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玉米密植行距六十公分株距十五公分行嗎?

用戶1421080783511


玉米的種植密度一般首先看品種來定,再是憑經驗而定,一般一平方米種植一株這樣效果很好,你說的範圍是可以的。

為什麼說玉米需要一平米的空間呢?這是有根據的。

玉米如果低於這個範圍,它的葉子伸展開來,周圍就佔據40公分左右,那麼其他的玉米再伸展開來只留有15公分到2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這個範圍可以通風透氣陽光可以充足地照進來。玉米需要充足的陽光最起碼一天至少照射十小時,才能達到一天所用的養分,因為光合作用需要陽光照射。

玉米所需要的養分還有一定範圍的空間保證。

如果玉米種植過於密集,而土壤的營養成分是有限的,即使土壤中含有的養分很多但是,玉米在吸收養分的時候,他們都集中在一個空間,一定會造成營養吸收不平衡,那就會影響玉米的生長。所以玉米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空間互不影響才可以。這個也是有事實證明的,人家那一年,玉米苗種的很稀,一米多遠一顆,寬度45稱是60公分。反而產量比去年更增加了一畝地多增加了兩兩三百斤。這就充分說明了玉米的生長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環境。

玉米過於密集,很明顯的能夠看出來玉米棒錘長的都很小,而且玉米粒也長不大,一株玉米本來能接一斤多的糧食,但是由於密集的種植,影響了產量。

總結:科學種植管理,有機肥化肥,水源,蟲害等等都要做好才能保證高產,玉米種植密度一株在一平米即可。

農業技術員楊帆


這個是玉米栽培的問題,按照題主的數據計算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行?按照題主數據計算,每株玉米佔用面積為:0.6米×0.15米=0.09平方米,1公頃地10000平方米,垧保苗株數=10000平方米÷0.09平方米/株=11.11萬株。

從計算的結果來看,公頃保苗株數達到了11萬多株,這顯然是不行的,因為正常的玉米栽培密度是不能隨意大幅度增加的,否則就會造成減產。為了便於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對玉米栽培密度有所認識,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有關玉米栽培密度有關看法。



一、玉米栽培密度的確定,除了正常理論數據之外,還有考慮其他因素,才能達到豐產效果,下面是幾個重要參考因素:

第一,要根據地力確定栽培密度。一般來講,地塊土壤比較肥沃,施肥水平較高,可以在栽培密度區間內,靠近上限的密度種植,相反,如果地力瘠薄,施肥水平一般,則要稀一些,在靠近種植密度區間的下限數值來種植。比如當地玉米栽培密度區間為垧保苗5.5-6萬株,地力好的可以按6萬株種植,地力不好的可以按5.5萬株種植。



第二,要根據栽培模式確定栽培密度。生產實踐證明,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密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在黑龍江推廣的110公分大壟,壟上雙行精量點播,公頃保苗株數最高可達7.5萬株;而標準壟65公分標準壟,種植玉米密度在5.7-6.5萬株。這主要是根據作物群體佈局、光照特徵等因素確定的。

第三,要根據品種特性確定栽培密度。玉米品種眾多,都有各自的品種特性,有的品種適於密植,有的品種需要稀植,所以在播種植一定要認真閱讀說明書,再結合當地栽培實際,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一般植株收斂型品種適於密植,植株分散型的品種適於稀植。



二、介紹兩種當地常見的玉米播種密度。在黑龍江省綏稜縣玉米常規種植主要有兩規模,分別是65公分壟型和70公分壟型。在實際生產中,65公分壟型種植玉米,如果是分散型玉米品種,栽培密度為5.5-5.7萬株/公頃(10000平方米),壟上株距為27公分;如果是收斂型玉米品種,栽培密度一般為6.0-6.5萬株/公頃,壟上株距25公分左右。如果是70公分標準壟,分散型玉米也是5.5-5.7萬株,株距24公分,收斂型6.0-6.5萬株/公頃,株距22公分。



三、注意事項。在實際生產中,種植密度的科學確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選擇不當,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如果選擇栽培密度過稀,就為會糧費一部分肥力、地力和光照面積,降低土地使用效率,造成一定的減產。相反,如果確定的栽培密度過密,如題主所說的行距60公分、株距15公分,公頃保苗高達11.11萬株,會造成倒伏、光桿(不結棒)、禿尖等情況,會造成大幅減產,如果密度過大甚至絕產。

綜上所述,題主所說的行情60公分,株距15公分是不可行的,在實際生產中一定要科學合理確定栽培密度。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三農廣訊


玉米密植行距六十公分株距十五公分行嗎?

