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书法难有大的进步,越练越迷茫,怎么办?

汶石书法


遇到这个时就别练了,去看看别的帖,别的书,如诗词之类的。提高自的学识,将来书法进步如何与你的文化修养有关系。




云雪书画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练了很多年,怎么没有大的进步?看别人的字那么漂亮,越发怀疑自己的智商,难道天生不是学书法的料?后来我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那些书法好的年轻人,六岁就开始学书法了,且有家学传承。假设他三十岁出名,算起来也有二十四年了。咱这是功夫不够,别着急,慢慢来。

有人说,二十年画画,三十年书法。



小学一级教师


你只所以迷茫,是因为你意志不坚定。

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任何书法大家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名的。你只看到别人的成就,却看不到别人背后付出多少艰辛。

首先问问你自己,为什么练书法?只为了一种兴趣玩玩吗?若抱有这种态度和思想你是难有成就的。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

不达目标不罢休!心里要有劲,要发狠地去努力,终将迎来花骨朵开放的那一天。

我的邻居吕爷爷六十岁才开始练书法。现年八十三岁了,练二十年有余了,也有了自己的成就。他的书法现在一平尺卖三千块。家里两套楼房都是卖字画挣的。

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练下去吗?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在不久的将来。


明月耀众星


看一下我的练了半年小楷。



山水郎5197


你好!我是德楷堂主老温,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书法难有大的进步,越练越迷茫,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书法难有大的进步,必有原因,你先要找出原因。其不外乎以下4种原因:

1、不临帖或盲目临帖;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好高骛远自高自大;

4、陷入误区而不自知。

解决的办法,以我自己为例:

1、临帖。必须心、脑、手并用,精心临帖,不要自己骗自己。有一句词叫:眼高手低,一定不要犯这个错误,老老实实练,不要看着简单,不以为然;

2、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去练、去写、去读、去看,不要给自己不能坚持的理由和借口;

3、交流。多跟书友沟通、交流、探讨,尤其是向水平比你高的大家、老师请教,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另外,还要多关注书法方面的展事、赛事,以中吸取养份,不断提升自己。眼界宽了、高了,认识自然就提高了,随之水平也会逐步提高,这样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了。

下附图是我近期的临帖和以此帖笔意的创作作品。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和做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德楷堂主


兄弟,不要迷茫,学习书法的道路就是这样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人人如此,古今皆同。


我用一段竹子的生长过程鼓励你,可能与生物学描述有一定差距,但意思你明白就好。

据说竹子在地下阶段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通常总共只有几个厘米,居然要生长整整4年时间。一旦破土而出,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夜神人静,竹子甚至能够发出竹节迅速生长的“吱吱”声音,听来很是让人震惊,有人研究说竹子生长最快的时候,可达每天30厘米以上,直至耸入云端,绝尘而去。

很少人知道,在他最初地下的4年时间里,虽然竹身只长了几厘米,但他的根却向周边、深处蔓延数十米甚至数百米之远!存在就是合理,那么竹子为什么要这样生长呢?默默地延展根系,为自己汲取水分、养分做好扎实的储备,仅仅是为了实现日后的凌云之志!

学习书法就好比竹子的生长,你如今的状态就好比竹子的地下生活,这个过程谁也不可避免,暗无天日,无人喝彩。

既然人人都一样,你大可不必迷茫,继续专心临帖,继续积淀书法相关的知识学养,迟早有一天你也会像竹子一样,登堂入室,甚至登峰造极也未可知。

随文粘贴我自己的书法作品几幅,请各位点评一二,永书我先行谢过!


