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浒你最爱看谁的故事?为什么?

天之道渠之源


说实话,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里,最喜欢的应该是《红楼梦》,喜欢书里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他们的名字,喜欢人物们曲折多变的命运,喜欢贾王史薛复杂难以理顺的人物关系,喜欢书里的诗词曲赋,像《好了歌》不是好汉歌。第二喜欢的应该是《三国演义》,喜欢里边的人物,尤其是诸葛亮。而我喜欢《水浒传》则完全是因为书里边的这几个人:鲁智深、武松、李達、林冲。这四个人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讲义气爱结交,为了兄弟父母不顾身家性命。他们这四个人的故事又可以单独成传,每个故事都脍炙人口,再加上说书艺人的加工锻造,真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而在这四人之中尤其喜欢林冲,林冲的性格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与我很像。林冲的故事在水浒中就更是大起大落,从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到阶下之囚,从押节中险象环生,到草料场挨欺受气,从风雪山神庙,再到火烧草料厂,火拼王伦聚义梁山,南征北战最后与武松病逝于杭州六和庙。情节跌宕故事完整,且结局还好吧。





冬天的房子


我是个小吃货,所以《水浒传》里我最爱看的就是武松打虎的故事。

你肯定会特好奇,吃跟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武松打虎里面有一段是描写武松吃饭的“武松提着哨棒在路上走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走得又饿又渴,望见前面有个酒店,门口挑出一面旗子,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武松走进店里,叫店主人快端上酒菜。店主人便切了一大盘牛肉,倒了一碗酒。”

小时候,每每读到这一段,我都馋的直流口水,大块牛肉配好酒,这是何等的酣畅淋漓。要是我能品尝上一次,简直“”醉生梦死。作为吃货可能吃更能吸引我,所以这也是武松打虎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只愿有朝一日,我也能像武松这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做一个有英雄豪气的人。


三月折耳兔143


1美好的一天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1宋江。因为他仗义疏财,为人讲义气。

2我喜欢武松。因为他单用拳头打死老虎,英勇无比。 3我喜欢吴用。因为他足智多谋,招揽了众多英雄。 4我喜欢李逵。因为他单说天真浪漫,你是让我敬佩不已。虽说他有些野气,是一个行事鲁莽的庄稼汉,容易冲动,总喜欢动粗,但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它能够为兄弟两助插刀,赴汤蹈火,让人钦佩。这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重义气,对身边的人多一份关爱,让爱时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皮皮侦探剧场


水浒虽有108条好汉,但浓墨重彩笔的并不多。史进、林冲、阮氏三雄、晁盖、吴用、鲁智深、武松、宋江、李逵、卢俊义等,大约也就是这些罢。如果说,最爱的人物故事,那非鲁智深莫属。

为什么呢?

首先是开心。如果说武松是狭义,那么鲁智深就是仗义。武松的故事是很揪心的,看着有些令人心痛,心惊胆战的。但鲁智深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全程可以开心看下去。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大闹五台山,还是戏弄小霸王,还是倒拔垂杨柳,都是一幅嫉恶如仇、酣畅淋漓的气氛。

其次是抒怀。你看林冲被拘押后,鲁提辖一路尾随,生怕薛霸们对林教头有任何不利举动,尤其是野猪林,简直可以把对林教头的种种屈辱全部洗刷干净,真是大快人心,看着过瘾。

再次是顾全。花和尚居然是二龙山大头领,大堂牌匾上挂的都是佛号,你看鲁智深与梁山的合作,在面对呼延灼时,那可是同仇敌忾,绝对是顾全大局的好汉形象。

最后是结局。鲁智深慧根很深啊,所以法号智深啊。清凉山主持和尚早就看出来了,就如同菩提老祖和孙悟空的关系一样的。108条好汉,结局最好的,非鲁智深莫属,人家是功德圆满后圆寂了,在杭州六和塔,而且是在照顾完武松、林冲之后。不容易啊!单看鲁智深个人情节,绝对是一部行侠仗义、满怀慈悲、功德圆满的人间正剧!


锄扬轩


水浒你最爱看谁的故事?为什么?

肯定是宋徽宗赵佶找小姐的故事呢!呸,说错了,应该是赵佶与一代名妓李师师相遇、相知、相爱感人故事。

在历史上宋徽宗,做皇帝不太行,但他业余爱好就很行,画画,书法,吟诗作对什么的,也是能够开宗立派的。

风流更是一绝,宋徽宗与李师师相遇,就像是一个看惯脱口秀的人,突然看到二人转一下,赵佶老铁,激动的不要不要的。

感觉前半身都白活了,但皇帝与名妓之间还是存在许多鸿沟的,但这不要紧,毕竟昏君身边从不缺狗腿子。

高俅就是非常好的狗腿子,为宋老爷与李小姐相遇,提供机会,提供场所,必要被捉奸时,还要背黑锅,真实出色的狗腿子。

当中最有趣的是,一天李小姐与最钟爱大才子周邦彦在房间里聊天,忽然宋老爷来了,急的周才子躲在床底下,现在看来,宋朝读书人是多么能屈能伸

怪不得

李清照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朝从皇帝到仕人都在温柔乡里磨灭血性!





