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无条件写作日#

大学后,从未在家呆过这样长的一段时间,想来成长带来的困惑让我一次次陷入深渊,但在这段时间我仿佛看清了许多。在这段安静的时间沙漏里,我小心翼翼地在窗户一旁轻轻呼口气,

忽而窗外许多的风景清晰可见,就像用薄纱擦式了那团称之为“迷茫”的脏物似的,笑容从我眼角眉梢处悄悄隐现了,春天似乎来了。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一)

在家里的日子像是一帧帧差别不大的黑白默片电影,电影节奏放慢是从疫情开始的,虽说我喜欢节奏慢的生活,但这样忽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仍感不习惯。一张工作桌,小饭堂的角落,几个人驻留在房间内,一声声吵闹和打斗声和谐而响亮地奏起着,在家人的陪伴下,让我在心底有一种被保护照顾的感觉,就像是受惊的鸟儿回到了安全的巢穴,我很温暖。

在我记忆中,这几日可以说是我们一家四口待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长得让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离别必会到来这个事实。时光的流逝在这段时间显得如此可亲,它温柔地抚摸了我们一家人的脸庞,我也时常在梦中枕着它入睡,亲切而不舍地拉住他的手,直到进入梦乡。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而同时我们与时光的作伴显得那么平常,只是早起坐在一处,可能他来得稍早些,可能她赖起了床,可能我们互相嫌弃早餐可又狼吞虎咽,可能我们吐槽某人的吃相只是为了逗乐餐桌上的气氛。爸爸有时会让我下楼玩,有时又让我上楼看电视,但他不知道我喜欢坐在他身旁,他不知道我偷偷的选择是为了从电脑打字处抬头看见他的脸,这种安心而略带调皮的愿望似乎是为了填补内心长久以来的一处空缺。

(二)

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是复读以来,我开始坚信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决定,成熟的大人就该踢掉身边不合时宜泛起的错误的水花,骄傲地离开,但我没想到渴望遇见而相信长大的我开始的长大是因为成绩,最后的长大却是因为离别。在中国的众多家庭里,孩子的学习一定是个重大的问题,我复读过,也曾是一名骄傲的失败者。此时空闲下来,不免将今日此景对比那段往昔,除了作为麻痹的刷题机器而感到的望不见头的未来,我仍感觉那段复读时光才是相知更为残酷的“宅”。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许多人言高考是人生必经的一段经历,虽然我现在也会笑着谈它,但更多的我讨厌那时天真的我,讨厌那段“宅”在一幢教学楼里的日子。因为倔强也因为冷漠,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只有书本和窗外,也好久没回过家,有时候趴在窗边看向远处飞去的鸟儿竟感伤地认为这是我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而出去也成为我复读时的唯一动力。

那段时间,有一件事情一直记忆犹新。高四的开始是在炎热的夏季,我在一星期的半日假期里抱着手机寻求短暂的踹息。我联系了一个未参加高考的同学,蹲在座位上的我拿着手机擦着额头的汗,等待消息的间隙看的仍是书上的错题,回我消息的男生告诉我他在尼泊尔旅游,前几天飞机过境没看见消息,那一瞬间我似乎感觉离世界越来越远。我看着手机,看向黑板前复杂排列着的数学公式,低下了头抠着指甲,也一直都不敢回那条不断闪烁的手机消息“你那,你在干什么?”。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三)

不知怎么,我很感谢这段时间的到来,它悄无声息的到来,让所有人措不及防,而我却有些窃喜。“宅”似乎让我们无法踏出家门,但那么不健康的想法也不断在我脑海里跳跃。我想:是不是因为宅,我们大家都变得那么像,它暂时搁浅了一些人远行探索世界的步伐,它也让一些人得空停下奔波的脚步,它让我们显得那么平等,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周围少了阶级的差异与贫富的对比,多的只是满载的亲情和平静生活的可能。

我看到大家似乎都与我一样只能呆在家中,内心有一种复杂的心情,那么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大家共同拥有身而为人在生死面前的普通与平凡。许是回忆起高复那段时间对阶级不可逆的感伤,或是那条留学同学的问候信息所带来的对周遭环境的敏感,我越来越意识到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我想冲破农村的边界寻求一个更好的舞台的困难,也感受到那得天独厚的家庭资源的优势所带给一个孩子莫大的自信。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许多年后,被迫坐在家中的我仍会想起三年前的那段时光。我被绑在知识的木板上在教室和食堂不断穿梭着,麻木行走时像是个被试卷吊在考场的傀儡,而僵硬的傀儡有时又会变成拼命奔跑的眼里有星星的孩子。直到今天想起高考结束那天,我走出校门看见周遭川流不息的车流,看见除了老师学习闭塞的学习环境外的一个个跳跃的生命的新鲜群体,逃脱的快感时而在我心底产生。与今朝遭遇不同的是,那天的我还是个孩子,渴望凭借一纸分数扣响外界世界的厚重的大门。