首先對於題主的這個行距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行的,一般而言我們在種植玉米的時候行距在五十到六十釐米之間,而株距根據品種的品種有不小的差異,例如春玉米在三十三到四十釐米之間,而夏玉米在二十五到三十三釐米之間,題主的這個行距雖然沒有問題,但是株距實在是太短了,會嚴重的影響到光照、養分各方面的吸收,即使我們種植的面積有限,但也不能通過增加數量的辦法來提高產量,這樣會影響到每個玉米的產量,總產量並不會高到哪裡去,可是用的成本絕對要比正常播種的高。

如何確定種植的密度?

種植的密度會受到很多東西的影響,最關鍵的是品種以及能夠給玉米提供的條件,要保證葉片能夠獲得95%左右的光照,使各個方面的產量都達到最大值。

即便我們是在同一個地區,但是品種不同行距和株距也會有不小的區別,因為不同品種在植株高度、葉片大小、吸收能力上會存在不小的差異,比較晚熟的品種因為需要的生長時間更長,所以對養分的需求也會更大,我們種植的時候彼此之間要稍微隔的遠一點,而早熟品種個多半植株矮小,對養分的需求沒這麼高,我們也不用留太多的生長空間,一般每個品種都會詳細的介紹的。

根據土壤情況來判斷,土壤肥力差、灌溉能力差的土,我們種植的密度要稍微小一些,因為沒有足夠的養分去支持玉米的生長,只能通過給彼此更大的生長空間來彌補土地上面的不足,而對於那些肥力條件好的,可以稍微密一點。根據光照和溫度來判斷,光照條件好,溫度適宜的地方,種植的密度可以稍微大一點,例如同一個品種在南方種比在北方種,間隔可以小一些,同樣夏天要比春天的密一些,所以不同的地方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合理密植的技術

1、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縮小行距,讓本來的一畝地裡面可以多種一些,但這個也是有限度的,最起碼要保證每個玉米的要求得到滿足。

2、選擇合適、優良的雜交品種,既然品種對種植的密度有這麼大的影響,我們肯定要選擇品種好的,比如發芽率高、生長快、抗病能力好的品種。


村裡說農事


不行,大稠了,再說60cm的行距大型機械作業難度大,主要是中耕機械,行距寬度與輪距有矛盾、受限制調整困難。

玉米是高杆農作物,對水肥要求比較高,過稠會造成空杆率高,籽粒不飽滿,產量下降。

玉米在世界範圍內,畝單產最高的是中東地區,畝產1000公斤以上,大面積高產的是美.法.加.阿根廷,畝產500公斤以上,中國的玉米總產量第二,但畝產320一360公斤之間,屬於較低水平。


70cm行距在非洲種植的玉米

美國玉米產量記錄最早是1866年,畝產100公斤左右,20世紀30年代採用107cm寬行距種植模式,畝株數不到2000,60年代縮小行距條播或點播,畝株數達到3000,產量達3一400公斤,目前玉米株數已達4500,個別達到5700一7300株,畝產1000公斤。美國最高畝產量記錄為1850公斤。而熱帶地區玉米產量普遍偏低,非洲中西部地區,行距80cm,株距40cm,多采用穴播多粒,畝產只有20公斤左右。

23cm株距在非洲種植的玉米

玉米分早.中.晚3個品系,按株型又劃分為平展型、緊湊型、半緊湊型,各品型對氣候、光照、水肥、密度要求各不相同,中國玉米種植株數多為3500左右,有些地區種植株數達到6000。

中國玉米高產區,都在西北華北地區,種植株數多為4200株左右,畝產10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為1400公斤(山東萊州),南方產量偏低。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氣候條件,種植株數與產量關係密切,高密度種植成為了提高單產的重要法碼。

但也不能忽視氣候條件、水肥條件、品種,盲目增加種植株數(7500株),那樣只會事與願違。

再說一下60cm的行距,對拖拉機操作要求太高,拖拉機窄輪距為135cm左右,行距60cm輪胎極易壓苗。新疆兵團玉米播種以63一65cm行距為標準,行走行距可調至67cm左右,不易壓苗,中耕機械調整不再受焊件制約,左右受力均勻,降低了拖拉機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和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