奇闻大圣


水浒传你最爱看谁的故事?

小的时候最爱武松,武松绰号“行者”,他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山东东平府清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人,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在跟随宋江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敌人暗算失去左臂,之后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武松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他的能力被大家认可,在梁山排行第十四位。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对坏人(蒋门神、张都监等)恩怨分明,对好人(宋江、柴进等)知恩图报,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武松武艺高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景阳冈一人打死老虎,显示了武松无人可比的英雄气概。

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霸气,还有为武大郎报仇的义气,以及敢作敢当的豪气,都是我最爱看的。

其实水浒传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除了武松,我还喜欢

1、宋江:绰号及时雨,为人仗义、善于用人。

2、晁盖:绰号托塔天王,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3、林冲:绰号豹子头,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4、吴用:绰号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5、李逵:绰号黑旋风,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7、扈三娘:绰号一丈青,机智聪明,为人仗义。





施抒故事


最喜欢武松。

金圣叹说:“武松,天人也”。武松是水浒108单英雄里比较抢眼的英雄豪杰了,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精彩故事已经深入人心。

第一、喜欢他的勇猛过人。武松回乡看望其兄途中路过景阳冈,以畅饮十八碗酒的豪气、勇武绝伦的斗气,在半醉半醒状态下击毙老虎。后来征战方腊中,一只手臂被兵器刺中,插入柱子,武松忍痛砍掉自己手臂,追上方腊,以一只手将方腊擒住。

第二,喜欢他的嫉恶如仇。醉打蒋门神替施恩拿回快活林酒楼,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连张都监夫人、儿女以及三名三名家仆、养马的后槽、两个无辜的丫鬟都给杀了,还有为兄报仇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真是大快人心。

第三、喜欢他的情深义重。武松对自己的哥哥那是非常爱戴,在当差的那段时间经常照顾哥哥,得知治哥哥遇害后,满心激愤,逝要为兄报仇,不畏艰险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杀人后主动自首,他说“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无怨”。

第四,喜欢他的光明磊落。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主动到县衙自首。血溅鸳鸯楼,杀了15人,为了不连累别人,蘸血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无不显示他光明磊落、豪迈洒脱。

第五、喜欢他的勇武机智。在半醉半醒状态打虎“一闪、一躲、一闪”的办法,机智躲过老虎三招,等老虎气力渐减,便抡起了哨棒。还有醉打蒋门神(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时候,靠的不仅仅的武力,还有机智。最后武松不愿还朝,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在六和寺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要不是有这种大智慧,哪有这种急流勇退的勇气和长远见识。


天下第一乖狗崽


最喜欢浪子燕青。小时听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较多,而对于燕青是先闻其名,不知其事。浪子二字,洒脱不羁,逍遥自在,在我心中胜过鼠兽之类的绰号。

细读水浒,更喜浪子燕青,用书中一词概括,就是“百伶百俐”。施耐庵对其多有偏爱,说“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终了也得了个自在。


燕青有高手匠人刺的遍体花绣,好像玉亭柱上铺了软翠,连京城名妓李师师都有所耳闻,三回五次地讨看。见了之后更是心动,尖尖玉手上去便摸。更兼那燕青长的俊俏,明眸皓齿,唇红面白,仪表磊落,英气风发。这小鲜肉儿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凭实力。

燕青一张川弩 ,三只短箭,箭到物落,当卢俊义一行人对没羽箭张清无可奈何时,燕青用弩箭射中张清战马,救下郝思文。在秋林渡时,初学弓箭,射雁就能做到箭无虚发,令众将惊讶不已。偏偏这杀人上梁山的宋江发了慈悲心,仁义道德讲了一番,让他不要再伤这礼义之禽,燕青听过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燕青还是相扑高手,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玩儿似地扑倒了太原相扑蝉联冠军擎天柱任原。就连李逵也特别听燕青的话,尊他一声“小乙哥”。李逵多次被燕青的小厮扑制服,心里怕他。也是燕青待他好,连宋江都说这黑厮和燕青最要好,而且其他梁山好汉嫌李逵是个惹祸精,没几个人愿意带他玩,他的公明哥哥也一样。但是燕青相扑带着他,去东京看灯也带着他。

