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中國的歷史是輝煌的,也是悲壯的。

幾千年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知誕生了幾萬億人,但是,在如此眾多的人中,真正創造歷史、造福人類、名垂千古、功蓋寰宇,又有幾人呢?在中國曆朝歷代大有為的帝王之中,有兩位帝王最值得推崇,其中一位是唯一到死依然保持英明決策和清醒頭腦,沒有犯過重大錯誤,最懂民為貴的帝王,他便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中國歷史上的唐朝是帝國時代最輝煌的王朝,它是繼漢之後又一個更為強盛的帝國,並且達到了帝國時代的頂峰。唐朝的輝煌不僅是一個國家級的輝煌,它已經上升到了世界級的高度,它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無可比擬的。

在政治上,唐朝鼎盛時期可謂是一個國強民富的時代,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在經濟上,唐朝鼎盛時期的經濟總量佔世界75%,而現在最發達的美國也只佔30%。

在疆域上,唐朝最西曾經到達鹹海,最北曾經到達西伯利亞,最東曾經到達薩哈林島(庫頁島),最南至北緯18°,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只有後來的元朝能與之媲美。

在文化上,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明的朝代,沒有一位詩人因為針砭時政而被抓,更沒有文字獄這樣的罪名,它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國的長安里居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當時的波斯人還可以在長安做官,長安城已經是當時世界上人人嚮往而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了,而大唐盛世時的西方還是黑暗落後的野蠻時代。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而這一切,都源於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開國之後創立下的治國典範。

唐太宗生於公元599年1月23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二日,這個時間準不準不重要,只要知道就好,他的屬相為馬,雖然是漢族,但他身上有鮮卑人的血統,因為他的祖母獨孤氏就是鮮卑人。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血統關係,讓李世民有博大寬廣的胸懷而能包容天下,以至於後來征服突厥之後讓他們內遷,又不顧魏徵勸諫大肆恩惠他們,當然這種養尊處優的待遇,也為後來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但這個責任不在唐太宗本人,責任在唐明皇李隆基身上,而他這種包容天下的胸懷確實是任何帝王都無可比擬的。

在國家的角度上,唐太宗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個人的角度上,他又是書法家和詩人。

唐朝的江山基本上是他建立起來的,在統一全國的六次戰役中,他親自指揮了四次,並且全部取得了勝利。

在他登基之後,北方突厥趁當時玄武門之變的政局不穩,南下入侵威逼長安,李世民在渭水橫戟,單騎退突厥10萬精騎。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而在對待突厥的問題上,他應該比漢武帝更加高明。漢武帝徵匈奴而使匈奴分裂,利用了人性的惡,當匈奴大勢已去,必然會為了活命而分裂;唐太宗徵突厥卻讓他們內遷,因為他們叛亂是居於苦寒之地,為了活命而叛亂,那麼只要讓他們過得好些,誰還願意叛亂呢?因為徵而服之,所以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是經歷過前朝的帝王,他深知國之根本,他那句眾人皆知的話只有他真正做到了。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在他即位之初,便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他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徵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溼的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裡住了很久。

他愛惜生命,規定死刑犯需複審,京城罪犯需三審,外地罪犯需五審。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只29人。貞觀六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準時到來,沒有一人逃亡。他治下的二十二年便讓唐朝達到了太平盛世,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他建立了一個清明廉潔的政府,他沒有像後來的朱元璋採用嚴刑來懲治貪官汙吏,而是以身作則,從上而下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當官並不一定榮華富貴,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的家境也很貧困,像魏徵、溫彥博、戴胄、于志寧、張玄素等等,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

他完善了科舉制度,打破了很多不合理的陳規,讓天下有才的學子都能學有所成為國效力,他沒有像後來的康熙雍正大興文字獄,正是他這種開明的態度,才有了無數流傳千古的唐詩的興盛,才有了唐朝無數傑出詩人的誕生。

