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將軍,全稱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是清代黑龍江地區最高軍事和行政官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設立,官階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為從一品。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清代疆域圖。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實行東北新政,設立黑龍江行省,裁撤黑龍江將軍。除最後一任黑龍江將軍程德全是漢人外,黑龍江將軍一直是全由清朝宗室、旗人所擔任。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清代黑龍江將軍轄地。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便以八旗兵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駐防將軍為駐防當地八旗兵的最高長官。有清一代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駐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在各地的駐防將軍中,以盛京將軍所統轄官兵為最多,有17000餘人。成都將軍所統轄官兵最少,只有1900餘人。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將軍府駐地齊齊哈爾位置圖。

黑龍江將軍作為清廷設立於邊疆地區的最高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與清廷設於內地的大多數駐防將軍不同,黑龍江將軍除了管理軍政、旗務以外,還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務。黑龍江將軍統管有八旗駐防、水師營、火器營、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八旗官學等下屬機構。在民事管理上設有印房、銀庫、刑司、戶司、兵司、工司等辦事機構。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曾任職黑龍江將軍衙署的西清所著《黑龍江外記》一書中的插圖,可見示意的齊齊哈爾城位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置黑龍江將軍,將軍府駐地在黑龍江東岸的黑龍江城(愛輝舊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將軍府移駐到黑龍江西岸,仍名黑龍江城(愛輝新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移駐墨爾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將軍府又從墨爾根移駐齊齊哈爾。此後的二百餘年中,黑龍江將軍一直駐地於齊齊哈爾,使得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將軍轄區的中心城市。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齊齊哈爾城與墨爾根、黑龍江城位置示意圖。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齊齊哈爾城池示意圖,該城完全按照北京城的形制建設,八旗分佈也相同,而且城中人員的口音完全是北京普通話,可以說就是一座戍守邊疆的縮微版北京城。

黑龍江將軍的管轄區域非常廣闊。

黑龍江將軍轄區東至額爾白克河二千二百里的寧古塔界,西至喀爾喀九百餘里撤陳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寧古塔界,北至外興安嶺三千三百餘里俄羅斯界,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餘里,又西南至北京三千三百餘里。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清末的齊齊哈爾城城門照片。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民國時期的齊齊哈爾南門迎恩門照片。

黑龍江將軍曾下轄有齊齊哈爾、黑龍江、墨爾根、呼蘭、呼倫貝爾、布特哈、通肯七名副都統和一名興安城總管。清同治年以後,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各副都統陸續取消,改以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單位取代。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將軍府佈局示意圖。

有清一代,清廷共任命了76位黑龍江將軍,有71位曾在齊齊哈爾的將軍府邸中處理軍政事務。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清末黑龍江將軍府大門照片。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齊齊哈爾城失陷,將軍府被沙俄非法佔據長達七年之久。清末、民國和日偽時期,將軍府曾設置過黑龍江軍事、財稅、民政等機關。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將軍府邊的瞭望樓。

2000年,齊齊哈爾市政府將將軍府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島。移建的將軍府佔地6000平方米,基本再現了原有建築風貌,並復原了場景,開辦了相關歷史展覽。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復建的黑龍江將軍府鳥瞰圖。

觀明,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嘉慶七年(1802年)十二月,觀明以察哈爾都統身份轉任黑龍江將軍,任職長達6年。嘉慶十四年(1809年)三月調任烏里雅蘇臺。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觀明主要在嘉慶年間任職邊疆的駐防將領,圖為嘉慶皇帝畫像。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正藍旗滿洲佐領銅印。

按大清制度規定,黑龍江將軍在任期間至少要“察邊”一次,但真正做到的不多。

據清康熙、雍正朝重臣鄂爾泰曾孫西清所著

《黑龍江外記》一書記載,觀明到任後不久,即親自察邊。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黑龍江將軍察邊之目的地格爾必齊河位置圖。

按照慣例,中方黑龍江將軍到此,俄方的官員要過格爾畢齊河前來會晤。

在會晤過程中,觀明採取了外交模式,並沒有簡單的採取威懾方式,以兵禮相見,而是在帳篷中親切與之相談,這令俄邊界官 (瑪玉爾)非常感慨。採用外交之禮的效果非常好,促進了邊境和平穩定。此後,俄官只要見到黑龍江官兵,就稱讚觀明:“將軍天人,且不名一錢,我國盡知之。”並拜託每位官兵,回去後一定傳話代向觀明將軍問安。此事足見觀明在俄人中的威望。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清代黑龍江轄區地圖中,格爾必齊河位置與一年和三年尋邊目的地位置、界碑位置等,均在莫哥查向左凸出向俄羅斯邊境的附近,已標示在邊境線上。

格爾必齊河也稱作郭爾畢擦河。位於尼布楚(俄名涅爾琴斯克)東北卓爾納河附近,自北向南流入石勒喀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此河及河源以東外興安嶺為兩國東段國界。

為標示主權,確保邊境安全,清政府在該河河口豎立有界碑,同時由黑龍江將軍定期派員巡邊。巡邊分為每年巡邏和三年巡邏兩種方式。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復建的黑龍江將軍府大門照片。

每年巡邊的巡邏方式是在“五六月間,派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協領各一員,佐領、驍騎校各兩員,共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到格爾必齊、額爾古納、墨裡勒克等河巡視”。三路巡視的出發地分別為璦琿、齊齊哈爾、墨爾根。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復建的黑龍江將軍府內景。

三年巡邊的巡邏方式,則是派總管、佐領、驍騎校,於冰解凍後,由水路至河源興堪山(即外興安嶺)巡查1次。

清咸豐八年(1858年),在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中俄璦琿條約》中,格爾必齊河被劃入俄國境內。

圖說清史:清代黑龍江將軍觀明的察邊與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