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水下考古

說起考古,聊起墓葬,大家總會和金銀珠寶、青銅瓷器這些器物聯繫在一起。其實古墓發現中還有一類是食物遺存。它們甚至改寫了我們已知的食物史。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2000年前雞蛋

筆者就隨便舉幾個有趣的例子。考古隊員在貴州境內發掘時,發現了一個作為陪葬物品的雞蛋,推測其歷史已有2000多年。2000年的歲月流轉,雞蛋內的蛋清、蛋黃早已不見蹤影。這些蛋殼是怎麼保存下來主要是由於豎穴土坑墓的密封性較好,也可能與周圍土壤的含酸量有關。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4000年前面條

其實古人會隨葬各種食品,如五穀雜糧、酒、米飯等。但這些食物等很容易腐爛,極不容易保存下來。而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相對來說比較好保存。

在新疆蘇貝希遺址中就發現了一碗2400多年前的小米麵條。當然還有更早的,在青海省喇家遺址發現了一碗4000年前的麵條。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麵條。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千年一桌酒席

更奇特的是,河北宣化一座千年遼墓,墓主人叫張文藻,1993年當考古專家第一次走進墓室時都驚呆了。兩張小木桌上,放有20多個碟碟碗碗,還有兩把木椅,那顯然是一桌好酒好菜時令鮮果。盛放有秋梨、葡萄、棗、豆蔻等水果,還有板栗等乾果,以及烹調好的菜餚。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但要說這些稀奇古怪的考古中,沒有誰敢嚐嚐這些幾千年的食物是和味道,可最服的還是一位瀋陽的考古專家,他偷藏了一口從千年古墓出土的酒,其口福全國考古界的唯一。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瀋陽葉茂臺古墓

那是在1974年,瀋陽法庫葉茂臺村村民無意間發現一處古墓。很快遼寧省博物館立即派出以考古學家馮永謙等組成的專家組趕往現場。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發掘中在主墓室東南角的木桌底下發現有兩件白瓷注壺,其中一件的重量比正常注壺重很多。壺口是封閉的,他用手輕輕晃一下瓶體,裡面居然發出清脆的液體聲。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瀋陽葉茂臺古墓

瓶口的“軟木塞”已經腐朽,必須立即密封壺口,並及時對壺內液體進行化驗。但是依據當時的條件,又不能馬上運回瀋陽化驗。 專家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第一時間把能夠掌握的情況先記錄下來。

故事:這個考古專家賊大膽,偷嚐了一口千年古墓出土的高粱酒

馮永謙從壺中倒出少許液體盛在玻璃杯中,液體很清澈,淡黃中略帶紅色。馮永謙用鼻子聞聞,沒有任何氣味。他輕輕地呷了一口,聞起來沒有什麼味。喝起來,有點土腥味。化驗結果確實就是酒。考慮當時遼寧地區的農作物,高粱酒的可能性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