永书101


书法有“三进三出”之说。意思是在遇到难有进步的瓶颈期,退出来重新攻关笔法,然后再进入临帖或者创作。如此三番,肯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书法本来就是以十年二十年为基数计算的一门学科。唯一的秘诀就是熬,熬过了春夏熬秋冬,熬过了三年熬五载,熬到黑发变白头,熬到笔秃砚旧墨沁身,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挥毫泼墨见真功。

如果想在三五年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太急于求成,几年后觉得没有明显的效果,就会迷茫仿徨,不知所措。这时候需要调整心态,不要放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继续勤练苦练不瞎练。慢慢的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贵在坚持,终究会有你意想不到收获。







易茗易心经


关于瓶颈期,我认为有三个误区值得注意:

第一、陷入到自我良好的误区

很多自学书法的人自鸣得意,认为我写的书法天下第一,无人可敌,实际上他早就已经陷入到了骄傲的情绪,这是我们学习书法所应该竭力避免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初学者的位置,虚心向老师、前辈、字帖请教,多对比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找一些高水平的人指点,这样有助于我们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的调整自己书法学习的状态。

第二,陷入到自我贬损的误区

如果说自鸣得意是一小部分人的特质,那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知道自己水平不够,需要练习。

这种状态称之为瓶颈期,而之所以说他危险,是因为很多人据此就停滞不前,甚至放弃学习书法了。

我认为我么们必须要认清瓶颈期的意义。之所以我们退步了,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进步在预留空间,就好像跳远之前的助跑一样,你总要退步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有余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第三、缺乏书法学习过程的整体规划

很多学习行书的人,是一上手据开始学习行书的,基本上没有学习其他书体的基础,这其实就很危险了。因此,如果此前没有学习书法的基础,立马就入手学习了楷书,则容易陷入到瓶颈而无法自我突破。

按照传统的书法理论认为,书法的学习应该从最开始的楷书入手。然后过渡到行草书,这是一个简单的规划。

除此之外,更为复杂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虑后,做出决定。





雨落一方


书法爱好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阶段性的周而复始的出现一种状况,那就是忽然感觉自己某段时间内每天都坚持练字但是收效甚微,感觉不到进步,甚至于感觉越写越差,越写越丑,苦恼至极,及至到想摔笔不练!这种状况是怎么出现的呢,是不是自己真的越写越差?越写越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不适合练习书法?告诉你,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书法领域,在其他艺术领域,诸如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练习者们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这在业界被称为一种良性的眼高手低,不是没有进步,而是进步了你感觉不到,或者错认为自己在退步,不进反退!不只是我们会遇到,我们的先辈们,书法界的大家们也曾遇到,看看他们怎么说。曾文正公在《曾国藩家书》中说:“临帖宜徐,摹贴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享通精进之日。”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两位大家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作品也是相当不满意,扼腕叹息!但是,由困及进,再困再进,是书法练习的普遍规律性,书法练习是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没有速成一说,书法练习需要练习者的心眼手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手的作用是强化书写技能,眼的作用是观察学习,反馈于脑即是心,大脑通过思考支配手强化优点,改进不足!这三者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着质和量的转化过程,从而促进练习者的书写技能,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之所以出现感觉不到进步,或者进步不大,甚至是不进反退,这都是一种错觉,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手的强化书写技术的职能往往跟不上眼的观察学习,我们在不断的读帖,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对于书法作品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而这种能力的提高转化到技能上的体现需要大脑的消化反馈于手,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苦练,只有苦练最终才能达到那种信手拈来的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说,眼界提高了,技能的提高一时半会跟不上,才会出现感觉自己写的越来越差,越来越丑的情况!当我们的技能提高了之后,我们应该也会出现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吧?

了解了以上这些,相信书友们不会再有什么诸如此类的苦恼,重拾信心,发奋苦练!相信自己,付出必有回报!







戏云轩


首先,书法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想速成本就与书法的本质相违背的事。

简单说,书法学习可分为“字内功”+“字外功”两部分。

“字内功”指的是临帖,属于技术话,只要肯下功夫,持之以恒,练的是手对毛笔的控制,驾驭能力。就是说一笔一划,想粗就粗,想细就细,大多数人可以做到。

“字外功”则是观念,学养,审美观的积累。什么时候写粗点,什么时候写细点,都是从个人审美出发的,因为觉得美才这么写嘛。这就靠个人修为了。

其次,书法学习重要的是过程,长年一笔一划的书写,磨练的是人的心志,性情。心平气和还有利于身心健康,说书法养生不是没有道理。高度没有底,开心就好!

第三,进步大不大,要找好参照,方法对,能坚持,与自己比,必有收益。

祝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