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小冰河期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说,是一种气候现象,在它所发生的时期里,气温会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各种各样的灾害。明朝末年正值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四次小冰河期巅峰。由于其带来的恶劣天气,包括明朝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进而直接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一、明末小冰河期有多冷?广东下暴雪,钱塘江封冻,北方地区最低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

我国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四次小冰河期,第一次发生在殷商末年,直接导致了周朝代商。第二次发生在东汉末年,导致了三国乱世。第三次发生在唐朝末年,导致了五代乱世。而第四次则发生在明末。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严峻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记载,从顺治十年到顺治十三年,北京北运河年年封冻长达110天。而这个时期还是小冰河期即将结束的尾声,明末小冰河期的巅峰在崇祯时期。

据现代科技推断,崇祯在位期间,连南方的广东地区都下了一尺多厚的暴雪。北方各地更是封冻千里,大小江河全部结冰,漕运几近废黜。牲畜、庄稼包括人都被冻死、冻伤无数。其摄氏温度达到了惊人的零下40度。

在这种低温之下,沸水泼出会被瞬间冻成白雾。树木花草会被罕见的“冰凌”完全封住,人即便是身穿数层棉衣出行也会有寒冷刺骨的感觉。由此可见,明末的北方大地,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二、极度的严寒让明朝的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促使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

但是,除了极寒的天气以外,因天灾而造成的农业减产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末农民起义并不是起始于崇祯时期,事实上整个明朝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爆发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但真正受小冰河期影响而产生的农民起义应该从王二起义算起。

天启七年,受小冰河期影响,陕西全境欠收,黎民百姓只能靠吃树皮草根度日。然而就是在这种困境之下,澄城知县张斗耀依旧在不断地盘剥百姓。忍无可忍的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农民一起冲击县衙,杀死了张斗耀。自从明末农民起义拉开序幕。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虽然有大量农民军此起彼伏,但却根本无法动摇明朝的根基。

但等到崇祯即位以后,小冰河期的威力彻底释放,整个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崇祯元年七月,陕西境内就有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人揭竿而起, 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军主要首领也在崇祯三年前后陆续起义。当时,光陕西境内就有近百支农民起义军。

农民起义军的蜂拥而起最终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三、小冰河期还引发了旱灾、蝗灾、鼠疫等连锁灾害,让整个大明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外小冰河期的主要特征虽然是寒冷,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它唯一的特征。除了寒冷以外,干旱、滋生蝗灾、鼠灾都是小冰河期的特点。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明末的旱灾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发生在1637至1643这6年间的崇祯大旱,此次大旱的灾情之严重,受灾范围之广大,旷古烁今。据统计,在当时一共有23个省份受灾,其中华北、河北、河南等地区甚至连续受灾五年以上,堪称赤地千里。

而且此次大旱表现出了极不寻常的特性,北旱南涝。顾名思义,北旱南涝就是指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旱灾之时,南方地区却在经历洪涝灾害。这样的灾情分布不仅增加了灾害的复杂程度,也让抗灾救灾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但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常年的大旱还引发了蝗灾和鼠灾。明末的蝗灾和鼠灾一般都是沿着黄河两岸发作,而且持续时间长久,最长的一次甚至连续五年不断爆发。如此漫长的灾期直接导致整个北方地区灾情的失控,整个明朝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

明末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冷?它给当时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小冰河期虽然不是明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它绝对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小冰河期的到来,北方草原草场大量衰败,身为游牧民族的满清政权不得不尽力南下。而小冰河期造成的农业减产也让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从里到外将整个大明王朝拉下了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