他開拓了唐朝的疆域,唐詩之中有很多膾炙人口邊塞詩,就是自太宗朝開始的。唐朝的疆域最大的時候雖不是唐太宗時期建立的,但他為日後唐朝的強大奠定了基礎。太宗朝四面出擊,經歷了很多重大戰役,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甚至可能還包括印度用兵的勝利。其中除了對高句麗沒有取得戰略性的勝利外,其他征伐都大獲全勝。為什麼要四面出擊呢?你看今天的世界,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一定要有足夠的資源和土地,否則一旦有危機,那麼瞬間就會傾覆。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他採用了開明的民族政策,四海之內的外國均以唐為榮努力依附。其他國家的人不但可以與本國人一樣在長安生活,而且還可以做官,他治下有很多外籍將領,這些將領也為唐朝做出了很多傑出貢獻。他將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對玄奘佛學的支持以及對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即絲綢之路,他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

在他治下的唐帝國日漸強盛,政治清平廉潔,社會秩序空前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以上這些功績是每個帝王都可以做到的,只要約束自己,勵精圖治,就能實現,但是他有些治國的智慧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是偉大的,要統治一個如此遼闊的疆域,把它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國家繁榮富強,還要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除了唐朝,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朝代做到過,沒有非常的智慧是做不到的。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我認為,他最偉大的智慧在於民本思想、三權分立、問責制度

民本思想是最簡單最樸素的思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深諳這個道理。國之根本即民本,唐太宗最清楚這個道理。我認為,他對民本思想的發展了三個階段,即養民、富民、國民

第一階段養民。朝代的更替的免不了對國力的破壞,對民眾的傷害,因此,在開國之後,太宗便實行了與民生息的修養政策。國家是建立在民眾的基礎上的,如果老百姓都吃不起飯了,那麼就有可能發生動亂,這無疑讓剛剛誕生的國家雪上加霜,在經歷戰亂之後又要遭受動亂,民不穩則國不立,國不立則無以強。因此,太宗初年便減賦稅輕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讓老百姓撫平戰爭的創傷。只有老百姓有了安定的生活之後,國家才能穩定,才能長治久安,才能邁出走向強盛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富民。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要運轉起來,離不開國家的財政支撐,而國家的財政都來自稅收,如果老百姓不富足,那麼國家又哪來稅收?如果民不富,那麼誰會以這個國家為榮呢?而中國的帝國時代一直都重農抑商,但唐朝是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不但不歧視,它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是李世民深謀遠慮和獨具慧眼。在李世民治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發展,新興的商業城市不斷興起。當時世界有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涼州,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國際大都會。

第三階段國民,即以民為國。國家要長治久安,就要讓民眾的生活富足安定,人人都過上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之後,那麼還有誰會不珍惜這種幸福的生活?還有誰可以鼓動老百姓造反?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既然都過上了繁榮的太平盛世,誰會願意過那種血雨腥風的戰爭亂世呢?而李世民治理大國的思想是正是民本的核心,即變國防為民防的戰略思想,國家不完全依靠軍隊來治理和保衛國家,更大程度上是讓國民自己來維護社會穩定和保衛自己的家園。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他在擴張唐朝的疆域後,又迅速將這些地方的民眾內遷,讓他們進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過上和中原人民一樣的生活。這些原本落後野蠻之地生活的人一進入中原之後,便再也不想過那種蠻荒的生活了。即便這些人的宗族想要他們造反,恐怕他們自己也不答應,因為他們已經與中原民族融合在一起了。而即使這些人的宗族想要發起戰爭,恐怕也會顧慮忡忡,因為真的要拿起屠刀對自己的親人下手嗎?

