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都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当爱慕一个人的时候,被这爱慕之情所迷惑,觉得所爱的人无处不美。

黄庭坚的诗“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最相得”,就是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两个人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陷,觉得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也都是对的,就连周围人都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两个人看来也是无所谓的。

这只是“晕轮效应”的结果。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晕轮效应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我么的传统文化中,乌鸦不是祥瑞之物,并且被看作“不祥之鸟”,为什么说爱一个人,会连他屋上的乌鸦都会喜欢呢?

晕轮效应:人会在自己的人际交往或者对事物的认识中,对事物的一些特性,泛化到其他与其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看到或听到的情况,对事物做出整体的全面的结论。

这实际上是个人主观臆想,事物被泛化或扩张的结果。在“晕轮效应”作用下,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好恶就像一个光圈被扩大化,其相应的缺点或优点也就被掩藏在这个光圈的背后,视而不见了。

心理学认为,这种效应是由倾慕者的情感引起的、是对他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感知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就会有很多的主观偏差。


当某个人某件事物被我们认定了一个肯定的、让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的感知泛化,从而生出许多其他好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扫帚星效应

反之,如果这个人或这个事物存在某些不良的或不喜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会评判他其他的一切都是不好的。这个心理学家形象地比喻为“扫帚星效应”。

正所谓“一好百好,一恶百恶”,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经常交替发生,这些都是人类的一些微妙的心理反应。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应用“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掌控自己的人生

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一分为二理性地对待这顶“光环”。

  • 理解“晕轮效应”不迷失在别人的吹捧里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是个人将看到的一些特质,主观地推断后,被泛化和扩张的结果。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在看到他人和事物的时候,辩证看待,实事求是,考虑全面。不在眼前的好感里迷失。不让“一俊遮百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和理智。

当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也保持头脑冷静,理性知道自己除了别人眼中的优点,还有不足的地方,不再称赞中迷失自我。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 利用晕轮效应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麦哲伦利用晕轮效应,如何成功地获得西班牙国王资助。

在哥伦布航海成功后,为表明自己的航海计划是可行的,麦哲伦在觐见国王时特地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

他认为帕雷伊洛作为专家,其建议一定值得信赖。

然而,在麦哲伦等人结束航海后,人们发现了他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纬度有诸多偏差。

可见,麦哲伦应用了国王对这位地理学家的“晕轮效应”,成功地得到了国王的资助。

所以,适当地运用晕轮效应,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地发展。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 理解“扫帚星效应”,遭遇打击时不自暴自弃

我们正确理解了“扫帚星效应”,当遇到别人贬低你的时候,也就不会自暴自弃。对方对你的不看好,可能只是对你某一点的不认同,导致了对你以面盖全地判断,正确认识自己还有可取之处,真实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自己对别人的评价出现以偏赅全而导致的错误。

抑郁症患者,就是把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或者自己遇到挫败时的失败感,泛化到自己对自己的全部认知里,正是这种错误的偏差性的认知,导致抑郁症患者对自己不能全面认识,过低评价自己,深陷入其中。


你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你只是中了这个圈套


著名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客观地看清世界。”辩证地对待我们及别人心中的“光环”,理性地走出我们精彩的人生!

关注一书心理,每天和你说说“心理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