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現代人死了,一般墓地就是一個簡單的墓碑。湖南省有位近百歲的老人,卻有著自己的一個墓室。這座墓室花費了老人26萬元

,14年的時間。如今老人生活在這個活人墓裡。墓室的建造也複製了帝王建造陵墓時的想法,內置重重機關,還帶有殺傷性。老人這麼做是未雨綢繆,還是無奈之舉?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生前解決好自己的生後事

近百歲老人梁富生,是個孤苦無依之人。梁富生原本也有著美滿的家庭。妻子為他生育了三個孩子。但人到中年,梁富生遭遇了嚴重的家庭變故。三個孩子還沒長大成人,就都不幸早夭了。妻子也因此鬱鬱寡歡。妻子後來在38歲的時候,也撒手人寰了。

原本幸福的5口之家,一時間只剩下梁富生一個孤家寡人。梁富生並沒有被突然其來的生活打擊給擊倒,反而憑藉著自己的醫術,堅強地生活下去。平日裡,梁富生以行醫為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梁富生擔憂的不是自己的晚年生活,而是越發擔憂自己的身後事。梁富生沒有老伴可以相伴到老,他可以忍受孤獨終老的感受。但是梁富生不能忍受的是沒有兒女可以送終。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在萬般苦悶之中,梁富生受到了帝王建造陵墓的啟發,於是有了為自己建造墓室的想法。有了墓室,就等於自己的身後事有了著落。這樣梁富生死後,就不用麻煩其他人幫他操辦後事了。

對於有著無限美好事物等著享受的時代,生活在幸福中的活人一般不願提及墓地,提起也不太明智。梁富生是一個大活人,卻在自己年富力強之時,就想著自己的身後事。

梁富生並不是有著如帝王般可以延續自己榮耀的初衷,還是為了給活著的人減輕麻煩。因他孤單一人,這種未雨綢繆的行動,確實屬於無奈之舉。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精心選址、設計的墓室

梁富生平時在村裡生活,左思右想之下,覺得山裡是他的歸宿之地。於是開始在深山裡找尋合適的地方。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緣故,梁富生在自己的夢中竟然夢到了山中的一塊寶地,葬在那裡不但有群山峻嶺相伴,而且有綠樹可以擋風遮雨。

醒來後,梁富生根據記憶居然找到了夢境裡的地方。此處周邊雖然沒有水,但是綠樹環繞,風光十分秀麗。向遠眺望,有群山重重疊疊,十分雄偉壯觀。於是,梁富生就此決定選址此處為自己的墓室所在。

修建墓室是項大工程,需要耗費不少錢財。梁富生就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攢錢。梁富生的醫術不錯。一些疑難雜症,連大醫院都治不好。病人吃了梁富生配得藥居然就能藥到病除了。梁富生主要以看肝炎病症為主。那些得了肝炎的患者,吃了梁富生調製的秘方後,居然檢查指標會轉陰。

治好病的患者,會一傳十十傳百,將此好消息傳出來。梁富生行醫治病救人多年來,平時對自己很苛待,手邊卻存下了不少的積蓄。

梁富生把賺來的錢用在了修建墓室上。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梁富生就僱傭了當地的村民,把建造墓室的材料挑上了山。到底不是專業建造墓室的,梁富生只能邊設計墓室邊建造墓室。經過了14年的時間,梁富生的墓室終於得以建造完成。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梁富生把墓室建在了懸崖峭壁之上。這個墓室在青山的襯托下,一眼望去像極了一座城堡。

梁富生害怕自己的墓室被盜墓賊們看上,為自己的墓室設下了重重防線。墓室的周圍也被鐵絲網包圍著。墓室的第一重防線,就是一塊墓碑。這款墓碑跟我們平常看到的墓碑不同,不是鐫刻著死者的名字,而是被刻上了警告語。

請各位誤闖的好同志,在此塊石碑前停止繼續向前。如果還是抑制不住好奇心,當心好奇害死貓。

梁富生修建好墓後,還曾為自己辦了一場隆重的酒席。這不是一般的請客,是趁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在操辦了自己的後事酒席。梁富生請當地村民吃一頓,希望哪一天他萬一死在外面的話,村民們能抬他進他的墓室,把他放進棺材裡,蓋好蓋子。

現如今,梁富生白天就在村裡的房子裡當個赤腳醫生,為人把脈看病。晚上就會回到自己的墓室,躺在棺材裡面安睡到自然醒。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梁富生活得很自在,也了無牽掛,不用想著自己的殘軀還會麻煩別人這檔子的事。

梁富生不想麻煩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解決的方式,不應該鼓勵。

梁富生還是被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所羈絆,覺得死後社會會將他火燒成了灰,自己連個全屍都保不住。所以寧願犧牲生前的享樂,也要節省錢財,操辦自己的身後事,不然都不能安然離世。

雖然梁富生死後佔得是荒山野嶺,不是良田良地,但是人人都效仿他的做法,自然環境也就會遭到破壞。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人死後的問題一直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土葬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種主流方式。畢竟人活一世,辛苦一生,死後以這種不折騰的方式,直接深埋入土,迴歸自然,不失為一種簡單科學環保的方法。以前人口少,土葬埋墳不會世世代代永遠存在,一般三到四代後就會自然消失了。

但後來衍生出墳墓越修越大,甚至互相攀比的現象。加上隨著時代發展,人口在大量增加,土葬的問題和弊端就更加顯露出來了。如果每個人死後都佔有一塊土地,那後人的淨土從何而來。活著的人,不能光想著自己入土為安,還要考慮到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畢竟我們只有一個賴以生存的地球。

技術控!近百老人花26萬為自己修墓,墓室內機關重重充滿殺傷性

現在殯葬倡導節約用地,節約資源,提倡移風易俗,推進喪葬改革。先是火葬的方式成為了大多數人選擇。近年來,湧現出來的海葬、樹葬、草地葬方式,也慢慢地為人接受,流行起來。

這種順應了時代之需的方式,既是綠色環保的新風尚,也能讓人迴歸大自然。人應該活在當下。民眾都應放開了心態,擯棄不合時宜的舊傳統,與時俱進奔向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