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的民谣怎么都是悲伤的曲调呢?

二两不要橙


对比听着国外的民谣歌曲,很多都很欢快,而国内的却都是一些特别感伤的歌曲。诉说爱情的失意,社会的物质,或者梦想艰苦。 一开始我很喜欢,但是时间久了,开始怀疑是不是所有的民谣歌手都真的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还是在夸大自己的苦难? 我读过大冰的书,里面那些都民谣歌手的简短的介绍,也百度查询过一些歌手的经历。可是是否所有人都是那么苦? 还是慢慢的,民谣对苦的诉说变成了一个卖点? 又或者因为我的生活和经历也并不是太顺利,或者有些悲观以至于我只注意到了国内的悲伤的民谣歌曲?


娱乐金像奖


我觉得唱民谣的很多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把他们的故事写成旋律,唱出来,所谓的,我有故事你有酒也不是说民谣都是悲伤的,也有欢快的,这样看你对民谣的定义

现在的民谣其实真正的民谣歌手没几个,都是打着民谣的幌子,伪民谣,像赵雷,宋冬野这种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有那么一句话,民谣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一片净土!

民谣是音乐类型,不是风格,民谣也可以做成布鲁斯,雷鬼之类的。我们国内的民谣其实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和两个灵魂的感情,我觉得国内和国外的民谣的区别应该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当然,从音乐认知上来说,确实比不过外国的,就好比说,中国摇滚,和外国摇滚,哪个比较牛…………,值得我们思考


李锋爱唱歌


您好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中国的民谣也有很多快乐的音乐啊,比如李娜的《青藏高原》这首歌宛如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犹如一颗钻石,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这首歌改变了人们对通俗歌曲的一贯看法,让老百姓认识到,原来通俗歌曲一样很大气,很高雅。从演唱的角度来看,李娜一反过去仅仅局限于一个八度之内,从音域上来说同样可以很宽泛。《青藏高原》是用民族与通俗的唱法,歌唱风格最大特点是自然大气,游刃有余,气息沉稳,呼吸贯通,音色的前后统一。李娜的演唱荡气回肠,直冲云霄,她没有刻意控制气息与呼吸,一上来就用非常浓郁的藏族风味的演唱方法结合自己的特有音色,演唱时位置靠前,靠上,支点稳固,保持了呼吸与共鸣统一,音色就更为接近这首歌的特点,所以听她的这首歌,就仿佛在人们的眼前,脑海里呈现出布达拉宫、雪山高原、高原湖泊、蓝天白云、牛羊、牦牛等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青藏高原》之所以成为经典并广为传唱,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不朽传奇,而是因为时代的呼唤、精英的智慧、艺术的升华、人民的需要以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方式得到了最佳呈现,这就是经典经久不衰的民谣魅力。还有很多民谣歌曲就在这一一详解,希望能帮助您。





飛翔影音


过去的民谣主要是民间流传的歌谣,主要在民间流行,是拥有民族色彩的歌曲;歌曲内容比较广泛,内容不同大致分为校园民谣、都市民谣等,主要是表达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民谣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有专门表达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与人文风情,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风格,每个国家每个名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民谣,它主要具有随性,对听众音乐素养水平要求不高的音乐作品。民谣的特点决定了它广泛的受众面,也让许多民众在毫无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所以能够广泛传播,这便是民谣的优势所在。


但是我们现代所接触的民谣,主要是以民谣吉他为主要伴奏,另外会有合成器、口琴、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中音提琴等;歌词主要是以直白质朴,叙事为主;歌曲平缓抒情,例如:《安河桥》《南方姑娘》《斑马斑马》《成都》《南山南》等;很容易就引人入情景,多数会有初听不识曲滋味,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所以民谣的歌曲一般来源于生活,描述基层生活状况,易引共鸣,叙事直白,情感深入,贴近生活。现在的民谣也在慢慢加入多元化因素,也在随着时代引领潮流。


炽艾


您好。这可能是您选歌时出现的偏差。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民歌大都是比较欢快的歌曲。主要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爱情故事,或者劳动景象。如《康定情歌》、《好日子》、《恭喜发财》、《越来越好》、《好运来》、《365个祝福》、《喜洋洋》《步步高》、《万事如意》《祝洒歌》《今夜无眠》《幸福万年长》《在希望的田野上》、《恭喜恭喜》、《花好月圆》、《四喜临门喜迎春》、《玛依拉》、《阿拉木汗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掀起你的盖头来 》、《达板城的姑娘》、《大喜宙》、《鹊桥汇》、《阿哥阿妹》都是欢快的歌声。民歌的特点就是纯洁,天然,欢快。确实悲壮的歌极少。