而且燕青吹弹唱舞,样样精通,风月丛中第一名。南征北战中,因精通各种方言,又机灵聪颖,常担任细作。能跟李师师唱和不说,一曲《渔家傲》让皇帝也喜欢上这人物;一曲《减字木兰花》道清梁山境遇,获皇帝赦书,宋江的招安梦才有实现的机会。一表人才,得登大雅之堂,所以征方腊之时,帝王之后的柴大官人点名要燕青一起进宫当细作。怪不得这李师师目中全无宋江等人,钟意于浪子。那及时雨见了师师美貌,心迷意乱的。而燕青怕误其大事,拒绝美人撩拨,拜认李师师为姐姐。

天资异禀的燕青,身世却很可怜。虽为北京人士,但自小父母双亡,幸得在卢俊义家中长大。虽然卢员外时常不信任他,但确实是个明主,且有养育之恩,燕青始终心怀感恩,忠诚跟随。若卢俊义起初听燕青劝,也许不会落草为寇。若征方腊之后卢俊义听燕青劝,也不至于一代英雄被人下毒,落入淮河而死。卢俊义遭小人陷害,他紧密跟随,放箭救主,背着卢俊义到客栈安歇,自己去林中捉些虫蚁下饭,如此落魄,都没做出强盗事来。


识其人,看其友。破辽班师后,燕青到好友许贯忠家里叙话。燕青被那清致幽雅感动,感慨自己东征西逐,难得一日清闲。好友贯忠良正直,有勇有谋,但深知朝廷昏庸,早已看淡名利,不愿追名逐利。劝燕青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

燕青也深谙个中道理。大事已成之日,燕青劝卢俊义一同隐迹埋名,以终天年。但卢俊义依然相信能够衣锦还乡,封妻荫子。

卢俊义:“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卢俊义:“你辞我,待要那里去?”燕青:“也只在主公前后。”卢俊义:“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

书中说燕青收拾金银细软不知何处去了。正是“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或得一佳人相伴,与老友同为山林隐士。

如果卢俊义不是死于江中,燕青会不会未曾走远,如当初一般冷箭救主呢?


读书侃报


很高兴收到这个问题,关于水浒传我自己首先特别爱看,我最喜欢的豹子头林冲,下面我想简单的介绍下人物: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外号“豹子头”,他是一个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穿着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间系着双搭尾龟背银带,鞋子是对磕瓜头朝样皂靴的人。林冲的身高约八尺长,年纪约34、35左右。

林冲本人也是嫉恶如仇,义薄云天,见到不平之事总要出手伸张正义,同时也是爱护妻子的好男人。

有一回林冲的妻子外出采购家用,巧遇高俅之子高衙内,高衙内垂涎林氏的美色,欲放街调戏林氏,幸好林冲及时敢来,凭借一身武艺打退高衙内的一众随从。

高衙内吃了林冲的亏自然不会罢手,便将此事告知自己父亲高俅,高俅在是当朝丞相,位高权重。

高俅利用自己的职权,诱计使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便将林冲发配边疆。

押往途中高俅早已收买押运官,待进入人迹罕至时结果林冲,正当二位押运官准备动手时,花和尚鲁智深及时敢来解救林冲,林冲因此捡回一条性命。

这次杀害林冲的行动失败,高俅并没有就次收手,而是勾结一路上的官员致林冲于死地,最后林冲见天下已无他容身之地,断然决定上梁山投靠及时雨宋江。

林冲不畏强权,为了自己的爱妻,敢于和自己的上司做斗争,面对一路上的陷害,从未想到逃跑。敢于担当的英雄气魄令梁山众多英雄折服。

林冲一身武艺,义薄云天;一身豪气作为英雄的代明词,这也是喜欢林冲其中的一个原因。


书小白


最喜欢浪子燕青。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施耐庵对这个人物显然十分钟爱,出场词沁园春一首如此介绍燕青: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这首词夸燕青无非三层意思:其一,英俊潇洒;其二,武功高强;其三,多才多艺。《水浒传》中号称天巧星浪子燕青

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燕青是卢俊义的管家,从小死了父母,被卢俊义收养,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人称“浪子燕青”卢俊义被骗到梁山,管家李固平时就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勾搭,见此机会就与贾氏作了夫妻,霸占了卢俊义的家财,将燕青逐出家门。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向大名府告卢俊义私通梁山,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李固买通董超、薛霸,要他们在路途中杀了卢俊义。薛霸、董超正要动手,被燕青两箭射死,救卢俊义上了梁山。任原自称擎天柱在泰安州东岳庙摆擂台,两年未遇敌手,却被善于相扑的燕青打败。宋江东京暗通李师师,燕青吹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受招安后,燕青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

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可见其聪明过人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