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会写读后感吗?不要再抄范文了,语文老师手把手教你写作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是要先读书,再写自己的感受。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愿意读课外书,更别提感受了。那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今天周老师通过一节微课程教大家学会写读后感。




看完微课以后,大家都会写读后感了吗?

还不太熟练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下面的例文,熟悉读后感的写作思路。

读《草房子》有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掩卷深思,我感触很深。(开门见山开头,紧扣文题,引出下文。)

主人公桑桑淘气,富于幻想,当他得知自己生命垂危,毫无希望时,他没有抱怨,没有暴躁。这时“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善良”,享受地喝下苦药,他从这奇苦中获得那块“鼠疮”的消除。踏破生与死的界限,他认识到了生命夺目的美丽。(写桑桑面对苦难的态度和做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杜小康从小就生活在大红门里,显得与众不同。杜家突然一落千丈,他和父亲去三百里外的芦苇荡放鸭,狂风、暴雨、孤独、忧伤……这一切困扰着他。不久,父亲重病,厄运再次降临,杜家一贫如洗,杜小康“他有父亲的悲伤,却没有父亲的绝望。”在与挫折的较量中,他更坚强,他自己在学校门口摆摊,他成了生活的强者。我坚信桑校长说的“日后,麻油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写杜小康面对苦难的态度和做法。借桑校长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还有纸月、陆鹤、细马等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困苦、磨难,他们都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展现出人生的精彩。

  桑桑、杜小康、纸月、陆鹤、细马,面对苦难不但没有屈服,反而在苦难中成长了起来。低头问自己:我有麻油地孩子那样顽强不屈的精神吗?从小到大,我可以说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碰到困难就爱发脾气,想家人给我解决。我缺少的正是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啊!(联系自己实际把感受写具体,很真实。)

《草房子》教会了我很多,它像一座灯塔给我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一定要像麻油地的孩子那样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苦和磨难,活出精彩的人生。(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想,突出中心。)

点评:小这篇习作的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扣题,引出下文对内容和感受的表述。中间部分写了桑桑的苦难、杜小康的苦难,简写了纸月、陆鹤、细马的苦难,并写了自己的看法感受,并联系自己实际把感受写具体。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想,使文章中心明确。

《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一口气读完了《爱的教育》,真的非常喜欢,也让我很震撼。(开头扣题,交代读《爱的教育》的时间和总的感受,自然引出下文。)

这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者;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优秀,却从不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毅力非凡;更有可爱可亲,慈爱温和的新老师,以及热切爱着小主人公并给他指引的爸爸妈妈……这里洋溢着浓郁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还有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抓住重点,简要介绍书中内容,为写感受做好准备。)

有感于小主人公安利柯的描述,我眼前一一闪过我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很忙,还要照顾我的生活,指导我的学习,关心的成长;老师每天辛辛苦苦上课、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我们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同学朋友在困难时帮助我、在成功时激励我……

我也和安利柯一样被“爱”包围着啊!我要在被爱中感受爱、学会爱。(联系自己实际把感受写具体。)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爱的教育》,我也希望把我的爱献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大家都学会“爱别人”“传递爱”,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美好!(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点评:小作者开头开门见山交代读《爱的教育》的时间和总体感受,引出下文。中间简述感受最深的内容及感受,并联系自己实际把感受写得很具体。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希望,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关于写读后感,你有什么好的学习小妙招或者问题吗?欢迎留言评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我是语文周老师,专注分享语文知识!关注我,学习更多教育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