在这个幼稚而天真的想法背后,我想到的是初升朝阳的大学校园下,我与朋友在小道上打闹,我们讨论着喜爱的电影。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笑得自在而自信,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神还如当初考学般显得那么真挚而热烈。或许在大学里,我会拥有一个朝夕相处的男友,他不用又高又帅是所有人的骄傲,只需是我最柔软内心的一处栖息地,可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心愿被现实打遭得如此惨败,就如一株沾满露珠的花朵被无情吹来的风吹倒在地而无人问津我不舍离别苦苦纠缠,仅有的自尊也早已被我抛诸脑后,我像是朵矮小房屋背后开得血红的玫瑰,炽烈而凶猛,想着刚入校的美好而默然发愣。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四)

傍晚,我在房间里不知所措的想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父亲在门外敲着门,从母亲口中得知他明天就要上班,疫情没有结束,可许多人还是要负重前行。宅在家的这段日子里有次帮母亲洗了碗碟并做了顿并不可口的饭,干完这些事后总感觉人的世界也不该只有诗与远方,一些人在砥砺前行追寻梦想的同时必定有这么一群人蹲在地上为他们承担起了部分责任。

孩童稚嫩而远大的梦想必是踩着父母的肩背而上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你心中留下的天真美好许是他人遮挡了那份艰辛与残酷,我想,父母的肩上必是如我般的孩童留下的重重的脚印。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我把电脑搬到了父亲座位的旁边,驻留着那个模糊的身影,在他旁边反复逗留着,就像对一个久未逢面的老友离别不舍后的亲昵。我在他身边走着,他也在我们身边打转,那天晚上我没有数过他在家人房间来来回回的次数,但我只知道他也不舍离别。帮我擦拭电脑时他总让我和他谈谈理想,打探我的恋情时他的眼神也总是充满好奇,他与我言我自己敢于追求喜欢的男孩子,也总爱和我打趣踢掉我一旁的鞋子。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这一切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坐在他的自行车坐垫后,好奇地张望着他周遭打工的大城市,而他总是自信地昂起头和我说:爸爸这里可熟了,国庆你过来了爸爸带你好好玩。我总感觉,那时候自行车行驶着,风在我身边阵阵吹过,回忆夹杂着笑声,这一切都印象深刻就像我记忆里如羽毛飘荡的怡然轻快,我玩弄着手中的风车望向茫然的大城市,攥紧父亲衣袖的小手的紧张与坚定,开心地对前座的“超人”说:好的爸爸。

我对世界的好奇由此开始,我想,也该继续。


(五)

父亲收拾起衣物,把零零散散的鞋子放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内,短暂地看了一眼在电脑前打字的我,他转身的时候我看着他的背影复杂而感伤。父亲总喜欢帮我们剪指甲,妈妈的脚指甲,弟弟长长的指甲,他离开的时候,弟弟还在打游戏,他拿了一把剪刀,帮弟弟脱了袜子,弟弟的脚长大了,父亲也老了。他眉梢紧凑,稍显沧桑的脸庞露出先容,所有对亲情的愧疚也都在修建指甲的温情中慢慢流淌,而时光这个严肃的上帝,养成了指甲,也等到了修剪他的担当者。


“宅”处有思,思处也别离

离别好像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不论我宅在某处,不论我与某一些人是否真挚地走过某些路程,我们都会分别。三年前,我宅在学校中,与一段成绩纠缠着,离开了珍贵的少年时光,而现在在大学中的我也时常宅在一处,祭奠过去而又不喜交流。宅是呆于一处屋内,静思罢了,这段时间只是我少有的有人陪伴的“宅”时光之一,更是一场严肃的与我自己对话的情景。

镜像似乎影射了无数个“我”宅于自我的模样,学习面前的我看着渴望的看向大学,大学的我在被分手后囿于一室的没落,成功的,失败的,喜悦的,失望的,许多的我交织在一起,困于此而又长与此,而宅是孤独,也是独立的成长。

我送走了这段少有的有人陪伴的“宅”时光,也送走了闭塞在时光陷阱中的迷茫与不安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