝堂,茅屋與天下,中國人無不在此灑盡熱血志向,亦或悲壯與淒涼。

中國人經常說我為大家,這個家是國的基本單位。家國情懷也是起點與終點,家風正則國運盛!國是家的歸宿感,而故鄉和家是人的歸宿感。是家國同構,是不分的,是隸屬的。不管是無為而治,還是修齊治平,亦或四海為家的俠家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之不存,何以為家。個人覺的這些傳統追求使西方人思維裡不能理解的原因。

毋有高低,其實讓

情懷落地。讓信仰使大多數人過得幸福是最最重要的,最好的文化不就是在於不停探尋與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