清雲HughWilliam


这个问题要看你当时听民谣歌曲的心情,民谣事实上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音乐分类,完全没有总是忧伤之说。当然,“忧伤”的成分大部分来源于歌词,民谣的歌词总是诗和远方,回不去的青春,还未实现的梦想,没有在一起的人,难以忘怀的事……加上缓和的旋律,沧桑的嗓音,低低的吟唱,所以听起来让人感觉到忧伤,如果恰巧心情不好,那就会轻易引起共鸣触动心弦,倍感忧伤。

有句话说道:“天下幸福的事都是一样的,苦却各有不同”或许在中国苦情歌一直是主流,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凑词凑曲套路,可以直接拿来用,比较方便,而且容易引起听惯了苦情歌的人群的共鸣,这种风格也符合大部分小清新的口味。但是在民谣歌曲里也有不完全悲伤的。比如周杰伦的《稻香》大家可以去听听感受一下。


晋玛笛声


这与历史背景有关,因当時人民大众处在内外侵略与饥寒交迫年代,人民大众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中国民谣与外国民谣的反差,因当時中国老百姓生活极端贫困,饱受饥寒交迫状况心态精神接近崩溃,是造成中国民谣忧伤伤感重要原因,而国外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优越,心态精神状况优佳,所以民谣相对欢快,这是国内与国外民谣反差重要原因。


庐山东方鸿生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民谣……民谣事实上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音乐分类,完全没有总是忧伤这一说……比如要真按民谣的原始划分标准,那么“稻香”(没错,不要怀疑,就是周董的那首)都能算到民谣里面去,然后你觉得稻香很忧伤吗……

中国国内现在流行的那种基本只唱姑娘和远方的“民谣”应该只能算作初级吉他弹唱,或者说叫做所谓的“独立民谣”,手里的吉他就用那六个三和弦来回捯饬,再加上一些看起来似乎很忧伤但其实不知所谓的歌词,加上一些通俗易写的旋律,不做编曲不做混音不做母带直接往外甩……至于为什么“独立民谣”总是很忧伤……嗯……因为在中国苦情歌一直都是主流,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凑词凑曲套路,可以直接拿来用,比较方便(而且其实就是套路而已,也不需要什么经历);而且容易引起听惯了苦情歌的人们的共鸣,至少不会因为小众的表达主题而只能在小圈子里传播……至于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听苦情歌……我也想问,大概是中国的伪文艺小清新太多?




大米说娱乐


每一段岁月都有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动听的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慢慢地弹奏,弹奏岁月的沧海,人生的桑田……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而一首首校园民谣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多少个日夜朝夕。校园民谣——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扬的旋律,但当久违的歌声传来时,我们会蓦地惊呆。霎时间,似水流年里尘封已久的真情一点一滴地涌上心头,过往和将来,流失与拥有,所有思绪在脑海中一块一块地剥落,我们还来不及叹息,已泪流满面。

岁月无声无息的流逝,一切也会渐渐淡去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现在是和曾经是书生的人们,或许都能从这块小天地中找回对往昔的丝丝缅怀和回忆:如今,谁娶了多愁善感你?是否还记得,童年阳光里,那一朵蝴蝶花?曾经说过要一起看星的阁楼,还有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高晓松说:“写歌是种瘾,就像回忆是一种病,而感伤则是终身不愈的一种残疾。”而清新的歌声和纯真的岁月一道,在汹涌着商品大潮的滚滚红尘中,我们,甚至很难听到一些旋律清新、富有校园味道的声音是我们生命莽原上不败的花……

从来没有一种音乐能如此长久地、深深地打动我的心。我想,也许只有校园民谣能如此真切地诠释生命中那段最美的时光。


西陲先生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民谣……民谣事实上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音乐分类,完全没有总是忧伤这一说……比如要真按民谣的原始划分标准,那么“稻香”(没错,不要怀疑,就是周董的那首)都能算到民谣里面去,然后你觉得稻香很忧伤吗……

中国国内现在流行的那种基本只唱姑娘和远方的“民谣”应该只能算作初级吉他弹唱,或者说叫做所谓的“独立民谣”,手里的吉他就用那六个三和弦来回捯饬,再加上一些看起来似乎很忧伤但其实不知所谓的歌词,加上一些通俗易写的旋律,不做编曲不做混音不做母带直接往外甩……至于为什么“独立民谣”总是很忧伤……嗯……因为在中国苦情歌一直都是主流,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凑词凑曲套路,可以直接拿来用,比较方便(而且其实就是套路而已,也不需要什么经历);而且容易引起听惯了苦情歌的人们的共鸣,至少不会因为小众的表达主题而只能在小圈子里传播……至于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听苦情歌……我也想问,大概是中国的伪文艺小清新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