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從體型上來看,15式輕型坦克和59式中型坦克的重量都是30噸級,兩者差距非常小,並且59式最新改進型59D換裝了新型的94式105毫米高壓線膛炮,配合93式鎢合金長杆穿甲彈使用,在2000米距離內具備550毫米的穿深,完全可以擊穿印度和越南最新的T90S正面裝甲,其威力與15式輕坦上的105線膛炮也不分伯仲。但是僅僅火力夠用,就可以勝任新一代輕型坦克的角色了嗎?很顯然不是!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59D開火

59式坦克雖然戰鬥全重也只有36噸,但是它採用的是5對負重輪設計,並且車體重心較高,車身短粗,履帶著地長為3.84米,對地面的單位面積壓力還是挺大的,在南方水網和高原雪地還是很容易會陷進去。而15式新輕坦,採用6個主負重輪,履帶長度增加,觸地面積增加,雖然重量與59式坦克差不多,但是單位壓強要少的多,道路適應性更強。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輕型坦克最看中的就是機動性,59式無論如何魔改,始終搭配的都是一臺總功率382kW(520馬力)的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機,單位功率只有10.6千瓦/噸。由於動力包太渣,公路最高速度只能到50千米/小時,如果拿到缺氧嚴重的青藏高原,這一數據肯定還要下調不少,如果是爬個坡,過個障礙啥的,都不一定能挺過來,所以59改機動性太菜,不適合未來戰場。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反觀15式輕坦,雖然重量也在35噸上下,但是配備了100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單位功率接近59式的兩倍,最高公路速度能夠達到70千米以上,其機動性能甚至能夠超越配置了1500馬力發動機的99式主戰坦克。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稻田水網,都能輕鬆跨越障礙,如履平地,飛一般的感覺。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其次在信息化能力上,59改也不可能和15式輕坦相提並論,59式內部總體集成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水準,內部各種電子部件只能通過修修補補來零散添加,無法與坦克整體保持一致和通用。例如即便是最新的59D也只安裝了簡易的熱成像儀,大部分早期改進型更是隻有微光夜視儀。而15式則採用了組合式光電感應裝置,將熱成像儀、激光測距,目標識別組合成一體,夜間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59坦克夜視儀

要看得見還要打的快、打的準,這就是15式所標配的獵殲式火控系統,它通過獨立的車長周視瞄準鏡能夠迅速的判定目標速度、距離、方位,並通過車載計算機將數據傳遞給炮長,而坦克炮主瞄準鏡能夠自動生成射擊諸元並自動調整火炮射角,炮長無需人工干預就可以馬上進行炮彈裝填和發射,這極大提高了戰場反應速度,能做到隨時發現、隨時摧毀,即使在行進過程中依舊能夠準確打擊目標。而反觀59改所的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還必須進行人工激光測距以及光點瞄準,作戰效率不是一個級別的。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最後59改的防禦力也同樣不容樂觀,採用鑄造炮塔的它們依舊只能憑藉均質鋼板裝甲來硬抗,抗穿甲彈能力不足300毫米,即使披掛上反應裝甲,依舊很難超越500毫米,而且由於自身造型原因,還會存在很多無法顧及的死角。而15式輕坦則不同,它採用目前主流的楔形焊接炮塔,內部由高強度合金鋼以及複合裝甲製造而成,外部還可以覆蓋反應裝甲,抗穿能力能達到600毫米左右,比之59改也要高出一個數量級。有錢了就得換輛好車,幹嘛老要糾結著在舊車上縫縫補補呢?

同樣是30噸級,同樣是105線膛炮,59D為何被15式輕坦碾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