李世民的民本思想讓民心思治,讓唐朝在他治下短短二十二年的時間裡就迅速強大起來。這種以民為本的戰略思想用數千萬人的幸福生活來換來了唐朝的空前強盛,也勝過了依靠軍隊治理天下的格局。儘管大唐為這一偉大思想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比如後來安史之亂,導致中國帝國時代從此走向衰落,也改變了中國文化發展的走向,此後強調文化正宗,也才有了理學的繁盛,而少了文化的兼容幷蓄。但是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時代超越過這個頂峰。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唐太宗另一個偉大的思想是三權分立,這個三權分立不是西方的三權分立

這三權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

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佈詔書。

詔書發佈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佈。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

李世民規定,即使他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之後才能生效,以避免他施政的錯誤。這正是他超越其他帝王的偉大之處,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胸懷和智慧。今天看來,被西方人津津樂道的三權分立不過太宗朝行政制度的翻版,並無什麼高明之處。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唐太宗的第三個偉大思想是問責制度

中國帝國時代的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君權神授,沒有誰能限制,大到無邊,這種沒有制約的權力往往導致了施政的錯誤。因為皇帝的權力不能被限制,那麼誰敢來監督?既然沒有監督,那麼誰來負責?

對於權力這個問題的處理體現了唐太宗的智慧,他建立了問責制度。即政府的工作並不是皇帝來主持,而是交由幾位宰相來主持,宰相提出政議之後,報請皇帝批准。而皇帝想頒佈一道詔令也需經過宰相們複議。這就是主導者承責,監督者問責的責任制度負責不能問責,這是制約權力的一種原則

唐太宗以一種博大的胸懷讓至高無上的皇權受到相權的制約,以避免自己施政的錯誤,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任何一種所謂完美的制度建立都需要人來執行,如果大唐開國不是唐太宗治下,很難想象大唐會成為後來世界上最繁榮強盛的國家。

關於唐太宗還有很多偉大之處,例如善於納諫,魏徵是當時最敢於直諫的大臣,每次上朝都是冒著被殺頭的心理,有幾次唐太宗差點殺了他,但唐太宗畢竟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不僅沒有殺魏徵,還為他的逝去悲痛不已,“以銅為鑑,可正衣寇;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可見他對魏徵的評價極高,而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很大程度上無疑受到魏徵的影響。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偉大的君主,儘管他在玄武門事件上有有爭議,但是我認為他不這麼做,便會有性命之憂,因為大唐的基業是他打下來的,即使他不爭王位,但日後也會因為他的功勞而引來殺身之禍。

在王位這個問題上從來都是陰謀詭計和血雨腥風的鬥爭,即使唐太宗這樣聖明的君主也不能倖免。在這個問題上唐太宗即使有諸多不是,但是他在對待原東宮的舊臣上並沒有斬盡殺絕,例如魏徵不但沒有被殺,還成為了一代名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他的存在是幸運的。

但他在處理接班人的問題上沒有做到聖明,因為在他兒子當中真正“英果類我”的人是李恪,而非李治。然而他不想讓他的兒子也像他這一代經歷腥風血雨的王位之爭,因為選其他兒子則諸子不保,選李治則眾人都相安無事。

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不失為一位仁慈的父親。儘管對於大唐來說並非好事,因為他的這一選擇導致了武則天周時代的中間腰斬,是好是壞不是一句話能說得清楚,所以不必苛求一個人有多完美。


中國帝王之中為何他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帝王十項全能賽冠軍

唐太宗著有《帝範》一書,以自己的治國策略來告誡子孫,他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死後更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

然而,如此聖明的君主上天只給了他五十一歲的生命,只給了他二十二年治理天下的時間。如果上天再給他五十年的時間,大唐一定可以在他的治下進入最輝煌的時代,那時的唐朝可能更加完美。

儘管如此,唐太宗不失為一位偉大的帝王,短短二十二年的時間,他便實現了天下大治,這種震驚世界的發展速度恐怕是任何一位帝王都無法企及的。唐太宗留給我們很多治世的寶貴思想,對於今天及今後的治國都是極為珍貴的財富。

唐太宗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他還是一位世界級的卓越領袖。他不僅影響了中華乃至影響了世界的進程,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偉大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將永遠被銘記,這位千古第一明君。


附錄

姓名:李世民

廟號:太宗

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陵墓:昭陵

政權:唐朝

在世: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在位: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

年號:貞觀(627年─64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